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琪(清华附中、中学特级教师)
将诗歌改为散文,以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和品评能力,是以往教学中的惯常做法。诗改文,锻炼的是想象和描写能力。学习诗歌,尤其是古典诗歌,学生如果能通过联想再现诗人写诗时遭遇的“此情此景”,并能通过语言描述还原诗人写作时的“此情此景”,那么他对诗歌的鉴赏就不成问题了。所以,将诗歌改写成散文是值得特别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
而将散文改写为诗歌,是一种大胆的尝试,锻炼的是概括和推敲的能力。实际上,在实践前,我对这种尝试也没有太大把握。但学习《荷塘月色》,课后要求背诵描写“荷塘月色”的三个段落,学生背的时候感觉有些吃力。另外,在学习《荷塘月色》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诗歌,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写法了。用这样的实践引领他们进入古代诗歌的体式,进而尝试进行古诗词的写作,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活动要求: 1 、将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的 4-6 段,改写为一首诗。四言、五言、七言皆可,必须在四句以上,多句不限。 2 、认真揣摩原文对“荷塘月色”的细致描写,品味文中描绘的景物,将景物变作诗中的意象。 3 、写出的诗要与原文静谧清幽的意境相吻合。
学生作品展示
荷塘月光·李璐瑶
曲曲荷塘边,莲叶何田田。花现娇羞态,风携清香来。流水本无痕,
平湖起漪涟。月光泻世间,青雾浮水面。月陷薄云中,隐隐见远山。
荷塘月色·寇梅如
微风碧水月苍茫,蝉鸣蛙声稀柳杨。翠裙红妆遥似望,轻笼漫香自悠长。
荷塘月色·戴哲昊
亭亭荷叶托羞花,月如薄雾笼青纱。光影交织班驳画,又闻鸣蝉伴田蛙。
荷塘月色· 刘韵迪
荷 倾一池碧, 水 托三里香。
塘 立娉婷子, 木 隐婀娜郎。
月 影挂疏桐, 清 韵漫园央。
色 若昭君容, 华 比璞玉光。
文改诗,绝大多数同学都写得像模像样,谴词造句大都符合作业要求。尤其令人啧啧称叹的是刘韵迪同学的改写,不仅保留了原文的风采,而且将“荷塘月色、水木清华”作为藏头写入诗中。其工整的对仗、清幽的意境,唯美的意象和融情于景的手法,博得了同学们的交口称赞。
散文改写成诗歌,是可以偶尔为之的。这种练习,既能提高学生筛选取舍的能力,也能提高他们的概括推敲能力,更能锻炼他们写作古典诗歌的能力。一些学生正是在这样的训练下,产生对古典诗歌的强烈兴趣,进而成为小有名气的诗人的。而大多数学生,则通过这样的训练,掌握了诗词的基本体式关于成语的学习与复习,有两点是必须关照的。
第一,利用成语讲清楚文言语法,完成初高中文言教学的平稳过渡。 从历届高一接班的情况来看,学生对文言特殊的语法现象一般局限在听说过的层面,但此种用法到底是怎样的用法却都不大明白。这是高中文言教学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比如,高一第一篇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那里面出现了通假字、名词作状语、名词活用作动词、使动用法、宾语前置等文言特殊的语法现象。通假字、名词活用作动词还好说,学生对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宾语前置普遍感到陌生不理解。此时,如果用成语来讲解文言特殊语法,既可以化解文言语法中的诸多难点,又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成语和文言文的兴趣,可谓一石二鸟,相得益彰,事半功倍。
通假字 :图穷匕见(现) 再接再厉(砺)
名词做动词 :春 华 秋 实 无所 事 事 卓尔不 群 党 同伐异 兵不 血 刃
风 马牛不相及 华而不 实 一 鼓 作气 寡不 敌 众
形容词作名词 :目空一切 破旧立新
“披坚执锐”中的“坚”和“锐”,分别是“坚固的铁甲”和“锐利的兵器”的意思,“见微知著”中的“微”和“著”是“微小的苗头”“显著的趋势”意思,“扶危济困”中的“危”和“困”应理解为“处境危急的人”“生活困苦的人”。
摧 枯 拉 朽 (表枯朽树木)
抱 残 守 缺 (表残破的东西) 乘 坚 策 肥 (表坚车肥马)
拨 乱 反 正 陈陈 相因 从 善 如流 除 恶 务尽
化 险 为夷 除 旧 布 新 好 高 骛 远 拈 轻 怕 重
求 全 责 备 温 故 知 新 激 浊 扬 清 驾 轻 就 熟
体贴入 微 补 偏 救 弊 喜 新 厌 旧 取 长 补 短
避 重 就 轻
形容词作动词:
博 古通今(表通晓) 妄自 菲薄 (表轻视)
彼 竭 我 盈 业精于 勤 (表刻苦学习)
溯本 穷 源
动词作名词 :路不拾 遗 抱 残 守 缺 迎 来 送 往 (表往来的客人)
吊 死 问疾(表死去的人) 入 不敷 出
使动用法
赏心悦目 兵不血刃(名词) 天翻地覆(动词) 富国强兵(形容词)
①名词使动用法: 汗 马功劳 汗 牛充栋:充栋的书使牛出汗
粉 身碎骨(使身体变成粉末)
②形容词使动用法 : 小 国 寡 民 (《老子》) 苦 其心志, 劳 其筋骨。
正 本 清 源:使根本正源头清。 丰 衣 足 食:使衣食丰足。
赏 心 悦 目:使心目都感到愉悦。 轻 徭 薄 赋:使徭役赋税都减轻。
惊心动魄 完璧归赵
③动词使动用法 :既 来 之,则 安 之。
闭 月 羞 花:(使月闭,使花羞) 沉 鱼 落 雁
飞 针 走 线:(使针线飞快地穿过) 翻 天 覆 地:(使天地覆转)
伤 天 害 理 起 死 回 生 息 事 宁 人
意动用法
游戏人生(名词) 幸灾乐祸(动词) 不耻下问(形容词)
1. 名词意动 : 侣 鱼虾而 友 麋鹿。
鱼肉 百姓:(以百姓为鱼肉) 草菅 人命:(以人命为草菅)
师 心自用:(以自心为师)
2. 形容词意动: (以……为……、把……当作……)
甘 其食, 美 其服, 安 其居, 乐 其俗。《老子》
孔子登东山而 小 鲁,登泰山而 小 天下。《孟子 尽心上》
不 耻 下问:(以……为耻) 是 己 非 人:(认为……为对 错)
贵 谷 贱 玉 安 居 乐 业 厚 古 薄 今 不远万里 是古非今 幕天席地
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四种文言特殊句式,在成语中也都有呈现:
倒装句
宾语前置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都是疑问代词作宾语,故宾语前置;
时不我待—— 是否定句式,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唯利是图 马首是瞻 唯你是问 惟命是从 唯命是听——这些词中的 “是”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状语后置
成语“青出于蓝”“毕其功于一役”“无济于事” 授人以柄(以柄授人) 都属于“于”字引领的状语后置,“相濡以沫”属于“以”字引领的状语后置。
被动句 兔死狗烹(被咬死,被煮吃)“受制于人”、“不齿于人”等用“于”字表被动,还有没有被动词的,例“贻笑大方”“见笑大方”等。
省略句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束之高阁”“千钧一发”“运筹帷幄”“名垂青史”“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都省略“于”字,“杯水车薪”则省略动词“救”。
判断句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草木皆兵”“四海之内皆兄弟” “天下为( w é i 是)公” 是肯定判断;“人非草木” “非亲非故”是否定判断。
第二,在文言课文的学习中,适时加入成语的讲解与扩展。
读懂文言文的前提条件是学生能够理解文章所用到的词语,包括实词与虚词。虽说实词易解,虚词难懂,但对于理解文章的思想与要旨来说,掌握实词至为关键。而实词的一词多义性又困扰着学生的文言阅读。因此,在学习文言课文时,要适时加入与重点实词相关的成语,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我们以一篇课文为例,比如李密《陈情表》:
臣以险衅, 夙 遭闵凶 :夙,早时—— 夙兴夜寐( 《诗经 · 卫风 · 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
祖母刘悯臣孤弱, 躬 亲抚养 :亲自 —— 事必躬亲、反躬自问、躬行实践
既无伯叔,终 鲜 兄弟 :少 —— 寡廉鲜耻、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茕茕孑立,形影相 吊 :安慰 —— 吊民伐罪;吊丧、吊唁、凭吊( 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 )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 废 离 :废止 —— 废寝忘食,半途而废、废除、废黜、废弃、废止、废置、因噎废食
逮 奉圣朝,沐浴清化 :及、至 —— 力所不逮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 赴 任 :前往 —— 前赴后继,赴任,赴约,赴汤蹈火
所以要在文言学习时不厌其烦地加入成语,除了帮助学生理解、扩大词语积累外,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即要了解成语的传承和具体的使用。这件事必须随时做,坚持做,这样到高三总复习时才不至于捉襟见肘。
此外,在学习课文时,如果遇到成语典故,一定要抓住契机,宣讲其中蕴涵的中华文化。 后一言心得;一句话评价课文、概括文章内容;新年写春联(给各个教师办公室和各个班级的教室)、对联大赛等等。
关于对联的知识,学生大概有一些了解。这部分知识,在课堂学习律诗的对仗时讲解最为合适。当然,在用对联方式评价自己的姓名时,这个内容已经有所渗透,但从学生的对联结果上来看,还有许多不到位,许多对联都不工整,因此有必要做系统梳理,然后用多次实践的方式,让他们练习、体味和了解。
要求:传统习惯要求“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上联:海内存知己 (仄仄平平仄)
下联:天涯若比邻 (平平仄仄平
课后一言心得就是在学习完一篇课文后,用整齐的句子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课后一言心得示例:
忍耐过,挣扎过,反抗过,无济于事;
摧残着,无助着,绝望着,生不如死。
丧夫、丧子、丧神志,痛、痛、痛;
被卖、被骗、被冷落,难、难、难 。——对祥林嫂的一生做出评价
无勇者之身,怎可不留痕迹?
啖义士之血,何以不哽咽喉?——《药》
忆旧日巾帼风采,女侠殒身不恤
待明朝须眉英姿,壮士血洒神州——《记念 刘和珍 君》
灭六国,统山河,易如反掌;欺百姓,施暴政,天理难容:秦王罪有应得
——《过秦论》
吞二周,灭六国,有良将劲弩,得来江山一统;杀豪杰,坑儒生,虽信臣精卒,难得天下归心。——得到多助,失道寡助 ——《过秦论》
十九载气壮山河忠心不辱;两千年名留古今气节难移。 ——《苏武传》
悲卫律背汉投夷万人共愤尤自得;叹苏武矢志报国千古流芳皇尚轻。——《苏武传》
概括文章内容,旨在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与把握。这个概括字数不限,结构大致相对即可。
概括文章内容练习示例:
《中外名人传记·朱元璋成就帝王心》
善争战善驭人善天下权谋 机关尽善坐拥万里王土
失仁义失民爱失本真自己 此心皆失独享无限孤独——李诺烺
待其时,顺其势,博得天下业
掩尔志,尽尔能,炼就帝王心——刘天晏
同时,要注意抓住时机,给学生提供自由创造的平台。
2008 年 2 月开学第四天,恰逢元宵节。就有语文老师随口诌了一联“ 南汤圆,北元宵,南北里面有东西 ”,作为作业在学生中征集下联。这联表明上看简单,其实还有点复杂。第一是汤圆、元宵实为一物,只是名称不同;第二,南北相对,后面南北再度出现,还并列了方位词,这样南北东西表示四个方位的词语都出现了;第三,“东西”是双关语,既是方位词又是名词。但在征集下联时并没有告诉学生这些“暗沟”,只是让他们凭着感觉去对。作业收上来后,我们发现了一些 构思不错、 很有气势 ,但还有瑕疵的应对。
1 、前悬崖,后深渊,前后 思量 难左右 (“思量”与“里面”不对)
2 、天行健,地势坤,天地之中定 乾坤 (不是双关语)
3 、 魑不凶,魅不恶,魑魅之间藏魍魉 (“不凶、不恶”与上联词性不对;“魍魉”不双关)
4 、酸菜鱼,甜玉米,酸甜之外 有 苦辣 (与上联重字)
5 、东米线,西米粉, 东西 外面无 南北 。 (上下重字,对联之忌)
6 、上敬老,下护小,上下之外爱左右 (韵味不够)
7 、冬蓄势,夏勃发,冬夏之间隔春秋 (“蓄势”“勃发”与上联词性不对)
8 、日灼灼,月华华,日月心中含星辰 (与“元宵”“汤圆”词性结构不对)
比较好的“ 冬严寒,夏酷暑,冬夏之间读春秋 ”——刘楷
经过这样的长期的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对句能力自会慢慢提高。于是在运动会的入场词中,在毕业留言纪念簿上,在期中考试的分析总结里,直到高三议论文的写作,我们都能看到学生用对联写出的精彩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