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百字箴言 唐太宗百字箴全文

唐太宗百字箴全文

《唐太宗百字箴》是唐太宗写给大臣们的一篇劝诫,全文百字,后世很多人会用这百字箴写书法作品。《唐太宗百字箴》全文主要意思是写百姓很辛苦。种地的农民忙了很久,却不能有多余粮食;织布的人一直很辛苦,自己却没衣服御寒。

唐太宗百字箴书法作品

咱们这些人一天吃三顿饭都要想到这些种地的人,穿衣服的时候要理解织女的辛苦。衣服里的一针一线,碗里的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像我们这些人,不耕作,不织布还享受这些劳动成果,应当寝食难安,不要觉得理所当然。要跟有德行的人交往,不要跟那些于自认毫无益处的人做朋友。只能拿自己应该拿的钱,绝不可贪,不要贪杯。不要随意搬弄是非,克己勤俭。若是你们各位大臣能做到,那就能保证自己的功名利禄可以长长久久。

其实唐太宗百字箴主要是劝诫大臣,要知道百姓辛苦,不可以骄奢淫逸,要自律,主要意思也在最后“若能依朕斯言,富贵功名可久”,你们这些臣子要记住这些训诫,否则在李世民的眼皮底下是混不下去的。也正是太宗自己带头做出榜样,并且设立完善的制度纠察官员,使得当时的政治非常清明,百姓能够从大隋朝的重压下缓过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现在存下的一些《李世民百字箴》,大多是后世书法家的一些作品,书法作品广为流传,说明李世民留下的不仅仅是当时的为官做人之道,也为后世所用。

唐太宗李世民论止盗简介

《唐太宗论止盗》一文出自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相传当时的唐朝鸡鸣狗盗之徒甚多,百姓家家户户都担心夜里有小偷来偷东西,为了治理这一社会问题,唐太宗李世民与群臣商讨“止盗”的方法。

唐太宗图片

唐太宗问群臣要如何解决盗贼猖獗这个问题,有的大臣主张用严厉的刑罚来处罚被抓住的盗贼。唐太宗认为:百姓中之所以会有人去做盗贼,是生活所迫,是因为国家不够富裕,是因为贪官污吏太多。如果我们的国家没有贪官,没有繁重的苛捐杂税,百姓人人都有余粮,吃得饱,穿得暖,那么鸡鸣狗盗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

自此,唐太宗开始自上而下的解决这一问题,对上,开始节俭以减少开支,惩治贪官,君主不骄奢淫逸,做官的清廉,百姓自然不用多交赋税来供养这些人;对下减轻百姓的赋税及劳役,兵役,百姓生活富足,自然不用以偷盗为生。推行这些政策几年后,唐朝社会治安秩序井然,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现象,可见唐太宗推行的这些政策是从根本上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

后来唐太宗常对身边的侍卫说:自己不敢过于放纵自己的欲望,因为君主的欲望通常都要百姓来承担,国以民为本,剥削百姓供养君主,国家也会随之衰弱的呀!后人将唐太宗止盗的理论记录下来,《唐太宗论止盗》成为了历代君王拜读的治国之道。

唐太宗李世民吞蝗的故事

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他的统治下,唐朝民风开化,经济繁荣,一派祥和,直到今天,我们提及他的“贞观之治”都不免感叹当时的盛况。而唐朝之所以能如此昌盛,与李世民爱民如子息息相关。其中唐太宗吞蝗讲的就是他爱民的一个典故。

唐太宗图片

有史料记载,贞观二年,长安城里大旱,长时间的大旱必然引发虫灾,果然不久四处便开始闹蝗虫。李世民进入百姓的庄园看粮食的受灾情况,看到蝗虫遍地,便捉了几只放在手心,对着手心的小虫子说道:“粮食是百姓的根本所在,你吃了粮食,百姓就会挨饿。百姓如果有什么罪过,应当是我这个一国之君没有做好,应该由我来承担,如果你能显灵的话,就吃我的心吧,把粮食还给百姓!”说罢,就要吞下蝗虫,群臣阻拦,说万一吃了生病呢!唐太宗说:“我愿意承担百姓的所有灾难,小小的疾病怕什么?”说罢不等群臣开口,就将蝗虫吞了下去。说来也算离奇,自此蝗虫不再成灾,而唐太宗吞蝗的事迹却流芳百世。虽然这个故事可能有一点夸张,但是也从侧面表示了唐太宗爱民的形象。

唐太宗吞蝗事件中唐太宗对蝗虫说的那些话将唐太宗以民为本的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也将一个国家的君王的形象烘托的高大伟岸。在国家有难之际,唐太宗首先想到的是人民,担忧的是民生,无怪乎当时的百姓对唐太宗如此的爱戴了!

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叫什么

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中,记载比较明确的也就七八位。文德皇后可以算是历史上屈指可数的贤后,他的一生都是帮助自己的丈夫,该温柔的时候温柔,该狠心的时候狠心,以至于她去世的时候,李世民非常伤心,建了座高台日日眺望,结果被魏征啰嗦了才拆掉,这位皇后是大唐当之无愧的国母,可惜36岁就死了。

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武则天剧照

李世民晋封秦王后第一个妃子就是大杨妃,这个杨妃是前朝公主,属于李世民表妹,这位大杨妃就是李恪的母亲,李恪是个文武全才,可惜死在了长孙无忌的手上,太过悲凉。后来的另一个杨妃就是杨广的女儿。

下面这一位是阴妃,这个算是个奇迹,这位阴妃的爷爷刨了李世民家祖坟,杀过他弟弟,阴妃的爷爷被杀了,父亲因为年幼没被杀,而李世民居然娶了这位阴妃,不知道是糊涂了,还是想收买人心,不过下场也不好,因儿子造反也死了。

接着是韦妃,这位韦妃原是有妇之夫,丈夫涉及谋反被杀,她就被收入官府之中,直到遇到李世民,两人曾经非常恩爱。还有历史上一笔带过的燕妃,生过两个皇子,其他不详。

接下来的这一位一直备受争议,杨氏,虽然没被立为妃,却备受宠爱,杨氏本是李元吉的夫人,有倾城之貌,玄武门之变之前就已经相识,后来李世民娶了这个女人进宫,无人表示反对,大家其实早就心知肚明,而这一点是很多人认为李世民的污点。

最后两位,一位是贤妃徐惠,她很有才,善于劝谏,为了李世民可以豁出性命,李世民去世之后不久她就随着去了。另一位是女皇武则天,可以说配得上武则天一生的男人大约只有李世民了。这些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

唐太宗叹曰内容是什么

魏征是比较有名的丞相了,魏征死的时候,唐太宗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这句话被很多后人用。唐太宗当时很难过,魏征虽然平时跟太宗说话从不顾及太宗颜面,不过他都是为国家和百姓考虑才会直言进谏,太宗在失去魏征的时候非常痛心,魏征是他的一面镜子,所以唐太宗才可以“明得失”,才没有重蹈隋朝覆辙,开创一个盛世。他感叹自己失去了重要的贤臣。

魏征画像

唐太宗百字箴言 唐太宗百字箴全文

其实这句话后面还有,唐太宗叹曰:“今魏征逝,一鉴忘矣。朕比使人至其家,得书一纸,始半稿。”他感叹,魏征死了,他李世民就失去了一面镜子,到魏征家里去又翻出了写了一半的书稿,而这个书稿是魏征留给太宗的治国用人之道,想到这里唐太宗肯定更加伤心,魏征到死都在为太宗出谋划策,为大唐鞠躬尽瘁。

最后这一段是这样的,唐太宗叹曰:“朕顾思之,恐不免斯过。公卿侍臣,可书之于笏,知而必谏也。”中间一段是写魏征留下的书的内容,最后这句就是太宗对魏征的肯定,意思是唐太宗一个人考虑事情肯定有不周全的地方,你们这些大臣一定要敢于进谏,魏征的意思就是从任何人任何事那里取长补短,任人唯贤,用人不疑,大家共同努力才能使大唐繁盛。

唐太宗的这段感叹,前三句经常被用作“座右铭”,是太宗对魏征的高度赞扬。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钙素

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有很多,都是一些很经典的故事,对于现代人的管理方面也有一定的借鉴之道。

玄武门之变图片

唐太宗李世民是个明君,提到他就会想起魏征,这两人真是绝配,魏征能成为良相,也是多亏了李世民,唐太宗当时就明白“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所以广开言路,大臣们就敢说,说的多了,太宗自然能从中悟出道理来,很多人的意见,集思广益,肯定做出的决定更加有利于江山社稷。

据说有一次,李世民得了一个鹞,很开心的把玩,魏征进来了,他赶紧收起来,魏征知道了,不过一直不说,就故意拖延时间汇报事情,直到最后,这个鹞闷死了,李世民也没责怪魏征,他心里清楚,魏征是为了国家,为了他能成为一代明君,时时刻刻在鞭策他。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不甚枚举。“玄武门之变”也是李世民的故事,只是这个故事比较血腥了,他杀了哥哥和弟弟,自己成功的登上太子之位。这种行为跟杨广差不多,但是他当上皇帝之后是为天下计,为百姓考虑,而不像杨广只为贪图享乐。虽然唐太宗手段残忍了一点,不过他也开创了大唐盛世。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还有很多,他和大臣们的故事,和皇后妃嫔的故事,带兵打仗的故事,都是太宗人生的点点滴滴,大部分故事为后人称道,也是通过这些故事让后人更确切的认识了这位皇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2351/91783878349.html

更多阅读

唐太宗李世民14个儿子的可悲结局 百家讲坛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14个儿子的可悲结局唐太宗的十四子及生母介绍:唐太宗李世民可谓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君。可惜,无情最是帝王家,说到他的儿子,这些贵胄的人生结局甚为凄惨:其中三个被杀,三个自杀,三个早夭;一个被“幽闭”,两个被废为“庶人”,尔后

唐太宗李世民的巨人老婆 百家讲坛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个极有特点的皇帝,所谓人以群分,他的老婆们也都个个特点鲜明。就拿他后半生中最重要的女人韦贵妃来说,其身高之巨堪称一位小巨人,估计在中国历代的后妃中找不出第二个。韦珪墓内阙门韦贵妃的名字叫韦珪,她的巨人身份在

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 唐太宗的妃子 - 百度

唐太宗的后宫四妃包括生前册封与死后追赠的共有如下几位:韦贵妃、杨贵妃、阴妃、燕德妃、郑贤妃、杨妃、徐惠。但史书对这几位妃嫔除了因为生子而记载了一笔外,再无更多着墨。不过除了史书,我们还可以通过昭陵现今已发掘的墓葬以及出土

声明:《唐太宗百字箴言 唐太宗百字箴全文》为网友缱倦旧时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