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科留学机构选择 夹缝中的去留选择(2)

  留在北美的异乡游子

  相比于香港,更多的人则留在了美国。继续进修,争取获得硕士学位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既避免了博士漫长的修行道路,又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增加了砝码。当然,这又意味着一到两年高额的学费支出。而对于本科已经在美国就读的学生来说,边际效益并不十分可观,毕业出来后往往和国内读本科美国读硕士的留学生在同一起跑线竞争,但整整六年的投资却是不菲。

  在各大硕士专业中同样以金融类较为热门。曾经有一位同学第一天走进金融数学课的教室后惊讶地错觉自己正在一间国内大学里上课。

  如果对学术较为追求,走向博士则代表着五年以上的艰难路程。理工科相较于社科更为热门,而人文学科的博士则相对较少。但在我认识的朋友中,确实有勇于一试人文学科的人。特别是一些女生做出了这样坚定的选择,这几乎意味着今后把家庭安放在了美国。但往往女生的父母又不希望孩子长期在海外逗留,这其中意味着家庭和学业艰难的抉择。

  一些进入就业市场的本科毕业生则在美国拿到了让人欣羡的工作,比如在对冲基金担任分析师,或者是如Google、Amazon这类大型IT企业的工程师职位。这类以高福利和善待员工著称的企业,在工资上甚至不输于大型投行,在作息时间上却远胜于斯,而且较为灵活,人性化,是不少理工科男生奋力追寻的福音。

  回国路漫漫

  相比之下,如果说在美就读本科是一场高额的投资,那回国就业的收益率则看起来并不那么诱人。

  据报告显示,在上海等地的本科应届毕业生起薪也只有4000每月。这对于一个美国留学生来说甚至不足以支付一个月的房租,更不用说加上节节攀升的学费。如果指望通过这样的报酬水平来对四年的大学投资回本,可以说是遥遥无期。

  因此,尽管国内的饮食打动着留学生的味蕾,父母的亲情勾起了留学生的思念,海内的朋友承载着留学生的回忆,肯在本科毕业后就回国的依然少之又少。

  除了支出回报方面的考虑,横在他们面前的更有几道难以逾越的关卡。

  最主要的是国内本土企业对本科留学生的认知程度依然不高。学成归来理应备受国内用人单位的重视,但随着出国大军的壮大,海归已经日益平常。何况本科出身往往会让国内招聘企业觉得学历不足。和国际顶尖投行相比,国内的券商,基金,乃至大型国有企业对海归的要求往往更高,达到了硕士,甚至博士级别。这使得留学的本科生甚至没有参加面试的资格。不少留学生因此抱怨,连Google、高盛这样的一流企业都会给本科生一个机会,难道国内券商,国企比它们还牛气?

  其实这样的高门槛有其内在的逻辑。门槛面对的不仅仅是留学生,也包括国内大学生。而不少人的感觉是在本科阶段,海内同等大学课程难度低于美国高校,特别是对独立研究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深入培养,而是以上课为主。不少留学生会发现他们国内同学的一些研究论文和海外相对严格的论文训练相比,要求比较宽松。国内的研究能力培养更多地放在了硕士阶段。对于快消等行业,本科生尚且较容易适应,但需要系统经济、金融学训练的金融机构等明显更偏向招收国内硕士或以上的毕业生。

  但用人单位不可能对海内外大学分设门槛。中国文化强调不患寡而患不均(即使原意互文不尽然如此),一旦区分对待难免使单位遭受非议,更谨慎的做法则是一视同仁。毕竟,提升门槛,舍弃少部分合格的本科生,依然可以招收到平均水平更高,技能更偏实用的硕士。

预科留学机构选择 夹缝中的去留选择(2)

  而更大的问题则在于只有极小部分的用人单位会定期前往海外招收本科生。目前能在常春藤看到的公司也只有中金等寥寥数家。急需国际化人才的国开行对于本科生也并不那么开放,去年更是显示它的实习只接受哈佛,麻省理工两家的申请,让众人惊呼其门槛高不可攀。这和国内单位缺乏海外招收经验也不无关系。

  而大部分希望回到国内工作的留学生只能走标准的面试过程。然而各大公司的笔试,面试往往分散在数月之间,这使得大四的留美本科生即使简历过关,也难以长期驻留国内参与考核。为了一个面试花上1万多元飞机票往返也确实有相应的例子,但只限于对工作极其渴望或者家底殷实之人,更多的是乘着寒假碰上一两个面试顺便参与。客观条件的艰难使得在读应届生基本无法踏足国内的就业市场。热切渴望归来的人通常要面对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只身回国和下一届一同求职。但这种不安定因素会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毕竟,这等于眼看着同一届的朋友还没毕业就有了工作而自己依然没有着落。

  而回国往往是一条单行道。本科I-20留学签证过期后必须要马上申请OPT才能获得留美的一年期限,而且回国后再次入境非常困难。在我这一届的同校学生中,就有一时没找到工作也坚持留下来观望的同学。这也是理性的选择,毕竟留,还有得选,而回,则重返美国市场万分艰难。

  也因此,环顾四周,能看见的归国同行者少只有少。尽管在平日他们对国内生活的思念一分不减,但在就业关头,选择留下的仍然占了绝大多数。这是否会在本科留学生大增,海外就业市场饱和的情况下有所改变仍然是未知之数。

  但和回国就业的冷清境遇相反,本科暑假回国实习却极为热门。在我的认知中,国有银行是一大热门实习地点,像中行,中信,中银,中粮这些国字头的企业都可以看到美国本科生的踪影。这主要是因为实习不需要复杂的编制分配,而本科留学生往往有着殷实的家庭背景,或者父母就在这些机构工作,安排孩子进入实习打杂十分方便。不完全的调查也表明,富裕阶层以及国有企业中高级管理层往往是送孩子出去就读的主要群体,动用他们的人脉拿到实习十分简单,也并不占用什么资源。而且,对于一心向往投行等国际金融企业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打底经验。

  海外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常常会要求申请者显示出对这一行的热情。而曾经参与过相关企业的实习就是最好证明。但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即使是实习也要求之前有更早的实习经验,这就逼迫着申请者从大二乃至大一就开始争抢相关实习,层层如打怪般往上爬。毕业靠大三实习,大三靠大二实习,那大二大一怎么找实习?家庭和父母就是最好的来源。这使得国内企业无意间成为了求职列表上的保底,就像网络游戏里村口被万人刷的小怪。

  一定程度上来说,即使出了国门,家庭因素的继承依然在左右着人生的走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15771/854232757.html

更多阅读

关于托福阅读中的单词题_John 托福阅读单词题

单词题考查是单词在原文中的含义。因为一个单词不止一个含义,但是放到一篇文章中含义便会受到限定,而托福的科普文章不会出现任何一词多义一语双关的情况,所以一个单词或者用语只表达一个含义,并且通常(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常用含义。所以只

罗辑思维第七期:夹缝中的80后

今天,提前把明天的上传了,因为这文章能让我有深深的共鸣,而且里面的很多观点能颠覆普通人的思维!作为一个80后。我觉得这篇文章太精辟了!!很适合找不到方向的朋友!越来越佩服《罗辑思维》!!作为电商,现在的你肯定没有睡觉。这文章你若不仔细阅

职业经理人:夹缝中的成长智慧

      目前,市面上大量的关于CEO管理以及职场入门手册类书籍不在少数,其中亦不乏精品之作,但偏偏少了为正在“上挤下压”的夹缝中求生存的职业经理人以指点、启发的书籍。  纵观职场,专业技能是职场的敲门砖,从企业最基层的员工到

夹缝中生存 夹缝中的乌克兰

      现在的乌克兰,东边人认为西边人是欧美的傀儡,西边人则认为东边人是俄罗斯的傀儡。无论是亲欧洲还是亲俄罗斯政府当权,都会爆出贪污丑闻,一连串的糊涂账,弄得国家发展停滞不前。  我与乌克兰人聊天,他们对国家的政治内耗感到无

企业劳动关系状况 夹缝中的企业如何应对新劳动关系?

   人们常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可笔者前几天和身边一位做人力资源的朋友聊天时感悟到,其实这句话也并不完全正确,例如针对企业这句话就应当改成:“能用人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人的问题是最大的问题   作

声明:《预科留学机构选择 夹缝中的去留选择(2)》为网友清风与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