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千年岁月的流转,赐予了这个古老国度特有的酸甜苦辣,这个国度的各民族在这片土地迁徙,行走,探索,最终扎根,每一种行走都孕育了一种味道,这些味道在时间的酝酿里,蕴藏了这个民族的智慧和汗水,用一种春雨润物的方式在传承,无论是金戈铁马,还是盛世太平,只要留心,就能咀嚼出不朽的烟火灶气。
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人这一张皮囊与猪肉有何不同?红尘滚滚又与柴火煮水有何不同?“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走过这一生,宛如一场修行,但求此心莫有污染。何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趋向,皆是污染。若想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何为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平凡无圣,不骄不躁,不紧不急,行至水穷,便坐看云起,待到看尽人间百态,心如止水,火候已足,蓦然回首,来路一片山花浪漫,天心月圆。
一勺冷饭,一杯热茶,茶水倒入饭里,米饭尽力地吸取着每一丝茶香,直至饱满晶润,就着一叠酱菜,虽是最朴素的食材,却有最饶舌的韵味,这种味道,源自六朝,六朝时期玄学与佛学兴起,不知是否借此机缘,才有了茶泡饭如此具有禅意的美味。
《古食珍选录》记载董小宛精于烹饪,生性淡泊,对于甘肥之物无一所好,每餐皆吃茶泡饭。《红楼梦》第四十九回也有一段“宝玉却等不得,只拿茶泡了一碗饭,就着野鸡瓜齑忙忙的咽完了。”“两碗”茶泡饭,却有着迥然相异的味道,董小宛的茶泡饭,有为母亲看病被迫到秦淮画舫卖笑陪酒的辛酸,也有与冒辟疆同甘共苦风雨相守的恬淡;宝玉的茶泡饭,有起初锦衣玉食金玉满堂的浮华,也有最终归居青埂峰的彻悟。禅茶虽只一味,人生却有百味。
既无炊具,又没调料,杀鸡去肚,带毛涂上黄泥、柴草,置火中煨烤,待泥干鸡熟,剥去泥壳,鸡毛也随泥壳脱去,露出喷香的鸡肉,如此绝味,却是一乞丐发明,倒也让这道菜有了别样的烟火味。
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更赋予了叫花鸡侠肝义胆的江湖气,一头白发,几缕白胡,满身补丁,一根竹杖,拼凑出一个可爱又绝世的洪七公,因被黄蓉的叫花鸡引诱,教了郭靖盖世神功,最后在华山与欧阳锋决斗,因两人分别将九阴真经正修、逆修到了极致,融为太极八卦图,已近疯魔的欧阳锋心中顿时澄澈无暇,两人在大笑中驾鹤西去,苍生笑尽苍天笑,世事浪连潮,谁负谁胜只有天知晓。竹杖芒鞋,孤舟蓑笠,穷困潦倒,唯美食不可辜负。
经常听老一辈的人说起猪油拌饭的美味,可对于年青一代,却仿佛对牛弹琴,夏虫语冰。
一碗热腾腾的米饭,浇上一勺酱油,如果不喜酱油,还也以撒上一点盐,再淋上热猪油,搅拌均匀,就是那个年代的山珍海味。
老饕沈宏非说:“动物油脂普遍的那股荤臊之外,猪油有一种独特的味道,总是带给我一种油然而生的快乐和安慰,是一种弥漫着市井气息的、拯救世俗的、温暖的幸福。”蔡澜先生更是爽快:“谷类之中,白米最佳,一碗猪油捞饭,吃了感激流泪。什么?你不敢吃猪油?那么死吧!没得救的。”英国最高贵的“淑女糕点”(LADY CAKE)也用大量猪油,法国人最爱在小酒吧里用猪油渣下酒。猪油的香味,只是尝过的人才懂得,今天看到很多以“怀旧”为主的餐馆都有猪油拌饭,只可惜,你我都知道,虽嘴上的味道一如既往,但心里的滋味早已追忆难返……
李清照在《鹧鸪天?桂花》中写道: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木樨,是桂花的别称。时值金秋,桂子飘香,若只能一嗅那也太不过瘾,要是能让桂花在舌尖绽放,那此生憾事又会少了一遭。清人顾仲《养小录》记载了木樨清露的制法:“充分发挥烧酒锡甑、木桶减小样,制一具,蒸煮香露。凡诸花及诸叶香者,俱可蒸露。入汤代茶,种种益人。入酒增味,调汁制饵,无所不宜。”只看“蒸煮”一词,便知花之精华已尽收其中,清秋午后,一书一椅独坐窗边,看漫天落木翩然化作枯叶之蝶,举一杯清露小嘬,任桂香沁入五脏六腑,顺着血液浸润每一寸皮肤,整个秋天都被已品尽。
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一心求道,在八公山上烧药炼丹时,偶然以石膏点豆汁,从而发明了豆腐,或是因此,使豆腐饱含了道家刚柔并济的深意。
一把菜刀,在软嫩的豆腐上纵横来去,雕刻精巧,甚至可把豆腐切成如发细丝,穿针而过,这样的功夫,与其说是刀法,不如说是心法,唯内心深谙刚柔之道,才能掌控力度,烹饪佳肴。豆腐虽软,却很难煮化,恰如老子病重时教导弟子“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世间大道,不外此乎。麻婆豆腐的辣烫香滑,臭豆腐的外陋内秀,人参豆腐的滋补养生……
一块豆腐,纳尽了炎黄的蕴味。
五味的调和,使中国菜的味道千变万化,也催化了这个民族的品性。中国人,对“活着”有一种宁折不屈的渴望,在战火纷飞里,在刀光剑影里,在风云动荡里,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能顽强的活下去,吃过草根,啃过树皮,才能领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酸甜;中国人,对“故乡”有一种血浓于水的情思,从出生那一刻,我们的味蕾就被故乡烙上了不可磨灭的牵绊,无论身在何方,最刻骨铭心的还是儿时的味道,无论天涯海角,最牵挂的还是一家人围坐桌前的团圆饭;中国人,对“天地”有一种深渊幽邃的哲思,世间风云兮幻亦真,天地无穷兮大道行,岁月百味,调至中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至仁、至善、至诚、至道、至德、至圣,都融化在每一道菜肴内,流传千年。
悠悠岁月,轻抚着烟火人间,当一切化为尘土,唯有清风明月,百味传承。
▼通知:拾文化要准备线下活动啦!
小菌场地活动征集
▼更多精彩内容:
“女汉子”进化简史
儒家之乐:简爱生活
时光如昨,愿你如初
小王子让我领悟,爱可以带来这些改变
文字类稿件发至邮箱
laigao@10wenhua.cn
▁
影像、视觉类发至邮箱
yingxiang@10wenhu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