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见文言虚词归类
1. 古代汉语里的程度副词主要有哪些?
1) 表程度达到极至的副词,主要有极、最、殊、太、至、尤、颇、绝、良、孔等。相当于现代的“最、很、非常、特别”等。如:
感我此言良久立。
值得注意的是,“颇”作程度副词,既可表程度达到极至,又可表程度轻微;“良”既可作程度副词,也可作情态副词。
2) 表程度加深的副词,主要有“愈、益、弥、兹、滋”和“加”等,译为“更加”。如:若是,弟子之惑滋甚。
注:“益”还可作时间副词,表示“渐渐”。
3) 表程度轻微的副词,主要有稍、少、略、颇。译为“稍微”、“略微”。如: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注:“稍”在上古作“渐渐”讲,唐以后才有“稍微”义。
2. 范围副词主要有哪些?
1) 表全体的副词,有“皆、咸、悉、毕、俱(具)、既、举、并、尽、遍、凡”等。凡译为“总共”,其余为“全、都”。如:
宋人已成列,楚人未既济。
2) 表共同的副词,有“共、同、并、相、互、相与”等,译为“共同、互相”。如: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3) 表限制的副词,有“但、第、仅、独、唯(惟)、特、直、止、徒、才”等,译为“只、只是、仅仅”等。如: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注:“仅”在唐以后,又可以强调“多”,有“几乎、将近”的意思。如: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3. 情态副词主要有哪些?
情态副词是表示动作行为的性质和状态的副词,主要有诚、实、信、良、果、必、固、故、特(直)、反、乃、顾、尚、犹等。意义较复杂,必须根据上下文意来翻译。如: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烟涛微茫信难求。
以为犬良我友。
天地果无初乎?
以上可翻译成“的确、真的”等。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以上可译为“必定、一定”等。
蔺相如固止之——是“坚决地”
固不如也——是“本来、原来”
广故数言欲亡。
河南,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
直堕其履圮下。
以上可译为“故意、特地”
足反居上,首顾居下。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以上可译为“反而、却、竟”
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以上可译为“还、仍然”
4. 时间副词主要有哪些?
1) 表示动作行为过去曾经发生:○1“已、既、业”等表示已经发生,可译为“已、已经”
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2“尝、曾”表示曾经发生,译为“曾经”如,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3“初、昔、曩、始”等表示追溯过去,可译为“当初”。如: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2) 表示动作行为刚刚完成,主要有“才、适、始、甫、方、向”等,可译为“刚、刚才、才”等。如: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3) 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主要有“正”和“方”,可译为“正、正在”等,如: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4) 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主要有“且、将、方、行”等,可译为“将、将要”等。如: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5) 表示动作行为终于发生,主要有“终、遂、竟、卒”等,可译为“终于、最终”等。如:遂成竖子之名。
陈涉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6) 表示动作行为紧接着前一事情发生,○1“遂、乃、即”等可译为“就、于是”等,如: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2“旋、寻、已、已而、既而”等可译为“不久”。如:谍报敌骑至,旋见一白酋督印度卒约百人。
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
7) 表示动作行为的迅速,主要有“立、疾、急、亟、速、趣、卒(猝)、卒然、暴、奄”等,○1“立、疾、急、亟、速、趣”可译为“快、赶快、立即”等,如: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也。
急击勿失。
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若非汉敌也。
○2“卒(猝)、卒然、奄”等可译为“突然”,如:雍水暴益。
狼奄至。
五万兵难卒合。
8) 表示动作行为的短暂,主要有“姑、且、暂”等,“姑”和“且”可译为“暂且”,如: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
“暂”较复杂,可根据上下文意来确定。如:
广暂腾而上胡马,因推堕儿。(突然)
暂为御史,遂窜南夷。(短时间,一会儿)
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刚)
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暂且)
9) 表示动作行为的巧合,主要有“会、适、正”等,可译为“恰巧、恰逢”,如:
会天大雨,道不通。
此时鲁仲连适游赵。
10) 表示动作行为的长久,主要有“永、长、久、素、宿、常、恒”等,○1“永、长、 久”等可译为“永远、长期”等,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兹可谓一劳而永逸,暂费而永宁也。
○2“素、宿”等可译为“平素、一向”等,如: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
○3“常、恒”等可译为“经常”,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1) 表示动作行为的渐变,主要有“渐、益、稍、稍稍”等,可译为“渐渐”,如: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
5. 频率副词有哪些?
1) 表示动作行为的多次发生,主要有“数、亟、骤、频、屡”等,可译为“多次、屡次”等,如: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宣子骤谏。
2) 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连续,主要有“重、又、更、复”等,可译为“再、重新”等,如: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6. 否定副词
1) 表示叙述的否定,主要有“不、弗、无、莫、毋、勿、未、匪、非、靡、微”等,可译为“不”,如:
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
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
注:“未”和“靡”有时可译为“没、没有”;“非”和“匪”在否定判断句中应译为“不是”,如:愿未及填沟壑而托之。
此非君子之言。
2) 表示祈使的否定,主要有“无、毋、勿、莫、弗”等,可译为“不要”,如:
毋妄言,族矣。
急逐弗失。
7. 语气副词
1) 表示揣测,主要有“盖、殆、或、其、岂”等,可译为“大概、恐怕、或许”等,如: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2) 表示反问,主要有“岂、宁、讵(巨)、庸、独、其”等,可译为“难道”,其中“庸”宜译为“哪里”,如: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沛公不先破关中兵,公巨能入乎?
吾事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 表示祈使语气,主要有“愿、其、唯”等,可译为“希望”。如: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无斩 之
8. 表敬副词
1) 表示自己的谦下,主要有“敢、窃、伏、猥”等。如:
臣伏计之,大王奉高祖庙最称。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2) 表示对人的尊敬。
○1“请、敬、谨“等,它们后面的动词是说话人自己发出的。如:
徒属皆曰:“敬受命。”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
○2“幸、惠、辱、猥、枉、垂”等,它们后面的动词是对方发出的,表示自己承受了对方的恩惠,或者表示屈辱了对方发出这样的动作行为。如:曩者辱赐书。
愿丈人垂听。
常见文言文句式例析
1.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2.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3. 刘备天下枭雄。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