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由之路 读书是人生的必由之路 一生中该早做

马未都:读书是人生的必由之路 一生中该早做

2012年04月21日 10:45
来源:新京报 作者:刘雅靖

字号:T|T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马未都 收藏专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畅销书作家。

我一直认为,人一生中应该是系统地读书的,像我们这种完全凭着个人兴趣去读书的,不是人生读书的必然途径。

读书是人一生中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想在社会上能够有质量地生存,读书是一个捷径。

那些无书可读的日子

我没有上过大学,也没有上过中学。1966年的时候我11岁,“文化大革命”刚开始,1978年的时候,我23岁,改革开放开始,这人生中最该读书的黄金12年,我不上课,随着父母去干校劳动,回家待业,然后又去农村插队,最后回城当工人,完成了这样奇妙的人生旅程,这期间没有系统读过书。

我一直认为,人一生中应该是系统地读书的,像我们这种完全凭着个人兴趣去读书的,不是人生读书的必然途径。我记得小时候,有一天父亲带回来一本书,书是淡黄色的封面,写着三个大字,叫《天演论》,我拿起这本书懵懵懂懂地去读,也没读大明白,但是知道了作者叫赫胥黎,那一年我只有13岁。

从东北五七干校回到北京后,邻家的一个女孩偷偷地借给我一本书,你们知道那个年月是没有书可读的,她偷偷借给我的这本书叫《红楼梦》。 我那时才知道人生还有一种感情叫爱情,也可以如此惊心动魄,那一年我16岁。

后来我下乡,百无聊赖,心中苦闷,偶然在一个农民家里看到一本书,它是用来糊墙的,这书没有封面封底,甚至没有书脊,因此没有书名,我拿到这本书呢前后都缺很多页,拿回去之后把自己反锁在房间,几个馒头,一壶热水,看了一天一夜,看完了很久,我才知道这本书就叫《简·爱》。那一年我只有19岁,今天读书的人不会体会到我们那个年龄,我们那个年月没有书可读的苦衷的。

读书是人生中的必由之路

后来我就回城了,回城后相对比较宽松,我有一个表哥,比我大几岁,他带我去了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先生家,当时我大概20岁的样子,我跟他的孙子叶桑武混得很熟,他们家有一些书,我在他们那儿厚着脸皮借出来一本书,是巴尔扎克的《高老头》,这本书扉页上,翻译家傅雷先生亲笔用毛笔写着圣陶先生校正,傅雷。那是我在十年动乱期间读的最奢华的一本书,硬封面,精装。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中的序幕,巴尔扎克一生中写了将近百部小说,他描绘的是法国社会的宏大的生活画面,《高老头》这本书是序幕的开始。

这本书我后来借给了一个朋友,我看到书时非常兴奋,跟他炫耀,他就厚着脸皮从我这儿借走了。借走后,他夹在自行车后架上弄丢了,这个事给我的印象非常深,从这以后,我就理解了古人为何永远在书架上写一行字,书与太太恕不借人,不能随便借,容易丢掉。

后来我到了航天工业部的工厂做工人,那个工厂有一个非常大的图书馆,但是那个图书馆里是没有人的,我生活中能挤出来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这个图书馆里度过的。

再后来,我就调到了出版社,因为写小说,那时候全社会刚刚改革开放,一个人要改变自己的生活命运,没有途径,只有靠手中的这一支笔,所以我写了小说,小说很快发表了,我就因此调到了中国青年出版社,它前身是太平书店,跟中国的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并称为民国时期三大出版社,解放后跟青年出版社合并,成为了中国青年出版社。

我到这个出版社去做编辑,那时书越来越多了,但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人生就是这么奇怪,当你有机会获得这个机会,你就知道,读书是你一生中最应该早做的事情。

读书是人一生中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想在社会上能够有质量地生存,读书是一个捷径,古人把自己的智慧通过书本流传下来,延续文明,我们去读书也是为了延续这种智慧,我们都试图在生活中,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时候,希望自己能有高质量的生存,那么只有通过读书这个最经济的捷径,我们获得知识,获得生存的本领,有两个途径,一个是通过书本获得知识,另一个是靠经验去积累,经验一定是你自己积累的,别人告诉你的只是知识。

最美不过读书声

人生有两种乐趣,一种是物质,一种是精神,物质的乐趣很容易填满,但是物质生活的改善一定是有边界的,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种边界在哪儿。

多好的饭,你吃完了后不想马上吃下一顿,物质空间非常容易填满,但是一个人的精神空间永远填不满,在学习当中就知道知识永远不够。中国文化浩如烟海,一个人在某领域中有所建树就非常不易,不要说在各个领域,读书一定是先苦后甜,当你能够感受到读书的甜度的时候,这就是你人生中一个极大的进步。

古人过去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不是每个人听到这句话时就能够深刻地理解,我小时候看书,坐半宿,躺着看半宿,一直到天亮,很长一段时间晚上不敢拿书,只要拿起一本书,只要没读过,一定读到天亮,一读书就非常兴奋,不容易入睡,后来我发现如果我想睡觉,读已经读过的书,就容易入睡。今天回忆起这些都成为遥远美好的记忆,今天拿起书来我估计读不到三十分钟就困了,就要睡了,但年轻时不是这个状态。

今天想想,凡是能够熟知,随手就说出来的事情,往往是年轻时读的书。

宋代一个大臣叫倪斯,关于读书有一段高论。他说自然的声音,人为的声音,都是很美妙的声音,但这其中,读书声为最。他最后总结,人间之事凡事都是利害相伴,有利就有害,只有读书,有全利而无一害。

人生读书有三个阶段

必由之路 读书是人生的必由之路 一生中该早做

古人对读书做过一种规划,就是人生读书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十年。第一个阶段就是你6岁到16岁,这个时候要诵读,你懂不懂都要背下来。第二个十年,16岁到26岁,这个时候读书要加进自己的研究,边读边要想。第三个十年,26岁到36岁,是涉猎,要广泛地去读书。

今天,不管你学什么,一定要读一些其他类型的书,如果你是学文科的,不妨读一些理论的书,多枯燥都要读,要弄懂它。如果是学理科的,也该去读一些文学书,建立自己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一个人今天要走向社会,有时候跟人家不沟通,或者觉得别人不跟你沟通,是为什么呢?是两个人不在一个逻辑上,没法去沟通。所以我觉得一个人要锻炼自己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这十年涉猎是非常重要的。

当你走过人生读书的这三个规划后,再读书一切变得游刃有余,就会理解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人生只要有书相伴,你又愿意读它,就会知道你的人生道路,虽崎岖也平坦,即便你一生清贫,依然有乐趣相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1551/958063464563.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淡定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

学习,淡定,从容,面对原文地址:淡定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作者:马福龙淡定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超然世外的意识。只有修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达到。拥有了淡定,就拥有了风度。于是淡定便成了一种气质。淡定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要有壁立千仞无

解密:为什么73、84是人生的坎?

为什么73、84是人生的坎?常鹤鸣/文谦、鹿/整理73、84是俗称的岁坎,就是这个人的命关。一般到66,这人可能有灾、病,73死,84死。孔子73死的,孟子亚圣84岁死的。66上次讲了,为什么很多人说66大顺,我告诉你66大凶。所以再让人去选号,别选66,你选

蔡康永:每次情伤都是人生的徽章

台湾著名主持人蔡康永是娱乐圈的一个“异类”:他是名门之后,却在娱乐圈里做得风生水起;他是才华横溢的名校高材生,每次亮相却总以奇装异服示人;他写书、演讲告诉人们各种道理,却也醉心于为女性设计高跟鞋;他的爱情虽与众不同,但爱的本质与你

声明:《必由之路 读书是人生的必由之路 一生中该早做》为网友够忠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