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的习惯往往很难改变的,然而要想去看更大的世界,去早一些寻找人生的真谛,必须要突破习惯,超越自我。
很多人生的错误的决定,是我们需要经历多少后才能醒悟的。比如我们不能和一个不值得爱的人苦苦纠缠一辈子,但许多人出于习惯,却不愿意分手。他们在争吵中,压抑中,不爱中一地鸡毛般地过了一辈子,最后人生的尽头时,突然发现必须像好莱坞老影星嘉宝一样感叹:“我这一辈子都白活了。”
三联阅读配图
比如我们不能为了一套贷款高额的房子束缚了自由之身。但许多人出于习惯和安全感等,却身陷房奴的不自由之中。他们为一套房子,失去了随时远走的冲动,失去了为理想而尽情活的热情,最后人生的尽头时,也要像嘉宝一样感叹,为了一套毫无生命力的房子,这一生都白活了。
比如为了一个不喜欢的工作,而感觉不到快乐。但同样出于习惯和一旦离开的恐惧,便日日重复下去。直到年华老去,激情缺乏时,才发现青春的冲动已经远去。
我非常的敬佩那些智者,可以一眼望到人生的很远。他们不被迷雾所笼罩,知道自己的所要,然后快马加鞭而去。
然而,更多的平凡人却需要在习惯中,在缺乏常识的短见和画地为牢的束缚中,让生命的许多美好光阴白白流逝。直到有一天突然开悟,可是人生已经蹉跎。
这时候大概才发现,如果我们早些明白,我们本来可以避免少走多少弯路,少付出多少生命的代价。
我看见那个卖煎饼的摊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守在楼下买煎饼。风霜雨雪之天,他沉浸在每张煎饼赚五毛钱的乐趣中。
我想,他有过渴望改变命运的念想和冲动吗?还是他在习惯中已经觉得所有一切理所当然?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情愿安逸,不愿折腾。于是,就像那个经典的陕北放牛娃的故事——放牛是为了什么?为了了娶媳妇,娶媳妇为什么?生娃娃。生娃娃为了什么?为了有人放牛——一代一代人在习惯中安逸不求思变。
看到报道说,美国人一辈子在不停的折腾,不停的换车,不停的换房子,换工作,有些甚至不停的换老婆(当然这不可取)。媒体批评这是浪费各种资源的表现,我想这可能正是美国式活力的根本原因所在。在每一次走出惯性,眺望崭新世界的过程中,生命获得一种更新的自我发现。
比起折腾的风险,沉浸在习惯中,其实才是更大的人生风险。
那些成功的人物,都愿意折腾。
很多人不明白,王石巨富无比,早就可以安心在家享清福,为什么还要一会儿去爬珠峰,一会儿去南极考察,不断折腾自己?
我想那是因为他们需要在这种突破安逸的习惯中,获得更大的气魄和看生活的视野。决定人生高度的,是思想,胸怀和视野。放牛娃一辈子只看到自己的山村,在他眼里世界就是那个山村;卖煎饼的看到只是每天每售出一个煎饼五毛钱的收入,还能把煎饼卖成必胜客吗?他可能想都不敢去想。
在那些成功人物的眼中,最不能允许的大概就是在习惯中不断重复。习惯会害死人,会让我们在情怀中,失去开悟和发现的机会和能力,去张望更大世界和更新奇的勇气。成功人物的折腾背后,其实反映的就是在改变和重组的机会中,获得灵性的发现和启悟,走上改变人生的真知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