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 为何说韩非的厚黑学无人能及,厚黑术却不到家

知识分子尤其是中国的知识分子最大的毛病就在于念念不忘政治。于是乎就在纸上屠龙,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有政治上的微言大义。搞政治时就改不了这种毛病,以为跟写文章是一回事。只会引经据典作长篇大论或者上万言书,对现实中的人性、利害关系与权力结构一无所知。或者是虽然有所知晓甚至极为精通,却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到处推销,唯恐天下人不知道自己有多坏。结果或者身败,或者名裂,甚至身败而兼名裂,连本该收取的知识专利费都泡了汤。中国战国时代的杰出的思想家韩非悲剧性的政治命运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事例。

教猱升木,养虎噬人。那些自以为是、一意孤行的书生们真乃愚不可及!古今中外,凡是在思想上崇尚现实主义政治的观点,却看不清现实政治斗争本身,又缺乏政治心计与手腕,因而在政治斗争中惨遭失败的知识分子,无一不遭到后世的辱骂与误解。作为纯粹的思想家的尼采,他的悲剧也是如此。他被纳粹分子当成了精神偶像,被世界上的芸芸众生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地唾骂。其实就尼采本人来说,又何曾有过一丝一毫的种族主义与扩张主义的思想?

厚黑学 为何说韩非的厚黑学无人能及,厚黑术却不到家

纵观中国历史,君主有权无限纵欲,臣子百姓们只有惟命是从的传统保留节目每一朝每一代都在上演,人们从来就乐此不疲。韩非不过是将这种专制制度下的普遍的政治行为模式加以理论化罢了,并没有做出什么真正出格的事情,后人又何必对他们视若寇仇呢?敢于做坏事的人不受谴责与伤害,只是研究了如何做坏事的人却身败而名裂,这样无论在道德上还是在学术上都是不够绝对公正吧?

现实中利害关系冲突与尔虞我诈的权力斗争原本就是一种客观存在与客观规律,并不需要人们去发现论证后才发挥作用。知识分子发现了那些大秘密后,便大声嚷嚷,希望引起人们的注意与赢得社会的赞美,这实在不是一种明智的行为。统治者一般都是相信,“邦之利器,不可示之与人。”何必对这些学说推崇备至,让天下人都知道了自己的内心深处的奥秘?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隐真示假,为而示之不为,能而示之不能,这是统治者的不二法门。再加上统治者们一贯假仁假义,怎么会将那些戳穿一切道德伪装的大实话奉为神明?他们害怕会因此而损害了自己的公共道德形象,危及自己的统治的稳定与合法性。

统治者自有家传秘学与天赋,怎么要这些只会生搬硬套的教条主义者来教?表现得比统治者还高明,恃才傲物,目中无人,这一向就是政治上的大忌。对于统治者来说,需要的只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指挥起来得心应手的愚忠之士或者无耻之徒,并不需要直谏之臣或者王者之师。统治者的统治手腕都是讲究恩威并用,软硬兼施,力求将那些自命清高的知识分子整得服服帖帖,老老实实地为我所用。知识分子一门心思想做王者师,完全是一厢情愿!

韩非在自己的文章中宣称按照某某标准或某某法令这个应该杀头,那个应该斥退,其实只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并没有针对具体的人。但是言者无意,听者有心,韩非这样说难免不会被某些人理解成为采取某些行动的先兆了!在人们尤其是既得利益者的习惯性思维方式中,言语就是行动的前奏。韩非的那些公开的言论已经等于是把自己的公共形象定义为贪官污吏、庸碌无能之辈,靠裙带关系与阿谀奉承来博取富贵之徒的嫌恶者与铲除者了,这岂不是自寻死路?那些既得利益者为了个人的私利可以不顾一切,公共利益与国家安危根本就不会关心,谁敢反对他们将遭到无情的打击,距韩非生活的时代不远的改革家吴起的悲惨下场还不能够警醒他吗?即便没有李斯的嫉妒与陷害,根据韩非的个性与行为模式,最终也难逃一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1251/934664753822.html

更多阅读

韩非子_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春秋战国法家集大成者

《韩非子》又称《韩子》,是中国先秦时期法家代表思想家人物韩非的论著,为先秦法家集大成的思想作品,内容充满批判与汲取先秦诸子多派的观点。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对《道德经》加以论注的思想著作。为韩非对先秦时期社会各种领域的

蔡志忠动画片《韩非子》 蔡志忠漫画全集下载

博客首页01 韩非子韩非是战国末年韩国的公子,喜欢刑名法术之学,曾与李斯一起跟随楚国荀卿学习。韩非文笔流畅却有口吃,见韩国积弱,屡次上书却不被採纳。于是集法家之大成,完成《韩非子》一书。后来书传到秦国,秦王政读了孤愤、五蠹两篇,

为何说宋江的权谋都是半吊子 半吊子的悠闲生活

“鼫鼠五技”话宋江文/赵炎导语:宋江的权术,其为谋权,而不能尽人心;其为掌权,而不能立功名;其为固权,而不能循法治,最后的丧权也就是必然的了。权术的成功,取决于个人实力和上无私心,而宋江“文不能定国,武不能安邦”,兼具私心太重,想不做鼫鼠也

声明:《厚黑学 为何说韩非的厚黑学无人能及,厚黑术却不到家》为网友柠檬片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