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管理的50个细节 幼儿园管理 幼儿园管理_幼儿园管理


当前位置>>第一章 管理学概述>>第一节 管理概述>管理及 管理对象 一、什么是管理 管理是最普遍的社会现象,对个人而言离不开管理,对组 织而言,也离不开管理。自从人类出现,管理即产生,管理起 源于社会劳动。 协调) :管,管辖(权力) ;理,处理(艺术) 。但是究竟什么 是管理,答案是多种多样的。 “管理是一种分配于领导人与整个组织成员之间的职能。

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法约尔) 。 管理的过程学派从管理的职能来理解管理。 本课程对于管理的含义的理解:管理是对组织所拥有的资 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 标的过程。 二、管理的对象 人:处于被管理位置上的生产、工作人员。原则:人尽其 才。 财:指资金。有限的资金合理使用,用在最重要并能最大 限度地提高效益的地方,使财尽其用,保障管理机制运转。原 则:广开财源。 物:指教学设施、仪器、教玩具、材

上述要素,在管理过程中都不能孤立存在,必须在特定的 管理活动内,通过相互结合、综合运用,才能产生良好的管理 效能。管理活动的功能及效果绝不是上述要素的机械叠加,只 有达到优化组合,有机构成整体系统,才能提高功效。诸要素 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发展、 变化, 既表现在各要素的质和量上, 也表现在要素结构关系及其作用上,由此使整个管理系统的特 调的是,上述管理要素中的核心要素是人。因为人是社会财富 的创造者、事与物的管理者、时空资源的利用者和信息流通的 驾驭者,在管理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人又是 最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要素,只有把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主 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使管理活动运转有 序,富有生命力,获得理想的管理效能。 管理内容及其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管理对象”这个子系 统。而任何系统的要素又都是由“物质”、“能量”和“信息”三个 基本元素构成,简称“三基元”。管理系统的运动,表现为三基 元的相互作用及其流通。换句话说,正是由于各要素所表现出 来的流动着的物质流、信息流及能量流在相互作用和沟通,才 有可能使诸要素相互交叉地有机结合为系统的运动形态。这个 理论上的新观念,是深入认识“管理对象”的一把钥匙。 管理及管理对象 管理内容及其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管理对象”这个子系 统。而任何系统的要素又都是由“物质”、“能量”和“信息”三个 基本元素构成,简称“三基元”。管理系统的运动,表现为三基 元的相互作用及其流通。换句话说,正是由于各要素所表现出 来的流动着的物质流、信息流及能量流在相互作用和沟通,才 有可能使诸要素相互交叉地有机结合为系统的运动形态。这个 理论上的新观念,是深入认识“管理对象”的一把钥匙。 怎样理解上面这段话的意思呢?这就需要进一步剖析一

管理的内涵非常丰富。从字面上理解:管理(协作、指挥、 性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所以必须实行“动态管理”。尤其应强

【管理的手段】 恰当运用、节约维护等,使物尽其用,充分发挥物质基础的效 能。原则:物尽其用。 遵循科学规律。 时间与空间:时间、空间分别指管理活动的持续性和广延 时空是运动着的管理形态的存在形式。管理者应抓住时机,珍 惜时间,充分利用空间的多维立体特点,力求在有限的时空内 获得最大的效益,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信息:内部管理信息和外部大环境信息及其沟通、处理、 运用与贮存等。它和时空一样是一切活动不可缺少的特殊资 源。应尽量使信息流通及时、迅速、准确并有针对性,以便更 好地为决策、计划和调控服务。原则:信息通畅。 -1-

下。大家都知道,世界是物质的,一切物质都在运动,运动是 现出一定的“能量”, 质量可转化为能量, 能量又可转化为质量。 信息必须通过物质方可贮存和传播;物质的能量是传输信息的 人脑等物质中,又通过教师的发声器官、示范、演示、动作、 面部表情等物质载体发出,并通过其声波、光波等能量传播给 与传播信息需要物质的能量,驾驭能量又需要信息。正是由于 上述密切关系,所以把物质、能量、信息称为现代科学的三大 基元。 既然三基元是管理要素的核心成分,那么管理的关键应是 努力促使信息、能量、物质的流通。如果三者的流通在管理过 程的某一环节上受阻,或者流通方向错误,或流通速度缓慢, 都会降低管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融合,会影响

料、能源等物质条件。对物的管理包括选择购置、科学保管、 物质的存在形式。而运动着的物质都具有“做功”的本领,并表

事:生产、作业任务,如保教工作、总务后勤等。原则: 载体。例如,教育的内容是知识信息,它既贮存于教材、教具、

性, 强调要充分利用时间、 空间。 一切事物都是在时空中运动, 幼儿的。由此得知,信息和物质好比“毛”与“皮”的关系,获得

管理系统动态有序的运转, 从而造成管理效率不高。 尤其在“向 管理要质量、要效益”的当今时代,对流通(如信息交流、人 才流动、资源周转等)的效率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认识管理对 象和研究管理活动必须把握这个关键。 三、管理的目的 发挥管理的功能,来提高所管理系统的功效,也即是提高 劳动或工作的效率,对各个个体活动功能的总和起着放大的作 用,使总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的相加之和。用数字表示就是 1+1>2。值得注意的是,管理的目的不仅仅是追求经济效益, 更重要的还离不开社会效益,尤其是幼儿教育管理本身,是一 项育人的工程,离开了社会效益而谈经济效益是不可取的。 马克思:“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 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 ——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 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单个劳动者的力量的机 械总合,与许多人手同时共同完成统一不可分割的操作(例如 举重,转绞车,清除道路上的障碍物等)所发挥的社会力量有 着本质区别……这里的问题不仅是通过协作,提高了个人的生 产力,而且是创造了一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本身必然是集体 力”。 当前位置>>第一章 管理学概述>>第二节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管理学研究对象 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内在规律性的科学。以组织中的管 理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管理活动的研究,以探讨其内在规 律性,然后上升到理论,形成一个理论体系。 学前教育管理主要探讨学前教育领域的管理活动的内在 规律性,如行政管理,幼儿园内部管理等。 二、管理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科学是反映事物内在规律性的理论体系,艺术是指强调个 人经验和熟练程度为基础的技巧与技艺。 首先,管理学是一门科学,由大量的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 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用于指导人们从事管理实 践。但是,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它是在认识管理活动 内在规律的过程中形成的概念、原则、方法和制度等不可能像 自然科学原理和定理那样通过实验加以提炼和验证。因此,管 理科学不能为管理者提供经济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要结合实 际。 其次,管理活动是一种协调被管理者的业务活动的活动。 由于涉及到活生生的人,他们是管理的主体,人的思想情感等 必然发生互动。因此,不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严谨,而是要求 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灵活运用管理理论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 分析。也就是说,管理与个人的经验和熟练程度有关,与本部 门的实际情况有关,与协调有关,所以,管理是一门艺术。 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说:“一个理解管理学但不具备种种 -2-

管理技巧和管理工具的最低能力的管理人员仍不失为第一流 的管理者。然而,一个只知道管理技巧和管理手段,却不能理 解管理学基本思想的人,并不是一个管理者,他做的最好也只 能算是一个技术人员”。 案例:管理学是科学吗? 三、管理学的学科体系 首先,管理学包括了许多分支学科的学科体系。学前教育 管理只是管理学中教育管理学的一个微观管理学。 其次,管理学是一门吸收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学科,包括 了系统论、人际关系学、心理学等。 再次,管理学是一门包括多个层次的综合性学科体系。最 基础的是管理学的基础知识, 其次是管理的技能, 如技术技能、 人际关系技能等,再次是专业领域的知识。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演进与历史沿革>>第一节 中国传统的管 理思想中国传统的管理学思想 一、中国传统的管理学思想 (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 5 千多年前出现了人类最古老的组织部落、王国,有了部 落的领袖和帝王,管理出现,到商周时代,开始出现从中央到 地方,高度集权,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形的权力机构——国家。 万里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致山海关的万里长城,如此浩 大的工程,在科技不发达的当时,其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等管理活动的复杂程度是现代人难以想象的。 孙子兵法:其中的为将之道、用人之道、用兵之道等堪称 人类智慧的结晶,对于当前的企业管理有很大启示。 儒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东方文化的核心,基本 主题是人的本性以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对于当前企业文化 的塑造有启迪。 (二)中国儒家思想的要点 仁、义、礼、智、信、恕、孝、悌。 仁: 爱人。 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它是孔子社会政治、 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 响亦甚深远。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仁体 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冶”,德冶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 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礼治”为“德治”,他并没 有否定“礼治”,他的“德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

人即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 亲而扩大到泛众。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 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农业生产,人事,财用,货币,治理农村和城市,都有“轨”可 循,“不通于轨数而欲为国,不可”。人们要取得自己行为的成 功,必须顺乎万物之“轨”,万物按自身之“轨”运行,对于人毫 不讲情面,“万物之于人也,无私近也,无私远也?”,你的行 反之,你如逆它,它对你也必“违之”,你必“怀其凶”,“虽成必 败”,“不可复振也”。 司马迁把社会经济活动视为由各个个人为了满足自身的 欲望而进行的自然过程, 在社会商品交换中, 价格贵贱的变化,

礼: 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为顺乎它,它必“助之”,你的事业就会“有其功”,“虽小必大”; “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 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 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 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 也是受客观规律自然检验的。他写道“贱之征贵,贵之征贱”, 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内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质、 人们为求自身利益,“以得所欲”,“任其张,竭其力”,“各劝其 知的来源、知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方面。关于知的性质,孔 子认为,知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 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 “五常”之一。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 品德, 凡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 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 当权者讲信用,百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 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 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孔子还认为父母可能有过 悌: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孔子非常重视悌的品德,其弟 子有若根据他的思想,把悌与孝并称,视之“为仁之本”。 当前位置>>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演进与历史沿革>>第一节 中 国传统的管理思想>>知识点二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 的治生学。治国学适应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需要,包括财政 赋税管理、人口田制管理、市场管理、货币管理、漕运驿递管 理、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治生学则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 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包括农副业、手工 业、运输、建设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学问。这两方面的学 问极其浩瀚,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如 下一些要点: (一)顺道或守常、守则、循轨等指顺应客观规律 中国历史上的“道”有多种含义,属于主观范畴的“道”,是 指治国的理论,属于客观范畴的“道”,是指客观经济规律,又 称为“则”、“常”。这里用的是后一含义,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 律。 《管子》认为自然界和社会都有自身的运动规律,“天不 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社会活动,如 -3业,乐其表,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民自来,不求 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对于社会自发 的经济活动,他认为国家应顺其自然,少加干预,“故善者因 之”,顺应客观规律,符合其“道”,乃治国之善政。 “顺道”,或者“守常”、“守则”、“循轨”,是中国传统管理 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 (二)重人:得贤人,国无不安;失贤人,国无不危 “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要夺取天下,治好国家,办成 得民是治国之本, 欲得民必先为民谋利。 先秦儒家提倡“行 仁德之政”,“因民之所得而利之”,“修文德以来之”,使“天下 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国家必须 “令顺民心”,“从民所欲,去民所恶”,乃为“政之宝”。西汉贾 谊说:“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 吏以为本”,“国家的安危存亡兴坏,定之于民;君之威侮、昏 明,强弱,系之于民;吏之贵贱,贤不肖,能不能,辨之于民; 战争的胜败,亦以能否得民之力以为准”。这些思想历代都有, 逐步成为管理国家的准则。 得人才是得人的核心。要得人才,先得民心,众心所归, 方能群才荟萃,故《管子》把从事变革事业,注重经济建设, 为人民办实事,视为聚拢优秀人才的先决条件,叫做“德以合 人”,“人以德使”。 我国素有“求贤若竭”一说,表示对人才的重视。能否得贤 能之助,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事业的成败。“得贤人,国无不 安; ……失贤人, 国无不危”。 诸葛亮总结汉的历史经验说: “亲 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 汉之所以倾颓也”。 《归子春秋》则把对人才“贤而不知”、“知而 不用”、“用而不任”视为国家的“三不祥”,其害无穷。 在治生学方面, 我国也有重视人才的传统。 司马迁提倡“能 巧致富”,他说:“巧者有余,拙者不足”,“能者辐辏,不肖者 瓦解”。唐代陆贽说:“夫财之所生必因人才,工而能勤则丰富,

孝: 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 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 事业,人是第一位的,故我国历来讲究得人之道,用人之道。

失,儿女应该婉言规劝,力求其改正,并非对父母绝对服从。 之民归心”,“近者悦,远者来”,“天下大悦而将归己。”《管子》

拙而兼惰则篓空”。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人和中的“和”就是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 和。对治国来说,和能兴邦;对治生来说,和气生财。故我国 历来把开时、地利、人和当作事业成功的三要素。孔子说:“礼 之用,和为贵”。 《管子》说:“上下不和,虽然必危”。“上下和 被传颂为从大局出发讲团结的典范。 求和的关键在于当权者, 只有当权者严于律已, 严禁宗派, 不任私人,公正无私,才能团结大多数。 《管子》提出“无私者 容众”,要求君主切不可有“独举”、“约束”、“结纽”这些宗派行 为,不可“以爵禄私有爱”,要严禁“党而成群者”。李觏说国家 的统治者必须“无偏无党”,“循公而灭私”,“天子无私人”,从 国家机构中清除那些嫉贤妒能,钻营利禄,大搞宗派,戕害民 生的“恶吏”,以改善官民关系。唐太宗是个讲团结的君主,他 不仅重用拥护自己的人,而且重用反对过自己的人,他救下了 曾反对其父李渊的李靖,委以重任。魏征曾力劝李建成除掉李

要内容。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演进与历史沿革>>第一节 中国传统的管 (六)求实:量力而知攻 实事求是,办事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 儒家提出“守正”原则,看问题不要偏激,办事不要过头,也不 要不及,“过犹不及”,过了头超越客观形势,犯冒进错误;不 止。 《管子》 提出“量力”原则和“时空”原则。 凡是量力而行, “动 必量力,举必量技”,“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指挥作战, 要知道自己兵力,装备的承受能力,“量力而知攻”,“不知任, 不知器,不可”。切不可不顾主观条件的“妄行”,“强进”,“妄 行则群卒困,强进则锐士挫”。用人也应注意因材施用,扬其 所长,避其所短。不可求全责备,“毋与不可,毋强不能”。 “时空”原则就是办事要注重时间(时机)和地点等客观条 件。“事以时举”,“动静”、“开阖”、“取予”、“必因于时也,时 而动,不时而静”。治国和治生,不顾时间的变化,用老一套 空间不同,政策措施也应有异,不可将一套办法到处运用,治 家、治乡(农村) 、治国(城市)各有特殊性,“以家为乡,乡 不可为也;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也;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 也”。 (七)对策: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我国有一句名言: “夫运筹策帷幄之中, 决胜于千里之外”, 统筹谋划,正确研究对策,以智取胜。研究对策有两个要点: 一是预测,二是运筹。 有备无患,预则成,不预则废。 《孙子》认为:“知彼知己, 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 必殆。”, 《管子》主张“以备待时”,“事无备则废”。治国必须 有预见性,备患于无形,“唯有道者能备患于无形也”。范蠡认

(三)人和:礼之用,和为贵,不和,虽安必危(管子) 理思想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同”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战国时赵国的将相和故事,妇孺皆知, 及于形势又错过时机,流于保守。两种偏向都会坏事,应该防

世民,太宗就位后不计前隙,照样重用,且平时能“从谏如流”, 的办法,不注重“视时而立仪”,“审时以举事”,必然招致失败。 “爱谏诤”,思己短,知己过,使群臣乐于献策,齐心治国。正 因为唐太宗广泛团结人才,形成一个效能很高的人才群体结 构,贞观之治才有了组织上的保证。 近代成功的企业家也都注重人和,创办申新纱厂的大企业 《中庸》之‘明诚’”。对待 家荣德生治厂以“《大学》之‘明德’, 属下,“管人不严,以德服人”,“使其对工作不生心,存意外”, 若一味唯利是图,小人在位,……不自勤俭,奢侈无度,用人 不当,则有业等于无业也”。 (四)守信:君子信而后劳其民 治国要守信,办企业要守信。办一切事业都要守信。信誉 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是国家兴旺和事业 成功的保证。 行、忠、信”。治理国家,言而无信,政策多变,出尔反尔, 从来是大忌。 治生亦然。商品质量、价格、交货期,以至借贷往来,都 要讲究一个“信”字。我国从来有提倡“诚工”、“诚贾”的传统, 商而不诚,苟取一时,终至瓦解,成功的商人多是商业信誉度 高的人。 (五)利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自治有效”。他说用人“必先正心诚意,实事求是,庶几有成。 说明在治军、治国、治生等一切竞争和对抗的活动中,都必须

孔子说:“君子信而后劳其民”。他对弟子注重“四教:文、 为经商要有预见性,经商和打仗一样,“知斗则修备”,要善于 “时断”和“智断”。 (八)节俭:其财用节,其自养俭,民富国强 我国理财和治生,历来提倡开源节流,崇俭拙奢,勤俭建 国,勤俭持家。节用思想源于孔子和墨子,孔子主张“节用而 爱人, 使民以时”。 墨子说: “其财用节, 其自养俭, 民富国治。 ”, 荀子说:“臣下职,莫游食,务本节用财无极,”、“强本(生 产) 而节用, 则天下能贫, ……本荒而用侈, 则天不能使之富。 ”,

生产要有工具,打仗要有兵器,中国历来有利器的传统。 陆贽说:“桀用天下而不足,汤用七十里而有余,是乃用之盈 孔子说: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纸、 虚,在节与不节耳。不节则虽盈乃竭,能节则虽虚必盈。”。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及其推广,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 纵观历史,凡国用有度,为政清廉,不伤财害民,则会国泰民 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并使“利器说”成为中国管理思想的重 -4它。反之,凡国用无度,荒淫奢费,横征暴敛,必滋生贪官污

吏,戕害民生,招致天下大乱。这是中国国家管理历史提供的 一条真理。 在治生方面, 节俭则是企业家致富的要素。 司马迁说: “薄 饮食,忍嗜欲,节衣服”。 (九)法治: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我国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法家和《管子》 ,后来逐渐演 人才法制,行政管理法制,市场法制等等。韩非在论证法治胜 于人治时,举传说中舜的例子,舜事必躬亲,亲自解决民间的 田界纠纷和捕鱼纠纷,花了三年时间纠正三个错误。韩非说这 个办法不可取,“舜有尽,寿有尽,天下过无已者。以有尽逐 无已,所止者寡矣。”如果制定法规公之于众,违者以法纠正, 治理国家就方便了。他还主张法应有公开性和平等性,即实行 “明法”、 “一法”原则。 “明法”, 就是“著之于版图, 布之于百姓, ” 使全国皆知。“一法”,即人人都得守法,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刑过不避大臣, 赏善不遗匹夫, ”各级政府官员不能游离法外, “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 第二节 西方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一、科学管理阶段 (一)产生背景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管理提出了提高劳动生 产率的需要(客观) 。 社会上流行的唯理主义哲学、实理主义哲学、新教伦理是 古典管理主义形成的主要原因(客观) 。 传统的管理方式不利于资本家对于剩余价值的榨取 (主观) 。 二十世纪初,美国的 F.W 泰罗首创的“科学管理运动”。他 于 1911 年出版《科学管理的原理》一书,所创立的科学管理 理论称为“泰罗制”。 泰罗关于“磨洋工”的研究: 泰罗研究工人的磨洋工现象,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人的 天性趋于轻松随便,这是本性磨洋工;二是由于人与人的关系 而造成的错综复杂的思想和种种顾虑,这是故意磨洋工。 (二)泰勒的科学管理 1、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1)工时研究——制定科学的工作标准; (2)把工人的操作方法、使用工具、机器、材料及作业 的环境标准化; (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 (4)实行职能工长制; (5)实行管理的例外原则; (6)把计划与执行职能分开。 2、科学管理的四大基本原理: (1)建立一门严格的科学; (2)科学挑选工人; (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教育、训练和培养; -5-

(4)管理部门和工人之间进行亲密无间的友好合作。 3、科学管理的实质是一场心理革命 科学管理的实质是在一切企业或机构中的工人们的一次 完全的思想革命——也就是这些工人,在对待他们的工作责 任、 对待他们的同事、 对待他们的雇主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 同时也是管理方面的工长、厂长、雇主、董事会、在对待他们 全的思想革命。没有工人与管理人员双方在思想上的一次完全 革命,科学管理就不存在。 4、科学管理理论与“人”的因素: (1)“经济人”是科学管理原理理论对人的本性的基本认识; (2)管理的实质是劳资双方人的心理上的革命; (3)泰罗强调的是作为个别的人而不是作为组织成员的人。 5、对科学管理理论的认识与评价: (1)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是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 (2)强调用科学的方法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是科学 管理理论的基本特征; (3)“经济人”是科学管理理论对人的本性的基本认识; (4)强调提高企业内部的生产效率,忽视企业与环境的 相互作用; (5)科学管理理论系统内部的不一致性。 >第二节 西方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三)法约尔及其一般管理理论 法约尔是法国人,长期担任企业的高层领导,对于行政管 理的原则非常关注,创办管理中心,试图说服政府对于管理原 则的关注。在法国,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和泰罗的科学管理的原 理逐步被人民接受。 1、对管理理论的普遍性的认识 管理存在于一切组织中,企业的活动包括技术活动、商业 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等,研究这 些活动的内在规律性是形成科学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前提。 2、提出加强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活动所要求的基本能力包括技术能力、商业能力、财 务能力、管理能力。下属人员的主要能力是企业特点的职业能 力,而较上层主要的领导人的主要职能是管理能力。而对于管 理知识是普遍性的。 3、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管理的五个基本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 管理的 14 项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 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酬、集中性、 等级制度、秩序性、公平性、人员稳定性、首创性、团结性。 4、对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的认识与评价 与泰罗不同,泰罗从个别工人的角度来研究怎样提高每个 工人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因而实践

变成一整套法制体系, 包括田土法制, 财税法制, 军团事法制, 的同事、他们的工人和对待所有日常工作问题责任上的一次完

性强,而法约尔从企业整体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提高企业的生产 效率,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普遍性。法约尔不够科学之处在于 把纪律、首创、团结作为管理原则而非影响管理的因素是不妥 的;他主要从静止的角度研究组织结构的设计,没有从动态发 展的角度研究组织的运动与发展。 (四)韦伯及其官僚集权制 韦伯针对当时德国的家族企业的弊端:如任人唯亲,裙带 关系所导致的管理效率低下,资源浪费提出了从纯技术的角度 最完美的官僚集权制,认为这是一种理想的组织结构形式。这 这种权力是依法确定的职务或职位,这种权力的合理性在于拥 有权力的人的地位是依法确定,这种权力的合法性是拥有权力 的人根据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来任命。 1、官僚集权组织的主要因素 从经过正式的考核或者正式的教育而获得的技术资格的人员 中选拔;管理人员是任命而非选举,从而保证中下级对上级负 责;领取固定薪金的专职人员,而非所管理单位的所有者;行 政人员遵守有关他的官方职责的纪律、规则和制度。 2、对于官僚集权组织评价 从纯技术的角度,有利于组织效率的提高。但是今天人们 把它作为官僚制度、官僚作风、官僚主义作为组织效率低下的 代名词。对于他的批评主要集中在: (1)假设的有效性; (2)过分强调组织原则和恪守规章制度; (3)忽视在正式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第二节 西方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法约尔与韦伯的管理 理论 (三)法约尔及其一般管理理论 法约尔是法国人,长期担任企业的高层领导,对于行政管 理的原则非常关注,创办管理中心,试图说服政府对于管理原 则的关注。在法国,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和泰罗的科学管理的原 理逐步被人民接受。 1、对管理理论的普遍性的认识 管理存在于一切组织中,企业的活动包括技术活动、商业 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等,研究这 些活动的内在规律性是形成科学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前提。 2、提出加强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活动所要求的基本能力包括技术能力、商业能力、财 务能力、管理能力。下属人员的主要能力是企业特点的职业能 力,而较上层主要的领导人的主要职能是管理能力。而对于管 理知识是普遍性的。 3、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管理的五个基本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 -6-

管理的 14 项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 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酬、集中性、 等级制度、秩序性、公平性、人员稳定性、首创性、团结性。 4、对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的认识与评价 与泰罗不同,泰罗从个别工人的角度来研究怎样提高每个 工人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因而实践 性强,而法约尔从企业整体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提高企业的生产 效率,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普遍性。法约尔不够科学之处在于 把纪律、首创、团结作为管理原则而非影响管理的因素是不妥 展的角度研究组织的运动与发展。 (四)韦伯及其官僚集权制 韦伯针对当时德国的家族企业的弊端:如任人唯亲,裙带 关系所导致的管理效率低下,资源浪费提出了从纯技术的角度 是一种合理——合法权力为基础建立的组织就是官僚集权制。 这种权力是依法确定的职务或职位,这种权力的合理性在于拥 有权力的人的地位是依法确定,这种权力的合法性是拥有权力 的人根据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来任命。 1、官僚集权组织的主要因素 实现劳动分工;建立不中断的指挥链;广泛的档案系统; 从经过正式的考核或者正式的教育而获得的技术资格的人员 中选拔;管理人员是任命而非选举,从而保证中下级对上级负 责;领取固定薪金的专职人员,而非所管理单位的所有者;行 政人员遵守有关他的官方职责的纪律、规则和制度。 2、对于官僚集权组织评价 从纯技术的角度,有利于组织效率的提高。但是今天人们 把它作为官僚制度、官僚作风、官僚主义作为组织效率低下的 代名词。对于他的批评主要集中在: (1)假设的有效性; (2)过分强调组织原则和恪守规章制度; (3)忽视在正式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二)激励、激励过程 1、什么是激励 激励 Motivation 由 motive 动机转化而来, 基本含义为激发 动机。有关激励的定义很多,归纳起来,激励包括四个要素: 人的行为是由什么激发并赋予活力(激发) ; 是什么因素把人们已被激活的行为引导到一定方向(导向) ; 这些行为如何保持与延续(保持) 。 2、三种主要激励理论 (1)内容型激励理论:着重从引发动机的因素,即激励 内容进行研究,包括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 理论; (2)过程型激励理论:着重对行为目标的选择,即动机

是一种合理——合法权力为基础建立的组织就是官僚集权制。 的;他主要从静止的角度研究组织结构的设计,没有从动态发

实现劳动分工;建立不中断的指挥链;广泛的档案系统; 最完美的官僚集权制,认为这是一种理想的组织结构形式。这

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包括佛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 论; (3)调整型激励理论:着重对达到激励的目的,即调整 和转化人的行为进行研究,包括强化理论,挫折理论等。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人的行为模式图 马斯洛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把人的需要按其重要性 和发生的先后顺序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 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 2、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1)人的最迫切的需要即优势需要是激励行 为的主导动机; (2)激励是动态的,当低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后,就上 升到较高层次的需要; (3)基本需要的基本强度是按高低逐级排列的,但是这 种秩序不是完全固定,可有变化与例外; (4)人都潜藏着各种基本需要,只不过在不同时期,所 表现出来的迫切程度不同。 【需求层次理论和人性假设】 满足不同的层次的需要:需要是客观存在的,管理者找出 引导与控制人的行为。 当前位置>>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演进与历史沿革>>第二节 西 方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知识点三 行为科学管理阶段 3、需要层次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满足不同人的需要:并非每个人的需要都是严格按照顺序 排列,由低向高发展。对于管理者来说,应该不同人的不同需 要。当这种需要满足后,可能这种激励作用就不一定保持,因 而必须转移到满足另一个层次的需要。 【需要层次与相应的激励因素、组织措施】 (四)双因素理论 1、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 心理学家赫兹伯格认为,个人对工作的态度(或者对工作 是否满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工作的成败与效率。他运用关键 事件法调查了 203 名工程师与会计师,请他们描述工作中特别 满意与特别不满意的事件,发现导致工作满意的事件大多与工 作内容与工作本身这些因素导致员工把工作直接与工作成果 结合起来,从而对工作起激励作用。赫兹伯格把它称为“激励 因素”。与工作不满意相连的因素主要与工作环境有关,这类 因素不能直接起激励员工的作用,但是可以预防员工的不满, 称为“保健因素”。调查发现,造成职工非常不满的因素有公司 政策、行政管理、监督、与主管的关系、工作条件、与下级关

但是不能使职工变得满意,也不能激发积极性,不能促进生产 效率提高。这是保健因素的作用,也即防止疾病,不能医治疾 病。 造成职工非常满意的因素有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得 到社会承认,工作本身的挑战性,个人的发展与成长等。这类 因素的改善能够激励职工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提高劳动生产 率。处理不好,也能引起职工不满,但是影响不是很大。这是 激励因素。传统观念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是不正确的, 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如 下图。只有依靠激励因素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 至于保健因素,是维持性,处理得当可以消除不满。 当前位置>>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演进与历史沿革>>第二节 西 方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知识点三 行为科学管理阶段 2、双因素理论与传统观念的比较 3、双因素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正确处理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的关系:不应忽视保健因 素,但是也不能过分注重改善保健因素;要善于把保健因素转 化为激励因素。 区别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内在激励是从工作本身得到的 励或者工作以外获得的间接满足,如劳保、工资等激励方式。 (五)关于人性问题的理论 麦格雷戈认为,泰勒把人看成是经济人,认为这是一种以 管束和强制为主的传统管理观点。麦格雷戈对此进行了批评, 提出人是社会人。人并不是天生厌恶工作,管理者要注重善的 人性引导,即实行民主管理,注重沟通,满足职工的需要激发 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潜力。主张出现问题要从管理者本身 去找妨碍劳动者发挥积极性的因素。这就是 Y 理论。 麦格雷戈(D.Mcgregor)的 X 理论—Y 理论是人性理论研究 中最突出的成果。他在《企业的人性方面》一书中,提出了有 名的“X 理论—Y 理论”的人性假定。在麦格雷戈看来,每一位 管理人员对职工的管理都基于一种对人性看法的哲学,或者说 有一套假定。 他把传统管理对人的观点和管理方法叫做 X 理论, 其要点 是:①一般人的天性都是好逸恶劳的,只要可能,就会设法逃 避工作。②人几乎没有什么进取心,不愿承担责任,而宁愿被 别人领导。③天生就反对变革,把安全看得高于一切。④要使 人们真正想干活,那就必须采用严格的控制、威胁和经常不断 地施加压力。 麦格雷戈提出的,用以代替 X 理论和 Y 理论是建立在更 为恰当的认识人性和人的行为的动机基础上的新理论。其要点 如下:①人并不是生来就厌恶工作,工作对人们而言,正如游

相应的激励因素, 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 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 满足,如兴趣、爱好、责任感、成就感。外在激励是外部的奖

系、地位、安全等因素,这些因素改善,可以消除职工的不满, 乐和休息一样自然。②控制和威胁并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 -7-

目标而努力的唯一办法,人对自己所参与的目标完全能够实现 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③对目标做出贡献是同获得成就的报酬 直接相关的。这些报酬中最重要的是自尊和自我实现和需要的 满足,它们能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④在适当条件 下,人们不但能接受而且主动承担责任。⑤不是少数人,而是 多数人在解决组织的问题上,都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在现 ⑥人们并非天生就对组织的要求采取消极的或抵制的态度,他 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他们在组织内的遭遇所造成的。⑦管理 的基本任务是安排好组织工作方面的条件和作业的方法,使人 们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和自己个人 具体目标而努力。这个过程是一个创造机会、挖掘潜力、排除 障碍、鼓励发展和帮助引导的过程。 行为科学管理阶段 麦格雷戈认为,在现实的运作中,已经有了某些与 Y 理论 一致的思想在应用中取得一定的成果: (1)分权与授权。这是把人们从传统组织控制中解脱出 来的方法。 并为满足职工的社会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提供机会。 (3)参与制与协商式管理。它可以鼓励人们为实现组织 目标而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在做出与他们工作有直接影响的决 策给他们提供某些发言权。 (4)鼓励职工对自己的工作成绩进行评价。 这些新的方法鼓励个人对制定计划和评价自己对组织目 标所做的贡献承担更大的责任,有助于职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 能。

专制型 民主型 放任型 具体方针的决定 一切由领导者一人决定 所有方针均由群体讨论决定,领导参与协调 群体活动的了解与重视 方法和步骤由领导决定,以命令的方式让成员接受 在讨论中已了解工作程序和最终目标,成员有选择方法的自由 提供工作上需要的各种材料。成员间及时即给回答 工作的分担与同伴的选择 由领导指定工作任务极其工作伙伴 工作分担由群众决定,同伴自由选择 领导者完全不干预 工作参与及工作评价 回避群体作业,领导者以个人善恶来表扬或批评 在精神上成为群体成员,依据客观事实来表扬或批评 与下属关系 严厉不可亲近,以特别身份出现,高高在上 可以亲近,且觉得可以依靠,不以特别身份出现 可以亲近,但觉得不太可能 与上下关系 只听从上级指示,不考虑部署的情况 关心部署,将他们的要求反映到上级 不关心部署,也不在乎上级

代工业社会的条件下,一般人的潜能只是部分地得到了发挥。 任由群体或个人决定,领导者不参与

(2)扩大工作范围。它鼓励处在组织基层的人承担责任, 除非成员要求,不经常发表,不主动协调

管理者雪恩进一步提出, 人是复杂人。 认为人性极为复杂, 发生问题时 因人而异,因时间、地点、年龄而不同,没有万能的管理模式, 不向部署做任何说明,即下命令 基于这一假设,morse 等人提出“全面管理”,也叫应变理论, (六)关于领导方式的理论 领导方式是领导者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固定的和经 常性使用的行为方式与方法的总称。又称为领导者的工作作 风,它表现出领导着的个性。领导方式既是个性的表现,又影 响着他所领导的工作群体的作风,从而影响工作群体的工作效 率。 关于领导方式的研究最早开始于勒温(K.Lewin) ,他根据 权力定位于谁,将领导方式分为三种类型: 专制作风:权力定位于领导者个人手中; 民主作风:权力定位于群体; 放任作风:权力定位于每个职工手中。 三种领导方式的差异十分明显,如表所示: 项目 -8当前位置>>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演进与历史沿革>>第二节 西 方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知识点三 行为科学管理阶段 (七)领导行为理论 领导行为是研究关于领导行为及其结构、组成要素和实际 效果的理论。 1、领导行为四分图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人事研究委员会以亨普希尔 (J.K.Hemphill)为首的一批学者,从 1945 年开始研究领导行 为,提出了领导行为的四分图,他们通过调查列出了 1790 种 刻画领导行为的因素, 通过逐步概括, 最后归纳为“抓组织”“关 心人”两大类。 向部署说明情形,再加以适当指示 应变是根据具体情况而采取响应管理措施。也叫“超 Y 理论”。 不向部署做任何说明,也不做指示

“关心人”的领导行为,注重与下属的友谊、相互信任,尊 重下属的意见,关心他们的需要,分担他们的忧愁,鼓励部下 与他交谈,对待下属一视同仁,帮助下属解决私事等。 “抓组织”的领导行为,注重工作的组织、计划和目标,规 定成员的工作职责和关系,建立明确 的组织机构、信息沟通渠道以及工作程序方法,要求群体成员 遵守规章制度等。 根据“关心人”和“抓组织”的不同内容,他们设计了领导行 为的描述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两种领导方式在一个领导 者身上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因此他们得出了领导是两种行 为方式的具体组合。他们用四分图的形式将这一概念加以表 示。如图所示: 2、管理方格理论 在领导行为四分图的基础上,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的布 莱克和莫顿(Blake and Mouton) 教授于 1964 年提出“管理的方 格理论”,如图这是一张对等分的方格图,横坐标表示管理者 对生产的关心,纵坐标表示管理者对人的关心。评价管理人员 的工作,就按照其两个方面的行为,在图上寻找交叉点,这个 交叉点就是他的管理类型。 1.1 型管理——贫乏型管理,这种管理表示对工作和人的 关心都差,管理者付出很少。 9.1 型管理——任务型。领导者只注意任务完成,而不注 重人的因素,职工如同机器。 5.5 型管理——中庸型。领导者维持足够的任务效率和令 人满意的士气,努力保持和谐的妥协,以免顾此失彼。 1.9 型管理——俱乐部型。领导者只注重支持关心下属, 而不关心任务效率。 当前位置>>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演进与历史沿革>>第二节 西 方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知识点三 行为科学管理阶段 9.9 型管理——团队型。领导者通过协调和综合工作相关 系的活动提供士气与工作效率。 如下图所示 : 9.9 型是最理想,最有效率的领导方式,应当是管理者努 以推动他们向 9.9 型发展。培训计划的内容和步骤包括:介绍 管理的方格理论;应用上述理论对自己的领导方式作出分析评 价;各个部门针对本部门的特点,确定本部门的 9.9 型领导方 式的要求和特点;重视人的因素方面的培训;关心生产方面的 训练;回到实际工作中去巩固训练所取得的进步,并对整个培 训计划做出评价与总结。 实际工作中,不同层次的领导,由于分工不同,其领导风 格也不同。高层领导,应该摆脱日常事务,离开办公室,用大 量精力于外部交往,以捕捉信息,寻求发展,能力上应该表现 -9-

出胆量、气魄,前瞻性思维,并善于鼓舞士气。中层领导,善 于领导、沟通、理解,准确把握上级的意图,即具有扎实的理 论功底,又有实际操作执行的能力,善于把高层领导的思想转 化为可操作性的措施,以赢得上级的信任和下级的支持。基层 领导,主要是脚踏实地,以身作则,能够带动下属把中层领导 提出的方案变成实际行动,产生实际效果。 当前位置>>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演进与历史沿革>>第二节 西 方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知识点四 现代化管理阶段产生原因 三、现代化管理阶段 (一)产生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以及人 们道德伦理观念的变化是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根本原因。 2、资源的有效利用,市场的变化,由卖方市场发展的买 方市场导致市场的激烈竞争。 3、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新的学科的产生等。 4、对人类自身认识的深入,导致管理活动规律性认识的 深化。 5、决策人与管理人的观念提出。前者强调个人自由的意 志、人格、决策能力,管理中对于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的结 合;后者强调个人的因素对人的自身行为的决策作用,管理决 策的程序化与非程序化的结合等。 其中三中理论构成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 (1)社会系统理论:认为社会的各级组织都是一个由相 互进行协作的个人组成的系统,包括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 共同的目标信息的联系。而非正式组织则与正式组织互相创造 条件,并对正式组织产生积极影响,进而要求各级组织经理人 员在系统中作为相互联系的中心,对协作的努力进行协调,保 持组织的活力。 (2)决策理论:认为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强调决 策和决策者在系统中的作用。 (3)权变理论: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条件随 机应变,不存在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与方 (二)现代化管理的主要流派(建议每个流派一个页面) 1、经营管理学派 管理是一种在正式组织中由管理者通过别人,并同别人一 起完成工作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的研究,就可以总结出一些 基本原理和规律性的东西。因此,管理科学的研究采取两步走 的研究方法:第一步,研究管理过程干什么,也就是相关的管 理职能问题。第二步,研究这些职能特点、目的、组织要素职 能范围的过程特点方法,实施这些职能的障碍等。 2、人际关系学派

力的方向。但是,很难做到。因此,必须对领导者进行培训, 法。

管理是通过人来完成某些事情,管理应该研究人与人之间 个人心理学。研究社会心理本性的个人行为的动机,认为处理 好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管理者应该理解和掌握的技巧。 3、群体行为学派 关心群体中个人行为, 而非人际关系。 理论基础: 社会学、 人类学、 社会心理学。 如组织中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影响, 组织中的从众行为,组织中信息的沟通等。 4、合作社会系统学派 也是研究组织中的人,可以看成是人际关系学派和群体行 为学派的修正。把组织中的人看成是具有多种社会的和心理需 要的人及其行为所形成的合作社会系统。组织成效的高低取决 于组织中个人的成效高低及人们相互之间的合作成效,因而组 织的管理者如何维护和协调至关重要。 5、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个人的态度与行为受到工作中技术系统的影响,管理者应该把 社会系统和技术系统结合起来进行管理。 当前位置>>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演进与历史沿革>>第二节 西 方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知识点四 现代化管理阶段产生原因 6、系统学派 系统学派受系统论影响,认为组织是一个若干系统组成的子 系统,这个系统又是环境中大系统的一个分系统,她与环境系 统进行各种要素的的交换。管理者要使组织的各种子系统相互 协调, 同时又要使组织系统适应环境, 获得有效的生存与发展。 7、数学或“管理科学学派” 认为,管理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过程,就可以将这个过程用 数学模型描述与表达。所以管理的研究应该放在如何建立管理 的数学模型上,然后再用数学方法求最优解。 8、经验或“案例”学派 这个学派的研究前提是:通过对管理人员在个别情况下成 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研究,会使人们懂得在将来相应情况下 如何运用有效方法管理问题。 9、权变学派 权变就是权宜应变。这个学派认为,不存在最好的,能适 应一切情况的,一成不变的管理方法与管理理论。一切只能因 情况而异。 10、决策理论学派 管理就是决策、用“管理人”的模式代替“经济人”的模式。“管理 人”的特征有二:第一、寻求达到满意度的目标行动程序,不 是经济人那样追求达到最优目标的行动方案,而是用满意的原 则代替传统的最优原则;第二、管理人在确定目标时不考虑真 - 10 -

实世界的各种纷繁嘈杂的现象,而是考虑那些他认为最紧要、

的关系。因而应该研究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论基础: 关键的因素。 11、管理者工作学派 也称为经理角色学派,提出经理人员三类 10 种角色。 (1)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方面的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3)决策方面的角色: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 者、谈判者。 (三)现代化管理阶段的特点 1、现代化管理阶段的特点 该阶段是继科学管理阶段、行为科学管理阶段之后,管理 理论与实践的产物。这一理论源于运用应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生 产与作业管理的问题。特征:1、以决策为主要的着眼点,认 为管理就是决策,给定各种决策分析模型。2、以经济效果标 准作为评价管理行为的依据,为此建立诸如量、本、利等模型 实际上是以数学形式表达的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4、依靠计 算机运算,以便计算复杂的数学方程,从而得出定量的结论。 2、现代管理理论发展趋势 (1)管理环境的变化:资源环境的变化,包括知识资源, 经济资源的短缺,知识资源相对丰富导致知识经济的到来乃至 管理方式的变化;技术环境的变化导致管理方式的变革;市场 环境的变化,企业的之间的竞争围绕产品、服务、信息一体化 而展开。 (2)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理论发展特点 管理的信息化; 企业界限的模糊化 (企业一方面通过借脑、 集智弥补自身智力资源的不足,另一方面,通过与其他相关企 业的合作,共同开发产品与市场,导致虚拟企业产生) ;从“物 本管理”到“人本管理”;重视知识掌握;建立学习型组织(企 业自我变革的渐变) ;企业再造(企业自我变革的剧变) 。 当前位置>>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演进与历史沿革>>第二节 西 方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知识点五 柔性管理与组织文化建设 四、柔性管理与组织文化建设 (一)柔性管理 以东方文化为基础。柔性管理有三大内容:企业精神与企 业文化的管理; 管理工作理性化趋势; 形成现代人才培养系统。 (二)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当中所形成的,为 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及其在组织活动当中的反映。组织文化包 括:物质层、制度层、观念层,如图所示: (三)组织文化的内容 组织的最高目标和宗旨。

认为组织是由技术系统和社会系统形成的社会技术系统。 以讨论行为的结果及变化。3、依靠正规数学模型,这些模型

出发点:管理以决策为特征,管理的本质是决策。因此, 本组织所具有的,大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基本信

共同的价值观。 作风与传统习惯。 行为规范与规章制度。 【海尔企业的文化的基本结构】 组织价值观的物质载体。 (四)组织形象塑造 当前,市场竞争由商品力,销售力到形象力,这是企业形 象革命。CI 又名 CIS,全称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译称企 业形象战略。 公共关系是 80 年代中期从外国引进到我国大陆的,它的 宗旨是树立良好的杜会内外形象。所以,企业形象战略与公共 关系是分不开的。 CIS 由三大基本要素组成: 1、理念识别系统(MI)主要包括四项基本内容:企业使 信念、口号、标语、守则、歌曲、警语、座右铭以及企业高层 人员的精神和讲话。 当前位置>>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演进与历史沿革>>第二节 西 方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知识点五 柔性管理与组织文化建设 2、行为识别系统(BI)的基本内容可分为对内和对外两 个方面。对内的活动有:业务培训、员工教育(包括服务态度, 应对技巧、电话礼貌及工作精神) 、奖惩活动、工作环境、职 工福利及研究开发项目等。对外的活动有:市场调查、广告活 动、公关活动、公益文化活动、促销活动、竞争策略以及与各 类公众的关系等。 3、视觉识别系统(VI)的基本内容包括两大部分:基本 要素和应用要素。基本要素包括企业名称、标志、标准字、造 型等;应用要素主要包括办公事务用品、产品包装、广告、车 辆、建筑、环境等等。VI 视觉要素是综合反映企业整体的特色 的重要载体,是企业形象外在的符号化的表现形式。从本质上 讲,它属于一种企业行为,必须能使人感悟到企业精神的个性 与内涵,传达企业的经营理念。 如下图所示:CIS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和 CIS 企业形象识别 系统结构: 〖CIS 由企业理念识别(Mind Idcntity,简称 MI) ,行为识 别(Behavior Idcntitu,简称 BI)和视觉识别(Visual Idcntity, 简称 VI)三个系统构成,所谓 CIS 企业识别系统,则是这三 个方面因素协调运作的整合性成果〗 第三章 幼儿园管理的概述>>第一节 幼儿园管理的概述>>幼 儿园管理的概述 一、幼儿园管理的任务 (一)建立幼儿园的管理系统,使幼儿园工作有序化 园长的管理应该从建立管理系统开始,包括以下两个方 - 11 -

面: 1、建立完备的组织系统(党支部、工会、园长、副园长、 助理) ,形成相应的组织机构,通过必要的授权,使各个机构 正常运转。园长注意协调各个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使之产生 协作效应。 2、建立完备的规章制度,形成条例系统。作为硬性的规 章制度,通过严格的检查使每个教职工自觉遵守,而作为柔性 的管理制度,应该逐步形成反映幼儿园特色的某种价值观与精 神风貌,取得大家的认同并逐步内化为教职工自觉的行为。 (二)理顺关系,提高保教工作质量 通过管理,人财物合理流动,从而产生协作效应。园长要 善于理顺各种关系, 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 满足教职工的需要, 以人为本,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这是幼教工作的出发点, 幼儿身心健康和和全面发展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出发点 和最终目标,园长在管理过程中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 一切,为幼儿身心健康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教育环境和心理 发展环境。 二、幼儿园管理的职能(园长的管理职能) (一)决策职能 所谓决策是从众多可以选择、替代的方案中选择最优的方 案。如提高保教工作质量,可以有许多方案,如师资培训、教 研工作、园本课程建设、教育工作检查等。但是,不可能平均 用力,每个幼儿园应该从本园实际出发,选择最优方案,这就 是决策。决策是园长工作的重要职能,决策与幼儿园的管理目 标和办园特色密切相关。 (二)计划职能 计划是决策过程的具体化。当决策有了初步的意向后,就 应该用计划将其明确下来。计划是实现管理目标的具体步骤、 过程、途径和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讲,计划也是一种决策,是 对具体行动方案的决策,是对具体行动的理性指导。幼儿园有 各类计划:如学届计划、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 划、日计划;年级计划、班级计划、教育计划、保育工作计划、 园务工作计划等。通过计划,把幼儿园工作纳入正常轨道。 (三)组织职能 组织职能是指建立一个适当的管理系统,把幼儿园现有的 人力物力财力合理协调起来。任何决策与计划,如果没有相应 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就难以收到预期效果。作为组织职能,担 负分配任务、组织力量、协调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同时 授予执行人相应的权力。 (四)指挥 管理者根据决策的要求,对下级职能部门和个人进行指导 与监督。为了实现有效指挥,幼儿园除了必要的规章制度外,

命, 企业精神, 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目标。 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为: 也是幼教工作的最高目标

园长必须和教师建立良好关系,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此 基础上,运用管理者的权力,提出工作上的要求。园长的管理 能力,并不是凡是亲力亲为,很大程度上表现出指挥得当,能 对疑难问题进行判断。 三、幼儿园管理的价值 任何管理都自觉和不自觉遵循某种特定的价值准则,即按 照一定的价值取向进行管理。如为什么要办幼儿园?幼儿园管 理的目标是什么?幼儿园作为一个育人机构,其价值本身体现 在幼儿园管理自身的属性中,幼儿园的属性包括自然属性,服 务属性与教育属性,相对应的就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与教育 价值。 (一)幼儿园管理的自然属性与经济价值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者指挥劳动的职能,而指挥劳动 管理的经济价值要求管理者充分挖掘幼儿园现有的人力、物 力、财力,合理组织管理的各个环节,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因 此有必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硬环境与软环境 幼儿园管理的经济价值的大小,具体表现为能否充分利用 幼儿园的人力、物力、培养人才。但是,管理者往往重视硬环 境的建设,忽视软环境,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职工的责 任心与事业心,幼儿园日常工作是否运转有序等等。由于忽视 软环境的建设,往往导致一些物质条件好的幼儿园管理效益上 不去,相反,一些物质条件一般的幼儿园,管理有序,教学质 量较高。 2、内耗与和谐 影响教育经济价值的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内部人事 环境的优劣。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管理效益的大小取决于人 的积极性发挥的程度。在一些人事环境比较差的幼儿园,人们 的主要精力用在互耗上,从而降低管理效益。相反,一些人事 环境和谐的幼儿园,人们的主要精力用在保教活动中,管理效 益自然提高。 3、决策职能与执行职能 园长是幼儿园的最高领导,其主要的职能是决策、指挥和 协调,通过管理,推动幼儿园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一些园长 事必躬亲,大小事情必须亲自过问,看上去忙碌又负责,实际 上降低了自己的管理职能,把自己看成一个事务工作者,从而 导致管理效益低下。 4、经济收入与社会效益 如果把教育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价值视为简单的追逐本 单位的经济收入,这是违背教育管理经济价值的一种表现。许 多幼儿园把自己有限的人力物力用于办兴趣班,特色班,推销 各种小商品等,其结果违背幼儿园管理的目标,影响保教工作 质量,也影响力社会效益。 - 12 -

(二)服务属性与社会价值 从幼儿园和社会的关系看,幼儿园管理必须体现为社会服 务的原则。 幼儿园是教育机构, 忽视它的教育属性是不可取的, 同时,幼儿园不同于中小学,它具有一定的福利性,是为广大 家长服务,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同时也担负起为社区服务, 通过这种服务,强化了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密切联系,同时 也充分利用了家庭和社区的资源,提高了幼儿园的保教工作质 量,使幼儿园管理的社会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三)幼儿园管理的教育属性与教育价值 幼儿园管理具有教育属性,其目标在于促进幼儿身心和谐 发展。其教育属性体现在保教并重和保育工作的教育化,这是 实现幼儿园管理教育价值的重要内容。 幼儿园管理的三重属性构成幼儿园管理的总体价值。三种 社会价值是通过教育价值得以实现。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社会 价值和教育价值中,经济价值不应该成为幼儿园管理中追求的 首要目标,明确这一点,对于幼儿园管理非常重要。 第二节 幼儿园管理的原则幼儿园管理的原则 原则是基本的行为准则,指导思想。管理原则是指导管理 活动的行动准则。幼儿园管理的原则是幼儿园办园工作中所遵 循的普遍的指导原理和行动准则。它是幼儿园管理过程与客观 规律的反映,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经验的高度概括。 一、民主管理的原则 在幼儿园管理对象中,核心与动力是人及人的积极性的发 挥,对人的管理,不是简单的约束,而是满足需要,诱发其更 高层次的需要,使他们自觉遵守幼儿园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 自己的职责。因此, 《幼儿园工作规程》以法规的形式明确规 定,幼儿园要实现民主管理的原则。通过实现民主管理,调动 大家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管理效益。具体的 措施有: 1、确立制度 《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幼儿园应建立教职工大会制 度,或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会议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 监督”。园长应该将民主管理制度化。 2、依靠组织 民主管理应该依靠一定的组织形式。 《规程》规定:“幼儿 园园长应该依靠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其他 群众组织的的作用”,同时提出“幼儿园可以建立园务委员会”。 园长可以依靠上述组织对全园的工作计划、人员奖惩、财务预 算、 规章制度、 工作总结等进行民主审议, 从而实施民主管理。 3、鼓励参与 民主管理的关键在于鼓励教职工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管 理,这种参与不流于形式,要体现在管理的全过程中。 二、方向性原则

效益的高低, 就是教育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效益, 即经济价值。 价值并存,各自又体现了自身的特点和作用。其中经济价值和

管理是有目的的活动,幼儿园的管理也有目的,这个目的 在于双重任务,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是对 3 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 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幼儿园的任务是 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 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为家 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幼儿园管理就应该围绕这 个双重任务而进行。 三、保教为主的整体性原则 幼儿园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保教工作是我们的中心工作。 幼儿园管理应该以这个中心工作为主。其它各项工作都是服务 于这个中心工作。于是,坚持以保教工作为中心,注意保教结 合,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保教工作。 第四章 幼儿园的组织机构与规章制度>>第一节 建立健全幼 儿园组织机构 一、组织机构设置的依据 1、什么是组织机构 幼儿园的组织机构是为了达到一定的育人目标而共同组 成的人群集合体。组织工作是管理的重要职能,现代管理重视 组织机构的作用。美国当代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说:“没有机 构,就没有管理,没有管理就没有机构”。组织机构作为联结 管理主体和客体的纽带, 是重要的管理手段, 是发挥管理职能、 实现管理目标的工具。 管理学家孔茨认为:“组织结构的设计应该明确谁去做什 么,谁要对什么结果负责,并且消除由于分工含糊不清造成的 执行中的障碍,还要提供能反映和支持企业目标决策和沟通网 络”。 2、组织机构设置的依据 上级的有关规定: 首先依据国家和教育职能部门有关的文件精神,如《幼儿 园管理条例》 中有关举办幼儿园的基本条件和审批程序等, 《幼 儿园工作规程》关于幼儿园编班,招生等相关要求。同时,主 办单位是幼儿园的行政领导,主办单位的有关要求对幼儿园的 机构设置有直接影响。 (2)组织设计的原则 如任务目标原则、分工协作原则、责任权利原则等设置幼 儿园的机构部门。 (3)幼儿园自身条件 幼儿园的规模、服务时间的长短、环境设施、物质与人员 的基本条件等。 (二)幼儿园一般的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行政与非行政组织。 分层管理:园长、教研组长、保教组长、具体的班组。 第二节 幼儿园领导体制——组织制度的核心 - 13 -

一、园长负责制 幼儿园在上级宏观的领导下,以园长全面负责为核心,同 党支部保证监督,教工民主管理有机结合,为实现幼儿园的工 作目标充分发挥行政领导职能的三位一体的管理新格局。 三位:园长全面负责为核心同党支部保证监督、教工民主 管理有机结合。 一体:幼儿园的目标。 二、园长负责制的具体内涵 (一)园长全面负责 园长是幼儿园的负责人,在幼儿园的工作中处于中心地 位,是幼儿园的法人代表。园长对外代表幼儿园,对内统一指 挥和领导幼儿园的工作,对上级承担幼儿园的全部责任。园长 的权力:决策权、人事权(任免权、奖惩权、财政权) 。 (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办好幼儿园的保证,其领导作用表现在政治领 导上,具体表现为:第一,监督保证办园方向、幼儿园的发展 规划以及教职工的任免等方面。第二,支持园长的行使职权和 履行职责,协助行政领导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等。第三,教育激 励群众,鼓励大家努力完成保教工作任务。 (三)民主参与管理 主意形式: 园务委员会(教师、保育员、财会、家长)是决策的咨询 审理机构,这是提高决策科学性,避免失误的重要组织措施。 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主要定期听取工 作报告,审议办园方向,发展规划教育改革方案等,团结教育 广大教职工,听取大家意见,审议园长和其他领导的工作和业 绩。 (四)实行工作方面质量检验与考核 三、实行园长负责制的必要条件 (一)外部条件: 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行相应改革、法制法规的完善。 (二)内部条件: 如园长的选聘和培养,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实行教职工 的聘任制和优化劳动组合,实行结构工资等,实行工作质量的 检查与考核。 当前位置>>第四章 幼儿园的组织机构与规章制度>>第三节 幼儿园的规章制度>>知识点一 幼儿园的规章制度 一、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及其作用 制度是组织的基本活动准则,是任何一个组织正常运转的 保证。规章制度是一个组织的基本活动准则。规章制度是幼儿 园的“法”,这是为实现幼儿园目标,对幼儿园各项工作和各类 人员的要求加以系统化、条理化规定出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 工作规程。规章制度是科学管理幼儿园的保证,其作用主要表

现在: 规章制度的可以保证正常教养工作秩序, 提高管理效益; 规章制度具有制约规范作用和行为指向作用,有助于增强责任 意识,建立良好的园风。 二、幼儿园规章制度的种类 幼儿园的规章制度一般包括两大类型:一是由国家立法机 关和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等统一制定的法规和规章制 度。如《幼儿园工作规程》 《幼儿园管理条例》等,这是国际 管理各级各类幼儿园的法令、法规,是举办幼儿园的必须遵守 和贯彻执行的。二是幼儿园根据国家法律和教育行政机关规定 的法规结合本园实际自行制定的规章制度,这是个幼儿园具体 实施幼儿园管理的工具,是使幼儿园工作能有正常、稳定的秩 序、协调各类人员,提高效率的保证。其中幼儿园的规章制度 是最基础的。幼儿园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全园性规章制度、部 门性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和考核与奖惩制度。全园性的规章 制度包括教职工考核制度, 交接班制度, 学习制度安全制度等。 部门性的规章制度包括行政会议制度、卫生保教制度、保健制 度以及总务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包括园长职责、保教人员工作 职责、财会人员工作职责等。 其中岗位责任制度是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的核心。所谓岗 位责任制度是通过明确规定,使每个工作岗位的人员的职责明 晰化,并将它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的一种制度。一般而言,岗 位责任制的制定要考虑各个岗位的基本职责范围以及各个岗 位在具体的组织机构的工作职责范围或工作任务,这是各岗位 在具体机构中的独特性的反映。在制定岗位责任制的过程中, 要切合实际,具有可行性,岗位责任制度要明确具体,便于执 行,要动员全园教职工参与岗位责任制的制定。岗位责任制一 旦制定,就要广泛学习与宣传,并通过检查与监督严格执行。 (某幼儿园的规章制度) 第五章 幼儿园的管理目标与过程>>第一节 目标与目标管 理>>知识点一 一、什么是目标 目标是个体和群体或组织的某一行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 的,或某种预期的状态和标准。一旦目标确定,它就成为引导 组织行为的一个重要的激励和方向。目标可以成为组织和个人 行为的激励,就好像一所幼儿园一旦确定了自己的目标是成为 全市或全国的示范园,就对幼儿园产生激励。目标之所以能够 对组织和个人产生激励,是因为目标已经成为组织或个人的奋 斗、努力的方向。一个好的目标将会对组 织和个人行为产生引导和激励的重要功能,同时也明确了组织 和个人的具体努力方向。如图所示: (一)目标的要求 【目标的功效】 1、目标必须经过努力实现; 2、目标实现后要有相应的报酬; - 14 -

3、目标表述应明确清楚,不含混; 4、目标最好自己首先提取出来; 5、目标符合共同愿景; 6、本部门应该和其他有关部门协调; 7、目标易于考核。 (二)目标的层次性 目标的层次性应该与组织的层次有关,越是上层,目标抽 象,越是下层,目标具体。(如图): (三)目标的多样性 即总目标可以通过不同指标来反应。如实现全市示范幼儿 园的目标的多样性表现在幼儿发展水平、 保教水平、 师资力量、 园务管理等方面。 (某示范幼儿园标准) 。 二、目标管理

【目标的层次性】 (一)什么是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一种综合的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系 主要指一个组织 统的管理方式。 最早由彼德·德鲁克教授提出。 中上级管理人员同下级管理人员,以及同员工一起共同来制定 组织目标,并把其具体化展开至组织的每个部门,每个层次, 每个成员,与组织内每个单位、部门层次和成员的责任和成果 相互密切联系,明确规定每个单位,部门、层次和成员的职责 范围,并用这些措施来进行管理,评价和决定对每个单位、部 门、层次和成员的贡献和奖励报酬等一整套的系统化的管理方 式。德鲁克教授认为,凡是其业绩影响企业组织的健康成长的 所有方面,都必须建立目标。 (二)目标管理的作用 目标管理的作用体现在实现目标管理从而获得理想的管 理绩效的全过程中。尽管运作的出发点是高层领导,如园长, 但是,却是全体成员共同参与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共同愿景产 生后具体实现过程是靠目标管理的循环运作得以保证。目标管 理的实质目标的制定者就是目标的执行者;要实行目标相应的 分权,要使下级有权力完成这种目标;目标管理的过程强调主

动性和完成目标、追求成果的精神。当然,这要求组织成员的 自我管理能力强。 因此,目标管理的作用体现在: (1)评估幼儿园的工作。 (2)可看成是一种激励的艺术。 (3)变革的艺术。 第二节 幼儿园目标管理的过程 一、目标管理的一般过程 (一)目标的制定 组织的总目标是组织的共同愿景、宗旨和使命的某一阶段 欲达到的状态与结构。一个组织只有共同愿景而没有具体实现 因此,组织在有了共同愿景的条件下,重要的工作是确定组织 未来运作的一个总目标,这个总目标是共同愿景实现的阶段状 态。事实上,共同愿景规定了组织行进的方向和使命,这样也 就大致决定了组织总目标设定的基本方面。组织要做的事是如 何根据自身的资源实力、外部环境条件,设定一个符合共同愿 景方向的又切合实际的组织发展方向的推进的具体要求,以作 为组织和全体成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努力的具体方向和既定 责任。在目标制定中,首先要透彻分析组织所拥有的资源,可 以调动的资源的多少,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对的优势所在, 从而找出组织的核心专长,这是组织发展的关键因素,它支撑 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其次,分析组织发展的外部环境以及 构成这些外部环境的因素的未来变化,这是保证组织目标得以 实现约束性因素。再次,要考虑组织目标的可度量性,这是组 织工作计划的前提或依据,也是未来取得成果的标志,尤其是 一些关键性成果领域。 (二)目标的展开 将组织的总目标按照组织的框架进行纵向与横向的分解, 这是目标管理的关键。如图所示: (三)目标完成的检查和业绩考核 目标管理的核心思想就是把目标分解下达后成为组织每 个层次、部门、个人的工作业绩考核的衡量标准。检查与考评 是目标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前者表现在目标管理过程中,后 者是依据工作目标,对照工作业绩的分析评价。业绩考核有两 种方式,一是组织各部门、各个成员的自我考核,即自己对照 目标和自己取得的工作业绩来判断自己做的如何。另一种是组 织的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和成员的考核。前者是自评,后者是 复评。要尽量客观、实事求是。 当前位置>>第五章 幼儿园的管理目标与过程>>第二节 幼儿 园目标管理的过程>>知识点一 目标管理的过程 二、幼儿园目标管理的过程 幼儿园目标制定的过程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 15 -

(一)确定幼儿园的总体目标 幼儿园实行目标管理的第一步是确定幼儿园总目标,即全 体成员共同认定的体现幼儿园发展方向的奋进目标,包括教育 目标和管理目标。在总体目标制定中要考虑园内、园外环境, 处理好上级指示、社会环境和本园实际三个方面的相互关系。 主要依据为: (1)国家的政策法令、主管部门的要求。 (2)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与期望,家长对幼儿园的工 作要求。 (3)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及改革的动态信息。 (4)本园教工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特长爱好、性格 (5)幼儿园的经济实力与物质条件。 (6)幼儿园原有经验和传统特色。 (二)目标的分解 空间分解:总目标——部门目标——个体目标(园长工作 目标、教师工作目标、各工种工人目标等) 。 时间分解: 总目标——阶段性目标 (学届目标、 学年目标、 学期目标等) 。 (三)目标的实施与检查 1、检查目标的实施。 2、协调目标管理当中的矛盾。 3、及时根据情况变化调整目标。 (四)目标的评定 目标评定的目的在于评定目标实施的过程及结果,为下一 阶段制定新目标提出参考。评定时考虑的因素: 1、目标项目的达成度。 2、对策的有效性。 3、达标过程的困难度。 4、达标过程的努力程度。 5、目标实现的均衡程度与协作程度。 三、目标管理的优点与不足 (一)优点 1、形成激励 当目标成为组织的各个层次,各个部门,各个成员自己未 来时期内欲达到的一种结果,且实现的可能性相当大时,目标 就成为组织成员们的内在激励。特别是当目标实现后,组织还 有相应报酬时,目标激励效用就更大。 2、有效管理 目标管理方式的实施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这是因为当组 织目标逐层分解后,大家首先考虑的是目标的实现,组织为了 保证各自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创新的空间,当各个部门和 各个成员的目标实现,也就是组织目标的实现。 3、明确任务

达成共同愿景的阶段性目标,那么共同愿景始终是一个空想。 特点。

在目标管理的前提下,各个部门和个人都明确自己的任 务,上级给予下级相应的权力。 4、自我管理 5、控制有效 (二)不足 强调短期目标、目标设置困难、无法权变。因此,目标管 理实施要求、组织成员自我管理能力强,组织的价值观念要能 够渗透于总目标与分目标中、组织高层领导的重视。 第三节 幼儿园管理过程的基本特性>>知识点一 管理过程的基本特性 一、管理过程与戴明环 管理过程是指为了实现预定的管理目标,管理者组织全体 成员按照计划有步骤进行的共同活动的程序。美国的管理学家 戴明提出管理过程的理论。认为一切管理活动包括四个环节, 即计划、实行、检查与总结,它们构成了管理活动的周期。 第一阶段:计划,计划是管理活动的起始环节,包括制定 目标、规定工作任务、活动项目以及设计方法与步骤,制定行 动方案。 第二阶段:实行,将计划付诸行动。 第三阶段:检查,检查工作是否按照计划执行,执行的效 果如何,有无偏差,找出原因。 第四阶段:总结,回顾计划实施的全过程,总结与调整改 进,将好的做法规范化,为下一阶段的管理过程打下基础。 戴明将这四个环节视为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活动,四个环节 按照顺序安排在圆环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圆环不断 旋转,反复循环,将管理活动不断推向前进。戴明的管理过程 理论被称为“戴明环”如图所示: 【戴明环】 二、管理过程的基本特性 (一)整体性 管理过程的四个环节是一个整体。 (二)递进性 有效的管理活动总是按照计划、实行、检查、总结四个环 节推进,一个周期结束,开始下一个周期,这种循环不是原地 踏步,当一个周期结束以后,所取得的成绩将是下一个周期计 划制定的起点,如图阶梯式的递进: (三)大环套小环 管理过程是围绕一定目标进行的,这个目标包括了总体目 标以及由这个总体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的目标,也就是说,部 门目标是总体目标的一部分,当所有的部门实现了总体目标也 三、幼儿园管理过程的失误现象 (一)虎头蛇尾 - 16 -

这类园长对计划、实施、检查都非常重视,也很勤奋与踏 实,但是,却忽略总结,认为总结是呈上的,是虚的,而前面 三个环节是实的。这样的园长可能是实干家,但是他们没有认 识到管理四个环节是一个整体,忽视任何一个环节,将导致管 理工作 大环套小环】 的原地踏步,难以上新的台阶。当然也可能不会写总结,也不 会发动群众进行在平时的工作中积累与总结。 (二)上下浮肿 计划大、实施小、少检查,轻总结。这类园长认为计划是 呈上,可以显示自己的工作能耐,实施与检查工作上级不容易 过问,下级乐得轻松,而总结是显示自己的工作业绩,可以夸 大其词。这类园长工作作风不端正,缺少科学性与踏实精神。 (三)水平循环 管理工作的四个环节一个也不少,但是每个环节都走过 场,没有遵循管理过程的基本特性,从而导致管理工作平庸。 当前位置>>第六章 幼儿园的保教工作的管理>>第一节 保教 工作的管理>>知识点一 保教工作的管理 一、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地位 (一)保教工作是双重任务的核心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了幼儿园的性质:幼儿园是对学 龄前儿童实施保育与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 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幼儿园的任务: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 施体、智、德、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同 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由此可见,幼儿园具 有双重任务,一是为家长服务,二是促进孩子发展,为家长服 务的终极目的就是完成保教工作任务,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发 展,减轻家长的后顾之忧。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教工作是双重 任务的核心。 (二)保教工作是幼儿园全部工作的中心

1、保教结合是整体观念,体现了对个体发展的整体影响。 2、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影响幼儿身心发展

就基本实现了,由此说明,管理过程具有大环套小环的特点。 的活动过程。 3、保育是对幼儿进行的养护与保护的教育,即在保育过 程中,不仅要使幼儿受到良好而规范的养护,而且还应受到有

关保育方面的知识与能力的教育。教中有保,保中有教是保教 结合的核心。保与教应在同一过程中实现。 二、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的管理 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管理,从内容上讲,包括了教育内容的 总体安排,教育秩序的健全与管理游戏活动和教育资料的管理 等。对园长来讲,主要抓教务工作、教育工作、教研工作。 1、教务工作: 料管理。 2、教育工作: 制定计划。 组织备课(包括建立备课制度、根据全园的中心工作和教 育教学的安排、提出备课的要求、内容、时间、形式、对教师 的教案与计划进行批阅等) 。 安排日常教育活动(动静交替、户内户外活动交替、知识 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集体活动和个别活动的交替等) 。 检查教育工作(老师自检、园长检查) 。 积累教育资料(保留公开课的教案;自制玩具;保留各项 活动的照片、音像资料) 。 3、科研工作管理(案例) 第六章 幼儿园的保教工作的管理>>第一节 保教工作的管理 保教工作的管理 三、幼儿园保育工作管理 (一)保育工作管理的现状 1、重教轻保。 2、片面的理解保育工作的管理。 (二)幼儿园保育管理的科学化 1、更新保育观念 传统观念认为保育是生活养育与身体养护。实际上保育是 对幼儿进行养护与保护的教育,也即是在保育过程中,不仅要 使幼儿受到良好而规范的养护,而且还应该受到有关保育方面 的知识与能力方面的教育,后者具有重要价值。 保育工作管理不仅仅是简单事务的安排,还应强化教育属 性,必须在对幼儿进行必要的养护与保护过程中,注重培养其 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作为一个人所必备的基本能力,以促进幼儿 身心和谐发展。 2、保育管理的教育化 (1)对园长和教职工包括: A、一日活动和日常生活的管理。 B、卫生工作管理。 C、保健工作管理。 D、体育活动管理。 E、安全工作管理。 (2)对幼儿来讲包括: A、身体养护与教育。 B、良好的饮食习惯的形成与教育。 - 17 招生、编班、安排作息制度、进行资

C、自我防护能力教育。 D、卫生习惯的形成与教育。 E、各种生活常识教育。 F、礼仪教育。 G、安全教育。 H、保健教育。 I、相关能力培养。 (三)保育工作管理的优化 1、保教结合,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 传统的保育管理模式,较多从管理人员的主观臆想或方便 行事出发,而现代保育工作管理,要更多从幼儿的实际需要出 发,既做好保育工作,又做好教育工作,保教结合。 2、加强保育管理的系统性 目前保育工作管理的主要弊端在于随意性,非规范性和非 系统性,把保育工作仅仅看成是一种简单的事务安排。因此, 必须加强保育工作内容与方法的探讨与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形 成系列化的保育方案,即形成切实可行的系列化保育方案,克 服保育工作的盲目性。 3、强化幼儿在保育工作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幼儿是保教工作的主体,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出发点是幼 儿,因此,了解幼儿所需,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养护教育,启 发幼儿在保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保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4、加强保教队伍的建设 提高保教人员的保育意识与保育能力,明确保育工作的任 务、内容与方法,深化保育工作的改革等,这一切,与保育队 伍自身建设密切相关。因此,保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当务之 急。 第二节 幼儿园班级保教工作管理幼儿园班级保教工作管理 一、班级的结构与管理 (一)人员结构 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管理条例》指出,教 师和保育员是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他们肩负着 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双重任务,因而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 发展起着核心作用。整个幼儿园的工作都是通过各个班级的工 作来实现的。因此,作为班级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保教人员在 幼儿园保教工作任务的完成中起着关键作用。保教人员的数 量、素质等因素直接影响到幼儿园保教目标的达成度。 (二)组织结构 幼儿园的班级是一个正规化组织,它的目的是对幼儿施加 系统的影响,这些系统的影响主要通过教育活动来实现。班级 的教育活动包括集中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和自由活动形 式,而组织结构包括班集体、小组、个体等。 (三)物质结构 幼儿园班级的物质要素是幼儿园班级实施全面发展教育

的前提和基础,它对保教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构成幼儿园班级 的物质要素有: 空间条件和设施, 前者包括室内外的物质空间, 后者包括幼儿园的玩具、图书资料、教具和必要的设施。 二、班级的特点: (一)组织特征 1、渐成性 所谓渐成性指幼儿园班级体并不是瞬间形成,而是在学习 和生活活动中逐步形成并稳定的。幼儿园班级中各个要素有一 个逐步磨合的过程,如教师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之间 以及班级的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以及班风等都有一个逐步的 过程。 2、权威性 权威性是具有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的人与事。在幼儿园 里,幼儿的权威只有一人,那就是教师。教师的权威来自自己 的职责和素质, 它是教师关心、尊重幼儿的结果。 也是教师“一 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结果。 3、单层性

(4)动力定型 当内外刺激依一定顺序多次重复后,大脑皮层做出的反应 就越来越恒定和精确,这就是动力定型。一旦形成动力定型, 所消耗的大脑的能量也就最小。所以,习惯养成非常重要。 (5)保护性的抑制 当大脑工作超过一定限度,就会产生保护性抑制,年龄越 小,越容易疲劳。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发现疲劳的早期 表现,及时休息。 2、生活的节律性 幼儿生活也有一定的规律,一般而言,早上 10 点钟以前 大脑最清醒,精力也最旺盛。而午餐后神经活动已降至低潮, 需要休息,不宜安排其他活动。下午休息后,神经活动的兴奋 性逐步提高,但是不如早上 10 点前旺盛,故而下午不宜安排 高度紧张的智力活动。 3、群体的互动性 幼儿园班级有若干要素,如教师、幼儿、活动内容、活动 材料以及软硬环境。而这些要素之间处于互动状态。这些都是

幼儿园的班级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来自于班级目标、 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能够最大化促进幼儿的成 任务明确具体, 是一个单跨度的管理, 管理的主体是保教人员, 长。 成也是他们,败也是他们,很难有弥补和挽救的力量。因此, 第七章 幼儿园保教队伍的建设>>第一节 教师是幼儿园管理 管理过程中,尽量做到求胜避败。 当前位置>>第六章 幼儿园的保教工作的管理>>第二节 幼儿 园班级保教工作管理>>知识点一 幼儿园班级保教工作管理 (二)运作特征 这些属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幼儿身心的节律性 (1)优势法则 幼儿在活动中的效率取决于大脑皮层各区域是否处于良好 的兴奋状态,如果这一区域处于兴奋状态占优势,就会在此区 域形成优势兴奋灶。根据此原则,教师要采取直观、形象、生 (2)始动调节 即有一个始动的过程,一天的活动是这样,一周的活动也是这 样。所以,组织教学要做到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难 度和强度。 (3)兴奋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弱的和极强神经过程倾向于扩散,中等强度的神经过程倾 向于集中,这种情绪状态学习效果最好。所以,教师根据本版 幼儿实际,选择难度和份量适中的内容,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 力,提高活动效果。 - 18 中重要的人力资源 一、教师是幼儿园管理中重要的人力资源 (一)教师是幼儿园的形象使者 人的积极性来源于需要,需要是激发积极性的原动力和动 机。教师管理的核心在于了解教师的需要,适当、适时地诱发 同。 (二)教师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源,他们的成长直接关系到 现代社会,由于同质性产品增多,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更 多是形象竞争。对于幼儿园而言,由于幼儿教育本身的发展速 度加快,各种同质性幼儿园也增多,供过于求。如何让家长与 社会知晓自己的幼儿园,如何让幼儿园本身能尽快吸引家长与 象既有外在的形象,更有内在的形象,依靠这些形象,赢得社 个幼儿园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在师资水平上的竞争。 (三)需要的满足与诱发是教师管理中的核心 教师的积极性来源于需要。一般而言,教师的需要表现为 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 因此, 动机也有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动机。 当个人积极性源于物质利益的追求而产生的动机时,丰富的经 济收入成为积极性的主要来源;当积极性源于个人兴趣与爱好 时,工作内容与工作对象本身成为积极性的原动力;当积极性 来源于对团队的归属与向往时,渴望获得尊重与信任成为积极

运作是事物有规则运行中所表现出来的存在形式和属性。 和满足教师的需要。由于需要的不同,教师工作中的动机也不

幼儿身体活动有一定规律,遵循这些规律将提高活动效率。 幼儿园的兴衰

动的教育方法。教学做合一就是为了建立幼儿的优势兴奋灶。 社会的眼球,那就是反映自身知名度、名誉度的形象,这个形 活动开始时, 幼儿大脑皮层工作能力较低, 以后逐渐提高, 会声誉与家长认同。而反映这些形象的重要方面就是师资。各

性的原动力。作为管理者,第一、了解教师的主要需要;第二、 量的大小,除了取决于目标在职工心目中的价值外,还取决于 创造机会与条件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 第三、 从教师需要出发, 职工对该目标的期望水平,因而根据组织成员的实际情况,制 采取相应激励措施诱发教师更高层次的需要。 当前位置>>第七章 幼儿园保教队伍的建设>>第一节 教师是 幼儿园管理中重要的人力资源>>知识点二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一)教师专业化成长 1、我们的做法: 以老带新制度; 教研组制度; 听课评课制度; 公开课制度; 课题研究制度; 2、从教师的成长需要出发 (1)激发动机 首先要激发动力,形成“压力圈”。其次,提出略超前的目 标。管理学中,关于目标理论有许多,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 弗隆“期望理论”。如下: 激发力量 = 目标效价 × 期望值 激发力量(motive force)是个体所受激励的程度,表示个 体为了达到目标而努力的水平。 效价 (Value) 指个体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或所要达到的目 标的重视程度,它表明个人把目标的价值看得多大。 期望值(expectancy)个体对某项目标能够实现的概率的 估计,也就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所采取的行动将会导致某种预期 结果的可能性的估计。 个体从事的某一行动的动力(F)取决于个体对所要达到 的目标的重视程度(V)与个体对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大小的估 计(E)的乘积。因此,当个体认为某项目标对满足自己的需 这一目标对他的激励作用最大。 由于每个人的需要、价值观、能力与客观条件不同,不同 的人对同一工作的目标效价和期望值是不同的,因此同一目标 在不同的个体身上起到的激励作用不同。目标效价和期望值在 个体身上的组合不同,如: E 高 × V 高= F 高; E 中 × V 中= F 中; E 低 × V 低= F 低; E 高 × V 低= F 低; E 低 × V 高= F 低。 当前位置>>第七章 幼儿园保教队伍的建设>>第一节 教师是 幼儿园管理中重要的人力资源>>知识点二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期望理论告诉我们,激励是动态的,可变的过程,管理者 在制定激励目标时,应该把该目标在组织成员心目中的效价和 期望值联系起来。同时,组织目标对组织成员能起到的激励力 - 19 定合理的激励目标。 再次,采取相配套的奖惩措施。 (2)合作交流 建立各类专业研究组织; 中心发言制——互为病人与专家; 带着问题来,带着方案走;带着行动的结果来,带着新的 方案走……。 关于合作交流的形式,某幼儿园青年教师教育专业发展小 组活动章程值得借鉴。 (3)教育活动中的自我反思 反思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目标剖析 幼儿参与 (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阶段 1、非关注阶段(童年一直到进入正式教师教育之前) ; 2、虚拟关注阶段(师范教育) ; 3、关注生存阶段(特点:骤变与适应) ; 4、关注任务阶段; 关注任务阶段主要关注教学中各个要素,关注眼前问题, 关注知识结构,逐步获得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环境创设,教学 活动设计,教学活动实施,教学中师生关系、教学评价等策略 与课堂管理的策略, 逐步提高自己的职业阶梯, 注重外在评价。 5、自我更新阶段。 自我更新阶段关注专业发展,关注课堂内部的实效,关注 学生的学习以及效果,关注教学内容与策略是否适合不同的学 生,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教学的反思力逐步提高,有了自我 专业发展与更新的要求,有了挑战的意识与能力。一句话,获 得元教学能力。 教师的角色及其认同 一、基本角色 知识的传授者、领导者、幼儿的朋友、心理卫生保健者、 榜样者。 二、角色的转变 (一)促进者 帮助幼儿确定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 径;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幼儿求 知欲与学习兴趣,建立接纳性和支持性的课堂;成为学生学习 的参与者,分享学生的情感与想法。 积极的课堂的特点:明确的课堂规章、程序与结构;共同 的参与,良好的师幼关系,彼此认可、重视与尊重;降低课堂 的竞争。 教育资源 教育活动设计 师幼关系

要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判断自己达到这项目标的可能性很大, 第二节 教师的角色及其认同>>知识点一

(二)研究者 1、提出问题(存在的不足?让人不安的现象?值得关注 的(重要的)事实?) 。 2、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以前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哪一种解决问题的措施更有 效?今天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哪些?) 。 形成初步研究结论) 。 4、反思行动过程(是否按计划执行?哪些方面没有按计 划执行?为什么?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程度如何?哪些方 面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为什么?有待进一步改进的问题是什 么?有没有引发新的问题?) 。 (三)引导者 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应该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 1.情绪安全感:示范勇于冒险的做法;建立温暖,学生彼 此熟悉的相互接纳的学习环境。 2.趣味性:尽量使教学内容和方法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 3.归属感:让学生意识到你在关心每一个人;创造家庭般 的环境与规则。 4.权力与自由: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履行职责的能力。 5.信心:减少分数、等级给学生的负面影响,乐于给学生 不要让学生感到被羞辱;快捷、准确反映学生的信息,提供建 三、 《幼儿园工作规程》对保教人员的要求 第三十五条 幼儿园工作人员应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 幼儿教育事业,爱护幼儿,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文 第三十七条 幼儿园教师必须具有《教师资格条例》规定 的幼儿园教师资格,并符合规程第三十五条规定。 幼儿园教师对本班工作全面负责,其主要职责如下: (一)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国家规定的幼儿园课程标准, 结合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制订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完成教 育任务。 (二)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 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三)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 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 (四)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 (五)定期向园长汇报,接受其检查和指导。 第三十八条 幼儿园保育员除符合本规程第三十五条规定 外,还应具备初中毕业以上学历,并受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 幼儿园保育员的主要职责如下: (一)负责本班房舍、设备、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 - 20 -

(二)在教师指导下管理幼儿生活,并配合本班教师组织 教育活动。 (三)在医务人员和本班教师指导下,严格执行幼儿园安 全、卫生保健制度。 (四)妥善保管幼儿衣物和本班的设备、用具。 第二节 教师的角色及其认同>>知识点二 四、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WHO: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个体适应良好人格完善, 心理潜能能够充分发挥。 心理健康的标准: 社会适应 (或生存) 标准和发展性标准。 (1)社会适应性标准: 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度、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 客观、个性结构完善、人际关系协调、社会适应良好、人生态 度积极、行为表现规范、活动效能吻龄。 (2)发展性标准: 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性,实 现全面自在的发展——职业的内在尊严与欢乐。 (二)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健康指教师在教学教育活动中,决定教育教学 征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心理健康是心理素质一个重要 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结构有三个有机组成部分:职业因素 (教学效能感、非权势性、灵活性、移情性、激励性、期望、 敏锐性) 、人格因素(创造性、有恒性、客观公正性、成就动 控性、心胸豁达、挫折耐受性、轻松兴奋) 。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角色适应; 2.人际适应; 3.元认知能力; 4.独创性; 5.控制与表达情绪的能力。 (四)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1.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对教师自身的影响; 3.对教师职业的影响。 (五)教师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 1、生理-心理症状:抑郁、焦虑。 2、人际关系问题。 3、职业行为问题(埋怨职业,自我中心,心理异常,脾 气暴躁,品行不良)从而导致对学生爱心与耐心的丧失,对他

3、实施行动方案(行动、对行动进行观察、实录、讨论、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

以他们所期望和需要的额外帮助; 检查、 督促学生的理解程度; 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显著影响的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 设性建议与鼓励;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建立良好的学习动机。 方面。

化和专业水平,品德良好,为人师表,忠于职责,身体健康。 机、爱心、自尊、自信) 、适应性因素(乐群性、稳定性、监

人帮助与意见的拒绝,对学生与家长的期望的降低,对教学工 作热情的丧失。 4、职业倦怠:与职业相关的综合症状,源于个体对付出 与回报的显著不平衡的觉知,主要发生于教育行业与服务行 业。 (六)导致教师心理不健康的原因 1.社会因素:教师地位与作用的变化,劳动的复杂度、繁 重性、紧张度的加大,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的偏低。 2.职业因素:教师职业的特殊性造成的角色模糊,冲突等 带来的压力感与紧张感;职业本身带来的孤独与封闭性;工作 中主体性(独立、主动创造)不能得到发挥。 3.个人因素:人格方面。 当前位置>>第七章 幼儿园保教队伍的建设>>第二节 教师的 角色及其认同>>知识点二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 (七)教师心理素质的诊断 《临床症状自评量表》 (简称 SCL-90) 1、躯体化:主要指身体不适感; 2、强迫症状:明知没有必要,但是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 的思想、冲动和行为; 3、人际关系敏感:指某些个人不自在与自卑,特别是与 人际交往的自我意识消极的期待等; 活力丧失,失望,悲观以及与抑郁相联系的认知与躯体方面的 感受以及关于死亡、自杀的想法; 5、焦虑: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以及躯体症 状,如震颤等; 6、对厌烦,摔物,争论,不可控制的脾气暴躁等; 7、恐怖:出门旅行、空旷地带、人群、公共场所、交通 工具、社交等; 夸大等; 9、精神病性。 (八)优化教师心理素质 1、提高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指主体对自身活动的认知,包括对当前正在发生 的认知过程(动态)与自我的认知能力(静态)以及两者的相 互作用的认知(Flavell,1976) 个方面:元认知知识(关于认 。3 知主体的知识、认知任务的知识、认知策略的知识) ;元认知 体验;元认知监控。 (1)元认知知识:认知主体具有的关于认知活动的一般 性知识:包括陈述性、程序性与策略性的知识。具体讲,包括 自身认知能力与风格;认知对象与任务;认知策略的知识。如 - 21 -

基础教育的性质(未来性,生命性,社会性)教育观,学生观, 教育活动观、智慧的成长等。 (2)元认知体验:指主体在从事活动中产生的认知体验 与情感,如愉快与不愉快。 (3)元认知监控:凭借元认知体验的力量和元认知的知 识,对认知活动的不断改进与调节(如教师的反思性) 。 2、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素质训练 教师教育中渗透心理素质训练。 三大主题:跳出压力圈、培养情商、培养一些心理调试的 技能与技巧。 关注生存的教师遇到的问题:5 个方面。主观感受:压力, 对工作负担的抱怨,应急能力差,身心不适;行为方面:迫于 外在压力与个人信念的冲突;态度方面:由进步的教学态度向 保守的态度转变;个性方面:情感不能控制,反思性差;理想 方面:破灭。 关注任务阶段:由于外在与内在的原因对自己地位的失望 感,对职业的厌倦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带来行为的变化,进 取心与主动性的丧失以及由此产生的痛苦、挫折、冲突。 关注自我更新阶段教师遇到的问题:由于自我的发展和环 境的压力, 工作过程中自我期望过高, 自我反思过程中的狭隘, 尤其是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年轻教师的成长,家庭生活的不 容易产生怀疑,出现新的职业危机,尤其是 40—50 岁。随着 关系紧张,自我发展的逐步退缩等。 3、建立教师的心理健康档案 4、以人为本,提高园长的元认知能力 人本管理的核心是以人的全面的自在的发展为核心,创造 相应的条件,以个人的自我实现为基础,以组织的共同愿景为 引导的一种现代管理方式。一句话,人本管理是建立在教师自 我发展与自我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在高级需要满足的基础上, 师发展。 增强园长对问题的敏感性、建立良好的心理氛围、树立理 智的责任心、学会换位思考、积极从事管理研究等。 当前位置>>第八章 园长与幼儿园领导工作>>第一节 园长的 角色与职责>>知识点一 园长的角色与职责 一、园长的角色 (一)管理者的角色 1、管理的主体与客体 管理的主体是管理活动的出发者、执行者。而管理的客体 是管理活动所作用的对象。由此可知,管理的主体的范畴包括 两个方面,一是根据组织既定目标将目标任务分解并最终监督

他人比较时突出, 人际交往的自卑感, 心神不安, 明显不自在, 如意等,同辈的成长等,而自身的期望值没有能顺利实现等, 4、抑郁:苦闷的情感与心境,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 更年期的逐步接近,有的教师抑郁,焦虑乃至不能自控,人际

8、偏执:投射性体验 、敌对、猜疑、妄想、被动体验、 建立在工作过程中获得尊严与欢乐的基础上,从而向专家型教

完成既定目标的人,他们是组织的核心与高级领导,如园长; 园长的角色与职责 二是各方面具体从事管理活动的人,他们是组织的骨干,没有 他们,组织的既定目标难以实现,如教研组长。管理的客体的 范畴是管理活动的作用对象,或者是管理活动的收受者,从这 个意义上讲,组织的客体包括三大类:第一是组织中的一般成 员,他们是具体的执行者,如教师;第二大类是组织中的其他 资源,如物质资源,经济资源,关系资源等,它们是管理的收 受者,如幼儿园的办园的硬件条件;第三是组织向外扩张和发 展时作用于相关的人、财、物、信息和其他组织,这些也就是 本组织管理的客体,只是这类客体不确定,经常变动。如与本 组织的发展相关,如社区,媒体等。这三类管理客体中最重要 的是作为管理客体的人,尽管他们处于被管理位置上,但是在 其工作时间和工作范围内有一个是否有效发挥自身积极性和 创造力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在自己特定的工作范围 内,又是管理的主体。 2、管理者的角色 管理者的十大角色: 人际关系的角色(组织代言人、领导者、联络员) 。 信息传递的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 决策方面的角色 (企业家、 混乱的驾驭者、 资源的分配者、 谈判者) 。 3、管理者角色的变动 由此可见,比较而言,高层管理者的主要角色是决策,基 层管理者的主要角色是人际关系的角色,而中层管理者的决策 角色、信息传递以及人际关系的角色都比较一致,这主要是中 层管理者既承上启下,又独当一面。比较而言,高层管理者的 主要角色是决策,基层管理者的主要角色是人际关系的角色, 而中层管理者的决策角色、信息传递以及人际关系的角色都比 较一致,这主要是中层管理者既承上启 【不同管理者的角色分配】 下,又独当一面。 (二)园长的角色 组织的规模不同,角色也不同,小组织(如幼儿园)的园 长最重要的角色是发言人。这是因为小组织的管理者要花大量 时间让他人认识本组织,要花大量时间筹措资金,寻找机会发 展。这要求管理者是一个多面手,其工作内容上至高层领导的 决策,下至基层管理者的必要工作。园长是一个主要的行政领 导,对全园工作负责,是一个领导者。 二、管理者的素质 (一)远见卓识:管理者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 1.随时掌握最新管理、科技成果,知识信息; 2.系统的思维方式即非线形思维; 3.奋发向上的价值取向。 第八章 园长与幼儿园领导工作>>第一节 园长的角色与职责 - 22 (二)良好的心理素质 1.自知与自信 2.情感自控与表达 3.意志与胆识 4.宽容与忍耐 5.开拓、创新、使命感、勤奋、乐观、豁达 (三)能力结构 1.创新 2.应变 3.组织与协调 三、园长的素质与任职资格 (一)园长的素质 1、政治思想品德 政治上:坚强,有事业心、责任感、人格、职业道德; 工作勤奋:办事公正、作风正派、实事求是; 品德高尚:一视同仁、处事公平、利益至上(单位利益、 公众利益、社会利益) 。 2、文化专业素养 具备与幼儿园管理密切相关知识:政治法律、社会学、心 理学、管理学、营销学、公共关系、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 幼儿园活动设计、幼儿园工作评价等。学习领导的基本理论与 实务知识。领导学、企业形象设计等。 3、组织管理素质(科学决策、组织能力、指导能力、科 研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用人能力:广 纳贤士,用人所长,任人唯贤) 。 4、心理素质:完善的人格:敏锐的观察力,对自己与生 活的理解力、宽容、尊重他人、善于转换角色、外松内紧的防 卫心理、使命感与同情心。 (二)园长的任职资格 (三)园长的领导工作 1.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上级主 管部门的规定; 2.领导教育、卫生保健、安全保卫工作; 3.负责建立并执行各种规章制度; 4.负责聘任、调配工作人员; 5.指导、检查和评估教师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并给 予奖惩; 6.负责工作人员的思想工作,组织文化、业务学习,并为 他们的政治和文化、业务进修创造必要的条件; 7.关心和逐步改善工作人员的生活、工作条件,维护他们 的合法权益; 8.组织管理园舍、设备和经费; 9.组织和指导家长工作;

10.负责与社区联系和合作。 当前位置>>第八章 园长与幼儿园领导工作>>第二节 领导者 的沟通与管理>>知识点一 领导者的沟通与管理 一、领导者的本质 (一)领导的含义 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艺术或过程,从 而使人们心甘情愿地、热心地为实现组 织目标而努力,即领导是影响力,领导是一种过程。领导者的 影响力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权力性和非权力性。前者具有强制

3.人际沟通的模式 人际沟通的过程是指一个新的传送者通过选定特定的渠 道把信息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这一过程如右图所示: >第二节 领导者的沟通与管理>>知识点一 领导者的沟通与管理 【客户为什么弃你而去】 沟通案例 发起者 一位保险员 听众

性,如园长的职位、资历、传统因素,后者由领导者的品格、 主要听众 能力、 知识、 情感等因素构成, 它是提高领导者影响力的关键。 你正在服务的顾客,你们面对面 领导者的权力类型,如图所示: (二)领导的职能与作用 1、处理与人的关系 2、处理与事的关系 次要听众 他的朋友 目标 推销医疗险 背景 这位顾客已经是公司的顾客,保险员是熟手 信息 这种保险的投入的价值 媒介 谈话,阅读保险的说明 反馈信息 顾客信任你,愿意购买 4.人际沟通的网络: 当前位置>>第八章 园长与幼儿园领导工作>>第二节 领导者 的沟通与管理>>知识点一 【权利的分类】 3、处理与时间的关系 (三)如何获取权力 1.同有权力的人形成联盟 3.不激怒他人 5.争取最关键工作 二、园长的人际沟通技巧 (一)人际沟通的过程 1.人际沟通的基本含义 沟通的基本含义:管理中发生的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通 过一定的联络渠道,传递和交流各自意见、观点、思想、情感 与愿望,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认知的过程。包括发起者、 信息接受者、目标、背景、信息、媒体、反馈。 2.人际沟通的目的 (1)创造和谐氛围 (2)使行为协调 (3)上行下达使管理有效 - 23 2.施惠 4.谨慎寻求顾问 6.不断提高自己 领导者的沟通与管理 5.有效沟通的特点 (1)可依赖性(彼此信任) ; (2)一致性(背景一致) ; (3)内容(对接受者有意义) ; (4)明确性(语言简洁一致) ; (5)持续性与连贯性; (6)渠道; (7)被沟通者的接受能力。 (二)正式的人际沟通 1、组织内的正式沟通(下行沟通、上行沟通、交叉沟通) 下行沟通:信息由组织中的高层结构向低层结构的传递。 形式:文件、通知、会议、口头指示等; 上行沟通: 信息由低一级向高一级传递: 形式: 口头汇报、 口头交谈、工作总结、意见书等; 平行沟通:同一工作群体的成员之间、同一等级的工作群 体等的沟通。形式:邀请函等;

越级沟通:跨职能部门和权力层次的信息交流。如申请、 积极性的决定因素。该假设的理论基础是人际关系学说,这是 汇报等。 2、组织外的沟通 (1)外部沟通的前提——组织形象的塑造; (2)外部沟通的方式——公共关系。 (三)非正式人际沟通 1、非正式人际沟通的原因; 2、通过非正式组织进行沟通(单向沟通、闲谈沟通、机 率传递、群体传递) ; 3、通过私人进行沟通(直接沟通与间接沟通) 。 三、以人为本的管理 (一)人本管理的含义 全面自在的发展为核心,创造相应环境,以个人自我管理为基 础,以组织的共同愿景为引导的管理模式。实质:引导性的自 我管理,在自我管理中使人得到全面发展。重视和提倡人本管 理,从功利的目的看是为了教职员工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创造性 发挥自己的潜力,为组织做出贡献,从客观上看,是使组织的 当前位置>>第八章 园长与幼儿园领导工作>>第二节 领导者 的沟通与管理>>知识点一 领导者的沟通与管理 (二)人本管理的原则 1、个性化发展原则 组织应该容许它的成员在发展组织要求的技能时,可以在 教育培训,组织的工作环境,组织的理念,资源配置等方面可 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2、引导性原则 管理者减少命令与权威,充当顾问;放弃某种特权,与他 人相互协调与协商,使组织成员凝聚在一起。 3、环境创设准则 自我管理在组织中通过两种形式,一为个人自我管理,二 为团队自我管理。这需要自我管理的环境条件,包括物质环境 和文化环境,间接引导员工自愿发展自己的潜能。 4、人与组织共同成长的原则 组织本身的发展应与以人为本管理方式相适应,尤其在组 织体系,运作功能上凸现人本主义的理念,改变金字塔式的科 层式结构,建立学习机制,极大激发大家的潜力,使之成为组 织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人本管理的核心内容 1、人性的假设——社会人 社会人也称为社交人,这种人性观假设,人们在工作中得 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意义。人们最重视 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的友好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职工 - 24 社会心理学家梅奥在霍桑实验中的经验总结。梅奥把重视社会 需要和自我尊重的需要,而轻视物质需要和经济利益的人称为 社会人。 2、自我管理的前提 (1)价值观共识化 (2)资讯共有化 (3)教育训练 (4)授权示范 (四)幼儿园的人本管理 1、给员工一个空间 2、参与管理 3、参与激励 第九章 幼儿园与教育行政>>第一节 教育行政的含义行政 一、管理于行政 行政是一种管理活动。 狭义的行政是涉及国家政务的管理活动,与国家政权机关 管理的较高层次,是国家行政组织对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在我国,行政管理就是国务院和所属部门、各省、市、自治区 人民政府、以及县、区等行政机关如何按照国家法律,按照宪 法和政府的政令,管理各专业部门的活动。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和阶级性。 广义的行政是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在这个意义上,行政与 位的管理都可以称为行政管理。 本章所涉及的是内容是狭义的行政管理。 二、教育行政 (一)什么是教育行政 在教育领域进行的行政管理称为教育行政。在我国,教育 行政是由专门的部门,即教育行政机构来实施的。教育行政机 构对各类教育进行组织、指导和监督。教育行政分为中央教育 行政和地方教育行政。在教育行政中,以幼儿教育领域的行政 管理为基本内容的,就是幼儿教育行政或者学前教育行政。 (二)教育行政的作用 1、教育行政的主体与客体 行政的主体主要指在法律上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其 法律效果属于自身时,其自身就是行政权主体。从这个意义上 讲,国家、政府构成教育行政主体,政府及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在执行教育职能时,也构成教育行政的主体。 教育行政的客体是相对于主体而言,指接受行政的限制与 支援的教育机构或教育工作者,即教育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 下级政府、下级教育机构以及各类型的教育机构、教师与学生 等。可见,中央以下的教育行政机关既是行政主体,也是行政

所有成员能够尽可能全面发展,成为对整个社会有用的人才。 直接联系。行政是管理这个更大系统的和范围中的子系统,为

组织中选择他自己愿意发展的方面发展。因此,在岗位安排, 管理同义,就是说,任何工厂、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事业单

客体,主客体的区分是相对的,可以互相转化,具有层次性。 具体包括以下 6 个方面: 2、教育行政的作用 具有权力的限制作用和非权力的促进作用。前者主要通过 行政指令和教育立法而实现,后者主要通过寻找客体在教育工 作上的业务支持、经费支持和教育与激励的方法。 第二节 教育行政体制>>知识点一 一、教育行政体制的含义 (一)体制 体制是关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 和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与制度的总称。 (二)教育行政体制 教育行政体制是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是国家对 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 制度的总称。我国的教育行政体制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 理体制。 一般来说,教育部所属的有基础教育司、高等教育司等, 主要负责行政管理以及业务部门,中央教科所等,主要负责业 务研究与指导。 各个省市的教委相应有各个处室,而幼儿教育属于基础教 育处,此外,所属的业务部门都有省市的教科院(所) 。 各个区县也相应有教育行政部门,其中基础教育科负责幼儿 二、学前教育体制及其改革 (一)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方针 我国幼教事业发展方针:我国幼教事业具有社会性、地方 性、群众性的特点。其方针为动员和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发展幼儿教育事业。 第九章 幼儿园与教育行政>>第二节 教育行政体制>>知识点 教育行政体制 (二)我国幼教行政体制与管理原则 1987 年,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教委等部门 《关于明确 幼儿教育事业领导管理职责分工请示的通知》明确规定幼儿教 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 后来这一原则在 1989 年颁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以法规的 形式将这一体制确立下来。 1、幼儿教育管理地方化 (1)政府负责,幼儿教育地方化 发展幼儿教育,不能靠国家办教育或国家包下来,而是给 地方自主权。地方政府的责任在于贯彻幼儿教育的方针,根据 当地实际情况和需要,将幼儿教育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统筹考 (2)教育行政部门的主管作用 职能:综合管理,社会协调、义务指导 贯彻中央、国务院有关幼儿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拟订幼教 行政法规; 研究拟定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方针,综合编制事业发展规划; 负责对各类幼儿园的业务指导,建立视导和评估制度; 组织培养和训练各类幼儿园的园长、教师,建立园长、教 师考核和资格审定制度; 办好示范幼儿园 ; 指导幼儿教育科学研究工作。 (3)基层幼儿教育的工作职责 面向各类幼儿园的统一管理,包括登记注册,教师资格审 查、保教工作质量控制等,目前已经建立了由省——地市—— 县乡的管理网络。 视导工作: 如各类幼儿园的资格审查、 保教工作质量标准, 力求做到制度化与规范化。 开展统一的教研活动:目前,已经形成县级教研室、中心 教育组、幼儿园教研组的三级教研网。 抓示范幼儿园,以点带面建立业务网络 2、幼儿教育管理社会化 社会化是幼儿教育发展的方向。 (1)政府各有关部门对幼儿教育事业承担相应职责,教 (2)主办单位承担一定责任。目前社会力量办园已经成 为幼儿园的主要力量。因此,当前幼儿园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 规律已迫在眉睫。 (3)建立社会整体协调,实现行业管理与社会化管理的 统一。 第十章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第一节 幼儿园、家庭、社区教 育一体化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一体化 一、发挥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合力 幼儿园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幼儿园,而应扩展到家庭、社 区中去。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的教育,更需要家长、社区 的参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 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 支持和主动参与, 并积极支持、 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要“充 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 间。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等。 二、主动发挥家长与社区资源,争取家长和社区各方面力 量的支持 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应该主动与家庭社区联 为幼儿的成长创造更大的空间。 《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幼 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教育行政管理, 而进修学校负责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指导。 如图: 育职能部门主动协调。

虑,制定地方具体政策,制度规章、规划等,强调地方特色。 系,服务家庭,服务社区,同时挖掘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

教育行政部门发挥主管作用,实行行业化、专业化管理。 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的任 - 25 -

务”,“幼儿园应密切同社区的联系与合作,宣传幼儿教育的知 识,支持社区开展有益的文化教育活动,争取社区支持和参与 幼儿园建设”。 >第十一章 学前教育评价>>第一节 学前教育评价的概述>> 教育测量、教育评定、教育评价 一、教育测量、教育评定、教育评价 (一)教育测量的含义 用某些规则和程序给被测个体的某些属性分配数值,从而 使这些数值代表这些属性的量。如智商测量。教育测量很少是 最初的程序。它可以包含在教育评定或评价过程中,作为评定 和评价的起始环节。 (二)教育评定的含义 专门指对人的评定,包括评级、分类和测量。如对幼儿教 师的能力的评定。教育评定包括各种标准化的测验。各种笔试 和口试以及实践能力的测验。 (三)教育评价的含义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方案、教学模式、教育机构等抽象物的 评价,主要进行价值判断。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三者的关系: 教育测量、教育评定与教育评价三者通常使用测量(并非 总是) ,但是,它们不是测验的同义语,而且它们三者所需要 的测验类型也常常各不相同。 教育测量是给那些教育所关注的某些属性如智力发展水 在教育评定开始或教育评价开始之时,为了了解个体或群体发 确定个体智商发展水平。

标志教育测验的开拓期的开始和教育测验运动的开始。桑代克 的著名论断“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 可以测量”。 第三,兴盛期,斯坦福量表的问世,标志心理测量的基本 定型,此时智力测验、学历测验和人格测验已迅速发展。 2、教育评价阶段 第一节 学前教育评价的概述>>知识点一 教育测量、教育评定、教育评价 随着教育测验的发展,教育测验的一些弱点也逐步暴露出 对人的全部积蓄测量,即使是包括范围很广的学历测验也不能 测得学历的全部领域, 从而也无法把握教育的所有方面。 因此, 教育测验运动受到批评,同时在当时的美国,发生了大规模的 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使许多青年失去了就业机会,只能涌向中 学,而当时中学的课程主要以升学为目的,不能适应整个社会 和失业青年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 泰勒开始历史上长达历时八年的课程育评价研究,这就是历史 上著名的“八年研究”。研究结果证明,当时的课程和测验完全 以教科书为中心,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泰勒提出来 以教育目标为核心和依据课程编制和测验编制的原则,试图把 社会要求和学生个人需要反映在课程和测验中,因而,随着教 育测验兴盛期的结束,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教育评价的概念 被提出来了。以后,泰勒的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逐步被人们 接受,人们普遍认识到教育评价是教育领域研究中的重要课 价进入平稳发展时期。1957 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在 落后。人们开始在教育领域进行改革,在教育评价领域,人们

为测量而测量的,它通常是进一步研究的基础,是最基本的, 来。如教育测验尽管能够使考试标准化与客观化,但是它不能

平分配数值的过程, 它所采用的基本工具就是测验。 一般来讲, 题,此时,人们开始研究和发展泰勒的教育评价模式,教育评 展的初始状态,采用的方法就是教育测量。如在实验开始前, 美国朝野引起很大反响,美国人反思科技落后的根源在于教育 教育评定与教育评价之间都是描述某些属性的测量活动, 也开始考察台蓝墨水的缺陷,认为,以教育目标为中心和依据 然而,二者的有区别的,首先,教育评定的对象是人,或个体, 的评价,目标的合理性又依据什么来判断,教育活动除了达到 或群体。而教育评价的对象更多时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育 评定的目的是得到确切结果,而教育评价的目的在于进行价值 判断,而非某种确切结果。 二、学前教育评价的历史 (一)西方教育评价发展的历程: 1、教育测验阶段 教育评价是从教育测验中发展起来的。 世纪后半期开始 19 到 20 世纪的 30 年代,这一阶段的中心问题是学生个体测验的 客观化和标准化的问题。该阶段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萌芽时期,主要表现在 19 世纪的上半期以前,西 方各国对学生的考试主要是逐个口试,后来,美国率先以笔试 代替口试,从而开始以统一的试卷测验众多学生。于是关于测 验的客观性探讨成为教育测验的萌芽期研究重点。 预期目标,还可能达到非预期的效果,这些非预期的效果是否 应该进行评价,此时,泰勒模式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各种教育 评价模式应运而生,这进一步激发力人们对于教育评价的研究 兴趣,此时教育评价迅速成为一种专业活动。 (二)学前教育评价发展的历程 对于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的评价相对而言发展要完一些, 但是,总体而言是包含在教育评价的历史之中,一般来说,学 前教育评价的发展经历了从测验到评价的发展过程。 1、学前教育测验阶段:比奈量表、格塞尔发展量表,也 叫耶鲁量表等 比奈量表是法国心理学家比纳于 1905 年提出的第一个智 力量表,这个量表测出的对象是 7 岁以下的儿童,这是学前教 育测验的开端。后来,比奈对量表进行修订,引进了智力年龄

第二,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发表《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 的概念,再后来的 1916 年,美国心理学家推孟修订了比奈量 , - 26 -

表,并引入智商的概念,从而使学前教育评价进入科学阶段。 真正把学前儿童作为重点进行测验的最早而且影响最大 的人物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格塞尔,格塞尔以 5 岁前儿童的发 展问题, 1940 年, 格塞尔正式提出专门测验学前儿童的格塞尔 发展量表,又称为耶鲁量表。以后,一些早期儿童测验量表相 继问世。 2、评价阶段:对提前开始运动的评价研究、对不同课程 模式的评价研究、对幼儿教师的评价研究。 1957 年, 苏联人造卫星上天后, 美国人意识到科技落后的 重要原因在于教育,而早期教育是一个重要方面,因而非常重 视早期教育及评价的研究。美国有代表性的学前教育评价的研 究主要有: 1、对“提前开始运动”的评价研究。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实施了大规模的贫穷儿童补偿教育 计划即“提前开始运动”,许多教育工作者对于幼儿接受训练前 的情况进行了测验,并对幼儿接受训练后各方面的情况进行评 价,认为这以计划有助于幼儿发展,对于提高幼儿入学后的学 习成绩有明显作用。 2、对不同课程模式的评价研究。 随着美国教育改革的展开,美国出现了许多早期教育课程 模式,对于这些课程模式的优劣情况如何,美国一些教育家展 开来大规模的课程评价研究。 3、对于幼儿教师的评价研究。 随着早期教育规模增加和质量的提高,美国出现了合格教 师短缺的情况,为临界角这一问题,美国儿童发展局建立了儿 童发展工作人员合格证书授予制度,并同时制定了合格教师的 六项标准。 三、学前教育评价的发展特点 (一)在目的上重视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二)在评价方法上非常注重自评方法的运用,把受评者 的自评作为预评,促进受评者和评价者之间的沟通、协调和了 解; (三)在评价方法上注重质评和量评的结合; (四)在评价内容上注重立体评价和全面评价; (五)在对待结果问题上注重全面解释和慎重处理。 第二节 学前教育评价的方法 一、学前教育评价的原则 (一)一致性原则 只有这样才能区分被评对象的优劣,才能确定被评价对象在群 体中的位置。如等级幼儿园的评定。 (二)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指评价的项目要全面,收集的信息要全面,这 样才能使评价工作更科学。 - 27 -

(三)目的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指评价中的目的要明确,如是为了了解现状, 还是为了评出优劣,只有明确目的,才能杜绝随心所欲的滥评 现象。 (四)客观性与评价者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评价的客观性原则指在制定和使用评价标准时要科学确 定和使用标准,尽量减少主观臆断个人因素。评价者的主观能 动性被评对象虽然是评价的客体,但是,由于评价的目的在于 促进发展,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要调动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与主动性。 (五)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定量评价是对学前教育的过程与结果从量方面的进行分 析评价,通过数量化对于所评对象做出解释。而定性评价是对 学前教育过程和结果从质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毕竟学前教育领 域所涉及的很多方面也是难以数量化的,评价者需要对这些现 象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同时, 在评价过程中既要考虑质的方面, 也要考虑量的方面,没有离开数量的质量,也没有离开质量的 数量,必须将质的评价与量的评价结合,才能相互补充。 (六)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 静态评价是对被评价的对象已经达到的水平或已经具备 的条件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在评价时不考虑评价对象的情况和 今后的发展趋势,只是考虑评价对象在特定时间和空间的现实 状况,它有助于进行横向比较,便于看清楚评价对象是否达到 某种标准,如幼儿园的等级评定。动态评价是对被评价对象的 发展状况的评价,它在评价时注重评价对象的发展潜力和发展 趋势,重在纵向比较,便于看清楚评价对象的变化过程,从而 发现其发展的规律。二者各有所长,仅有静态评价,无法纵向 比较,容易使被评价对象产生自满情绪或者泄气情绪。仅有动 态评价,无法进行横向比较,可能会使被评价对象难以认识到 自己和他人的差距,所以,必须将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结合。 (七)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 单项评价是从某个角度或侧面进行的评价,综合评价是从 被评价对象的整个进行的评价。由于学前教育涉及许多方面和 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对各个方面进行评价,以改进工作,这 需要单项评价,同时,学前教育活动是一个复杂的活动,尽管 各个方面具有相对独立性,但是,这些方面又是一个整体,只 有把这些方面综合起来,才能获得完整意义。单项评价是综合 评价的基础,综合评价是单项评价的发展。这里的综合不是单 (八)评价与指导相结合 评价是按照一定标准对被评对象已经完成的行为做出判 断,评价的结果可以使被评价对象受到启发,从而学有榜样, 或引以为鉴。如何通过评价达到这个目的,这就离不开指导, 需要把评价与指导结合。这种指导是根据评价中发现的问题,

一致性原则主要指在评价过程中,必须采取统一的标准, 项评价的简单相加,而是单项评价的有机关联。

有针对性进行,从评价到指导,在从指导到评价,循环往复, 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当前位置>>第十一章 学前教育评价学前教育评价的方法 二、学前教育评价的标准 (一)效能标准 效能标准包括效果标准和效率标准,前者从工作效果的角 度所确定的标准,如评价教师时的效果标准就是儿童的全面发 展。后者指根据产出与投入的比例来衡量工作效果,主要包括 一定时间内完成了多少工作任务以及用了多少人力与物力等, 由于学前教育效果的滞后性,效率标准不是根本的标准,可以 作为参考。 (二)职责标准 主要从评价对象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完成的任务的情况来 拟定,如评价教师就有对教师工作职责的考虑,这在幼儿园工 作规程中对教师的职责有明确规定。 (三)素质标准 从承担或完成各项任务应该具备的条件的角度考虑,如园 长的素质,教师的素质等。这三个标准是评价中最基本的,主 要的,在具体的评价中,可能也有不属于三个方面的标准的。 三个标准的权重也不一定同等重要,根据评价目的的不同,有 时会偏重某一方面。 三、学前教育评价的基本步骤 (一)评价目的与对象(资料查阅与调查研究) ; (二)分解指标; (三)指标量化; (四)确定评价方法; (五)论证与征求意见; (六)试行; (七)定稿。 某市幼儿园园长工作考核评价标准 一、评价目的: 对本市师范幼儿园园长的素质进行考核,从中找出差距, 为园长培训提供前期资料。 当前位置>>第十一章 学前教育评价>>第二节 学前教育评价 的方法>>知识点一 学前教育评价的方法 二、评价的具体项目与指标: 等 评 一级指 标 二级指标 具体考核指标 落实指标 级 价 描 主 述 体 工作能 力 50 分 - 28 领 导 决 策 工作体现计划性 能力 和前瞻性 ( A ) 12 (A1)4 分 学期工作计划、 教学实践 工作业 绩 50 分



紧急、重大问题 妥善应对 (A2)4 分 上传下达 (A3)4 分 深入班级检查工 作 (B1)6 分 保持教职工队伍

突发事件的记 录

会议记录

检查工作记录、 教师问卷

监 督 管 理 的稳定 指 导 工 作 (B2)4 分 能力 ( B ) 28 分 指导保教主任工 作 (B3)10 分 搞好幼儿园内各 部门协调 (B4)8 分 树立领导形象 (C1)2 分 沟通能力 ( C ) 10 分 善于体恤员工、 帮助员工 (C2)3 分 建立融洽的沟通 环境 (C3)5 分 家长工作 积极宣传,形成

年终教职工流 失率的统计 园领导会议记 录 , 保 教 主任 计 划和工作的反 馈 园领导会议记 录及常规工作

教师问卷

教师问卷

教师问卷

( D ) 10 有效的家园互动 家长问卷 分 社区工作 (E)4 分 (D1)10 分 向周围社区辐射 教育影响 (E1)4 分 稳步提高教职员 下属绩效 工工作能力与质 (F)6 分 量 (F1)6 分 安全责任 事故 ( G ) 10 分 节约物资 (H)8 分 严抓安全工作的 落实 (G1)10 分 妥善管理固定资 产 (H1)4 分 安全记录 各岗评价结果 亲子班

教学物资流通 手册

节约能源 (H2)4 分

如儿童的经验、兴趣等。 年使用量 过程因素指方案实施过程中儿童与教育有关的人和事物 的遭遇,如师生之间、同伴之间、儿童与教育内容之间等。 结果因素包括反感实施后产生的影响,如对儿童能力等产 生的影响。该模式所包含的先在、过程和结果因素中,过程因 素最为复杂,具有动态性,三个因素之间的界限不是绝对的, 教育教学活动可以视为许多系列的先在、过程和结果因素,迁 相关文案 移效率的结果因素便成为后一系列的先在因素。 (四)差距评价 奖状奖章 园刊 刊物 该模式在于比较标准与表现,所谓标准就是方案设计者所 预期的目标(预期结果) 、实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先在因素) 达成目标过程中师生需要从事的活动(过程因素) 。当这三个 方面被详细界定以后就成为评价标准。 差距评价的第一步是界定标准。第二步是装置阶段,即收

制定并落实园所 学年计划 各项计划 文案管理 (I) 分 12 (I1)4 分 积极指导、批阅 直接下属的文案 工作 (I2) 附加指 标5分 竞赛称号 园刊供稿 发表文章 学期计划 月度计划

当前位置>>第十一章 学前教育评价>>第二节 学前教育评价 的方法>>知识点一 学前教育评价的方法 四、学前教育评价的理论模式 (一)行为目标模式(泰勒模式) 这是一种以目标为中心的模式。包括了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教育目标; 2.将确定目标用有关术语加以表示; 3.确定所测行为表现以及条件与背景; 4.确定客观、可靠、有效的测量方法; 5.运用测量方法检查行为变化; 6.根据测量结果对教育方案或活动作出判断并进行解释; 7.修订或调整方案,重复循环过程。 (二)CIPP 模式 这是一种把背景评价(C) 、输入评价(I) 、过程评价(P) 和结果评价(P)结合起来的一种模式。该模式充分考虑教育 目标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弥补了泰勒模式的不足。 背景评价(Context) :根据社会需要对教育目标本身作出价值 判断,这是发现教育目标与社会的实际需要差距的重要步骤。 输入评价(Input)是关于达到教育目标的条件的评价,也 是对教育方案、 计划的可行性的评价, 包括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各种方案潜在的成本,各种人员的利用以及对外在资源的需要 等。 过程评价 (Process) 是对教育方案或计划实施过程的评价, 主要在于发现方案实施过程的潜在问题。 结果评价 (Product) 是对计划或方案达到目标情况的评价。 (三)外貌评价 该模式主张评价兼有描述和判断两种成分,而且不管是描 述或是判断,都要收集所评价方案的先在因素、过程因素与结 果因素。 先在因素是指反感实施以前任何可能与结果有关的条件, - 29 -

集已装置(实施)的方案的资料,如目标、先在因素与过程因素 等,与标准进行比较,发现是否按照标准实施,如果没有,必 须中止方案或者训练师资。第三步是过程评价,目的在于了解 导向最终目标的中间目标是否达到,从而进一步了解先在因 素、过程因素与结果因素的关系并调整这些因素。重点在于学 习活动是否产生预期效果。第四步是产出评价即探讨教育方案 的最终目标是否达到。第五步是比较阶段,即对成本效益进行 分析,从而找到最经济方案。 前四个阶段为找出标准与方案之间的差距。 (五)认可模式 该模式主要用于评价教育方案或教育机构是否符合某些 共同的标准。 第二节 学前教育评价的方法> 五、学前教育评价的方法 (一)按照评价的基准来划分 1、相对评价法 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当中选择一个和几个对象作为基 准,然后把各个被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 2、绝对评价法 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客观的标准。 3、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把被评价对象的个个元素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使个体有 前进的方向,照顾了个体差异,不会给个体造成压力,但会早 成自我陶醉,自我满足。如图: (二)按照考核评价的范围划分 1、分析评价法 把评价内容分解成几个项目分别进行评定的方法。如语言 分解为语音、词汇、语法、口语表达等。 2、综合评价法 对评价内容的整体的评价。如从整体印象与直觉评价好与

坏。

- 30 -


幼儿园管理的50个细节 幼儿园管理 幼儿园管理_幼儿园管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1751/427245285201.html

更多阅读

安全管理思路和想法 关于团队管理的若干想法

八月份,经人介绍俺接了一个4S店做经理人,于是怎么做好这个岗位就摆在了俺的面前。作为4S店而言不外乎是财务、库存、售后、销售及促销几个方面达成业绩,而支撑这些则需有一个健康的团队。所以如何管理一个团队,并使之健康运转就成了我

标准化管理的7个细节 干洗店管理的四大细节

 1.执行技术标准的基本方法   在衣服消毒、洗涤、熨烫工作中,还有各种设备的使用操作,都有各自的质量要求和技术规定。在正确执行技术标准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认真学习,自觉执行。要通过学习来熟悉和掌握各种衣物洗烫和设

幼儿园科学室管理制度 幼儿园科学化管理的探讨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观念,强调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尊重人,注意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探索出一套科学的管理办法来调动幼儿园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保教工作的高效率和高质量,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家装细节问题 格子铺经营管理的几个细节问题

    格子铺管理细节,格子铺经营管理的几个细节问题。近些日看到有些格子铺经营状况不佳,但店主都没有采取更好的措施来改善,因此简单陈述一下我的看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借鉴。      一、出租率太低,格子空置很多      尽

声明:《幼儿园管理的50个细节 幼儿园管理 幼儿园管理_幼儿园管理》为网友邀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