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流鼻血是怎么回事】
【概况】
鼻出血又称鼻衄,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多因鼻腔病变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引起,偶有因鼻腔邻近病变出血经鼻腔流出的情况。鼻出血多为单侧,亦可为双侧;可间歇反复出血,亦可持续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鼻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出血则可导致贫血。多数出血可自止。
【病因】
鼻出血的原因可分为局部病因和全身病因两类。

局部病因:
1.打击伤或摔伤,造成鼻部血管破裂而出血。
2.鼻中隔前下段血管扩张或有溃疡,当用力擤鼻、打喷嚏、咳嗽、挖鼻孔时均易引起出血。
3.急性和慢性鼻炎、干燥性鼻炎都可发生鼻出血,但通常出血量不多。萎缩性鼻炎常在清除鼻痂、挖鼻孔或用力擤出痂皮时发生少量出血。
全身病因:
急性传染病,心血管疾病,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肝、脾、肾等慢性疾病以及风湿热等均可引起鼻出血。
【后果】
如不及时治疗,迁延发展,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如鼻黏膜萎缩、贫血、记忆力减退、视力不佳、免疫力下降等。
【治疗方法】
流鼻血时,不要仰脖子,应将头部保持正常直立或稍向前倾的姿势,使已流出的血液向鼻孔外排出,以免留在鼻腔内干扰到呼吸的气流。不要冰敷额头,应冰敷在“鼻根”及“鼻头”(即整个鼻子)上面,即可加强止血效果,以免局部过于冰冷而引起头部不适。
常见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饮食疗法治鼻出血:
1.鲫鱼石膏煲豆腐
鲫鱼1条约150克,豆腐200克,生石膏30克。将鱼宰好洗净后,与豆腐、石膏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煲1小时,以盐调味即可食用。幼儿可只饮汤不吃渣,以防鱼骨哽喉。有清肺热、降胃火、止鼻血的功效。
2.生地二根饮
鲜生地、鲜白茅根各30克,鲜芦根50克,水煎服,每日l剂,代茶饮,连用7~10天,能清热凉血、止血。
3.鲜藕汁饮
鲜藕300克洗净,磨烂挤汁约50-100毫升;每次50毫升,用少量白糖调匀、炖滚后服。可清热解暑,凉血止血。
4.黄花菜瘦肉汤
黄花菜30克(干品,浸泡洗净),瘦猪肉100克,蜜枣2枚,同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炖1小时,以盐调味后食用。有清热平肝、润燥、止鼻血之效。
5.阿胶炖瘦肉
阿胶6克,瘦肉30克(切片),同放碗内,加适量开水,加盖隔水炖1小时,加入少许食盐调味食用。有滋阴养血、止鼻血的功能。
◆其他疗法治鼻出血:
1.穴位按摩法
取穴:肩井穴(位于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患者取坐位,术者用食、拇指掐捏,挤压穴位中心,将肩部肌肉向上提起3—5秒钟,反复3回为1次,每次间歇两分钟,发作时连接3次。5天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孕妇忌用此法。按摩1~3次,止血效果明显。(肩井穴,位于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击中此穴,半身麻木)
2.滴鼻疗法
芦荟2克,药研细末,每取1克,加温开水10毫升搅匀,仰面滴鼻2滴,1日3—5次。治鼻黏膜糜烂出血,滴鼻1—2次。
3.导引法
将双脚浸入温水中,也可以把大蒜捣烂敷在脚心上。此法可引热下行,减少上火的作用,可协助止血。
【预防与护理】
1.预防孩子鼻出血,家长首先应帮助纠正小孩挖鼻的不良癖好,积极防治鼻炎、鼻窦炎等疾病。
2.平时应保证孩子的正常休息,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忌多食导致“上火”的辛燥、煎炸食品。
3.戒除烟酒。因烟酒能加重呼吸道黏膜干燥。
4.流鼻血的当天绝不能喝酒、洗浴,以免刺激血管扩张而再次出血。
5.保持鼻腔卫生。鼻腔干燥发痒时,切忌用手揉搓,可用淡盐水滴鼻腔。忌用油性润滑剂,以免吸入引起类脂性肺炎。
6.经常湿化室内空气。可以在家里安装加湿器。
7.注意防寒保暖。早晨外出时可戴口罩,减轻冷空气对鼻黏膜的刺激。
文章来自: 家有妙招(http://www.jiayoumiaozh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