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寒暑交替的季节,气候特点是初秋湿热较甚;白露后雨水减少,气候干燥,昼热夜凉;寒露后天气很快变冷。由于昼夜温差变大,冷暖多变,许多人很难适应气候的变化,极易发生疾病或引起旧病复发。为此,专家提醒大家:秋季是多种疾病的好发季节,须根据气候变化,搞好保健防病,防患于未然。
一、防感冒传播
秋天气候变化异常,是伤风感冒的高发季节。特别是当工作环境通风不好时,感冒更容易在办公室之间迅速传播。因此,保持良好通风至关重要;其次,要遵循“春捂秋冻”和“耐寒锻炼从秋始”的规律,体质好的应以轻衣薄衫为主,体质较差的则应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加衣物。
另外,每年10月份前后,是流感疫苗的预防接种季节,体质较差或有基础疾病者应积极预防接种。秋天气候干燥要适当多饮水,增强机体代谢。在感冒流行时可用陈醋熏蒸居室,经常使用冷水洗脸洗鼻,也有助于感冒预防。
二、防哮喘发作
秋季空气干燥,过敏源较多,极易侵犯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常引发哮喘。由于有哮喘病史的人对大气的温度、湿度等变化极为敏感,而且适应能力弱,极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支气管哮喘。有哮喘病史的应尽量查出可能引起哮喘的致敏原因,避免与致敏物质接触。其次,要随气温的变化,及时增添衣服、被褥,调好空调的温度,防止受凉。还要注意加强营养,重视锻炼身体。
如果采取相应的进补,可预防或减轻支气管哮喘的发生或发展。下面进补方供选择:贝梨炖猪肺。猪肺250克,川贝10克,雪梨2只,冰糖少许。将雪梨切成数块,猪肺切成片状,与川贝一起放入砂锅内,加入适量的冰糖,慢熬煮至猪肺熟即可食用。可经常服食。此外,还可服用萝卜炖蜂蜜、老鸭炖冬草等。
三、防慢性支气管炎复发
中医学认为“天人相应”,室内安静整洁,常开门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室内温度最好控制在18℃—20℃,相对湿度在40%—50%。慢性支气管炎其中70%是旧病复发者。此类病少则一周半月,多则半月不愈,有旧病者要注意锻炼身体,加强户外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要注意保暖防寒,少食辛辣食物,戒烟少酒。正常人也应适时增减衣服,以防受凉而致病和复发病。
四、防胃病出现
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和适应性随之降低。传统医学认为,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不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严重者还会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
五、防心脑血管疾病
秋季天气变凉,由于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寒冷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直接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因此,心血管病人要坚持服药,坚持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积极防治感冒等,以避免诱发加重心血管疾病。饮食上,注意多摄入含蛋白质、镁、钙丰富的食物,既可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可减少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防止进食过饱,晚餐以八分为宜;日间多喝淡茶,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脑力工作繁重者,体育锻炼相对不足,容易出现高血压、高血脂等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的原发疾病。所以,平时应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所监测,对自己的“生命数据”(如血压、脉搏等)有较好的了解,并注意先兆症状。如发现突然眩晕、剧烈头痛、视物不清、肢体麻木等,应及时去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