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铜锅涮肉 二,老北京的服务修理业--箍漏锅的](http://img.aihuau.com/images/e/77406/5221060409523823709746.jpg)
……………… 铜锅铁锅----箍漏锅--嘞!……………… 思绪又回到了六十多年前的老北京———— 夏日的午后,毒火的太阳正在发威。吃过了午饭,人们都被这无情的的酷暑烤得发蔫。老人们躺在凉席上不停地摇起芭蕉扇闭眼打盹;南墙树荫下几个玩耍的孩子也打不起精神欢笑一个个细声细气的在摆弄着什么;只有那些男人女人们不时的走来走去为生活操劳! “梆梆梆!梆梆梆!” 穿过凝滞的空气,胡同里传来响亮的敲击声响,这敲击声响粗糙而沉闷,生硬而泼辣!原来是箍漏锅的来了! 一只独轮小车,车前装了一个闷着火的小铁炉子,中间是一个装了用具的小木柜,车旁边又挂着一只小木风箱。车把上扣着一个破铁锅,车把上的带子挎在推车人的脖子上,一只手扶着车把,往前推着车走,另一只手里的木棒子敲那只破铁锅。“梆梆梆!” 敲过了再喊:“箍漏锅嘞!”声情并茂!悠远悠长! 箍漏锅与焊洋铁壶不同,焊洋铁壶是“接锡焊”而箍漏锅属于“溶铆焊”。 我家一只炒菜的小铁锅漏了一个小洞,用惯了扔了可惜,只等那箍漏锅的来给补上。这不,说到就到,箍漏锅的来了,奶奶把破铁锅交到了工匠的手里。 手艺人的技术五花八门,工具家什各具千秋。这箍漏锅的技术可是一绝!见来了活计,箍漏锅的匠人先拿过一只小木凳翻过来四脚朝天把破锅架支,再把铁炉子搬下来把风箱和小炉子连接好,坐在板凳上一推一拉“呼哒呼哒”从容的拉着风箱。一会功夫刚才还半死不活的火炉冒出了红红的火焰! 一群孩子围住了看,工匠怕有危险,一边拉风箱一边叫孩子们躲远。虽然站到远了一些,可还是能感觉火炉里的温度在微微炙烤着孩子们的脸。 火炉已经烧旺,工匠拿出一个像酒杯一样大小的“钳锅”并在里边放了一粒黄铜,再把钳锅放进火炉中间继续拉风箱,不一会钳锅由红变白逐渐白热化,锅里的铜粒也溶化成了晶亮的液体! 最精彩的时刻到了,只见匠人左手拿了一个石棉卷,右手用火钳夹出钳锅小心翼翼把溶化的黄铜液体倒在石棉卷上,放下火钳顺手又拿了另外一只石棉卷,左手从下面对准破锅底上的小洞往上一推,黄铜溶液就由小洞里冒了上来形成一个晶亮亮好看的圆球,右手另一个石棉卷从上面轻轻的一压,过一两秒钟拿开再看,黄铜珠被压扁牢牢固定在小洞上,就像变魔术那破了的小洞就镶嵌了一颗闪烁的金星!破锅补好了,奶奶拿来一盆清水倒在补过的锅里试试看竟然滴水不漏。 加工费实在是少得可怜!那工匠一天耗火耗煤耗原料,走街串巷费衣费鞋,只收得一毛五分钱,奶奶看他被煤火薰的浑浑的泪眼,还不到四十岁背已经微驼,给了他钱及一双爷爷穿过的旧布鞋。 以前走街串巷的修理工匠大多是从农村来的不识字的农民,他们掌握了几近原始的修理技术,看似简单却有着高深的科学道理。那融化了的黄铜热胀冷缩紧紧的固住了破损的小洞,谁又能说不奇不妙?!谁又能说不识字的人没有文化?!谁又能说农民没有科学技术?!又有谁能说农民的粗手不能生花?!虽然铁锅漏了,可以用黄铜补漏,使用起来一样得心应手!炒出的菜一样味道醇厚!是箍漏锅的工匠把那破旧的铁锅延长了使用寿命和增加了存在的价值。 今天,用先进的技术生产的一只锅售价几十元、上百元、几百元钱、大大小小各式各样!可是大家都觉得再好的锅也不如以前粗铁锅做出的菜更香!是我们的口味变了,还是使用的工具不同?谁也说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