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建设的规划和实践
课程设计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思想和办学特色。朱培辛校长就比乐中学几年来课程设计的实践和思考向老师们进行了介绍。学校课程建设实践一:研制学校课程计划
研制课程计划——是学校课程建设规划的主要载体,是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的重要途径
课程计划——要立足校本实际
方法:以校为本——确立课程方案规划与设计立足点
课程计划——要基于解决问题
方法:问题入手——寻找课程建设的切入点
课程计划——要强调系统设计
方法:总揽全局,研究课程方案的基本要素与内容
方法:总揽全局,选择课程建设整合点,细化建设内容
要描述好课程的整体面貌和各课程、学科、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这种关系是课程整体设计的核心和形成特色的关键之一,重点关注“课程的统整”。
学校课程建设实践二:寻找有效切入点,规划课程建设的项目
一、明确学校课程建设的价值指向
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
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二、以“课程统整”的思想寻找切入点
1、学域统整
以学习领域为核心,统整该领域基础、拓展、研究三类课型,这一统整首先建立在对于学科核心价值的认识上,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该学科的师资情况、硬件设施以及学生能力设定不同课程之间的具体三维目标,然后设置具体科目,实施既有个性又有核心价值统一的教学。
2、学科统整
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趋势是注重学科领域间的融合,而学校课程实施的基层单位是以学科领域划分的,即学科教研组,这就需要学校在学科领域间课程的统整上发挥协调和课程管理作用,使学校课程的开发有整体性。
3、学段统整
各学科按照课程标准及学校制定的“课程标准实施纲要”,将课程标准的要求具体化、细化在三个不同年段和三类课程中,以保障课程目标的“段段清”。
4、学程统整
通过设计学案等形式,加强对于学习过程(预习、课堂练习、作业、测验……)的统整,使学生的学习呈现整体有效提高的态势。
三、课程建设的项目——学力统整“课程群”的建构
1、三类课程设置中的问题。
三类课程的学习内容联系脱节。三类课程的结构各自为政。
2、解决问题的对策。
对三类课程的课程结构、课时安排与内容、要求、方式等方面进行统整;加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相互关联。
提出“课程群”的三类课程的统整模型——从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的三种学力角度思考——结合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形成(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相关联的统整一体的课程群体——“学力统整课程群”。
四、 围绕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学有效性寻找“切入点”——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强化基础型课程——“四化建设”项目规划设计
通过“课标实施校本化”的研究,有效把握课程标准
通过“课堂教学实效化”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通过“学习训练个性化”的研究,提升学习训练的效益
通过“学习评价人本化”的研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学校课程建设实践三:课程建设具体项目的实施
一、学科课程建设规划实施,要依托教研组的团队力量,但其中专业引领是关键
依托教研组的团队力量参与和研究,整体共同提高,但其中有些项目的开发研究有很高的专业要求,许多老师是无法胜任的,这时教研组长就必须率先钻研,并起到引领,也因为有很高的专业要求,所有如果认认真真的钻研的去做,教研组长与教研组团队的专业能力会有明显提高。
二、基础型课程的“四化”项目的实施
1、“课标实施校本化”的研究
2、“课堂教学实效化”的研究
3、“学习训练个性化”的研究
4、“学习评价人本化”的研究
学校课程建设实践四:更新学校的管理的价值观
教师队伍的建设基本的管理价值观——“成人成事”
通过更新管理价值观,有效地引导教师的自觉持续地发展,以教师的发展来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
“在成事中成人”——学校教育与管理的根本价值是“成人”,而不是“成事”,平时的各项工作目标的实施与落实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成长,这一管理的理念深入每一位教师的心中。
当教师高质量的做好每件事的过程,教师专业能力会明显的提高,当教师明显感到自己明显进步和获得成绩的时候,他就会真切的体会“辛苦”地做好每件事”的价值。不会再“怨”,而是乐意的去更认真的做好每一件“事”,因为这些“事”怎样整个教师的专业追求的状态就会形成良性循环。教师的自觉地发展,既成事又成人学校必然发展。“成人成事”的管理价值观,是引导教师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的重要保障,学校要为我们的教师创设“成人”和感受成功的“事”(载体和平台)。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永恒主题,关乎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
课程建设需要我们脚踏实地潜心研究与实践。
课程建设无止境,永远在路上。
上海市比乐中学
2016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