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
1915年,在中华大地上发生了一场文化改革的运动,这场文化改革使得中国的古典文化走向没落,开启了白话文的新篇章,反对影响人们遵守了几千年的传统,这场运动被人们称为新文化运动,那么什么是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呢?
新文化领导人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是《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那么他们为什么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呢?这次文化运动主要在新青年杂志上面发表了西方国家的先进的文化思想,在这本杂志上,陈独秀等人提倡人们要学习科学知识,反对封建迷信,提倡人们要学习西方的民主社会,反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独裁专制制度,反对任何独裁制度的复辟;并且由于白话文的通俗简单,文言文的复杂难懂,新文化运动也主张人们学习简单的白话文,而抛弃晦涩文言文。杂志上面也刊登鲁迅,胡适等人的文章,加快了西方的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起着很大的影响。
时值蔡元培任北京大学的校长,他提倡北大的学生要兼容包并的思想,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思想文化,不断改变自己的传统思想,他在北大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发展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使得北大成为全国学校思想发展的重要地点,也培养了许多接受西方文化的年轻学生。由于这些原因,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不断地推动运动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的地位
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它是中国历史一次空前绝后的人民思想大解放,也是人民对科学和民主自由的渴望的表现。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之一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是以倡导科学、民主为中心的,它对于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礼教具有着极大的冲击力。当时,虽然中华民国已经建立,但是封建思想仍在人民的心中根深蒂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使得人民认识和了解了民主的意义,唤醒了被禁锢千年的中华民族,对反封建,反帝制有着积极的意义。
其次,新文化运动主要针对孔学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思想推广天下后,历朝历代对孔学无不尊敬有加。新文化运动首先提出了孔学并非中国全部国学的理论,让当时的中国人,更能接触和接受更多的中国文化和西方思想。
总结以上积极点,新运化运动的地位在当时中国,是一种思想、文化的改革,这场改革一旦实行后,中国便开始拥有了独立的民主思维,不再被封建礼教进行控制。
但是新文化运动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改造中华民族的思想,并不能完全依靠个别几个人的努力,他们虽然声嘶力竭地呐喊,但是事实上,却不能完全从根本上改变国民的思维性,而他们提倡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也难以在中国实行。
新文化运动对于中西方文化的看法,具有一定的偏颇和片面性,他们都以一种绝对肯定和否定的态度用来看待事物,难免有矫枉过正的嫌疑。
新文化运动的领导阶级
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导阶级,历史上普遍认为民族资产阶级是领导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力量。
新文化运动旧照
近代中国是漫长的中国历史中一个变革最为频繁、社会动荡程度最为剧烈的特殊时期,那为何民族资产阶级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阶级呢?其根本原因,乃是因为新文化运动本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新思想、新文化反对封建统治思想的资产阶级文化斗争。
在新文化运动前期,以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等具有国外留学背景的资产阶级文人高举“科学、民主、反帝、反封建”的旗帜,率先向封建主义及其意识形态发起挑战,矛头直接指向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及其反动势力,深刻揭露了袁世凯复辟帝制,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行为对国家、民族利益的伤害,因此,新文化运动对近代苦难深重的中国来说,仿佛一声春雷,唤起了民族觉醒,前所未有地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因而新文化运动的领导阶级为促进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在此期间,前期参与和领导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文人中有为数不少的一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中就包括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者李大钊和陈独秀。
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后期主要的战略指导思想,它的深耕和传播,也为近代中国探索了救国救民的新出路,所以,至1917年以后,新文化运动的领导阶渐渐转向了无产阶级。
新文化运动后期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思想,而马克思主义是何时在近代中国广泛传播的?据有关资料记载,是在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期。
新文化运动剧照
五四运动爆发后,新文化运动进入后期阶段,此时,引导俄国大革命取得硕果的马克思主义为近代中国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这一年,李大钊同志在《新青年》报刊上连续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作品,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这也成为近代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从此,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开始为普通中国民众所接受,它在唤起近代中国民主意识的同时,也带来了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此后,陈独秀、沈尹默等一大批新文化运动的得力战士纷纷发文响应,一时间,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又一场思想变革潮流。
在新文化运动后期的漫长岁月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逐渐成为社会主流和舆论导向,越来越多的进步文人加入到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阵营中,使得五四之后的中国文坛气象更新,民主、自由、平等的观念被更多有识之士所接受。
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思想,在新文化运动前期“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基础上,更注入了结合当时社会变革,积极探索强国之路的理论依据,为日后新民主主义观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思想与理论基础,对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结束时间
新文化运动,实际上就是接受过西方教育的有志青年发动的一场思想革命,在这场革命中,其代表人物有胡适、陈独秀和鲁迅等,他们以“反传统、反孔教以及反文言”为口号的思想文化的革新运动,那么新文化结束时间是什么时候呢?
新文化运动图片
这一活动的开端是在1915年,当时作为《新青年》主编的陈独秀在报纸上开始发表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也正是因为这一行为,启发了广大民众,使得更过的人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奠定了思想基础。
就新文化运动,其实是分为两个时期的,在1915年开始之后,到前期就是,一共经历了查差不多四年的时间,也就是说新文化运动前期的结束时间是在1919年。
在前期结束之后,很快国内就再次掀起了传播西方文化的高潮,这也就是新文化运动的后期了。当然其后期的开始则依旧是在1919年,在这段时间内,人们刚加反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甚至可以是对中国所有的古典文化的全面反封,也就是说,因为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的进一步开展,使得中国的古典文化走上了没落之路。
后期的新文化运动一共经历了多久的时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大概也就是二十年左右吧,所以新文化运动结束时间应该就是1923年,其结束的原因实际上是因为新文化运动已经无法顺应是时代的潮流,因为在当时,以五四运动的开展为凭借,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新的主流思想,而依旧在宣传资本主义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就这样走向了终结。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宣传西方思想的文化运动,它宣传的就是科学和民主的思想,这一次运动改变了众多的知识分子。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就是陈独秀、李大钊。而李大钊也是五四运动的发起人,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两次重要改革,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那么,这两次运动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陈独秀图片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它们都是由同一个领导人所发起的。可以说,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的基础,就是在新文化运动的作用下,才会有如此多的年轻人开始追求民主和科学,有这么多的知识分子开始关心国家的命运,才会有人参与到五四运动当中去。因此可以说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民主之路,而五四运动则将这种民主思想化为行动。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之间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五四运动是一次流血的革命,而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改革运动,它们都发生在国家存亡之际,它们的目的都是救国。
新文化运动吹响了五四运动的前奏,而五四运动则升华了新文化运动,将新文化运动所宣传的民主思想带入了中国,这两次运动都是中国近代的民主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