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莲,浆果短卵圆形,淡黄色,直径1-1.2厘米,有宿存花柱;种子倒卵状球形,直径3毫米。接下来爱华网小编带你去了解一下它们的奇妙世界吧。
马蹄莲的介绍
马蹄莲,又称黑叶芋、黑叶观音莲,龟甲观音莲,为天南星科海芋属观叶植物,地下部分具肉质块茎,并容易分蘖形成丛生植物,叶为箭形盾状,花为佛焰花序,从茎端抽生,喜温湿润、半阴的生长环境。 马蹄莲为近年新兴花卉之一,鲜花市场需求较大,前景广阔。马蹄莲原产非洲南部的河流或沼泽地中。中国分布在冀、陕、苏、川、闽、台、滇。
马蹄莲的品种
(1)白梗马蹄莲: 块茎较小,生长较慢。但开花早,着花多,花梗白色,佛焰苞大而圆。
(2)红梗马蹄莲:花梗基部稍带红晕,开花稍晚于白梗马蹄莲,佛焰苞较圆。
(3)青梗马蹄莲:块茎粗大,生长旺盛,开花迟。花梗粗壮,略呈三角形。佛焰苞端尖且向后翻卷,黄白色,体积较上两种小。
除此之外,同属还有常见的栽培种,如:
黄花马蹄莲:苞片略小,金黄色,叶鲜绿色,具白色透明斑点。深黄,花期7月~8月份,冬季休眠
红花马蹄莲:苞片玫红色,叶披针形,矮生,花期6月份
银星马蹄莲:叶具白色斑块,佛焰苞白色或淡黄色,基部具紫红色斑,花期7月~8月份,冬季休眠
黑心马蹄莲:深黄色,喉部有黑色斑点。
马蹄莲的种植技术
栽培要点
马蹄莲通常在秋后植球,床植行距25厘米,株距10厘米。用肥沃而略带粘质的土壤,如:可用园土2份、砻糠灰1份、再稍加些骨粉或厩肥;也可用细碎塘泥2份、腐叶土(或堆肥)1份、加入适量过磷酸钙和腐熟的牛粪配制的土。
植后覆土3厘米-4厘米厚,20天左右即可出苗。马蹄莲生长期间喜水分充足,要经常向叶面、地面洒水,并注意叶面清洁。每半月追施液肥1次。施肥后还要立即用清水冲洗,以防意外,霜前移入温室,室温保持10℃以上。在养护期间为避免叶多影响采光,可去除外叶片,这样也利于花梗伸出。2月-4月是盛花期,花后逐渐停止浇水;5月以后植株开始枯黄,应注意通风并保持干燥,以防块茎腐烂。待植株完全休眠时,可将块茎取出,晾干后贮藏,秋季再行栽植。
栽培技巧
马蹄莲是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具肥大的肉质块茎。高60~70厘米。叶卵状箭形,肉穗花序黄色,佛焰苞白色马蹄形,故名。温室3~4月盛花,北方温室地栽能开到5月。原产南非。喜温暖、湿润及稍遮荫的环境,花期要有阳光。秋季分株或分栽小球繁殖,2年可开花。9月下旬栽植于盆中,冬季10℃以上。15天追肥]次,切忌浇水入叶柄内。生长期内充分浇水。5月枯黄,减少浇水,促其休眠。秋季去除块茎底部衰老部分重新上盆。同属有黄花、红花马蹄莲,要求栽植条件高。马蹄莲的佛焰苞洁自如玉,是盆栽和切花的重要材料。
病虫害
马蹄莲软腐病
名称:马蹄莲软腐病
症状:
软腐病主要发生在马蹄莲茎基部和根状茎。感病植株首先在近地表的茎基部发生软腐,病害向上蔓延使叶片枯萎死亡,向下发展使根状茎粘滑软腐。花梗感病后,花变褐色,花梗很快腐折倒。
病原及发病规律:
马蹄莲软腐病是细菌性病害,病原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变种。通常在5份以后植株开始枯黄时,如花盆内有雨水积存,这时马蹄莲的根状茎最易发生腐烂。该细菌也引起风信子软腐病。
马蹄莲根腐病
名称:马蹄莲根腐病
症状:根腐病多在马蹄莲临近开花时发生。一般是植株下部或外层叶片最先变褐枯萎,病害不断向内层叶片发展、蔓延。已开放的花,其顶端变褐色,有时这种褐色可一直发展到叶柄和花梗,花姿畸形。将病株拔起,可见到很多根系已腐烂,剩下的根呈水渍状软腐,仅留下表皮,呈中空管状。病害从吸收根逐渐向根状茎蔓延,最后根状茎呈海绵状干腐。
病原及发病规律:
马蹄莲根腐病是由真菌中的隐地疫霉菌侵染引起的。病菌在土壤内存活,是一种由土壤传播的危害,简称土传播病害。
马蹄莲叶斑病
名称:马蹄莲叶斑病
症状:
染病叶片产生淡褐色至黄褐色的病斑,多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少数病具有不明显的轮纹。病害发展到后期,病斑中央产生许多黑色小点状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
病原及发病规律:
马蹄莲叶斑病是真菌性病害,由交链孢菌侵染引起的。该病菌在马蹄莲的病叶残体中越冬,借气流传播。夏季当荫棚内温度高、湿度大时,病害蔓延极快,每年以7~10月份危害最重,进入秋末后,病害逐渐减少并停止发展。但在温室内此病可长年发生,冬季入室的病株,在温室气温18~20℃时,病害可继续发展和蔓延,这些带病植株便成为健康植株的传染源。在通风不良和养护条件差的情况下,发病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