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加工策略 语文整合教学中的信息精加工策略

精加工策略 语文整合教学中的信息精加工策略
一、课例摘录
《乐山大佛》引自: http://www.aIhUaU.com/gallery/pudong/xy01/index.html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用学过的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课文中的新词,并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观看网页和学习课文,了解乐山大佛的来历和宏大,并对古代石匠的高超智慧与技艺表示赞叹。
3.能积累课文中的优美句子。
4.能用自己的话来介绍乐山大佛,能根据课文内容的学习以及相关网页的浏览,通过BBS平台进行交流,互相提问、互相解答,互相讨论。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宏大的乐山大佛
A.观看网页,体验大佛的宏大。
《旅游快车》:世界文化自然遗产“乐山大佛”(http://chinavr.net/sichuan/tn_lsdf.htm)
B.认真阅读短文,你读懂了什么,和伙伴交流一下。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乐山大佛背山面水,巍巍端坐。它身高71米,头长14.7米,眼睛长3.3米。垂着两只长6.2米的大耳朵,每个耳朵眼里都可以钻进两个人。斜披垂挂的衣衫下,露出两只大脚,脚宽8.5米。如果让人们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坐在它的大脚上,每一只脚可以坐上一百来人。这座头顶蓝天,足踏大地的石佛,不管从哪个方向看过去,都是那么凛然不可侵犯。越是江风呼叫、江水咆哮的时候,大佛越能显出它的威严,似乎天塌下来它都能擎得起。
C.认真阅读划线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D.完成练习:用具体数字来说明问题。
(1)6岁 200首 (2)1平方米 十几个人
2.大佛的来历
学习提示:认真读短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
在四川省西南部,有一条从北向南流的大河,叫岷江。岷江水流湍急,波涛汹涌,常常掀翻江上的航船,淹死过往的行人。传说在一千二百多年前,有一个海通和尚,想借助神的力量保护航船的安全,于是发起修造一座大佛。从那时起,无数石匠在岷江岸边的石壁上一凿凿,一锤锤,整整敲打了九十年,终于凿出了一座大佛。这就是我国最大的一尊石佛——乐山大佛。
读一读划直线的句子,你是否已经了解了大佛建造的原因?读一读划浪线的句子,大佛是怎样建造的,你一定明白了。做个小练习来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效果吧!
A.选择题:人们要建造大佛,是因为( )
①为了人们可以烧香拜佛。②岷江常掀翻船只,人们想借助神的力量保护航船的安全。③岷江常掀翻船只,传说,人们想借助神的力量保护航船的安全。
B.问答题:你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大佛的修建过程?文中哪些词句最能体现这样的过程?
3.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学习提示:读短文,想一想石匠的聪明才智和技艺体现在什么地方?
乐山大佛不只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在大佛的头颈和两耳后面,开凿了许多条纵横的排水通道,不管多大的雨水,都能很快从这些人们难以发现的通道排走,既没有破坏大佛的美观与完整,又避免了雨水对大佛的直接冲刷。就这样,乐山大佛安安稳稳地坐在这里,已经有一千一百多年了。
小练习:大佛能安安稳稳坐在这里已有()年,因为( ),说明( )。
二、课外拓展(链接到网站http://www.aIhUaU.comindex.asp)
三、BBS交流(链接到学校网站论坛)
二、信息精加工策略
本课学习活动是以网络作为学习环境和平台。课前教师经过精心设计,从教学内容、教材处理、学习形式、学习过程等全部设计到一个主题网站中。纵观本课学习活动中Web内容,不难发现该教学设计借鉴了“MiniQuest”、“拾荒式探究”以及“自主学习”等教学模式,是一节典型的信息技术和语文整合的教学课例。本文仅仅就信息的处理加工方面加以展开,试探信息处理加工策略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会给学科整合带来哪些实质性的发展和深化。
(一)信息的感知与推论策略
教学中情景引入阶段,教师通常会给学生提供一些信息,这些资料在学科整合中就变成了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如图片、视频、声音,在主题探究学习中多以“链接的Web资源”形式出现,并在此基础上设问质疑。这种教学设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尤为显著。
本课学习活动中多次出现类似的情节:

像这样的感性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出现还有几处。这种问题对于学生的思维过程是:阅读信息—情感体验—判断筛选—概括提炼—得出推论,是一种对信息的阅读推论的过程。在信息处理、推论中人的主观意识和个性思维容易使推论产生偏差,即对人和事物进行观察时,或对外界信息进行处理时,用具体事项概念化的方式,以简单的概念替代许多细节,然后以这些概念来进行推论。推论过程中个人感性处理加工信息时,“第一印象效应”的心理容易形成“概念化”的表象,加上人惰性(没有批判性)的思维,影响对信息的精加工,导致“经验”代替了“实证”。
“我们要把我们的感觉变成观念,但是不要从感觉的对象一下子跳到思维的对象。我们需要通过前一种对象达到后一种对象”(卢梭:《爱弥儿》)。我们的教学中通常只注意了一头、一尾,对于中间信息对象转移的过程、学生加工信息的过程明显缺乏科学的指导,因此导致学生用感性认识代替了科学的分析。这种信息处理方法恰恰是林语堂提到的:“中国人的思维以直觉的洞察力对实体的全面反应为优先,西方人以分析的逻辑思考为先。西方人多执着于抽象的、分析的思想方式,认为非经过逻辑推理,或非经过科学的方法证实的,不算是科学”。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例举其中一个问题进行详细说明。“观看网页,体验大佛的宏大。”这个问题交给学生时,教师在网页中链接的是世界文化自然遗产“乐山大佛”官方网站。可以说这个网站是最全面、最权威的介绍和宣传《乐山大佛》的最佳资源库。我初次进入链接的网站,被网站丰富的文字信息资源所吸引,被生动的三维全景图片资源所打动……一时在此间流连忘返,忘记了自己要干什么。对于学生,他们会和我有一样的经历吗?何况他们对于“三维全景图片”的操作感到如此新奇,初次接触又会想到什么?学生能在此丰富的信息中感知到什么?感知到的信息对学习活动是否有帮助?……这里不是否认学生的思维创造力,不是担心教师如何“收场”,而是针对有效学习而言,针对信息精加工而言,有两条标准要值得注意:精加工必须是学习者自己完成的;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内容相关联,且加工后与学习内容有关。这就涉及到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的问题,如童话故事《猴子掰玉米》,对猴子来说玉米、西瓜等都是它所需的,但空手而归最起码让猴子体会到了以后怎么去辨析和处理这些信息,处理问题需要判别和筛选。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阐述,人对外界信息的感性认识“必须依赖一种事实,那就是要了解和欣赏任何事件,必须具有主观和客观两种因素。”——这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我们在处理类似问题的一种学习策略。
这里引用教学中一个环节进行探讨。针对自主学习1中“认真阅读划线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的处理,我们不妨用“左手栏”信息加工方法试试看。
这段文字是科学说明的数据论证法。按照一定的方位和顺序,用简单的语言、具体的数据说明,以此论证自己将要阐述的问题。这种方法极具说服力,科学、客观、直接而明了。方法:文中怎么说的,根据文字描述你怎么理解的?从分析中得出自己的观点。

这种阅读技巧:横向看,从左到右是根据客观信息进行主观分析过程;纵向看,右边从上到下是思维对分析的信息进行归纳和提炼的过程。这种阅读技巧对于学生思维的启发、创造性的想象将起到促进作用。
老师们有兴趣也可以把这种方法用到表1中提到的其他问题去试试看。
(二)发散思维与语言训练策略
“报纸、杂志、电视和电脑是你了解世界乃至宇宙的窗口。通过它了解它们的性质及其使用方法,有可能使我们更卓有成效地了解世界”(东尼.博赞:提高语言智能的10种方法)。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词汇、语言、写作的训练,其目的难道不是为了这个目的吗?
本课教学中也有类似的训练:

语文教学中小组交流互动目的是:学生通过对提供信息自己进行加工,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确定主题,经过大脑思维后用语言进行表达,是思想和语言表达的结合。其过程是“确定论点——资料佐证——双方交锋——反思再辩”。这个活动过程中以主观意识为主体,其核心在于客观资料的引证。通常我们只注重学生观点的表达,忽略了辩前的资料佐证以及利用客观资料偏向自己主观意识引发的创造联想,并借此组织自己的语言表达。怎么办?
以表3中自主学习1进行探讨。利用提供的词汇来表述,需要一种发散性的思维和丰富的联想。如果我们仅仅把它看成是一种文字游戏,一种作业练习,将会扼杀很多学生的创造力。
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并以此归纳和推论,进而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语言组织和表达,不但可以让学生有效地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思维,更重要的是学生由此迸发的联想和创造性思维火花会不断出现并帮助学生寻找到一种有效的语言训练方法。
图解如下:

过程一:“1平方米”和“十几个人”是客观存在的事件(事物),也是本次语言训练的着眼点,两者看似没有联系。如何归纳入自己想表达的内容中?如何选择、确定自己表达的主题?首先要让学生大胆地、全面地展开想象和联想,包括疑问、相关的词汇、类似的事件等,然后用思维导图建立联系……由此,你可以发现学生有着丰富的创造力了!这样一来,问题也出现了:漫无目的,所得到的信息与学习内容无关!这不是信息精加工。怎么办?看看第二个过程。
过程二:寻找发散思维中相关联的内容进行组合(图3)。

有了丰富的想象,根据自己想表达的内容组合起来都是学生创造力的体现。我们现在再试试。
1.十几个穷人坐在1平方米的房子里吃饭,真是可怜。
2.1平方米的草坪上就有十几个年轻人在乱跳,小草可就遭殃了。
这种交流和表达有内容、有感想,你能不为你的学生赞叹吗!如果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表3中的“自主学习2”中去试试看,学生的回答、语言组织也不会是那么枯燥和单调了。
本文的分析好像和学科整合无关,其实非也!如果你单纯把信息技术当成学习中的一种工具来使用,把技术当成整合中的信息数字化手段来使用,那么你只是领会了信息技术的表皮。“信息技术表象是技术,实则为感觉与思维的教学。也就是说是在技术环境下对感觉与思维的优化(丁香武健:信息技术是什么?)。”站在这个层次去理解信息的精加工,其实是将一些程序化的东西演变成自己学习、生活中的“隐性”经验和方法,也就是会学习的策略,而这个过程中的思维、判断、选择就是信息素养。
( 作者单位:湖北黄石市广场路小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2751/634311297696.html

更多阅读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鄂教版五年级上册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  随着新课标、新教材的相继使用,语文教学要实现“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转变,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以整体推进课程改革为核心,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期末总结 一年级下册语文总结

回顾本学期的工作,能根据学校的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以新课程实验改革为契机,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基点,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直接领导下,在各科任教师和家长的积极配合和耐心帮助下,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一、激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所涉及的问题极为广泛的一门教学,对它的研究与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往往是旧的问题尚无定论,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反思与发现,回顾与展望,这些都是在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出现的现象。应该承认,对阅读教学

如何培养自学能力 浅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早在上个世纪,就有学者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概念,进入了21世纪,更是进入了一个学习型的社会,那么,作为所有学科的母科——语文的教学,尤其是职高的语文教学就不应该仅仅是教会学生识字断句,更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学到自学的能力。职高

声明:《精加工策略 语文整合教学中的信息精加工策略》为网友承诺已泛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