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廖玮雯(微信号:wfwsj1986)
面对终将失去之爱,常常有人苦苦相撑,藉此逃避面对结局,即便心里已然清楚,ta早已不爱。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在无爱的困局之中越陷越深,不愿选择放弃,不愿就此离开,一定是有原因的,此时应当询问自己:明明我有选择离开的自由,为何我依然留在这里?
众所周知,生物是趋利避害的,在外人看来应当放弃的感情里边,ta依然留在那里,到底是什么在诱惑着ta,留在一段“名存实亡”的感情之中有何意义?
小L人流之后休养在家,她的男友,或许可以称为她前男友,给了她一点流产费用之后从此消失不见。
然而,她却依然对那男人念念不忘,心里想着念着,期待他能回心转意,浪子回头,期待糟糕的那些事从未发生。
小L是在怀孕之后才知道他已婚的消息的。
这个口口声声说毫无保留地爱她的男人在他们三年的恋爱之中,最初表白便是一句“非你不娶”,三年以来,他找了一个又一个几乎站不住脚的借口不带她去见他的父母,他变着法子推脱,小L不断说服自己相信。
最后小L决定为他未婚先孕,藉此希望让彼此的关系稳定下来。小L问他,我们什么时候回家?见见父母,然后确定婚期?
他还在想方设法推延,她依旧说服自己相信。
直至纸包不住火,他的妻子找上门来摊牌,她才惊觉原来自己已被小三。
她在他的跪求“我和她已经没有感情,我爱的是你……”之中犹豫不决痛苦不堪。
可是小L问起“你想怎么办?肚子里的孩子怎么办?我的名分怎么办?”的时候,他无言以对。
面对一个无力担当她的幸福的男人,他说欺瞒那是因为爱你,那是因为害怕失去你,小L除了独自流泪,心里竟有一些心疼。
小L不懂的是,以欺瞒开始的爱情,这种爱或许不能算爱。或许小L明白这些,只是心里不愿相信,这个爱她的男人会这样对她。
最终,小L选择离开,选择引产,很疼很疼,很苦很苦。
躺在病床的她还在想他,他曾对她那么温柔,爱得如此之深……
其实很早小L就有机会发觉他的欺骗,可她却一次一次地选择相信,不愿主动作出改变,因为改变很难,离开很苦,失去爱情的心会很痛,然而说服自己相信,让自己耳聋心盲没有那么难,也不会那么痛。
小L问我她能怎么办?
我很清楚,小L之所以留在那里,源自于她小时候的经历,父母离异,生父好赌,继母在她还在念初中的年纪,就让她下课之后去打童工赚钱交学费,还要补贴家用,她觉得自己没有人爱,遇到这个男人,她才体会到了被爱的滋味。
我对小L说,我们非常清楚你为何爱他,因为他给了你未曾有过的温暖,可是过去的不幸并不能决定你的现在,如果不留情面地看,是你给了他伤害你的机会,而你却假装浑然不知。是你把自己推入困境,而你却在怨天尤人。
我们常常以为假装无辜的受害者就可以不用承担自己的责任,然后选择逃避本来需要自己去面对的事实。
然而,一段感情败了就是败了,你始终会意识到这些,你的失望透顶,你的黯然神伤,你的痛苦,你的哭泣,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都可以化作你成长的力量,推动你去面对,去成长。
小L说,我依赖他,我已经两年多没有出去工作了,我无法想象离开他的日子,无法想象没有他,我该怎么活下去。我该怎么面对自己,面对空荡荡的出租房,面对寻找工作的奔波,面对日复一日的上班下班,孤身一人,如何度日。我只是想找个人好好过日子,难道很过分吗?难道这么难吗?她恨那个伤她骗她的男人,她想报复,她想让他后悔。
然而,愤怒和仇恨始终都会反噬自己。记得伊朗动画片《我在伊朗长大》里有段话:
你一生中会遇到很多小人,如果他们伤害你,你要告诉自己,一切都是他们自己愚蠢犯下的错,这样你就不会对他们的卑鄙下流咬牙切齿了。世上最糟糕的事莫过于痛苦和报复。永远保持一份自尊,忠于自我,你会发现,一切都会好的。别掉眼泪,想想你的未来。
我把这段话读给小L听,希望她可以变得坚强,可以独立承担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不要让自己变成一个自己讨厌的人,一个被愤怒吞噬然后失去自我的人。
那段时间她过得真的很难,身体恢复很慢,很多事情要一个人去撑一个人去扛,再后来她重新捡起被她丢掉的专业,找了一家公司,从底层开始,一开始做不好,但是她一直咬着牙坚持。
再后来她给我发过一条短信:
一开始我真的以为自己再也撑不下去了,好像失去了一切,觉得活着没有意义,可是还好有时间,还好有你,你“打”醒我,摧毁我所坚持的却早已破灭的一切,我知道,没有这次彻底的摧毁,就不会有重建,其实你说的我都懂,我只是没有勇气面对,直到我知道,逃避再也没用,我必须去面对,所幸的是,我挺过来了。
后来我们出来吃饭,她笑了笑,说起过去的自己真傻,其实,如果自己可以足够地独立自主,承担责任的话,一定不会把自己搞得这么狼狈不堪。”
不过一切已经过去,她也已经找到自己,将来也会找到爱情,找到一份不再患得患失要生要死的爱情,一份保有尊严的爱情。
有时候如果我们不愿承受断臂之痛,可能就要因此承受全身染疾,最后病入膏肓,生不如死。
生活其实一直麻烦不断,所谓的积极应对,需要勇气,同样需要智慧,选择放弃,选择离开,有时,就是一种智慧。
本文由 廖玮雯 授权壹心理发布。转载、约稿、咨询请联系作者:weifuwensiji@126.com 。
作者简介:廖玮雯,心理咨询师。微信:玮夫雯斯基,wfwsj19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