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引言:中国历史上就会出现一种现象,某个地域会一代接一代的出某一种人才。“我们的家乡,曾经出过……”中国人说这个话的时候那种心里的满足,西方人虽可以想象但不可能深刻体会的到。当我们中国人都记起我们中国曾经有过多少伟大的心灵,我们也就不会在其他民族面前盲目自卑了。 ——心灵咖啡网
手头刚好有一本好书,叫做《日本人凭什么》,但是我今天想谈的,和这本书的内容无关,想要谈谈这本书的作者周兴旺。而实际上我对这个作者也并无所知,我只是对他所说的事情有些联想。
在书的后记中,作者写道:“在我的老家,就曾经诞生过这样一个人,他写的一本书曾经改变了两个民族的命运。”这个人就是魏源,他的《海国图志》是第一部中国人自己编写的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巨著。这本书在国内遭到了冷遇,却在日本得到了热烈的欢迎,对日本维新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中国近代的衰落和日本的兴盛,和这本书有一定关系。
并不需要心理学家的细心,我们就能看出周兴旺写自己书的时候,心中的榜样人物正是魏源。实际上,周兴旺自己在书中也谈到,他的老家正是魏源家乡,因此有一个小小的魏源的纪念馆,因此他自己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魏源,并对这个自己家乡的伟大人物充满景仰之情……如果我们有一个明澈的眼睛,就可以看到正是这种心情成就了周兴旺。而他所写的书,也选择了和魏源类似的题材,也是介绍海外国家,也是出于类似的目标,魏源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周兴旺则是“知日本之虚实以防日”。
我们早已选好了要当什么样的人
人是自我塑造的产物,一个人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他少年时对自己的期望。少年时的理想虽然未必都能实现,但是没有理想则注定不会实现。在心理学研究中,把这个问题称为“自我同一性”问题,埃里克森等人都指出在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期间,自我同一性问题是少年人生中最主要的问题。在这个时期,少年有意识或潜意识地思考,“我要做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一生”。而在这个时期感动了他、激发了他或影响了他的那些人,将烙印在他的心中,成为他的自我范例。正如上述例子里,魏源就是周兴旺的自我典范,周兴旺也就是魏源的精神传人。
我们会选择什么人作为自己的自我典范呢?当然有许多影响因素,但是其中核心一点是能够被我们的自我所认同。女性选择自我典范时,往往都是选择过去的一个出色的女性,而较少选择男性,因为女性把自己认同为一个男性是比较困难的——“他是男人,我是女人,怎么一样呢?”认同一个人,就是把对方看作和自己一样,或者把自己看作和对方一样,因而我们认同的那个人,一定要和自己有尽量多的相似之处。
我们比西方更在意家族
我们更容易认同自己家乡的伟人,从这个相似性方面是可以解释的,但是事情还不止如此。中国人的特殊文化和心理,使得中国人比西方人要更容易认同自己家乡的伟人。
我们知道和西方个人主义的文化不同,中国文化是一种以家族为核心的文化。一个人的人生意义,并不只在于他自我的实现,更在于他对家族的意义。
一个人成功,我们称之为:“光宗耀祖”,是他全家人的骄傲。这里所说的全家人不仅仅是全家在世的人,还包括已经故去的祖先,以及尚未出生的后代。因此,这个人可以欣慰地到祖先的牌位前告诉祖先,自己没有给祖宗丢脸。同样,一个人做了可耻的事情,也是他全家在世以及故去的和未出生的所有的人的耻辱。“岳飞后人”这样一个称号,足以让人扬眉吐气。而一个伟大人物的出现,更会把这种荣耀的光芒散发到这个家乡,使整个家乡的人都能分享其荣耀。“我们的家乡,曾经出过……”中国人说这个话的时候那种心里的满足,西方人虽可以想象但不可能深刻体会的到。
“我们家的英雄”再加上“我”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一个少年,怀着英雄主义的心气,希望能够让自己光耀自己的家族时,首先他要选择的自我典范就会是自己家乡的伟人,因为这个少年,即使没有见过那个自家的伟人,但是那个伟人的光彩本来也就是他自己的光彩。
那个伟人的事业,本来就有他自己一份,“我们家的英雄”本来一定程度上就是“我”,所以对他进行自我认同也就非常的顺理成章了。而借助这样的自我认同,一个人就有了明确的目标,有了成功的信心,从而也就更有可能获得他自己的成功,并让自己的成功能再次(上一次是那个伟人,这一次是我)为自己的家族和家乡带来荣耀。
因此,中国历史上就会出现一种现象,某个地域会一代接一代的出某一种人才。实际上,这就是因为前代的成功者在自己的家族和家乡播下了种子,而这种子在后代有志者身上可能会成长起来。那些自家前辈中有伟大人物的人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最容易承继这种无形的精神遗产,而那些和伟人同一家乡的人也是幸运的,他们也可以分享这精神遗产。如果足够伟大,那些和他同一省市的人都可以分享精神遗产。我们可以想象那些无形的精神种子,就这样在大地上一代代扩散并成长,仿佛成为了某个地域的“特产”,而那些伟大的人物,也因此获得了自己的精神传人。
湖南的情况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我认为宋代对湖南是一个关键时期,岳麓书院的建立,大量学者到湖南讲学,是第一批种子播撒期,播散了一种关心天下大事并且致力于践行的精神。后来这种子代代相传,或隐或显,到曾国藩的出现,得到了一个显明的实现,并形成了一种文人带兵,知识指导实践的传统;一种忍苦坚韧、勇敢不屈、扎实奋进的精神。这种精神的传承,又成就了一批共产党的领袖和将领。至今湖南此气未衰,因此我们看到湖南人不论做什么事,都有那种踏实肯干的人才出现,哪怕只是做个电视节目,湖南电视台也可以独树一帜,甚至比江南才子辈出的地方的电视台办的更有声势。
如果我们把视角放到更大,则全中国都是我的家乡,中国人都是我的族人,中国历史上所有那些光彩夺目的英雄好汉、智者贤人,所有那些纯洁美好的心灵,实际上都是过去的“我”。
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认同一个人,最好是我的同乡,至少是我的同胞,则他们的精神遗产,我就可以继承,当我们中国人都记起我们中国曾经有过多少伟大的心灵,我们也就不会在其他民族面前盲目自卑了,而会树立起我们的目标,坚定的前行,成就自己的未来,让我们自己的祖先为我们骄傲,让我们自己的后代承继我们的留下的伟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