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井冈山》,袁文才)
彭德怀上井冈山时,王佐、袁文才的部队已经编入了红军,但他们不属彭德怀直接指挥,其上级机关是湘赣特委,而事情也就出在王、袁与特委的关系上。
湘赣边界和两广地区类似,自古以来就有土客矛盾,也就是土籍人和客家人的矛盾。土籍人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客家人则是战乱年代为躲避战乱,背井离乡逃到南方的北方人。土籍人占据着适合农耕的平地良田,而客家人却只能居住在对方不愿意居住的山区,两大族群互相之间的那种敌视和仇恨,早已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王、袁是客家人,湘赣特委的负责人大部分都是土籍人,一个有枪,一个有权,根深蒂固的土客矛盾让他们谁看了谁都不爽。另一方面,王、袁又只服毛泽东,毛泽东讲的话,他们愿意听,对于其他人包括湘赣特委的话,就不太愿意听。
王佐没文化,大的主意都听命于袁文才。袁文才稳定,王佐稳定,袁文才若是有所波动,王佐也一定会波动。毛泽东曾经亲口告诉彭德怀,袁文才这个人很狡猾,名堂很多。于是在离开井冈山时,毛泽东就任命袁文才为红四军参谋长,带其一道行军打仗,以便减少井冈山以后工作的难度。
未料当时中央有个很左的文件,说对土匪首领应“当作反革命的首领看待”,而文件又正好被随军的袁文才看到了,后者连忙逃回了井冈山。王佐不识字,袁文才就将那段原文念给王佐听,并且对王佐说:“我们怎样忠心,他们也是不会信任的。”
(电视剧《井冈山》,王佐、袁文才)
湘赣特委早就想除掉王、袁,有了中央的尚方宝剑和袁文才“脱逃”这条罪状,便更觉得有此必要了。一九二九年秋,中央派员到湘赣边界进行巡视,湘赣特委添油加醋地对此进行了汇报,中央代表于是要求不折不扣地按照文件精神处理王、袁。
湘赣特委有权,但无枪,靠自己的力量动不了王、袁。于是特委负责人便深夜赶到红五军军部,请求彭德怀调动兵力。彭德怀从他们那里得到的情况是:王佐、袁文才要勾结地方民团叛变,两人还强迫特委把边区武装交出来,说这话时,王佐甚至把驳壳枪往桌上一摆,近乎就是在威胁特委!
王、袁居然要叛变,彭德怀在大感意外之余,却也觉得不无可能。对王、袁,他内心里并不是没有看法,在向上级报告时,他曾说,(王佐部)“现在各人经常有四五个老婆,生活非常舒服”,而且“守山成性,守不过劳苦,打不破恶习”。
彭德怀十岁讨饭,十一二岁做放牛娃,十三四岁到煤窑做童工,十五岁当堤工。因为常常需要弯着腰做苦力,他的背一直都有些驼。悲惨辛酸的个人经历,很自然地使他看不惯一切土豪以及“土豪生活”,尤其王佐部已经编成了红军,还来这一套,更使他觉得不能接受。
(电视剧《彭德怀元帅》,彭德怀)
当然看法归看法,彭德怀也知道要团结这些原来的“山大王”,而且有一段时间,他和王佐之间相处得还算融洽。特别是在两军协同作战期间,有了枪弹物资等战利品,第五军都是与王佐部平分,王佐对此很是满意。
转折点是在袁文才逃回井冈山后,王佐变得有些难以捉摸了。有一天黄昏,彭德怀一个人去找王佐,本来是想解除王佐的疑虑,但王佐总是王顾左右而言其它,导致两人话不投机。黄昏后,滕代远派传令兵来接彭德怀回去,王佐的哨兵喊了一声口令:“站住!”
王佐在屋里听到后非常紧张,立即把手枪掏了出来。彭德怀坐着没动,说:“这里没有敌人嘛!”接着又向屋外喊道:“传令兵同志,你来干吗?”
传令兵回答说:“党代表要我来接你,怕路上有狼。”
通过这件事,彭德怀就知道王、袁猜忌心很重。听特委一诉说,他也觉得有出兵干预的必要。
(节选自关河五十州《彭大将军》)
实体书《彭大将军》已出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