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 杰出文学家陶弘景有什么之称 陶弘景有什么之称

  陶弘景有什么之称

  陶弘景是南朝著名的隐士,字通明,所以后世称其为陶通明。所谓“通明”,可以两种解读,一是开通而贤明,语出《荀子》的“求仁厚通明之君而托王焉”,二是通晓明了。

陶弘景画像

  如果是第一种意思,那么陶弘景取这个字,其实就是抱着一种得遇明君的希望。这就是积极出仕为官的心态,也很符合他是士族家庭的出身,以及他早期的人生经历。据说,陶弘景在书中自己写到,他以前希望四十岁左右做到尚书郎,然后到浙东做一方好县令。可见他也曾希望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

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 杰出文学家陶弘景有什么之称 陶弘景有什么之称

  如果是第二种意思,那就是对自己智力的一种肯定。据说,陶弘景四五岁的时候就很喜欢读书,九岁就开始读《礼记》、《尚书》、《周易》等经典,而且能属文达意。可见他从小聪慧,理解能力不凡。但相对而言,还是第一种的可能性比较大。

  陶弘景辞官后,去了句容之句曲山,并称这座山是叫茅山,然后在山腰建了座房子就开始隐居修道。于是,他自号华阳隐居。

  此外,陶弘景还有一个“山中宰相”的称号。他后半生一直隐居,即使梁朝皇帝三番两次地来请他出山,他都坚决地推辞了。虽然如此,皇帝还是深知他的才华,又是派人给他送炼丹的材料,又是给他在茅山建道观。而且国家每次遇到吉凶和出兵有关的大事,皇帝都会写信向他请教,一个月会有好几封信。可见陶弘景虽然隐居山中,但是在朝廷的地位仿佛宰相一般。

  陶弘景简介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南朝人,历经宋、齐、梁三朝,曾经为官,后辞官归隐坚决不再出仕,精通医药、炼丹,在文学方面也颇有造诣,有不少著作传世。

陶弘景画像

  陶弘景从小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十岁的时候因为看了葛洪的《神仙传》而迷上养生之道。因此,他小小年纪就才学不凡,声名远播,擅长琴和棋,书法上工于草书和隶书。

  等到萧道成当上丞相之后称帝,还没有弱冠的陶弘景就被他先后任命为诸王的侍读,之后担任奉朝请一职,这是一个十分闲散的官职。当时朝廷的礼仪事务,皇帝和百官一般都是向他请教,可见他深受器重。不过,陶弘景志不在官场,他虽然和诸王等贵族生活在一起,但他不汲汲于权利和富贵,总是把自己自己一个人关在屋里面,不和外面来往。

  公元492年,陶弘景上书辞职,临行时朝中百官为他设宴践行,因为当时来送的人太多,帐篷和车马都堵住了道路。之后,他就隐居到来山中去修行,并把那座山称之为茅山,学习道教的符箓炼丹道法等,并且游历名山寻访仙药。梁朝建立后皇帝几次请他出山都遭到了拒绝,不过还是十分尊重他,时常写信向他询问国家大事,因此陶弘景被称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生性喜欢写作,到了晚年更是如此,主要是道教著作,此外也涉及天文、地理、医药、养生等领域。去世时已经八十有五,谥号贞白先生。

  陶弘景 陶山

  陶弘景辞官归隐后,先是四处游历,足迹遍布中国的名山大川,既是拜师学道,寻访仙药,也是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之后才正式定居在茅山。其中陶山就是他曾经隐居多年的地方,当地也流传了不少相关的传说和故事。

陶弘景画像

  陶山现在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因为形状像木鱼又叫木鱼山。据说,古时它叫屿山,因为陶弘景隐居于此,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比如治病救人而分文不取,所以为了纪念他称其为套公,山也于是改名。后来,陶山被认为是洞天福地,在道教七十二福地中位列第二十八。

  据说,一天有一个老婆婆拄着拐杖来找陶弘景看病,她说自己是沙门山人。陶弘景给他把脉后,才来三味草药给她,叮嘱她回去煎服。老婆婆果然药到病除,几天后来向陶弘景道谢,送了他一颗木头的方形印章。老婆婆跟他说,以后如果遇到旱灾,可以把这个印在屿山东北的八角桥边的红岩上面盖三侠,就会有乌云出现,雨水自然落下来。

  后来,那里确遇到了一场大旱,陶弘景试了试老婆婆的方法果然灵验。不久,他把这方印章交给了当地的长老保管。当地的百姓都说那个老婆婆是山门山的白龙娘娘。

  从此,那里只要一遇到干旱,当地百姓就会抬出陶弘景的塑像来求雨。据说现在的陶山,还保留着陶弘景的庙,而在它的左边则是白龙庙。

  

  陶弘景的诗

  陶弘景是道士,擅长医学养生,但此外,他也是个文学家。因为他隐居山林,时常游山玩水,喜松涛,观山涧,得见美景自然要吟诗作赋,他的诗歌虽然大部分已经亡佚,但还有部分保留下来。

《诏问山中何所有诗以答》

  陶弘景有一首《诏问山中何所有诗以答》,从诗名就可以知道,这是他用来回答皇帝关于山中有什么的问题。“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前两句一问一答,你问山中有什么,我答山上多白云。而后两句是说,山中美好只能自己来愉悦地享受,没法给您寄送过去。全诗语言非常简朴,无华美的辞藻,但因此显得自然而又清逸,和思想境界很符合,这也是诗人自己的状态。

  除了写山中景色,抒发隐逸之情,他也写过比较凄凉幽怨的诗歌,比如《寒夜怨》。“夜云生,夜鸿惊,凄切嘹唳伤夜情。空山霜满高烟平,铅华沉照帐孤明。寒日微,寒风紧,愁心绝,愁泪尽,情人不胜怨,思来谁能忍?”

  夜里乌云出现,飞鸟因为受到惊吓而发出凄切的叫声,让人听了十分伤心。这前三句写夜景,每一句都有一个“夜”字,之后还有连着两句都有“寒”字的,和都有“愁”字的。这样的语言使得整首诗的感情基调非常的哀怨,与诗名相符。而诗人哀怨的原因在最后一句点明,原来是一个“思”字。诗人抒发感情从来都是有所寄托,而非无缘无故,据说这首诗是陶弘景写于齐朝灭亡的时候,所以大概是在思念故国。

  陶弘景书法

  陶弘景对许多方面都有涉猎和研究,医药、炼丹、天文、地理等等。他一生才学不凡,是当时有名的知识分子,而中国古代文人大多精通书法,陶弘景也不例外,他工于草书和隶书,还擅长行书。

《瘗鹤铭》局部

  陶弘景一生都很喜欢写作,所以可以著作等身,这也练就了他的一手好书法。据史书记载,他年仅四五岁就开始喜欢写文章,“恒以荻为笔,书灰中学字”。所谓“荻”是一种草,小小年纪就用草当做毛笔来练字,可见他对书法的兴趣。

  据说,陶弘景在书法方面,以钟繇和王羲之为师,还常常与梁武帝萧衍书信交流讨论他们的书法作品。王羲之自不必多说,书圣之名足以证明他的书法造诣。而钟繇与他齐名,据说是楷书的创始人,王羲之也曾经学习过他的书法。陶弘景擅长草、隶、行书,由此可知他从这两位书法大师那里学到了不少。而后世对他书法的评价也极高,认为是体势开张,疏密有致,已经自成一家。

  陶弘景的书法作品传世至今的有《屈画贴》、《瘗鹤铭》等。其中后者是中国著名的摩崖石刻之一,“瘗”是埋葬的意思,因此就是他埋葬了自己家养的一只鹤然后为其写的铭文。这篇书法作品共86个字,背后是评价为“古拙奇峭,雄伟飞逸”。称之被推崇为“大字之祖”。据说这这一铭文所刻的摩崖,曾经遭到雷击,碎成五块而掉到江里,后来慢慢被捞出,如今已经被合在一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0451/982835825107.html

更多阅读

山中宰相陶弘景 陶弘景的资料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这是陶弘景回应齐高帝问他“山中何所有,君何恋而不返”所作的诗。这首诗就如同白云一般悠闲洒脱,轻快自然。山中有什么好东西呢?看那岭上的白云,我

转载 《南史卷七十六隐逸下》陶弘景传 梁书陶弘景传

原文地址:《南史卷七十六隐逸下》陶弘景传作者:冬天的树001《南史卷七十六隐逸下》陶弘景传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祖,隆,王府参军。父,贞,孝昌令。初,弘景母郝氏梦两天人手执香炉来至其所,已而有娠。以宋孝建三年丙申歳夏至日生。幼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教案教学目标: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教学难点: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

文課第七——陶弘景傳 南史 陶弘景传 译文

陶弘景字通明,丹陽秣陵人也。初,母夢青龍自懷而出,並見兩天人手執香爐來至其所,已而有娠,遂產弘景。幼有異操,年十歲,得葛洪《神仙傳》,晝夜研尋,便有養生之志。謂人曰:“仰青雲,睹白日,不覺為遠矣。”及長,身長七尺四寸,神儀明秀,朗目疏眉,細形長耳

如何在Excel中查找所有合并的单元格? 查找合并单元格

有时Excel工作表中包含很多合并的单元格,怎么疾速查找这些合并了的单元格呢?能够通过“查找和调换”对话框跟应用VBA代码来进行,方式如下:一、用“查找和替代”对话框。1.按快捷键Ctrl+F,打开“查找和替换”对话框。如果“格式”按钮不

声明:《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 杰出文学家陶弘景有什么之称 陶弘景有什么之称》为网友花很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