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年,我在县城教书,接手的班里有一个男生,矮个,默默无语,常上课睡觉,特别是常常旷课。班额大,80人的班级,每天总有几个学生旷课,班主任的工作压力特别大。这个学生,在班级并不调皮捣蛋,就是作业拖拉、不认真,老师批评后就认真几天。发现几次旷课后,找他谈话,保证不再旷课。几天后又发现旷课,再谈话。并在作文评语中激励他,因为我发现他是正直的孩子,我很想拉他一把。反复几次后,其他同学告知,可能他是去网吧了。网吧,那时在县城是新鲜事物,一些孩子被吸引耽误了学业。我就通知家长来,父母是煤矿工人,知道孩子恋网。三方谈话,学生写下保证书,家长感谢老师并请老师多关心。他见了也是几分亲切,几分害怕。他坚持了两个多星期,又开始旷课,我到几个网吧去找了几次,只有一次找到。问他在网上干什么,说就是看看新闻、军事什么的,也不太打游戏、聊天。我不太相信他的话,认为是迷上了网游。就再联系家长。第三次联系家长时就让保证“如果再旷课就离开班级,退学”,学生、家长都签了字。他对我的亲切就没了。假后新学期,又发现旷课,我就放弃劝说了,直接让家长领走,家长不同意,找校长,我让校长看了保证书与班级记录,校长说再给次机会吧。学生就怕我,有怨恨眼光。家长还送礼,给我孩子买了一身衣服,不过我还是生气,抱怨校长不支持,家长言而无信。家长就在校外租房,陪着、盯着,天天接送。后来这学生又再旷课,我就不追追着问了。他病了,我买了母鸡去看他,家长说,看看,老师还是关心你的,并不是不理你,你不能再让老师费心了。其实,我是去还礼的,不想欠他家的东西,内心里已经对他、对家长放弃了。后来这学生在高三时参军走了,走时,家长感谢,我感到轻松,学生冷漠。学生的亲近,我对师生分离的一贯的依恋不舍,这些感情都没有了。
这个案例,我是付出了相当多的精力与手段,也有收获,这个学生没出事、学下来了,但我总觉得是失败的。
爱学生要有恒心、耐心。改变缺点,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二蹴而就的,应允许反复。我后来失去了耐心,产生了厌恶感,实质是我的爱心还不够。毕竟他是学生,未成年人,他也想改,只是坚持不久。
爱学生要深入学生。如果我当时再深入了解他旷课后的“爱好”,就会发现,正直的他可能真是喜爱军事,那摩我俩还有相同的爱好,我也许就能从这里找到更好地激励他勤学奋进的突破口。但我当时生活压力极大,工作是借调、职务丢了,孩子转学要交借读费,帮媳妇找活,买房的欠款更是无形的大压力,因此我自己的爱好都没时间和精力去爱好了,哪还能潜入学生的爱好,能几次去网吧找他就已经尽心尽力了,我还怕被老板发现打一顿呢。
学校、政府要给老师提供全身心的投入教书育人的条件。理由见上。
要多学点心理学。后来我进修了心理学,知道行为矫正有个过程性,我当时如果让他记录下旷课、去网吧的次数、时长,并从不断减少的数据来激发他改正不良习惯,可能效果就好了。我当时想的方法措施是压制的管理手段,而不是行为矫正的心理疏导方法,原因还是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不完整。
不放弃每一生。再犯错误,也是犯错误的学生,老师还有责任去担当。要从学生一辈子成长的角度、从家长培养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多原谅,多往前看。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