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解答一:达摩是如来吗?
不是
菩提达摩(?~528)
Bodhidharma
中国南北朝时来华印度僧人。略称达摩,意译道法。南天竺人,婆罗门(一说刹帝利)种姓,香至王第三子。南朝宋末航海至广州、往北魏,于洛阳、嵩山等地游历并传禅学,遇慧可收为弟子,传《楞伽经》4卷。复至广州,梁武帝迎至建康(今江苏南京),至北魏入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达9年。传说他以二入四行教人,重视坐禅和教理,要求通过壁观,识自本有真性(理入)。在实际上达到无爱憎、无得失、无悲喜、无是非、超脱一切的精神境界(行入)。被称为西天(天竺)禅宗第28祖和东土(中国)禅宗初祖。唐代宗赐谥圆觉禅师。
释迦摩尼
佛教本身的缘起应该是佛陀乔达摩·悉达多的诞生,这个时间是公元前563年左右,地点是喜马拉雅山西麓的一个小国毗迦罗卫(我在《破坏神》中引用过这个名字)。他出身在刹帝利的高贵家族,按照血统,仅次于作为祭祀的婆罗门。他的父常是净饭王,母亲是摩邪夫人。据说摩邪夫人45岁才怀孕,夜梦菩萨骑六牙白象扑入左肋,而佛陀转世前就曾身为六牙白象王。佛经曾有“昔为六牙白象王,其牙殊妙无能比,舍身命故投猎者,求佛无上大菩提”的说法,无非等同于尸毗王割肉贸鸽、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等等,都是佛陀真正转世前的积下的功德。摩邪夫人45岁却是头胎怀孕,于是按照风俗被送回娘家生产,就在路过毗迦罗卫城外的蓝毗尼苑的时候,佛陀诞生在无忧树下。神话一点的说法是佛陀生而智慧能言,向东南西北各走七步,足下金莲涌现,指天指地说:“天上地下,惟我独尊。”于是诸天礼赞,异香缥缈,净饭王请婆罗门起名为悉达多,意思是说“吉祥”。摩邪夫人生下佛陀以后,也许是耗尽了一生的贵气,所以虽然生育起来毫无痛苦,不过七天之后她就归天了。
相关解答二:达摩不倒翁的达摩始来
达摩寺开山300年,中国僧人心越禅师为开山祖。心越禅师于1676年来日本,后应水户黄门之邀入天德寺,1697年在此建寺。日本天明年间发生饥馑,达摩寺住持以心越禅师的画的达摩坐禅像为原型,教人制作“开运达摩”,作为地方副业收入度饥荒,是为高崎制作达摩吉祥物之始。
相关解答三:乔达摩悉达多是达摩吗?
不是
乔达摩悉达多(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是佛教创始人,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岁时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盘。
达摩,全称菩提达摩(梵Bodhidharma;?~536,一说528),南天竺人,婆罗门种姓,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南朝梁武帝时航海到广州。梁武帝信佛。达摩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后卓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后出禹门游化终身。东魏天平三年(公元536年)卒于洛滨,葬熊耳山。他是中国禅宗以及少林寺的初祖。
相关解答四:达摩剑的达摩剑(第一路)
以南为前,以北为后;以东为左,以西以右。 左手捏剑诀,掌心贴左腰门;右手直垂,以四指握剑再以大指压之;两脚合拢;剑尖上仰,两刃向东西二方。 左手翻展,向前推出,掌心向前,指诀仰上;其他不动。 指诀收置左腰门;伸出右臂与右肩对齐;左足踏前一步,作前虚吊步;如上法提起右足前行数步。 承上式,以右趾移往西南,作前弓步;左足往后开一步,作后箭步;左指诀掌心向东,与肩对齐,横指正东;右剑往下斩平膀,直指西方。 转身向东北方,右足前进一步,作弓步;右剑从右上撩,剑尖指东,掌心向上,至平膀;左指诀再压于右肘上。 右剑从下向后挽剑花,由上斩下,剑尖向东,至平膀,再用力啄剑,即复扬剑向天;左指诀于挽花时即分离,待右剑平膀时再压于右肘上;右足于挽花时提起,至平膀时踏正北,左趾亦略移往北方,作四平大马。 右剑向西掠下,挽花,复取撩上,回斩正东,至平膀,即扬剑向天;左指诀于西掠时即分离,当面卷上,直指西方,与右臂成水平;左足提起,往后退,双腿斜交,作麒麟步。 撩剑向后,拖至正西,即以剑尖往南向天,斩正东,至平膀,啄剑;解麒麟步,成四平大马,提左足,耸身掉转,两足先后往上纵,面北作四平大马。 回剑,沈肘至右腰门,刺向西南之天;回剑同时提起左足,斜贴右腿。 转身正东,左足承上式于东南点地,作弓步;回剑横掠,垂锋斜下,平膀。 右剑往上挑起,提剑往后,左足乘势提起,趾尖向地,右足直立,左指诀贴于胸前,左掌心向右。
相关解答五:如来和达摩谁厉害?
您的问法有错哦~~~~如来实际意义为:乘如实之道而来成正觉。“如”在佛经中称真如,就是绝对真理,如来,是说佛是掌握着绝对真理来到世上说法以普渡众生的圣者。比如称释迦牟尼佛或称释迦牟尼如来,都是一样的。但称释迦牟尼为如来佛就错了。因为如来和佛同是一切佛的通称,并不说明是某佛,正像称人为先生阁下不能说明是某人一样。佛有十种称号,“如来”是其中之一。关于释伽牟尼和达摩嘛。。。应该是释伽牟尼吧?人家是祖祖师爷呢!
相关解答六:达摩的故事
达摩
??达摩,全称菩提达摩,南天竺人,婆罗门种姓,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南朝梁武帝时航海到广州。梁武帝信佛。达摩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后卓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后出禹门游化终身。东魏天平三年(公元536年)卒于洛滨,葬熊耳山。
??达摩在中国始传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经二祖慧可,三祖僧、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扬,终于一花五叶,盛开秘苑,成为中国佛教最大宗门,后人便尊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尊少林寺为中国禅宗祖庭。
??历史上还流传下来不少关于达摩的故事,其中家喻户晓、为人乐道的有:一苇渡江、面壁九年,断臂立雪,只履西归等,这些美丽动人的故事,都表达了后人对达摩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菩提达摩(梵Bodhidharma;?~536,一说528)】
通称达摩,是中国禅宗的初祖。他生于南印度,婆罗门族,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梁·普通年中(520~526,一说南朝宋末),他自印度航海来到广州,从这里北行至魏,到处以禅法教人。据说他在洛阳看见永宁寺宝塔建筑的精美,自言年已一五0岁,历游各国都不曾见过,于是‘口唱南无,合掌连日’(《洛阳伽蓝记》卷一)。
达摩抵魏,游嵩山少林寺,在那里独自修习禅定,时人称他为壁观婆罗门。有道育、慧可二沙门礼见达摩,并亲近和供养四、五年。达摩感觉他们真诚,传授以衣法。又把四卷《楞伽经》授与慧可说∶‘我看中国人的根器于此经最为相宜,你能依此而行,即能出离世间。’
随着禅宗在中国的发展,达摩逐渐成为传说式的人物。首先是传说达摩到金陵(今南京)时和梁武帝的问答。梁武帝是笃信佛教的帝王,他即位以后建寺、写经、度僧、造像甚多,他很自负地询问达摩∶‘我做了这些事有多少功德?’达摩却说∶‘无功德。’武帝又问∶‘何以无功德?’达摩说∶‘此是有为之事,不是实在的功德。’武帝不能理解,达摩即渡江入魏。记载这个传说的最古文献是敦煌出土的佚名《历代法宝记》(774年间撰)和唐·宗密《圆觉经大疏钞》卷二之上。后来禅宗著名的《碧岩录》把它作为第一则‘颂古’流传。以后,它便成为禅门众所周知的公案了。
达摩晚年的事迹,各传都未明确记载。后人传说他遇毒而逝,葬于熊耳山(今河南宜阳县),但又传魏使宋云自西域回国时遇达摩于嵚岭。达摩手携只履翩翩独逝。所以又有‘只履西归’的传说。
达摩的禅法,据敦煌出土资料,古来作为达摩学说而传的许多著述之中,只有‘二入四行说’似乎是达摩真正思想所在。唐·净觉《楞伽师资记》的〈达摩传〉中有‘略辨大乘入道四行’,由达摩弟子昙林记录而传出。据昙林的序文说,他把达摩的言行集成一卷,名为《达摩论》;而达摩为坐禅众撰《释楞伽要义》一卷,亦名为《达摩论》。这两论文理圆净,当时流行很广。
现在一般作为达摩学说的有《少室六门集》上下二卷,即∶〈心经颂〉、〈破相论〉(一名〈观心论〉)、〈二种入〉、〈安心法门〉、〈悟性论〉、〈血脉论〉六种。还有敦煌出土的《达摩和尚绝观论》、《释菩提达摩无心论》、《南天竺菩提达摩禅师观门》(一名《大乘法论》)等,以及朝鲜梵鱼寺所刻《禅门摄要》上下二卷,日本·铃木大拙校刊《少室逸书》所收关于达摩诸论文。这些著述内容大致都差不多。
达摩‘二入四行’的禅法,是以‘壁观’法门为中心。唐·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载(大正48·403c)∶‘达摩以壁观教人安心云,外止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岂不正是坐禅之法?’所谓二入是‘理入’和‘行入’,理入是属于教的理论思考,行入是属于实践,即禅法的理论和实践相结......余下全文>>
相关解答七:达摩的徒弟有谁?
2-3楼,你们说的是我佛释迦摩尼,亦如来佛祖,乃是佛教创始人,并非达摩祖师.
达摩祖师,原名菩提多罗,是南天竺国(南印度国)香至王的第三子,早年因得般若多罗法师之教化,生大慈悲,香至王驾崩后,菩提多罗拜般若多罗法师为师、遁入空门,法名:达摩,达摩祖师潜心修行禅法(传说达摩祖师是我佛释迦牟尼第二十八代弟子,亦禅宗第二十八代祖)。
梁武帝普通元年,即公元527年,达摩祖师经航海三年,东来传导入四行禅法(据说那个时候佛教在印度已经不受国人重视、印度本国的人多信奉婆罗门圣教),达摩祖师先是在南梁传法,并没有得到梁武帝的重视,所以达摩渡江北上(传说他是踩着一根芦苇渡过长江)
达摩行至洛阳(北魏),后至河南省登封嵩山少林寺,他在五乳峰天然的石洞中面壁九年,世人称闭关婆罗门,因其禅宗定力和独特的修行方式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少林僧人习武的风气,也有人传说少林功夫是源自达摩祖师,达摩祖师开创了中国的禅宗,被后世奉为中国佛教禅宗初祖,少林寺也因此得禅宗祖庭的美誉!
达摩在修行其间收得四位弟子,慧可、道副、一女弟子(姓名不详)、一被劝化向善的山贼(姓名不详)。因与其四弟子释法时,慧可领悟其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禅宗理念,被达摩传法衣钵(楞伽经、木棉袈裟),封为禅宗二祖,并与其言,衣钵传至六祖,便不需再传。
达摩圆寂后,葬在熊耳山,传说达摩死后三个月,有人在西域曾遇见达摩祖师携一只草鞋独旅西方,皇帝听闻后为求真假,便下令开棺,发现棺内只剩一只草鞋,查达摩祖师当时已是150岁......阿弥陀佛
相关解答八:另类,达摩的词是啥?
面壁是怎么回事?
来源于佛教,指犯过错误的人,要反思自己的错误,想想到底那些做错了,然后如何弥补,以后该如何做.现实中写检查报告就是来源于佛教面壁思过.
有何典故?
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曾经为了能在中原一带传教,由于他的教规很另类(不准喝酒,不准结婚生子),很多人不理所以他无法传播佛教,后来来到嵩山少林寺的达摩洞面壁思过,一慌就是9年,据说现在的达摩洞还有他的影子.
相关解答九:阿毗达摩的来源
上座部佛教认为“阿毗达摩”是佛陀所说的,为什么呢?因为佛音论师说过,“阿毗达摩”并不属于弟子的范围,而是属于佛陀的领域。在解释《法集论》的《殊胜义注》里面提到,佛陀在证悟正自觉之后的第四周,就是第四个星期,坐在菩提树附近的宝屋(Ratana- ghara) 里面省察,省察“阿毗达摩”,现在菩提迦耶附近的宝屋(Ratana- ghara) ,据说就是当时佛陀坐在里面省察“阿毗达摩”的地方。这里讲到的宝屋,并不是说里面都是由宝石所做的,而是佛陀当年省察“阿毗达摩”的地方,世尊在这里就从《法集论》开始思维省察“阿毗达摩”。当他在省思前面六部论的时候,身体并没有发出光芒,但是当他省察到第七部《发趣论》的时候,身体发出了很明亮、强烈的光芒。这种光芒一共有六种颜色,分别是蓝色、黄色、红色、白色、橙色,以及五种颜色的混合色。因为这证明世尊当时在省察非常深奥的法,所以最能够体现佛陀所拥有一切知智的是《发趣论》。我们现在看到佛陀有些佛像的背光里面所发出的这些颜色,呈现出蓝色、黄色、红色、白色、橙色跟五种颜色的混合色,这就是表明佛陀当时在省思“阿毗达摩”。而我们现在看到佛教的六色教旗,也是根据这个典故而设计的,也就是青、黄、红、白、橙,再加这五种颜色的混合色。所以现在我们佛教的教旗六色旗,是这样来的。同时,上座部佛教也认为“阿毗达摩”是佛陀教导的,佛陀并不是在人间直接向弟子教导,而是在三十三天界,向来自一万个轮围世界的诸天以及梵天人所开示的。佛陀在成道之后的第七个雨安居,到了三十三天界,Tàvati§sa。三十三天,古代又翻译成忉利天,就坐在珊瑚树下的黄色石座下面,用相当于人间的三个月时间向诸天开示佛法。当时,最主要的听众是佛陀——就是菩萨以前的母亲,他的母亲在菩萨出生之后的第七天就去世了,去世之后就投生到都西答天(Tusita)——兜率天,当她投生到都西答天之后,就不再是个女的了,已经是一个男性的天子了。当佛陀在天界讲“阿毗达摩”的时候,为了维持色身,佛陀也会到人间的北古卢洲去托钵,当佛陀托了钵之后,就会到无热恼池用餐,用完餐之后就走到旃檀林去做日间的住处,也就是做午休。那个时候,法将沙利子长老(舍利弗长老)就去到那里,履行弟子的义务。然后佛陀就把当天在天界讲的那些法要讲给了沙利子听。他说:沙利子,我今天讲到的就是这么些。佛陀把自己在天界讲的法要交给了拥有四无碍解智的上首弟子,就象一个人站在岸边,用手指着海洋。同样的,世尊只是把法要交给沙利子长老,长老又可以用十种、百种、千种乃至十万种方法来解释佛陀讲到的法要。之后,沙利子长老又把他从佛陀那里所学到的法要,再传授给他的五百位弟子,这样就形成了“阿毗达摩”的传承。
相关解答十:达摩福娘能吃吗
不是食用植物。
达摩福娘景天科银波锦属多肉植物,属于小型灌木类,由于杆子很细,所以很难支撑一直向上生长,会满满匍匐向下生长。
达摩福娘有特殊香味,特别是浇水时可以闻到一股特殊的香味,因此很多人也叫它香味达摩福娘。达摩福娘因为良好的观赏性,很适合作为桌面盆景,不但美观也可以防辐射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