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本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是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宇,初建于公元前478年,以孔子的故居为庙,以皇宫的规格而建,是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另外在福州、北京、衢州、德阳等地都有孔庙。
金声玉振牌坊
棂星门坊
太和元气坊
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太和元气”为山东巡抚曾铣手书。“太和”指天地、日月、阴阳谐和,“元气”意为宇宙原始物质的自然之气。喻儒家思想为构成世界万物的原始之本。
至圣庙坊
始建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原坊额篆刻“宣圣庙”,清雍正七年(1729年)改制时易名“至圣庙”。坊上华表、辟邪等饰物具有威严、庄重之义。
圣时门
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时为孔庙大门。清雍正八年(1730年)钦定名为“圣时门”。取《《孟子》中“孔子,圣之时者也”之语义,意为孔子是适应任何时代的圣人。
璧水桥
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初建,清代改制为现状。璧水因天子学宫之水“壅绕如璧”而得名,以象征教化不息。
弘道门
始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为明初时孔庙的大门。“弘道门”为清世宗据孔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语命名并御书匾额。
大中门
始建于宋代,是北宋时孔庙的大门。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重修,清乾隆时,高宗御书匾额。
成化碑
明成化四年(1486年)立,明宪宗朱见深御制碑文,极力赞颂孔子及其思想,是曲阜诸碑中对孔子推崇最高的一幢。其书法浑厚庄严,收放得体,多为楷书临摹之范本。
角楼
始建于元至顺(1331年),历代多次重修。此为元代孔庙规制留存,仿王宫之制。四个角楼构成一个防卫屏障,显示出孔庙如皇宫一样威严。
同文门
始建于宋代,经历代重修,清康熙时名参同门,雍正七年(1729年),钦定为“同文门”,取《礼记》“书同文,行同伦”语意。
洪武碑亭
始建于洪武四年(1371年),弘治十二年(1499年)毁于火灾,弘治十六年(1503年)重立。现存碑亭为民国年间重建。
奎文阁
原名藏书楼,因“奎主文章”之说更名为“奎文阁”,为收藏历代皇帝御赐图书典籍而建,初建于北宋天禧二年(1018年),金明昌二年(1191年)重建,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扩建,是我国著名的木结构阁楼之一。
龙凤呈祥柏
龙柏 凤柏
十三碑亭
十三碑亭院内存有金代碑亭两座,元代碑亭两座,清代碑亭九座。金代碑亭建于金明昌二年(1191年),建于奎文阁后,斗棋豪放,布置疏朗,结构精妙,是孔庙现存最早的建筑。
金声门
始建于宋崇宁三年(1104年),为大成门的东掖门,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语意。清雍正二年(1724年)火后重建,世宗题写门匾、对联。
大成门
始建于宋崇宁三年(1104年),因大成殿而得名,东为金声门,西为玉振门,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语意。清雍正二年(1724年)火后重建,世宗题写门匾、对联。
先师手植桧
相传孔子亲手所值,历经数次枯荣,今树为清雍正十年(1732年)重生。
杏坛
传说孔子讲学授徒处,孔子四十五代孙孔道辅改旧基为露台的三层转台,环植以杏。金明昌年间在坛上建亭,明隆庆三年(1569年)改建为重檐十字脊,上覆黄琉璃瓦,牌匾为乾隆皇帝御题。清代皇帝谒庙时,作为陪祭王公大臣礼拜之处,平时释奠,作为鸣钟击鼓之所。
大成殿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是祭祀孔子的正殿,东西宽45.78米,南北深14.89米,高24.85米,重檐九脊,周绕回廊,雕梁画栋,宏伟壮观。正面“大成殿”牌匾为清代雍正皇帝手术。大殿内供奉孔子及四配、十二哲塑像,殿内悬挂清代康熙皇帝手书“万世师表”等十余方牌匾。
孔子塑像
崇圣祠
始建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时为家庙。清雍正元年(1723年),追封孔子上五代祖先皆为王爵,更名为“崇圣祠”,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
家谱碑
明立孔子五十四世孙孔拂世系谱碑,形如石槽,收入孔拂十二世孙裔。
鲁壁
此壁原为孔子故居的墙壁,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孔子九代孙孔鲋藏书于墙内。汉武帝时鲁恭王拆除孔子故居时,发现《论语》、《孝经》等古书竹筒。明代为纪念其
保存儒家经典而刻立石碑。
孔子故井
相传是孔子当年的吃水井,水“既清且×”,被称作“圣水”。明正德年间在此修栏立碑,清乾隆皇帝祭祀时曾饮此水拜师,西有乾隆御题“故宅井赞”碑。
诗礼堂
明弘治年间建,以纪念孔子教子学诗学礼。祭孔时,在此行礼。清代皇帝祭孔后,在此听孔子后裔讲经。孔尚任在此曾为康熙皇帝讲《大学》。
宋代银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