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熙、乾隆南巡多次来到金山寺,交通工具主要靠船,自然要有个专用码头。放生池旁有座新建的石牌坊,就是“御码头”。
据说,原有的御码头毁于太平天国战事,今又重建。
-
御码头后竖一石碑,碑首雕龙,双狮守护,以为是一块古碑。走近一看,上镌“康熙南巡记略”,原来是新建的,其上刻录“清史稿圣祖本‘记’”中的一段。
-
记忆中应该是“清史稿.圣祖本纪”,这里却成了“本记”。“纪”与“记”有时可以互换,但在这里似乎不能用“记”代替“纪”。纪传体,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史实,“纪”是帝王本纪,“传”是其他人物的列传。不知对否?在此求教于各位。
经博友们确认,确实错了。这样的错字将随着石碑N年后成为“古”碑,“流芳百世”,不是贻笑千古么?(9:45补记)
-
绕着金山顺时针继续向前,见到新建的桥、亭、坊,没弄清有何说法,随拍。
-
到一处叫“金山文化博览园”的,也没细究派什么用场?思泉对这些崭新的“古”建兴趣总不是太浓,尤其是游览时间仓促时。
-
经过“慈心照世”,可能是金山寺的另一道门(南门?)。楹联:“慈悲应生随缘化众硕德丰功留大地;舟以载物因圆果满上品竞界趋圣天”。
-
原路返回,又到“金山”景区大门。见大门路对面的十字口一侧置一大铜鼎,篆书“周鼎”,与周围的建筑并不相称,不知何意?
-
这一趟的“镇江游”到此告一段落,明天起跨过长江,“游”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