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一面镜子张德芬 爱情是一面镜子

——熊玲专访:如果爱情是一场病,那么我们有理由了解它多一点(一)

  采访单位:上海心灵咖啡编辑  陈 洁

         受访专家:成都蓝天心理咨询首席咨询师 熊 玲


爱情是一面镜子张德芬 爱情是一面镜子

   

1. 心灵咖啡:

有人说,爱情是自我的一面镜子,只有幸运的人才会使用它来观照自身。您认为,在恋爱的过程中,如何找到这面“镜子”?这个“照镜”的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如果是两个学心理学的人恋爱,他们“照镜”的过程会不会和一般人有所不同?

当我们自己“照镜”时,我们应当注意什么?

熊 玲:

如果爱情是自我的一面镜子,那么,这面镜子就是代表爱情的东西。那爱情是什么呢?自然,这个问题因人有不同答案。因此,与其说在恋爱的过程中如何找到这面“镜子”,不如说,在恋爱的过程中如何找到真的“爱情”,透过爱情,照出自己的人格,以及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或说,在恋爱的过程中,如何寻找到真实自我。

所以,我想对你提出的第一句话稍作改变:爱情是自我的一面镜子,只有觉知的人才会使用它来观照自身。你仔细体会,“幸运的人”和“觉知的人”是有很大区别。后者是有自我成长的需求,也能实现自我成长的人。

这样一来,我们就比较清晰“爱情是自我的一面镜子”的定位。我们可透过不同的恋爱模式,认识到不同的人,和人性深处的东西。比如,一个缺乏自我认识或有偏执人格的人,在恋爱过程中,很容易彰显他自负、敏感多疑、情绪化的特质,遇到冲突,常使用的是指责、抱怨等攻击性互动,心理学上叫做“投射性认同”,如在偏执人格中,看事物只有黑白两极,他心里只能容纳好的,忍受不了的不好全投射归你。而一个成熟的人,在恋爱中,是被对方的好吸引的同时,也能够包容对方的欠缺。

如果是两个学心理学的人恋爱,或许有跟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吧,我假设,那不同的应该是他们彼此会共情,会识别移情与投射。通俗说,他们谈恋爱,相对不会主观臆断,或强求意志于对方,而会是有边界,协调的相处。当然,这个前提是心智的成熟度,而不跟学心理学有关,非心理学的人,只要有成熟的性格,他们“照镜”的过程亦会促进双方的成长,会是一种和谐而幸福的过程。

其实,爱情很简单,因它是一个人的事情,你可以自己做主爱谁,可以自由地爱与不爱。恋爱或婚姻却很麻烦,因它是两个人的事情。恋爱本来是甜蜜的,但很多人的受伤或痛苦,却来自恋爱,甚至有人害怕恋爱,或恐惧婚姻。所以,恋爱才真正是每个人必修的功课。

那些恋爱、婚姻屡屡失败者,只能是一个恋爱盲人,就像一个五音不全的人想唱(弹奏)世界名曲,总会跑掉一样。至于恋爱课怎么修,是一个大话题。简要说,一个人足够幸运的话,他从小感受过来自父母的爱,或从父母那里学会了怎样爱人,当他长大后,自然会恋爱。反之,就不太懂爱,或恋爱总是会遭遇挫败,那么,他需要“恶补”这一课程。当然最好借恋爱事件(或经历),开始反观自己——你的性格怎样,你建立关系的能力怎样?反思自己——有哪些欠缺,有哪些需求,有无满足需求的能力,你的自我价值感靠什么来源?等等,通过这些,来恶补这一课。

2.心灵咖啡:

女权主义者和“直男癌”,可能产生爱情么?(这里的女权主义者特指那些欣赏女性的身份,呼吁并亲身实践着“男女的权利义务对等”的男性和女性,“直男癌”的患者也同样有男有女,“直男癌”的不完全定义为,认为女人应该依赖男人,她们的用途就是用来嫁人、持家、生孩子的,如果有别的自我要求就是不自量力、不现实,所以不应该)

如果可能,他们的爱情将会是怎样的?如果不可能,他们各自的特征会对他们的爱情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熊 玲:

有句俗语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还有一句“差异相吸”。世上每一种类型的人,都有他们情感栖息的地。相信这两类人,也会找到属于他们爱情观的那个他(她)。因此,女权主义者和“直男癌”是否会相爱,这个问题不好肯定地回答,只好说不太可能,但也是有可能性的,因为爱情的产生是奇怪的,是不合逻辑的,是靠缘分的。

不过,践行“男女的权利义务对等”的男性和女性,比起“直男癌”的男女,应该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对象吧。因为前者是比较符合这个时代,而文化决定了人们对先进东西(平等,自由)的认同。

所谓直男癌,肯定也能找到认同他们的对象,这种配对若放在古往,倒也合情合理也相安无事;若放在现代,可能迟早会有不平衡的冲突,比如没共同语言、情趣喜好不投情况下的沟通障碍、婚外情等出现。

3.心灵咖啡:

对于中国的男性和女性而言,他们的婚恋环境(求偶、婚姻),从过去到现在,分别经历了怎样的一个变化?

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有哪些“过去”,依旧对“今天”产生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您是怎样评价和看待这些变化和影响的?

您认为,这样的变化,这样的影响,对他们自身,和这个社会,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他们又该如何应对?

 

熊 玲:

婚姻是人类史上最早的文明现象,但它的发展变化并非政治、科技那么艰辛而复杂。因为婚姻是男人与女人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它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殖,依恋,规避孤独”需要,是永远不会变的。较显性的变化是求偶目的和求偶标准有变。如果以时代进程看求偶、婚姻的变化,大致分为:上古时期,婚姻的目的只为繁衍生殖,女人只是被买来履行生养责任而已。

在男人当权的很长时期的封建社会,婚姻还是以传宗接代为主要目的,但肯定是扩大和提升了情感需求的满足,比如有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对爱情的向往和浪漫表达。这个时期的婚姻模式,是儒家文化下的三妻四妾、门当户对,以严苛的伦理纲常,制约着人情感的自由,可以说是性和情感饱受压抑的时代。

当代的婚姻,一夫一妻制取代了一夫多妻,进入了恋爱婚姻的自由时代。择偶标准自然也有提升,人们看重理性,重视对象的稳重、进取等精神层面的东西,也重视自己的感性需要,比如一见钟情,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择偶取向。

近五十年的婚恋状况,似乎有很大变化,有人戏谑的总结:50-60年代的人是保守、苦逼、性压抑、道德控制的婚姻;70-80年代是纯爱,理性婚姻,性解放时代;90后或现今时代是奇葩绽放,且引以为荣的婚恋:如AA制,裸婚制,闪婚闪离,是性泛滥、婚外情、小三二奶时代,择偶的标准,齐刷刷向着“高富帅、白富美”看齐。这个描述,应该说是客观的,我们所遇到的很多婚恋案例,他们道出的内心苦难,也证实与这个时代背景有一定关系。哎,对如今的婚恋奇观,你听起来看上去都实在令人感到悲戚。难怪有那么多人已不再相信爱情,不再轻语承诺。

为何我们的婚恋生活走向如此境地?或如你的提问,在婚恋的变化过程中,有哪些“过去”依旧对“今天”产生着不可磨灭的影响?这些大问,我真不敢妄言。只有个单纯的理解,环境弄人,你种什么样的因结什么样的果。一种生活模式,客观的反映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文明程度。如果你脚下的土壤极度匮乏信仰、民主、正义,那么它一定会滋生,甚至泛滥低级趣味、惟利是图、欺瞒哄骗的灰暗景观。

我很想说,无论时代怎样变,人们充其量对婚恋的态度有变,但有一个恒定不变的终极目的,就是人们对真爱的向往,对幸福婚姻稳定的渴望,为此,男男女女都奔着这个大目标,在婚恋生活的长途中,跌跌撞撞,或悲或喜,或失利或胜利。我相信,智者和性格成熟的人一定会收获幸福。不幸的人,也一定不是老天不善待你,而是你还有一段自我修炼的路要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1451/761851164340.html

更多阅读

张德芬:我的妈妈很强势

和母亲的和解撰文/德芬内在空间微博http://e.weibo.com/innerspace521/profile这次在台湾上海宁格老先生的家族系统排列课程,有很多收获。第一天上课,海爷爷就一直在强调与母亲的关系。母亲是我们每个人生命的源头,最直接的。有些人的

读书笔记:遇见未知的自己 – 张德芬 张德芬的书害人不浅

读书笔记遇见未知的自己 – 张德芬· 活出你想要的人生。· 任何能丢弃自己不实的身份认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所限制或阻碍的人,就能展现出真我的特质 – 爱、喜悦、和平。· 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我们某些神经细胞

胡因梦和张德芬在我心中的PK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

上周五,10月19号听了一下胡因梦的演讲,很不错。在听胡老师的演讲的同时,我不免想起另一个同行,那就是张德芬。他们都是台湾人,一个是60岁,一个是50岁;一个是名演员,一个是电视主播;两个人都是从前的大美女,现在都是从事心灵工作;都是翻译和写书

张德芬:孩子有问题,根源在这里!

【编者按 】寂静法师说,孩子是父母的未来——因为中国的父母在孩子身上寄托了太多的爱、心血和希望;法师还说,父母更是孩子的未来——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待孩子的态度、模式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习惯和命运,最终

声明:《爱情是一面镜子张德芬 爱情是一面镜子》为网友该梦归何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