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个汉语拼音教学视频 汉语拼音教学

与海外华文教师谈汉语拼音教学

 

作者 梁星乔

 

  汉语、华语或者说华文教学,在海外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那是海外华侨、华人团体为了向后代传授民族语言文化,为了保留民族传统而自发进行的一种民族意识很强的教学活动。其教学语言则多为方言。所以福建华人聚居的地区多教闽南话;广东华人聚居的地区又多习潮汕音。后来改用注音字母教国语,但大多数仍然摆脱不了方言方音的干扰。代代相传,以至今日,海外华人社会的国语也多是带有方言味道的国语,还不是真正的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国语,即汉语普通话。汉语普通话之所以不能被人们比较准确地习得,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条则是长期以来没有一套科学地拼写国语普通话的符号(注音字母是汉字的注音符号,它还不可能成段、成篇地拼写普通话)。今天有了,那就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一套拉丁字母。既然这套字母能准确地,成段、成篇地拼写出汉语普通话,那就可以按普通话的发音方法成段成篇地阅读。这对学说和推广普通话当然是大有好处的了。

  但是,海外华文教师由于历史的原因,其汉语普通话还不甚标准。所以今天的海外华文教学也还不可能完全走上北京语音的道路。为此,有些地方专门从中国国内请去了一些操标准汉语普通话的教师,但势孤力单,也还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如若要使华文教学,尤其是海外华文民校的华文教学真正走上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教学之路,我以为其关键还在于在海外从事华文教学的老师们。倘若老师们能利用汉语拼音矫正自己的非普通话语音,能利用汉语拼音习得普通话,那对于海外华文教育,对汉语普通话走向世界,势必是一种伟大的贡献。

  基于这一想法,本文将不过多地谈论诸如发音器官的运用、声母的发音方法等等,因为这些内容在各类对外汉语教材中已多有详尽的说明。本文虽然题为《与海外华文教师谈汉语拼音教学》,但也不可能涉及很广,只想谈谈下面几个问题,希望能对学习汉语拼音的朋友和从事汉语拼音教学的老师们有所帮助。

  汉语拼音为什么要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在中国,凡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有一个最基本的条件,那就是必须会说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这就是说,必须保证海外华人、外国人乃至中国少数民族群众所习得的是中国的标准国语。而汉语拼音方案则正是为拼写、拼读汉语普通话而制定的一套字母。有人觉得奇怪,为什么要以北京语音,而不是用广东客家话,或福建闽南话语音为标准音呢?

  我们知道,中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尽管文字是统一的,但是方言现象却极为复杂。不仅各省之间的语音有着很大的差异,就是一省之内的不同县市之间,其语音也多有不同。所说,过去有的北方干部到南方各省考察工作时,所到之省、市、县,几乎都得请人做翻译。显然,这种复杂的方言现象,严重地阻碍着思想政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为了寻求一种便利交际的“民族共通语”,中国人民走过了漫长的路。北京语音的标准音地位就是在这漫长的历史演讲中确立下来的。人们常说,北京是五朝古都。哪五朝?就是“辽、金、元、明、清”这五个朝代。特别是自元朝统一以来的八百年间,北京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单就语言而论,元朝的时候已经是“四海同音”了。据记载,当时上至国家政府务,下至民事庶务,所用的语言便是以元大都(今北京)为中心的“中原之音”。元朝人周德清所着的《中原音韵》一书不仅已成为当时元曲作家们审音、辨字和押韵的工具书,而且该书已经把汉语四声的“平声调”分解为“阴平声”和“阳平声”了。这“中原之音”便是当时称作“官话”的语音标准。

  以中原音为标准音的“官话”到了明朝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明灭元朝,曾把元大都改称北平。后来明朝首都从南京北迁,又改北平为北京。当时明朝政府下令编篡的《洪武王韵》一书已经将北京语音作为语音规范了。明朝政府还规定,人们说话和写文章都要以《洪武正韵》为标准。到了清朝,“官话”的推广更为严格。有一条规定说,凡“举人生员贡监童生不谙官话者不准送试”。这就是说,不熟悉“官话”的读书人是不准参加政府考试的。更可见对语音要求之严格了。

  从以上简单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元、明、清三代,北京语音已经逐渐成为“官话”的标准音了。民国以来,统一国音和推行国语的运动更走上了科学的轨道。1913年制定的《注音字母》就是用来标注北京音的字母,这实际上已经给汉字、给国语定了“音”。在1926年召开的“统一国语大会”上更明确指出:“北京的方言就是标准的方言,就是中华民国的公共语言,就是用来统一全国的标准国语。”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的空前统一和强大,为语言的统一创造了一个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优越的条件。1955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决定将民族共通语称作“普通话”,并在普通话的科学定义中明确规定“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北京语音”的标准音地位就这样在近800年的中原音──官话──国语──普通话的历史演进中被确定下来了。这是历史的选择而非人为的规定。

  另外,北京语音之所以能被历史肯定,能被全中国人民所接受也有它自身的一些原因。据专家们分析,北京语音起码有以下三点长处:

  一是语音系统比较简单。标准的北京音音素少,只有32个,即单元音7个;特殊元音两个:舌尖元音-i和卷舌元音er辅音21个(即21个声音)和前后鼻辅音n、ng。北京音不但音素少,而且音节的构成也比较简单。一个音节最少有一个音素,如,é(鹅)tiān(天)。就音节的总量而言,仅有410多个。这些都为音节的辨析和认读带来了方便。

  二是辅音中清音多而浊音少(只有m、n、l、r四个浊音);四声变化抑扬顿挫,清晰悦耳;再加上一半以上的音节中都含有“a、o、e”三个发音清脆响亮的元音,以及讲究韵辙变化等等,这样就能在听觉上给人以清晰悦耳、舒缓柔和之感,且富有音乐性。

  三是北京音在口语中有着明显的“儿化韵”和“轻声”现象。这不仅可以使语音语调更富变化,使语义表述更加确切,而且还能增加语气的亲切、风趣之情。北京语音自身的这些优越性在中国各地区的方言语音中可以说是佼佼者的了。

  北京语音既然是我们民族共通语的语音标准,我想,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尤其是在海外从事华文教学,但普通话还不够标准的老师,有意识地、自觉地用汉语拼音矫正自己的发音,努力地用尽量标准的普通话改进我们的汉语和华文教学,把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共通语推向世界,应该是我们光荣而神圣的义务。“有志者,事竟成”,我们的这一愿望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何处入手教拼音

  汉语拼音是中国小学语文课的启蒙篇。学会了汉语拼音就等于给孩子们请来了一位随叫随到的小先生。他不但能告诉孩子每个字的读音,而且还能指导孩子们用普通话读书。汉语拼音也是海外华人学生和外国人华语人门的第一课,他们掌握了汉语拼音就等于掌握了一个开启中国语言殿堂之门的声控器。但是,何处入手教拼音呢?特别是对那些母语非汉语的海外华文民族的学生和外国人,这第一课应该从哪里起讲呢?

  过去,用注音字母华文的时候,有的老师习惯于从声母入手,就是先让学生掌握了21个声母之后,再教韵母,然后再教声、韵相拼,开始识字。现在改教汉语拼音了,有的老师还是沿用过去的方法,仍然是等到学生把“b、p、m、f……”唱读熟了,记住了,然后再出示韵母,并与声母相拼,进入识字教学。近年来,有些地方的华文学校采用国内编写的华文或汉语教材。这些教材一开篇就是汉语拼音,但不是教“b、p、m、f”而是从“a、o、e……”几个单韵母入手。于是便又按照教材的安排,一课一课地教了起来。那么,这些方法哪个好呢?是先教声母好呢?还是从单韵母入手好呢?当然是从单韵母起讲为好。

  因为,倘若从声母开始教会有很多麻烦。第一,我们所教声母“b、p、m、f……”的发音,并非它的本音,是为了便于教学而采用,与相应的单韵母拼合后的第一声,叫呼读音。实际上它已是一个音节了。声母表上都注有汉字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还没有教单韵母之前是不宜孤立地教声母的。第二,因为声母不能自成音节,不能给汉字注音,若从声母入手教拼音,则只能单调地死记硬背,尽管由于声母分类的科学性使我们连读起来琅琅上口(因为都有韵尾之故)但却不能给学生出示音节,更不能把声母表上所注的汉字告诉学生。第三,长时间地诵读声母,既没有四声变化,又不出现音节和汉字,会使学生觉得汉语太难了,读了半天,既没有认识一个字,也没有学会一句话。这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和畏难情绪,也容易降低学习汉语的热情。严格地说,从声母入手教拼音是不符合汉语语音教学的规律的。

  中国小学语文课本第一册和对外汉语教材的初级课本都把6个单韵母的教学放在最前面。这样安排,这样教学,在保证汉语语音教学的科学性的前提下,有着很多好处。第一,单韵母发音方法简单,易于教学。“a、o、e”等6个单韵母是由元音充当的。它们的发音只是由舌位的前后高低和嘴唇的圆扁程度所决定的,气流在口腔内不受阻碍,比声母的发音容易得多,所以易教,也易学。第二,在运用第一声即阴平声教发音的同时,可以操练“四声”,令学生体会汉语声调的抑扬顿挫之美,常常可收到刺激学生学习兴趣的特别效果。例如,教“a”,我们完全可以在教“āáǎà”的四声操练中让学生从教师的面部表情和四种声调的变化中体会这四个“啊”所表达的不同感情和语气。第三,认识四声的标调符号,为日后与声母相拼作好铺垫。这就是说,在教字形简单,发音容易的6个单韵母的同时,又用极富音乐节奏感的四种声调刺激并吸引了学生。使他们初步感受到了汉语语调的韵律美。第四,如果条件允许,在认读这6个韵元音节的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认读汉字。例如,让学生随着音节的四声变化,用图片出示“鹅、鱼、一、五”等字。试想,倘若学生初次接触汉语课便能“āáǎà”地唱读两声,又认识了“鹅、鱼”及其汉字,回到家里向父母学舌后,再受到一点表扬,这必将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汉语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汉语的热情和积极性。

  在学生掌握了单韵母的上述内容之后,再引入声母教学,这样便可以给每个声母都能配上一个相应的韵母,进行四声的拼读练习,这种练习都是一个个有声有色的、有意义的、实实在在的音节,而不是空泛地诵读那些缺乏语义内涵的“b、p、m、f、d、t、n、l”。我们的对外汉语教材之所以把单韵母教学列为第一课,其道理就在这里。理解并熟练掌握了汉语语音教学的这一内在规律,并自觉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我想,对我们的汉语拼音教学定然会有许多裨益的。

  声母为什么要用呼读音教学,怎么教

  《汉语拼音方案》把所有的字母分为声母和韵母两大类。什么是声母和韵母呢?请看“北京”这两个字,也就是两个音节。如果我们仔细地品味、分析一下,这两个字的读音都可以分出前与后两个部分来:

  北──读作běi,是由“b”与“ěi”组成。

  京──读作jīng,是由“j”与“īng”组成。

  我们的先人把字音前边的部分叫做“声”,代表“声”的字母便叫做声母,例如:b与j。把字音后半部分称做“韵”,而代表“韵”的字母便称为韵母。例如:ei与ing。当我们读“北京”两个字的时候,会很明显地感觉到声母“b、j”的声音很轻、很弱、很短促,而韵母“ei、īng”却响亮而有力。我们知道韵母是由元音充当的,而元音发音的特点则是声带颤动,气流在口腔信道不受阻碍,所以声音响亮而有力。例如:a、o、e等等。

  但是声母却不然,因为它是由辅音组成的,所以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信道上都要冲破各种阻碍而成声,且声带大都不颤动,所以声音便短促而轻弱。声母的这种短促轻弱的声音是声母的本音。如果用这种很不响亮的本音进行教学活动,那老师与学生之间是无法交流,无法沟通的。为了便于区别声母的发音,为了教学和认读的方便,我们赋予了声母一种非本音的读音,叫做“呼读音”。所谓“呼读音”就是声母与其相应的单韵母拼读而成的音节的第一声,即阴平声。但是,尽管这种呼读音有韵母在起作用,可它们还是声母,既不能唱读四声,也不能为汉字注音。下面是声母与其呼读音的对照表:

  声母: bpmfdtnl

  呼读音: bo po mo fo de te ne le

  声母: g k h j q x

  呼读音: ge ke he ji qi xi

  声母: zh ch sh r z c s

  呼读音: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有了这种“呼读音”,我们就可以用响亮的声音和唇、齿、舌的明显动作来教这21个声母了。因为声母发音时气流受阻的部位各不相同,所以教学方法也就比较多,并用各具特色。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教学方法。

  (一)分组操练法

  根据声母各自的发音特点,声母表把它们分成了六组。熟练掌握各组声母的发音特点,不但要有准确的发音感受,辨音体会,而且还必须有向学生演示的技巧和辨误指正的能力,这是每一位教拼音的老师应当具备的条件。如果能把这六组声母的特色琢磨明白,并能准确地把自己的发言感受传导给学生,那便是一套成功的拼音教学法。这六组声母是:

  1.b、p、m、f。因为bpm三个发音时必须把上下唇紧闭,气流必须冲出双唇而成声,所以叫双唇音。而f的声音则是从上齿与下唇相触的缝隙中冲出,所以叫唇齿音。

  2.d、t、n、l。这四个音是令气流从舌尖与上齿龈阻塞的缝隙中冲出,迫使舌尖下移而发出的,所以叫舌尖音。

  3.g、k、h。因为这三个音是令气流从舌根与软腭相抵而成的障碍中用力冲出,迫使舌根下降的过程中发出的,所以叫舌根音。

  4.j、q、x。发这三个音的时候,舌面前部要贴近硬腭,舌尖轻触下齿背,让气流从舌面与硬腭之间摩擦而出,所以就叫做舌面音。

  5.zh、ch、sh、r。发这四个音的时候,因为必须让舌尖上翘抵住硬腭,然后令气流从舌腭之间摩擦而出,故称翘舌音。又因声音出自舌尖后面,所以也叫舌尖后音。

  6.z、c、s。发音时,咬住牙关,将舌尖平伸顶住齿背,然后全气流从齿缝中挤出。因为发音位置在舌尖前端,所以叫舌尖前音,也叫做平舌音。

  熟练掌握这六组声母的发音特点是汉语教师的基本功,也是声母教学的基本方法。俗话说“先入为主”,在学生第一次认读声母的时候,教师必须给予准确的示范和正确的指导。如果由于教师的示范有误,一开始就把“bo、po、mo、fo”读成“be、pe、me、fe”或“ba、pa、ma、fa”;把“ji、qi、xi”读成“jia、qia、xia”,那以后再想纠正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二)发音比较法

  有两组声母的发音是可以在比较中进行训练的。一组是舌尖后音“zh、ch、sh”与舌尖前言“z、c、s”。这三对声母可以让学生在体会舌尖上翘与舌尖平伸的区别中掌握各自的发音方法。可以板书成下列形式让学生区别、识记形体和体会不同的发音要领。

  zh ch sh
  | | |
  z c s

  另外,声母中还有六对送气与不送气音的区别,也可以用来指导学生辨析。可以出示下表让学生识记和体会:

  不送气音——bdgjzzh

  ||||||

  送气音—— ptkqcch

  所谓不送气,是指这些声母发音时喷出的气流比较弱;相反,如果喷出的气流比较强,那就是送气音。在教学示范时,可以用一窄纸条置于唇前,发音时纸条摆动就是送气音;否则就是不送气音。

  (三)演示辅助法

  有的声母,如zh、ch、sh、与z、c、s,学生是比较难于掌握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舌头用不上力气,或是用力不得法。为了使学生体会舌头、牙齿用力的程度,还可以用手势来演示。方法是:伸出右手,将四指并拢来表示舌头;再并拢左手的食指和中指置于右手四指前面,表示咬紧的上下牙齿。四指平伸用力向“牙齿”挤去表示发平舌音“z、c、s”;再将四指上卷表示发翘舌音“zh、ch、sh、r”。这种方法区别这两组声母的发音特点方面是很有帮助的。

  声母教学当然还有别的方法,这里不多赘述。但就上面三种方法而言,我以为第一种是根本的,那是语言教师的基本功。后两种则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已。

  “四呼”与韵母的组合规律及其与教学的关系

  有的老师曾经提出过这样的问题:注音字母表的韵母表上写着“开口呼”、“合口呼”等等是什么意思?汉语拼音方案的韵母表上怎么没有写呢?它与韵母有什么关系吗?

  请读单韵母“a、i、u、ü”,它们的发音方法、即口形、舌位等有什么区别吗?有,我想人人都会有体会。我们的前人很早以前就注意到了汉语语音中的这种区别了,而且进行了研究。明朝末年,有一本书叫《韵法直图》,该书把发音方法上的这种区别称为“四呼”。一百多年以后,清朝人潘耒在他的《类音》一书里对“四呼”之说又作了解释,他说:“凡音皆自内而外,初出于喉,平舌舒唇,谓之开口;举舌对齿,声在舌、腭之向,谓之齐齿;敛唇而蓄之,声满颐辅之间,谓之合口;蹙唇而成声,谓之撮口。”(注:颐辅,指口腔内两侧的肌肉。颐辅之间就是口腔之内。蹙是收缩、聚合之意。)

  这段话是对“四呼”最早的解释。意思是说,声音都是从内向外发出来的。当声音从喉咙发生时,双唇舒缓地张开,把舌头平伸,让气流通畅地呼出来,这就叫“开口呼”。开口呼的代表音就是单韵母“a”。如果在声音要从喉咙出来的时候,把舌头轻轻举起,并将上下齿轻轻咬住,让声音从舌面与上腭之间冲出,这就叫“齐齿呼”。单韵母“i”就是它的代表音。倘若把嘴唇收拢起来,让气流充满口腔,然后呼出,那就是“合口呼”,其代表音就是“u”。如果在合口呼的基础上,再把双唇进一步聚拢,并向前“撮”起来,让气流从双唇拢成的圆孔中通过,这就是“撮口呼”,单韵母“ü”就是其代表音。“四呼”就是这样来的。“四呼”之说相当准确而且十分形象地描述了北京语音中主要元音(亦即韵母)的发音特征。“四呼”之说为日后对韵母的科学分类奠定了基础。后来,当我们的前人为汉字制定出第一套注音字母的时候,便将韵母按照“四呼”的规律分成了“a、i、u、ü”四行。汉语拼音方案对韵母也是这样分类的,只是没有标准而已。这对于学习者来说并没什么关系,但对于教师而言,如果能有意识地将四呼规律应用于教学,那将是很有好处的。

  第一,a行韵母(开口呼)是其它韵母组合的基础。从韵母表我们可以看出,aoe是开口呼韵母的基础,而a行韵母则又是其它三行韵母的核心部件和基础。这三行韵母与a行的区别仅仅在于前面加了个介母“iuü”而已。所以在教这三行韵母的时候,首先应出现a行的相应韵母,再让学生用i或u与它相拼,令学生自己把声音拼出来。例如,教韵母“iao”,应首先出示“ao”,让学生唱读,然后再让学生读“i”,待发音准确后,再将“i~ao”拼读成“iao”,最后再练四声。运用这种在“基础”之上加“零件”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觉得这些韵母的形体是他们自己组合在一起的,它们的读音是他们自己拼读出来的。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很有作用的。

  第二,拼读法是韵母教学的基本方法。从韵母的形体组合方面看,所有的复韵母和鼻韵母都是由6个单韵母或者再加上鼻辅音“n”和“ng”组成的。这就是说,6个单韵母是韵母组合的基本部件和教学的重点。所以,当我们第一次教汉语拼音,即教学6个单韵母时就必须让学生学会正确发音。俗话说“先入为主”,倘若学生初次接触汉语拼音就走了“调”,尤其是“iuü”,那将会对以后的教学带来许多麻烦。正确掌握单韵母的发音是复韵母和鼻韵母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

  复韵母是由两个或三个韵母组成的。它们的读音是在几个单韵母从前向后连续发音的滑动过程中拼切出来的。其要领是:在连续发音中气流不得中断,口形随着单韵母发音口形的大小而变化,口形大的则响度强;口形小的则响声弱。例如:ai、ei、ao、ou,发音过程中口形从大到小,所以响度也从强到弱。因此这四个就叫前响复韵母。依此类推,“ia、ie、ua、uo、üe”就是后响复韵母;而“uai、uei、iao、iou”则因中间响亮而前后较弱,所以便是中响复韵母了。无庸讳言,用这种滑动拼读和响度鉴别法教学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也可以强化识记和提高鉴别能力。

  至于鼻韵母教学,可以分成单韵母加鼻辅音的,如,an、ang和复韵母加鼻辅音的,如,ian、uen、iang、uang等两类。它们的读音也是从前面的韵母逐次向鼻辅音滑动的过程中拼读出来的。其关键是收尾的鼻辅音一定要发得正确。

  第三,四行韵母的排列顺序不但反映了“四呼”之音口腔从大到小,声音由强到弱的变化规律,而且从教与学的角度看也充分体现了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北京语音的这张韵母表是前人为我们编制的一张金丝网。如何掌握这张金丝网的纺织规律,如何运用这一规律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这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讨的课题。在这方面,我想每位老师都会有一些个人的发现和体会的。所谓“教学无定法”,这是真的。我们每个教师都有权利,有能力创造一套适合自己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

  第四,韵母的“族别”识记法。前面说过“四呼”的规律把韵母成分了四类,而a行则是组成其它三类韵母的核心和基础。这一特点使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当今报刊上关于人群分类的一种说法,如:上班族、休闲族、白领族等等。如果我们把“a行”韵母看作是“a氏”家族的“女儿”,现在下“嫁”给了“i、u、ü”三家;从而组成“i(依)族、u(吴)族、ü(于)族”三个大家族,也可说是“i、u、ü”三族韵母,不是也很形象吗?当然,识记韵母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单、复、鼻韵分类法,发音辨析法等等,但是倘若我们面对的是年龄较大的学生,个人的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族别”分类法来帮他们识记韵母,不但可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而且识记效果也更为牢固。老师们不妨试一试。

  什么叫拼音,怎样拼音

  前面我们已经讲了半天汉语拼音了,那么到底什么叫拼音呢?应该怎样拼呢?

  所谓“拼”,就是缀合,就是按照一定的方法把东西组合在一起。幼儿园有“拼图”游戏,“拼”的是图片;出版社有拼版工序,是把字版拼合在一起;饭店有一道菜叫拼盘,是将几样凉菜拼成图案式的一盘菜。顾名思义,拼音也者,当然拼的是“音”,说具体一点,就是把声母和韵母两个"音"快速连读,拼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音节。

  什么时候开始教“拼音”呢?当我们开始教单韵母的时候,严格说来还不是在拼音。只有在声母出现以后,将声母与韵母连缀在一起组成音节的时候,才是“拼音”。怎样拼音呢?其要领是:将声母读得轻一点,短一点;韵母读得重一点,长一点,声与韵之间不要有停顿,要读成一个整体。即所谓“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这“碰撞”出来的声音(带声调)就是我们要“拼”得的音节。这就叫“拼音”。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训练学生:要拼某一个音节(某一个字)的时候,让发音器官做好发声母的姿势,在发声母这个音的同时,把要与它相拼的那个韵母念出来;也就是说,口形做着发声母的姿势,而发出的却是韵母的音,这样拼出的就是所要的音节。例如,拼“bà爸”这个音节,先将双唇紧闭,做着发“b”的姿势,然后猛的开口发“à”的音,拼出的不就是“bà爸”吗!为了使学生熟悉汉语的四个声调,也可以指导学生在唱读四声的过程中确认要拼得的音节。例如:要拼“爸”这个音节,可以说,“bā、bá、bǎ、bà,四声bà(爸)”。下面再简单说一下拼音的几种方法。

  第一,两拼法。就是将声母与韵母(带着声调)一下子“碰撞”出一个音节来。例如:

  d→à=dà(大),m→ǐ=mǐ(米)。

  m→áng=māng(芒),g→uǒ=guǒ(果)。

  h→uá=huá(华),q→iáo=qiáo(侨)。

  声母与单韵母相拼时,只能用这种方法。

  第二、三拼法。对带有介母的那些韵母,在与声母相拼时也可采用三拼法。这是一种将声母、介母、韵母三项连续成一个音节的方法。其要领是:声母读得轻一些,介母读得短一些,而介母后面的韵母则要读得重一些,响一些。连读时气流不要中断,要将声、介、韵三者由慢到快读成一个整体。例如:

  j→i→ā=jiā(家),x→i→āng=xiāng(乡),

26个汉语拼音教学视频 汉语拼音教学

  l→i→áng=liáng(凉),k→u→ài=kuài(快)。

  第三,声介合母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先把声母与介母拼成一个音节,然后再与带着声调的韵母相拼,最后得出所要的音节。例如:

  g→u=gu→ān=guān(关)

  ch→u=chu→āng=chuāng(窗)。

  以上三种都是在汉语拼音教学中使用过的方法。由于第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快捷,且适用于所有韵母与声母相拼,所以当前教学中多采用此法。不过,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常常因教学对象不同而有所区别,有时候也与教师自身的习惯爱好有关,不可过于拘泥。

  教学法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逐渐完善起来的,反过来又指导于教学实践。就某一种方法而言,在甲地、甲校,针对某些教学对象可能是有效的,但是到了乙地、乙校或对于另外一些教学对象,有时候就不见得适用。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学,以地域论,有中国本土,也有世界各地;就教学对象而言,有海外华人,也有外国人;有小孩子,也有成年人;乃至文化背景,学生素质和教师自身条件等等多有不同,其教学方法的变通势所必然。究竟那种方法适用于自我,是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并在运用过程中不断总结,逐渐完善的。不考虑当时的实际情况,一味地套用书本上的方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正如学游泳,尽管书本上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如果不亲自下水练习是不可能真正掌握水中的技艺的。“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想,只要我们勤于实践,勤于总结,每个教师,即便是刚刚踏上华文教学课堂的年轻教师都可以在书本知识的启发下,在教师之间的交流中,创造出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方法的。这需要自信!

  由此看来,本文所谈的内容不可能是完美的,肯定带有地域和个人的局限性,所以在结尾处再增加四个字:谨供参考。

打印本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0951/125663826372.html

更多阅读

太极拳16式教学视频 十六式太极拳教学视频

太极拳16式教学视频(约7544个相关视频)_360视频搜索爆米花06:03陈思坦8式、16式太极拳 2013年最新16式太极拳...爆米花03:21李德印16式太极拳 邱惠芳 2013年最新16式太极...爆米花02:5616式太极拳背向演示 2013年最新16式太极拳教学..

教学《汉语拼音》 幼儿汉语拼音教学视频

教学《汉语拼音》汉语拼音在识字、学习普通话、查字典、阅读、习作上的作用,早已取得了社会共识。汉语拼音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好汉语拼音是小学生语文学习入门关键的一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汉语拼音词汇》专有名词部分 序言 汉语拼音教学视频

《汉语拼音词汇》(专有名词部分)序言 冯志伟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李志江老师把他们编写的《汉语拼音词汇》专有名词部分寄给我,要我写一个序言,我欣然答应了。本书收录的专有名词,除了地名、人名等大家公认的专有名词之外,还包括

声明:《26个汉语拼音教学视频 汉语拼音教学》为网友默吟尓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