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民居 漫谈山西长治地区古民居



    走进村落,袅袅炊烟升起,鸡鸣犬吠成曲,总有一座小院在你毫不防备的时刻,一下跃入眼帘,忍不住用手轻轻抚摸那磨砖对缝的墙体,轻启被岁月侵蚀得颜色斑驳的大门,有微醺的风徐徐吹来,有烟火的味道,有浅浅的思绪,这就是我们的先民日常生活的居所!

    当砖石土木砌构的建筑完善了它遮风挡雨保暖的基本功能后,最终成了人们永恒的精神家园,它透着人们智慧的结晶,更包含着人们生活的理念,是一种对人生的感悟,是一种对故里的眷恋,是一种对家的感觉,是一种对童年的追忆。。。

一.长治地区古民居的特色

    民居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地理环境和生产力的影响,长治地区古民居自然也是这样。地处黄土高原,以山地为主体,兼盆地、丘陵,漳河、绛水奔流其间,在石器时代就是最宜人居之地。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长治地区现存古民居达1700余处,保存最多、最完整的数长子县、长治县、壶关县。古民居的平面布局以四合院或三合院式为主,由此组合成一进两院、三院者,甚至联串几个大院形成建筑群,当然受地理环境和经济状况的制约,也有不少单体的房屋建筑。房屋结构上,产煤产石灰的地方,以砖瓦木结构为主;不产煤和石灰的地方,则以土坯墙体瓦顶为多。山地或丘陵区的居民,有的住砖木瓦房,有的住窑洞。窑洞有依山崖凿洞的土窑,有砖砌的砖窑,有石窑。石窑包括有用料石砌成的工石窑,也有用印石和石板垒成的乱石窑。单元房屋结构除了基本的平房外,而最具地方特色的是它的窑洞式建筑和棚楼式建筑。

窑洞式建筑,一类为靠山窑,就是在土崖旁先将土坡垂直削齐,然后横向挖穴,修整内部,内部结构也挖成多套间和多层次。内墙找平夯实,或用砖石砌于外表,再抹上泥灰,甚至油漆彩画。前脸用砖或石砌成,装有门窗。一类是砖石窑,用青石或砖砌成。有一层的,也有窑楼。因为窑洞特有的冬暖夏凉优势,窑洞式建筑大多成为院落中的主房,以及主要配房。分布范围几乎占到长治地区古民居总量的六分之一,而且各县均有精品,比如襄垣县桑家河王氏民居、黎城县西仵堡北路30号民居、壶关县的骞堡李氏民居、屯留县岭村姜氏民居、沁源县王凤王氏民居等。

                                        窑洞式建筑

紧临长治市区的中山头村、南山头村、北山头村的窑洞式建筑群更是风骚独尽。点缀在风景秀丽的秋谷山腰,虽然俯瞰即是繁华,却始终保留着安静祥和。历史上三个村本为一村,游走在这些村落中,你不仅会忽视它的行政概念,甚至是时间概念。赵氏民宅、曹家民宅、范家民宅、张家民宅、常家民宅。。。那些尘封在老屋里的故事和古韵顷刻都活泛起来,青苔染绿的砾石台阶,蛛丝遮满的窗棂,烟火熏染的梁架,墙上斑驳的印痕。北山头村范家民宅,虽仅存正房和东厢房,但从四周残存的基址上依然可以考证出,曾至少是一进两院的格局。北面的天然土崖被开凿成靠山窑楼,也就是主房,上、下两层各七孔,二层为后屋前出廊式构架,后屋平顶上有低矮的树木围护,前廊为小青瓦铺砌的单坡硬山顶,它的内墙、前脸皆青砖砌券,砖券的圆拱门窗上雕饰着人物、瑞兽、花卉等吉祥图案。从建在西侧的青石台阶登上窑楼二层,石阶面早已被岁月打磨的油光发亮。站在前廊,边可眺望周围的山林和村中大路,倚栏时总有时光交错的感觉,历史凝滞在一个傍晚,一个黄昏,这家的妇人携幼子缓缓而上,蹒跚的幼子用手中的谷物逗弄着咕咕而叫的鸽子,妇人信手做着手中的女红,眼神时而飘向幼子,时而飘向大路,习习风声在窑顶盘旋,她的嘴角有微微的笑意掠过,你很难读懂妇人在想什么,其实很多时候她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日子就是这样的过着,简单而快乐。而如今厌倦了都市里钢筋水泥墙内浮躁日子的人们,开始把“乐活”当成一种时尚的生活形态,想回归到旧日田园生活,其实我们的先民一直就在这古民居中享受着这种简单而快乐的生活。


                                       北山头村范家民宅

    棚楼式建筑,是长治地区古民居的主流,约占总量的四分之一。有砖结构的,有砖、坯结构的,还可以是砖木结构的,最差的也是土坯加砖和木结构的。因为二层地面多用木板棚搭,当地百姓俗称棚楼。棚楼式建筑内,一般都是把一层作为居室、客堂使用。而二层上,大部分人家把它作为储放物品的仓库。粮食、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全都归拢在上面,所以二层楼在修建时,房高低于一层,只要能够储放物品就可以了。长治县和长子县的部分居民还在二层的某个位置供奉属于自家的神像,初一十五,逢年过节都要烧香供奉,许多讲究的人家至今都禁止外人上去,尤其是女人,说是怕冲撞了自家神灵。于是普查中我们常常被拒绝到二层拍照,很是尴尬。楼梯设在室内、外的均有,而且有些是可以移动的。

                                 棚楼式建筑(长治县)

                                 棚楼式建筑(壶关县)
                                   棚楼式建筑(沁县)
                                棚楼式建筑(武乡县)

    随意走进一处院落,那棚楼式的主房就占据了你的视线,大多二层明间的窗户已经仅存槛框,开始该是为了从外面便利出入或让阳光能充足的照射到储藏的粮食,日子久了,大概就被遗忘或遗失了。但那洞开的地方总能触动心中最童真的部分,一种似曾相识的灵动感觉,这里常常是曾经居住过此类房屋的人孩童时代躲迷藏的秘密基地。玩捉迷藏是童年必做的游戏,爬上自家的楼上,每个堆放粮食和杂物的缸缸罐罐、箱箱柜柜都是躲藏的好地方,许多时候只要自己不下去,小伙伴是无论如何找不到的。有时直躲得太阳落山,只有微弱的光线从漏窗透入,画花了沧桑的墙皮,更神秘了自家的神像,令少年的心一半安全,一半紧张。似乎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却是早已忘了是小伙伴们的游戏,听见母亲在声声呼唤着该吃晚饭了才怯怯的下去。

    还有一种二层上住人的棚楼,房屋二层相对举架要高,很多讲究的还在前面修出回廊,装修隔扇门窗。这自然多是大户人家深宅内院的主房,很多是小姐们的绣楼,也演绎了许多凭栏处,见疏影几枝横斜,伤春悲秋的故事?


二、长治地区古民居的历史

    长治地区古民居的发展同样经历了天然洞穴的藏身,汉代庭院式小型住宅的试用,北魏园林式建筑的闲适,隋唐五代宋金元四合院的定型,然后走向了明清时期地方特色的鲜明。因为民居最容易改变和重建的特性,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基本上都是明清时期和民国期间的民居。

    明清以来小农经济、商业资本的迅速发展,以及我国传统的几世同堂大家庭、家长制的需求,是的长治地区的民居也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时代。明末清初,晋城、长治商人纵横天下,自然也在家乡大兴土木,以炫耀其财富,享用其财富。“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于是长治地区出现了一大批的豪门深宅。著名的有郊区中村申家“二十四棋盘院”、长子县张店村“九连环院”、长治县经坊村陈家大院、平顺县西社曹氏民宅等。

    位于郊区西白兔乡中村的申家“二十四棋盘院”,地处村中台地上,由多个四合院、三合院、窑洞组成院落式群落。囊括了窑楼、棚楼各类建筑风格,各院功能明确,居住、会客、铺面、储备,甚至有用于接待外来客商和“进镖”的护卫人员的客栈。据说在村外也开设主要用于自己的员工和亲朋的客栈,大有“出门不住旁人店”的气势。所谓“棋盘院”就是由两个三合院落组成的一座大四合院,在院子的中间不是设有过厅或腰墙,而是用横墙相隔,前为大门,后为正房,如同棋盘中 “楚河汉界”,所以俗称“棋盘式”大院。穿行在迷宫似的院落间,迷失了时间,迷失了方向,更迷失了自己,那残损的砖石路面总有洼地闪了你的脚步,恍惚了你的思绪。最早的几孔窑洞中至今仍可以嗅到浓郁的醋香,铁匠铺里飞溅的铁水,当铺里噼里啪啦的算盘声。。。明万历九年(1581年)定居中村的申氏家族,以小手工业作坊起家,以供应潞安府城所需,后经过采矿业、油坊、绸缎业、布店、铁业、当铺、客栈、盐业、酒业等等,逐步发展成当地富商,成为泽潞商人中的杰出代表。


                                  申家“二十四棋盘院”当铺院

 


                                 申家“二十四棋盘院”盐店院

 

    长子县慈林镇南张店村中的“九连环院”,其实院落数目完全多于这个数,为取吉利而用“九”,有多有尊的寓意。该建筑群分为主院(绣楼院)、子孙院、花园、牲口院、仆人院、金库、粮仓,一院连一院,一院套一院,错落有致,门窗上有精美华丽的砖雕、木雕,临街的铺子现在还在沿用。关于屋主人的种种传说也是一环紧套一环,成了街头巷尾悠闲的老人们永恒的话题。


                                     张店村“九连环院”

 

    颇有传奇色彩的长治县经坊村的陈家大院,承载了几代潞商不朽的创业传奇。原来的陈家大院由13个大院、29个小院及附属物组成,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当时的整个经坊村其实就是陈家大院。现如今有人居住的院落,保存尚完好,但紧锁大门的院落内,多是破落不堪,杂草丛生,更有的院落已是残垣断壁,基址暴露。站在陈家巷街尾,回首望去,错落有致的院墙,"如晕斯飞"的翼角,美轮美奂的雕饰,仍能感觉到它昔日的气势和建筑的华美。遥想当年,陈家鼎盛时期,留学归来的陈慎德,多少个日夜在这里的书房内运筹帷幄。先在潞安城内设立了“上义客货栈”,由此再向京津拓展业务,相继在黎城、涉县、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北京、天津等地开设客栈,其中大约每隔二十多里就开设一个店铺、客栈,构筑了自家的运输团队和网络,类似于现在的集团化企业运营,那是何等的气魄!


                                       经坊村陈家大院

    平顺县北社乡西社村中的曹氏民宅却是当时中西风格合璧的豪宅。这是同主家的生意经历息息相关的,在北京鼻烟壶生意发家,荣归故里,载回的不只是金银财宝,还把外来文化也带回了家乡。虽仅存“平为福”、“福寿康”两座院落,但中西合璧风格的大门足以昭示其昔日的时尚,西方建筑元素的尖顶与拱券,结合中式的砖砌立柱、影壁墙,而镶嵌其间的额匾、砖雕,以及院内房屋上的砖石雕饰,“自省堂”、“慎修身”、“树德”、“务本”,八卦、富贵牡丹图,都洋溢着传统的儒家思想。


                                     曹氏民宅“平为福”院

 


                                    曹氏民宅“福寿康”院

    此外,长治县现存有5处“避兵楼”,南泉庄高楼、琚寨琚家高楼、南宋高楼、西掌缑氏高楼、南掌苏氏高楼。这是专门为避兵匪之灾而建的特殊建筑,它是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明末清初,社会激烈动荡,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天灾人祸接连不断,各大宅院为避兵匪劫掠,纷纷修建具有防御性的高楼。高楼墙体厚实,封铁皮门,上建瞭望台,内置射击口,有水井用于保障用水,有通往村外的地道,可守可退。

    南泉庄高楼,位于长治县八义镇南泉庄村中,创建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清乾隆十九年(1754)、民国二十年(1931)均有修葺。该楼总高约20余米,墙厚1米,共四层,单檐硬山顶。建于高0.55米的石砌台基之上,一层为三孔砖砌窑洞,内有水井。窑上分三层建阁楼,每层用木架结构棚起,地面用小方砖铺设,楼内东南角有木制楼梯。阁楼各层面宽五间。顶层后墙嵌民国二十年(1930)《重修高楼碑记》碣一方。琚寨琚家高楼,位于长治县荫城镇琚寨村一区92号,现存为明代遗构,为四层楼式建筑,单檐悬山顶,圆拱券门窗,楼门出硬山式抱厦,铁裹门扇,第四层的开间均为开放式,可以用以瞭望。南宋村高楼位于长治县南宋乡南宋村秦氏民宅内,现存为明代遗构。高20余米,上下分五层,屋顶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四椽,楼梯内置,最高处有瞭望台。

 

三、长治地区民居的装饰

    民居是居住者生活模式和审美习惯的载体,是当地文化和民俗最直接的反映。如果把一进进民居分解开来,无非是一个个四合院、三合院,再细分只是一栋栋长方形的房屋而已,基本上一水的青砖灰瓦,乍看之下,透着的只是简朴。但是,若走近走进,多停留片刻,大门的门脸、衔接各院的垂花门、女儿墙,供奉天地的神龛,用作装饰的斗拱、门窗、雀替、挂落、照壁、帘架、悬鱼若草、博风板、彩绘、楹联、柱础石、门枕石等,却是别有洞天,别有韵味的让人流连忘返。在完成了房屋的基本构架后,长治地区的先民们把自己毕生的追求和心血都倾注在房屋的装饰中。他们对受限制的东西巧妙的运用,而对不限制的东西则广泛的使用,个中心思往往都在细微处,感动与深度也往往在细节处。

    斗拱是我国古代木构建筑中最有特点的部分,斗拱的产生,可溯源于周代末年。是较大的建筑物柱与屋顶间的过渡部分。它开始的功用在于承受上部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直接或间接地转到柱上。到后来逐渐消弱了结构的功能而成为纯粹的装饰品。它的使用历来是有严格限制的,大量用于宫殿衙署庙宇,而且在使用体量数量上有严格的等级和地位区分,普通民宅禁止使用,历朝历代甚至都有明文规定。但那种低调的华美却让人们对它格外钟情。又想使用,又担心冒大不韪,于是,长治地区聪明的匠人们就把斗拱巧妙加以改造,用一个大斗和一个拱组成花子,安装在柱头阑额之上,有点斗拱的形式,但远远看去就像一个开放的花瓣,斗拱之间兼以雕刻精美到繁缛地步的垫木,把自家的希望,自家的底蕴通通或明或暗的缀了进去。如果还没用过瘾,那就在大门、垂花门、过厅上用,只是把体量小些,外形更花哨些,在视觉上造成眼花缭乱,从而忽视了其它的认知感。

山西古民居 漫谈山西长治地区古民居

 

 



雕饰的历来使用没有什么大的限制,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则用到了极致。走进每一座长治地区的古民居,随处可见精品。运用多样的形式和手法,采用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或明示,或暗喻,以景寄情,以物寓意,形有所意,工有所敬,神有所求,具有强烈的生活趣味,且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思想内涵,处处彰显着主人传统的道德文化和审美情趣。

雕刻材料上是木、石、砖都用上。雕刻手法上有线刻、浮雕、透雕、镂雕、圆雕等。雕刻内容上有民间吉祥动植物图:如“二龙戏珠”、“龙凤呈祥”、“凤凰牡丹”、“喜鹊登梅”、“鲤鱼跳龙门”、“狮子滚绣球”、“松鹤延年”、“五福(蝠)捧寿”、“麒麟送子”、“三阳(羊)开泰”、“马上封侯(猴)”、“封(蜂)侯(猴)将相(象)”、“猫蝶(谐音耄耋)秋菊”等。四季花卉——春牡丹、夏莲花、秋菊花、冬梅花;四果——石榴(留)、佛手(福寿)、仙桃、香元(圆);花中君子——梅、兰、竹、菊;象征多子多孙的“连(莲)生贵子图”、“葡萄百籽图”;象征长寿的灵芝、松、柏等图案,充分表达了宅院主人崇尚道德修养,追求吉祥幸福人生的传统思想理念。有各种人物故事图:“八仙过海”,“和合二仙”、“刘海戏金蟾”等神话人物,“桃园三结义”、“拾玉镯”等戏曲人物,“五子登科”、“五子进宝”等儿童游戏图及“燕山教子”、“陶渊明爱菊”等。有各种民间的传统纹样:流云纹、花草纹、波浪纹、福纹、龟背纹等;其他,如暗八仙(八仙人物的法器)、琴棋书画、文房四宝、戟磬如意(谐音吉庆如意)、香炉宝鼎、平(瓶)安(案)如意等。

有各种隶书、篆书等文字雕刻:“福”、“禄”、“寿”、“喜”字。门匾额上的“耕读传家”、“恭俭惟德”、“里仁为美”、“积厚流光”、“致中和”、“忠信笃敬”、“静观”、“视履考祥 其旋元吉”、“洞达”等。而中山头村赵氏民宅的“启后歌”就更是雕刻书法文意俱佳的艺术精品了。

    斯人已去,旧屋依然,古风犹存。

                                              

                                              垂花门


                                                  大门

                                             

                                                额匾

                                             

                                               木雕门楣

 

                                                  漏窗

 

                                               木雕雀替

 

                               中山头村赵氏民宅的“启后歌”




                                                神龛


 

                                              砖雕影壁


                                              砖雕墀头


 

                                       砖雕博风板、悬鱼、惹草


                                             砖雕女儿墙

 

                                               砖雕窗券

 

                                             砖雕悬鱼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3051/531503224281.html

更多阅读

断壁颓垣,也曾有花样年华——闽侯新坡江氏古民居 江氏集团

江氏古民居名声不大,口气倒不小。远远就看见外头写着标语:全国最大古民居。我们也是见怪不怪了,全国不知道有多少个“最大古民居”呢。说起这江氏也不知怎么发的家,在闽侯白沙镇新坡村一带居然划了一大片地给自己起了这个大的房子,祖上好

古匾上的长治 古巴匾

古匾上的长治文/赵阳辉图/袁振国以匾研史,可以佐志,以匾学书,可得笔髓。——代题记老家有三方清代匾额,其中两方保存完好,分别悬挂于正门门楼和仪门门楣,另一方是最近发现的,从未挂起过,也未染过漆,岁月剥蚀、饱经沧桑,距今已有196年的历史

走进尤溪桂峰古民居 尤溪县桂峰村

走进尤溪桂峰古民居5月9日(星期六),校摄影组一行六人,在三明市尤溪县联合乡拍了几张照片后,直奔桂峰村参观古民居。桂峰村位于福建省尤溪县洋中镇东北部,距京福高速公路洋中互通口仅10公里,海拔550米,群山环抱,云雾萦绕,山青水秀,气候宜人。

河南民间古民居——林州石板岩镇石板房 林州到石板岩

河南民间古民居——林州石板岩镇石板房河南林州的石板岩镇,男子几乎人人都是石匠,他们选好片层岩石,往岩纹四周打进钢钎,插入铁棍,于是便撬起了一块一丈长、三尺宽、一寸厚的石板。盖房时,将石板吊上屋顶,最后在脊上和石板块之间的衔接处

声明:《山西古民居 漫谈山西长治地区古民居》为网友谁放肆了寂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