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高考 注重学法 讲求实效 科学备考(旧教材)
中央教科所访问学者 杨宗年
2008年旧教材高考文综历史命题仍然坚持 “四个原则”不变。①坚持科学性原则;②坚持“遵循大纲考纲”的原则;③坚持考查学科能力的原则;④坚持“稳中求变,稳中创新”的原则。在考查目标上: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在命题思路上:在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追求变化,突破思维定势;在试题价值取向上:回归历史,彰显学科特色。重视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重视学科能力和人文综合素养的考查、重视历史基础知识考查与学科内的综合,试题没有大的起落,比较平稳。
试卷最大的特点是更注重与高中新课程的过渡和衔接,充分体现高中新课程要求与新的历史学科学科体系。突出了新课程以文明发展史为学科主脉和专题史的形式,考查内容与要求向课程方案、课程标准靠拢,充分体现了国家课程改革的方向。
2008年高考历史选择题大多体现出以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史、精神文明史的文明史观确定主题、选择历史学科主干知识的命题倾向。
非选择题部分也体现了同一倾向,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中华文明发展史,中外文明的差异、交流、碰撞,突出文明的内涵。
明年将迎来课改后的第二次高考,为实现新旧课程的平稳过渡与衔接,今年试卷注意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理念,如历史学科分值最重的非选择题文综I37题、40题(1)(2)都以文明发展史立意,关注不同文明的碰撞、交融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在体现课程方案上如突出时代性(选择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反映了学科发展趋势的内容,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及时调整、更新考核和知识内容)、基础性(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坚持真理的态度,注重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选择性(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试题分层设计,可以甄别具有不同潜能的学生。)
在体现课程标准上,如历史突出考了内容标准中必修模块Ⅲ(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课程目标三中“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等等。
新课程历史卷重点运用“新材料、新情境”,贯通古今,关联中外,强调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鼓励考生从历史中学会思考。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运用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的材料,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往往试卷会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史料,既有原始文献(即历史时期形成的文献、图像等资料),也有物质材料(即历史时期形成的物质形态的材料),考查了考生多方面的能力。
一、08年高考新课程文综(历史)试题的特点及
(一)特点
1. 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2. 渗透先进的史学观念,突出历史学科的特点。 3. 体现能力测试为主导的指导思想。 4.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5.重视开放试题创设,试题彰显学生个性。 6.加强对文化遗产的考查,彰显人文特征。 (二)历史命题趋势展望
1.命题原则、内容要求、试题结构不会有大的变化,坚持“稳中求改,稳中出新。” 高考改革已经进行了10年(自1998年开始),实施 3+X 综合能力测试也有8年了(自 2000 年有 5 省、 2001 有 18 个省、 2002年全国普遍实行)。命题的思路、手法已臻成熟,“能力立意”的运用炉火纯青。2008年高考大纲的命题指导思想明确指出:“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高考命题的一贯追求,它体现着考试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以能力立意就是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重视对问题的思维过程,重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在选材和设计上追求的目标是引导考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如近几年全国Ⅰ卷第37题),关注社会发展并注重运用学科知识分析、阐释、评价实际问题。命题上倡导生产
力标准、国家利益标准、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标准、从人类文明演进的高度观察问题等标准。
2.渗透新课标理念,注重考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即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强调对学科知识体系整体把握、认识和理解的能力。08年《考纲》的考试目标和能力要求与历史新.........................
课标的三维要求有异曲同工之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从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它不断冲击和改变着旧有的教学模式和教育观念,而且也逐渐渗透到历史学科的高考中,成为历史学科高考发展的大趋势。虽然,历史学科的高考依然要以每年国家考试中心颁布的考纲为主要考查范围和内容为依据,但是从05年考试大纲对于“考试目标与要求”进行的重大修订上看,从高考文综试卷内容到形式表现出的特点看,都能强烈地感受到新课程的渗透和影响。因此,认真、仔细地研读新课程标准,准确、透彻地理解和领会其中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和新要求,对正确把握当前文综试卷命题趋势,进而制定出切合实际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提高高三历史复习备考效率,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3.坚持围绕中心问题设臵情境,突出在动态过程中考查能力。根据中心问题设臵情境是近年来文科综合试题,特别是非选择性主观题的一贯做法。围绕中心问题,在创设题目意境和运用背景材料上,即提供命题载体时,往往借助经典材料,精心挑选有厚重文化底蕴的材料,许多还取自教材之外,广泛鲜活,且空间和时间的跨度大,以新问题、新角度检测考生分析、评价、鉴赏、论证能力及思维品质;这就需要思维广阔,综合地、动态地思考问题。受考试时间和分值的限制,文综试卷历史科的题目往往表现出古今结合、中外联系的特点。
4.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发展性的特点,继续发挥“论从史出、”“以史为鉴”的学科功能, 注重“学以致用”。文科综合考试科目的设臵本身就与现实问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历史学科是实证性学科,要求证、求实;又是经验性、反思性学科,要解读、解释历史,说明其意义,总结教训、规律等。而追寻重要的现实问题在历史上的发展轨迹,借鉴历史上的与现实问题相关或同类的事情,是文综常见的测试思路。所以,以教材基础知识、主干知识为依托,试题在选材和设计上追求的目标是引导考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并注重运用学科知识分析、阐释、评价实际问题。命题体现生产力标准、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标准、人类文明演进的高度观察问题的标准,坚持这三项标准是今后高考文综试题显现的总趋势。因此历史常规教学及高三备考复习中,不仅要重视某一个时期,某一个专题,还应全方位地掌握知识体系,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解读历史现象和规律,形成“通史意识”。要把中国历史重大事件“臵身”于世界的角度来观察,形成立体的、多维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努力培养“世界意识”。还要要求学生树立现代意识,密切关注现实,理性看待今天,关心时政问题,要能知古鉴今,关注世界整体发展,关心人类共同命运。
二、历史科学法指导
Ⅰ、理解记忆方法
(一)同步顺序记忆(按四本教材的章节顺序记忆)
1. 以章、节、子目标题为记忆激活点构建“知识结构图”;对每一节课内容,运用“系统”记忆法。
“知识结构图”的应用 (1) 对章(单元、专题)、节(课)的知识结构会“拆分”、“合并”、“提升”、“对应(对比)”、“迁移”。
(2)通过分支上推整体或下联整体,学会分析事件的原因背景和影响。
2. “系统”记忆法,就是指将每一节课的知识间关系、层次理清,并加以整理、加工,使之围
绕章或节核心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3.对的表述知识语言进行分析,提纲挈领,精记要点,运用“概括”记忆法。
4.规律公式化记忆法。把有关方面、有关类型、有关问题知识的归纳、分析、综合、找出其共性(即规律),然后再运用这些规律记忆历史知识,这种记忆法即为规律记忆法。(高层次) (二)同方面同属性的知识专题记忆
5.把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中同方面或同类属性的相关节的历史 知识组合在一起,同类记忆;再把这一类型知识划分小为若干个小专题,专题记忆法 (三)同期对比记忆
6.同一时期中外对比记忆法
后期记忆的特殊要求
1.激发能力,“限时”记忆 2. 意识明确,“重点”记忆 3.“红色标识”,入目记忆 Ⅱ.知识运用方法
(一)课本知识转化是解决新情境下新问题的主要依据 (1)扩大转化(迁移转化) (2)缩小转化(平行转化) (3)反向转化(逆向转化) (二)思维规律运用法 (三)主观通式思维
三、高三历史教学思考
Ⅰ、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有效性
目目过关 绝不遗漏 深浅有度 区别对待 抓常考点 弃不考点 (一)结构构建与章节复习相结合 (二)章节复习与专题整合相结合
(三)纵向联系与横向比较相结合 (四)知识史论与现实联系相结合
(五)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结合 (六)静态计划与动态复习相结合 (七)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 (八)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相结合 (九)用好高考旧题
Ⅱ、抓信息联知识 规范讲题 (一)、讲试题特点,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
1.讲解试题要求和特点,审清考查方向
试题特点:(1) 结构特点;(2) 材料特点; (3) 设问特点;(4) 人文特点 (5)解题特点 2.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并提取有效的和有价值信息(与解题有关的信息),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归类、合并等)
(二)讲试题知识,调动和应用知识,对应设问的知识应关注面线点,并指导学生会选择相关知识
3.引导学生回顾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能建立正确的联系的所学知识,并能选择知识,(注意知识面、线、点回顾)
4.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材料解答问题(认识和说明问题)
(三)讲语言特色,描述和阐释事件,让学生叙述答案,必要时让学生在黑板上书写
5.历史现象表述正确,历史事件特征能够准确描述和解释。 6.作出的答案,能反映历史问题的本质特性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