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上旬在台北出差一周,吃得很欢。今天先写牛肉面吧。嗳确实挺好吃的,下次再去台北,放下行李一定先出门来一碗。
一共四家,急性子可以先拉到最后去看结论。
林东芳牛肉面上过康熙,名气甚响。到台北第一顿饭是和几位爱吃的朋友吃掉了一整桌台菜(台菜也是挺有意思的,这次吃了三家最出名的,下篇写),他们都让我去试试。
可是题图这张照片,却来自离林东芳只有50米的一家小店。我第一次去找林东芳时,恰逢周日店休,漫无目的地沿街走了几步,忽然闻到一阵很纯正的炖牛肉香,又看到几位本地市民说着台语就进去了,便尾随而入。
这间阿三汕头牛肉面,店堂是这样的:
叫了小份的牛肉面,是这样的:
牛肉做得甚好,卤牛肉的口味,咬劲适中又颇有肉香:
第一次看到这杯子牛油,才知道方便面里的料包在模仿什么。在牛肉面上来之前,我就好奇尝了下,原来是加上高汤、香料与辣椒熬过的牛油:
半勺下去,一碗皆香。
面汤自然是高汤,理论上应该是牛杂、牛骨一类加上香料熬出的,面条用了家常粗面,煮得倒挺合我口味——面条略硬而有咬劲,带着很好的面香:
「名店隔壁的小店」原来水准颇佳,也令我对接下来的牛肉面冒险记充满期待。
第二天晚上去了林东芳牛肉面,老远就看到排长队:
一边排队,一边就沉浸在炖牛肉的香味里。这是炖牛杂做高汤的大锅:
这是咕嘟咕嘟煮着的牛筋:
林东芳的风格也如之前吃过的小店,牛肉片,粗面条。不过他们标明自己用的是澳洲牛肉,价格也略涨些。
牛肉的确比阿三用的本地牛肉贵,体现在面汤的口味极佳,桌上的牛油也要比阿三的香上许多。不过也有人会觉得澳洲牛肉的「牛味」没有本地牛肉足。
另外呢就是那天晚上我们吃的面条,煮得比较烂,口感更接近日本小餐饮里的乌冬面,不知道是否有意为之。
我去的第三家牛肉面馆,叫史记牛肉面,是一位台北吃友推荐的,她的推荐一向也合我口味。
不过这次她特别说,这是个人偏爱。
在去史记的路上,我遇上了一位中年外省司机,他在眷村(军人眷属村)长大,父母是四川人。他说史记是偏「本省」(也即台湾本地人)口味的,「牛肉做法就不一样,而且他们本省人吃面条喜欢细面,我们吃着不够香」。
果然史记的红烧牛肉面是另一种风格:
桌上不见牛油,直接面汤调好了端上来,细面条,牛肉是入口酥软的牛腩肉,炖得不错:
在史记吃了一小碗面,又去了一公里之外的洪师父牛肉面,他们的卖点是一直拿台湾牛肉面比赛各种单项冠军的。
还是红烧牛肉面:
比较神奇的是添了几片薄薄的牛小排肉,口感类似日本寿喜锅里用的那种:
主要牛肉则是牛腱心肉:
其实永康牛肉面也相当出名,只是这次没赶上去,只能留待下次了。
说说结论好了
这四家牛肉面虽然分为风格鲜明的两派,但味道都在水准之上,估计永康也不会差。所以,如果你正好离得不远,大可进门去吃。
林东芳似乎是惟一一家标明用澳洲牛肉的,桌上那杯牛油确实熬得美。
史记的面汤口味醇和,我吃的那碗红烧牛肉面做得确实没什么好挑剔的,也难怪我那位爱吃的朋友喜欢。
洪师父的面汤也清淡而香,不过我个人对那几片牛小排不是特别有感觉。如果和史记比,我选史记。可说到底,如果没吃其它的,这一家肯定也比上海北京市面上的要好。
最有趣的是「名店隔壁的小店」阿三牛肉面,风格和林东芳一样,面汤和牛油里的香料分量下得更足,口味更重。如果要说牛肉原味,比起林东芳确有不如。可是下次去,我好想进门去点一盘卤牛肉吃,他们的香料用得甚好,配上本地牛肉的咬劲和「牛味」,别处不太见得到。
以上四碗面都是小份,阿三索价最平,约26元人民币,林东芳约34元,史记44元,洪师父40元。阿三和林东芳都是苍蝇馆子状,史记环境最佳,是一家有一点设计感的面馆子,洪师父是连锁店风格。
嗳,写完好想念台北的牛肉面。
地址电话啥的别问我,大众点评和Google Map上都会有,到台北机场就找柜台买当地3G卡,之后拿着手机完全不用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