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风光(765)广州三桅 明代宝塔
明朝万历年间,中国的经济发展达到世界高峰,此时的广州凭借着与世界贸易发展,利用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海上贸易,海上丝绸之路其中的一个起点由此而来。从海洋进入珠江海面上大量的贸易商船往返频繁,为了更好的疏导来往于珠江上的船只,有着引航指路作用的高塔便应运而生。
最先建起的高塔是在琶洲,建筑年代是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塔为八角形楼阁式砖塔。内膛为八角直井式,外观9层内分17层,高50余米。塔基直径12.7米,壁厚3.97米。塔身的高度与市内六榕寺的花塔可有一比,当时的琶洲是独处于江面上的一个沙洲,因形状似琵琶而得名,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处于珠江要道,故又称为“会城水口”。船行在珠江海面上,远远望去高高的塔身犹如中流砥柱,景色如画,被清代选为羊城八景之一,称为“琶洲砥柱”。
起初建塔的另一原因是与风水有关,明代中期以后,随着讲究风水的盛行,堪舆家认为广州是“山水大尽之处,其东水口空虚,灵气不属,法宜以人为补之,补之莫如塔”因此选中了这个水口之地而兴塔,以后建风水塔便迅速蔓延岭南大地。
琶洲塔建成十年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受其建风水塔的影响,以番禺举人李惟凤为首,集人在莲花山上建塔,从珠江口水道进入的船只,当看到塔后便知道离广州城不远了。由于它是从水路进入广州见到的第一座塔,又有“省会华表”之称。莲花塔原名"文禺塔"。因莲花山多砺石,又名"石砺塔"。又因其东西山坡有一块天然狮形岩石,故又称"狮子塔"。后来根据塔建在莲花山上,便定名为莲花塔。莲花塔属楼阁式砖塔,平面八角形,外观9级,内连暗层共11层,层层铺设木楼板。粉墙红柱,绿琉璃瓦,八角攒尖顶。总高约50米。在日寇侵华时期,一支舰队驶入虎门海面,见塔下有城墙,便疑此塔是瞭望塔,即用炮来轰,将二、三、四、七层东南面的塔身轰烂,但却始终未能把莲花塔击倒。一九八一年,澳门富商何贤、何添兄弟俩人捐资重修莲花塔,使这座被誉为“省会华表”的莲花塔,重新焕发出英姿。
从此建风水塔便一发不可收拾,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又在珠江边的赤岗建起了继琶洲塔、莲花塔之后的第三座风水宝塔-----赤岗塔。赤岗塔所处之地多为红色砂岩,故称赤岗,但现时的赤岗已看不出“岗”了,展现在眼前的只是平地一块。赤岗塔为八角形楼阁式青砖塔。塔高50多米,外观为9层,塔内为17层。塔底直径为12.5米,高约50余米。赤岗塔在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先由直指王命璇倡建,(直指---专管巡视、处理各地政事的官员)工程未半时,因费用告绌而停顿,至天启年间(1621一1627)由后来官至户部尚书的佛山人李待问续建而成。
至此三座风水宝塔建成,三座高塔沿着珠江岸边排开,好象船上的三支桅杆,所以又称为广州三桅。
1:
2:
3:
4:
5:
6:
7:
8:
14:
老照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