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借刀杀人故事 三十六计故事全集:第三计借刀杀人

  第三计 借刀杀人

  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原典】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注释】

  友未定:“友”指军事上的盟者,也即除敌、我两方之外的第三者中,可以一时结盟而借力的人、集团或国家。友未定,就是说盟友对主战的双方,尚持徘徊、观望的态度,其主意不明不定的情况。

  《损》:出自《易经·损》卦:“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孚,信用。元,大。贞,正。意即,取抑省之道去行事,只要有诚心,就会有大的吉利,没有错失,合于正道,这样行事就可一切如意。又有《象》损卦:“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意指“损”与“益”的转化关系,借用盟友的力量去打击敌人,势必要使盟友受到损失,但盟友的损失正可以换得自己的利益。

  【释义】

  敌人的情况已经明了,友方的态度尚未确定。利用友方的力量去消灭敌人,自己不需要付出什么力量。这是从《损》卦推演出的计策。

三十六计借刀杀人故事 三十六计故事全集:第三计借刀杀人

  【浅解】

  所谓借刀杀人,是指在对付敌人的时候,自己不动手,而利用第三者的力量去攻击敌人,用以保存自己的实力;再进一步,则巧妙地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使其自相残杀,以达到致敌于死地的目的。

  【按语】

  敌象已露,而另一势力更张,将有所为,便应借此力以毁敌人。如:郑桓公将欲袭郐,先向郐之豪杰、良臣、辨智、果敢之士,尽书姓名,择郐之良田赂之,为官爵之名而书之,因为设坛场郭门之处而埋之,衅之以鸡缎,若盟状。郐君以为内难也,而尽杀其良臣。桓公袭郐,遂取之。诸葛亮之和吴拒魏,及关羽围樊、裹,曹欲徙都,懿及蒋济说曹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心不愿也。可遣人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释。”曹从之,羽遂见擒。

  【故事】

  刘秀借刀杀李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0151/867924823317.html

更多阅读

六十八个经典小故事 三十六计经典故事 pdf

目录一、用人之道二、鹦鹉三、袋鼠与笼子四、扁鹊的医术五、曲突徒薪六、救人七、出门八、鱼王的儿子九、河边的苹果十、右手握左手十一、抉择十二、简单道理十三、并不是你想象中那样

三十六计活用之四·以逸待劳 以逸待劳的故事

《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兵法、谋略兵书之一,集历代“韬略”、“诡道”之大成,被兵家广为援用。其中不少计名至今仍广为吟诵,妇孺皆知,用途达于社会、军事、人生各个层面,为其它兵书所望尘莫及。熟谙三十六计者,即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

三十六计,都是阴谋诡计 邓小平的阴谋诡计

提起三十六计,很多国人都引以为自豪。为什么要自豪,估计没有多少人认真思考过。通常的说法,这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祖先留下的好东西,子孙后代当然应该自豪,就像四大发明一样。三十六计分为六个组成部分,分别为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

三十六计之瞒天过海 瞒天过海的故事

瞒天过海瞒天过海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一计,这一计的产生本是出于一次善意的欺骗。但后来却被演变成为了达到目的,而采用的阴谋。瞒天过海之计,可大可小,它不仅被用于重要的战略战术,也被演变成生活中化解尴尬的智谋。乔良教授认为:瞒天过海

声明:《三十六计借刀杀人故事 三十六计故事全集:第三计借刀杀人》为网友絡婲妩埥氹垍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