近年来,一些能救命的廉价药出现了短缺的情况,给不少患者带来不便。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廉价药的利润太薄,大部分药品生产企业不愿意生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都具有逐利的属性。如果有更高的利润可以追逐,那么利润率低的药品自然会被市场忽视。而廉价药又关系到民生福祉,若对其短缺的情况放任不管,就会损害广大患者的利益。因此,要确保廉价药的正常供应,就不能依靠市场的“道德自觉”,而需要政府用调节与指导市场的“有形之手”来扶一扶。比如,相关部门可以为生产廉价药的企业提供补贴或减税,从而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激发其生产廉价药的积极性;尽快建立廉价特效药储备制度,由卫生部门、有意愿的医疗公益组织和医院来托底采购、储备,以确保患者的不时之需,等等。只要“有形之手”发挥应有的作用,“廉价药难求”的现象就能避免。
链接 国内多种廉价药消失 药厂称有人垄断原料
潘生丁;别名:双嘧达莫;具有扩张冠状血管、促进侧支循环形成和轻度抗凝作用,抗病毒的作用。
十几元一瓶的抗血栓药潘生丁难觅踪影;原料供应存垄断,成本上涨厂家停产
包括北京在内,全国多地的医院、药房里,用于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潘生丁消失了。
当这种供应数十年的基本药物消失后,潘生丁危机已经转化为需要这种廉价高效药物患者的危机,有患者辗转全国各地求药而不可得。
已经形成危机的还有鱼精蛋白、银翘冲、维脑路通等大量廉价药,这些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廉价药已难在药店找到。
一项对全国12城市40余家三甲医院临床用药情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国家和地方增补的基本药有500多种,短缺的已高达342种。
廉价药缘何消失?
“有人垄断了潘丁生原料市场,我们搞不到原料。”天津一家生产潘生丁的药厂透露。
新京报记者调查,除了原料市场价格走高、原有的医保招投标和政策限价制度影响之外,医院、医生、医药中间商、药厂等多个环节的各自利益诉求也是形成潘生丁危机的因素。
十年一药难寻
34 的天气里,80岁的胡青沿着记忆中的路线,走了近4公里,隐约记着公交站东边不远处有一家金象大药房,但不知不觉走了两站地都没有找到。胡青靠在路边的石阶上,喘着粗气,额上的汗沁出一层又附上一层,80岁的他已经难以承受这高温天里两站地的路程。
找药,给15岁的外孙女小冉找药成了胡青心心念念的事情。2个多月来,每天吃完饭,胡青就坐着公交车,一看到路边有药店,便下车进店问询。
潘生丁(双嘧达莫片)已经陪伴了外孙女小冉整整10年。从5岁到15岁,小冉每天服用潘生丁的剂量也从1片变成了4片。16.7元一瓶的潘生丁,是防止心血管扩张、抗血栓形成的廉价药。对于自小患有川崎病的小冉来说,潘生丁已经成了日常必需品,家里的空药瓶都可以堆成一座小山。
7月,胡青照常去医院开药,却发现医院已经没有了潘生丁。继而他又去了曾经买到过潘生丁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结果还是没有。按照一天4片的剂量,100片一瓶的潘生丁,仅够小冉服用25天。只剩下三瓶潘生丁的小冉一家,顿时慌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