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不应该孤单 年轻时最不应该炫耀什么(2)

  “的确,没有谁地球都一样转,但关键是我不上,我们的很多项目真的就玩不转了!”他曾经这样和我抱怨,钱似乎早就赚够了,但身在其位,世事推着你不得不选择那样忙成狗的状态。

  他在群里说,我先消失两个月,估计这两个月中国的资本市场会非常沉寂吧!

  妈的,现在想想似乎被他言中了。

  朋友们依然诧异于他能真正选择脱身。毕竟这家伙的第一站还是从北京飞到了上海,朋友圈的照片里,他和一群妖艳可人的妹纸一起在环球中心的柏悦酒吧笑的下流,配上了一句同样下流的句子:

  “从今天开始,老子要豁车走遍祖国的花花江山了,立志让自己的足迹和精液洒遍了神州!”

  翌日,这家伙借了一辆圈内某渣买来就没开过几天的兰德酷路泽,竟然真的开始了从人民广场一路干到西藏樟木镇的自驾游。然后,他两个月的心路历程大概如下:

  第一周,会感受到一种巨大的烦躁的不适感,会习惯性地在手机上查看Mail,会习惯性地点开那些出发前屏蔽的微信群,将项目信息一条条看完;

  第二周开始真正沉浸在旅游这件事本身,拿起相机的频次开始超过拿起手机;

  从第三周开始,走走停停,把这一辈子的寺庙都逛完了,很多夜晚就与和尚们一起住在寺庙里,感觉生活就应该是这种缓慢的样子;

  但奇妙的是,在第二个月的最后两周,我的旅行更多地呈现出一种百无聊赖的状态,我开始对“悠闲”这件事儿产生一种恍惚感,一个声音反复出现:

  余生若就如此闲适,并不美好。我开始怀念工作以及忙碌带给我的成就感,休息本身所能带给我的愉悦感越来越浅薄了。

  “我知道,我必须回去干点正事儿了。”他以这样的方式,宣告自己回归工作。

  2

  一个对立的镜面是,谁身边也不乏另一种朋友:他们多半苟且于某个不知名的小城镇,多半有一个稳定、轻松而收入微薄的工作。

  他们身上多半有一种和年轻不相仿颓废气息,他们很年轻,然而二十啷当岁却活的像个临退休的老干部,他们不到三十岁甚至就徜徉过退休后的生活图景了。

  他们安于并享受现状,不仅享受,而且四处炫耀自己的“悠闲”生活。

  坦白讲,我每一次回老家,都能听到几句“悠闲生活论”。几个年轻人凑在一起,竟然是互相炫耀各自工作和生活的悠闲:我们单位很闲,管理也很松,每天没什么事儿,根本不用加班,上班也多半是呆着……

  他们热衷于转发“起底某某某的隐秘背景,一看吓一跳”这类爆料知名人士背景,原本应该404的文章,他们坚信阶级早已固化,人间并无鲤鱼跃龙门的稀奇事。

  如果你像我一样告诉他们,自己经常加班到凌晨,周六周日也往往不得空闲,因为我想过的更好一些。

  他们就会集体向你投以同情和怜悯的眼神,然后拍拍你的肩膀说:

我们都不应该孤单 年轻时最不应该炫耀什么(2)

  “兄弟,不好混就回来吧,还是咱们这舒坦,根本不用加班,每天下班喝喝小酒,打打麻将,这日子多滋润啊!人啊,一定要学会享受生活。”

  但他们忽略了一个基本点:我,或者说我们,并不想变得悠闲!

  或者说,我并不想一直处于“悠闲”的生活中。毫无疑问,BetterMe们正在致力于将自己变的越来越忙碌。

  有限的悠闲时光只是作为忙碌生活的一剂润滑剂,甜蜜、宝贵、难以忘怀而又短暂,是的“短暂”,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标识。

  我总觉得,悠闲而安逸的生活,对于年轻人而言,意味着一个巨大而舒适的泥潭:

  如果你久居其中,总有一天会发现自己深陷泥潭已经无法自拔,眼睁睁看着脚步滑向中年发福的肚腩,满心惶恐却早已丧失了奔跑的能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09571/861924666.html

更多阅读

我们都不原谅 我们还有理由原谅法国吗

今年5月火炬在法国传递受破坏,引发了国内爱国青年的抵制法国家乐福事件,后来我们的政府被3个法国佬说心软了,于是我就写了一篇《家乐福事件突显国人缺乏战略思维》的文章。事实上法国怕我们民众不是怕我们的政府,就象CNN一样他也是怕我

泰星不喜欢中国市场 市场为什么选择我们都不喜欢的结果

汪丁丁  标题,我是照抄了盛洪许多年前关于公共选择问题在《读书》发表的一篇随笔的标题(似乎是“我们为什么选择了大家都不喜欢的制度”)。我要探讨的却不是公共选择而是市场的一些较少被探讨的性质。  被称为“市场”的社会过程,

声明:《我们都不应该孤单 年轻时最不应该炫耀什么(2)》为网友虚伪的施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