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想从哪里来原著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简要介绍 折叠 编辑本段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1963年5月在修改《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时增写的一段话。1964年6月收入《毛泽东著作选读》(乙种本)。后收入《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文章论述了认识的来源和正确思想的作用,指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人的正确思想来自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并且指出,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被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 文章还对认识过程作了新的表述,指出,认识包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由存在到思想和由精神到物质、由思想到存在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分别实现认识的两次飞跃。“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并强调第二次飞跃的意义更大,因为它是检验认识、检验真理的唯一办法。文章还指出,我们党内有许多同志不懂得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应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以便端正思想,做好工作,努力奋斗,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这篇文章,从哲学角度概括和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经验,它是《实践论》基本思想的继续和发展。

历史背景 折叠 编辑本段

根据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的决议精神,一场持久的大规模的全国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展起来了。

1963年2月11—28日,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增产节约和“五反”运动,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厉行增产节约和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运动的指示》,即“五反”运动。这是在城市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式之一。为了推动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毛泽东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在农村,为了防止修正主义,要加强教育。他说:“要把社会主义教育好好抓一下。社会主义教育,干部教育,群众教育,一抓就灵。”他还说:“我们的干部,包括生产队以上的这些不脱离生产的以及脱离生产的,绝大多数不懂社会主义。他们之所以不懂,责任在谁呢?在我们。会议后,各地纷纷行动起来,把它当作一件大事来做。

1963年5月2日至12日,中共中央在杭州召开总结“四清”运动试点经验的小型会议,讨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问题。会议讨论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前十条》),《前十条》要求全国各地把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十个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去研究,并且就有关工作,订出计划,全面部署,抓紧时机,在不误生产、密切结合生产的条件下,分期分批地有步骤地推行,争取在两三年内全部办到,并力求办好。”5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前十条》)。

发布前,毛泽东在这个文件前面加写了具有前言性质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的一大段内容,提出应当对我们的同志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这一阐述,坚持和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毛泽东在决定的第十条也加写了一段话,强调学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必要性,提出要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或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

全文内容 折叠 编辑本段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

这是一个认识过程。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这时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然后又有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

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即从客观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

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现在我们的同志中,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问他的思想、意见、政策、方法、计划、结论、滔滔不绝的演说、大块的文章,是从哪里得来的,他觉得是个怪问题,回答不出来。对于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这样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飞跃现象,也觉得不可理解。

因此,对我们的同志,应当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以便端正思想,善于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少犯错误,做好工作,努力奋斗,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并且帮助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广大人民,完成我们应当担负的国际主义的伟大义务。

艺术风格 折叠 编辑本段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一范文的语言具备了准确、鲜明、生动三个特点。所谓准确,从语言本身来看,就是用词贴切,造句合乎语法习惯,说话有层次。从逻辑的角度看,就是概念明确,判断正确,推理具有逻辑性。文章开头写道:“……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这里用了两个“只能”,把它放在介宾短语前面,起到了限制作用,说明人的正确思想来自实践是惟一的,回答非常肯定,特别是后一个“只能”,进一步具体地说明了人的正确思想来自社会实践的道理。

又如:“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这句话中的“正确思想”含义较广,不同世界观的人,或世界观相同但站的角度不同的人,解释都会不同甚至大相径庭,如果不说清楚,会给人模棱两可的感觉,或造成歧义。作者用了“代表先进阶级”这个定语,使“正确思想”的内涵和外延更加明确,使读者能准确地去理解、把握作者所要讲的道理。句中的“一旦”是个不确定的词,对“被群众掌握”起限制作用,表达了“正确思想”变成“物质力量”的重要条件这层肯定意思。

该文以生动通俗的语言精辟论述了四个问题:第一,批判了在认识论问题上的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错误,论述了只有社会实践,只有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才是正确认识的来源。第二,具体分析了人的认识活动过程的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阶段,即是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第二阶段是由精神到物质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前一阶段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后一阶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第三,论述了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飞跃,即由精神变物质、由思想到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四,论述了认识过程的无限性,指出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毛泽东指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这一科学论断,揭示了认识论上两条路线斗争的实质,打中了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要害,指出了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并科学概括了社会实践的内容,为人们正确区分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和唯心论的先验论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这是辩证唯物论认识论的基本观点。辩证唯物论把实践引入认识论,科学阐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毛泽东还进一步阐明了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他指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

毛泽东分析了人的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指出这个过程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也就是物质变精神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也就是精神变物质的阶段。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产生了感性认识;感性认识积累多了,就会产生第一次飞跃,变成理性认识。然后把这种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为伟大。因为只有这一次的飞跃才能证明第一次的飞跃得到的认识是否正确。毛泽东还指出:“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

毛泽东指出,由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往往受到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所以对事物的认识要经过反复实践。“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是对<实践论>中提出的人类认识的总规律的进一步发挥。毛泽东最后提出对全党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端正思想,做好工作,努力奋斗,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并且帮助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广大人民,完成我们应当担负的国际主义的伟大义务。

相关评价 折叠 编辑本段

读了毛泽东同志在1963年写的一段文字《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虽然这是毛泽东同志的一个简短的论述,却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根本的问题、核心的问题,实践出真理。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难懂的命题,但是却并不是人人都能认清这样一个事实。

为了向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要求他们要具有“实事求是”的观点,以便正确的对待形势,全面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更好地开展和进行工作。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写下的一段精辟的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唯物主义思想。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这就是本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一点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是相符的,他在此简要的解说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指出了如何取得正确思想的科学道理。我们要正确理解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路线,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要明确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理解人的正确思想的来源,理解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本文讲的是一个哲学上的根本道理。我们大家都认知的一点是,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对立统一的,正确的东西总是与错误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是相反相成的。文中毛泽东同志并没有对错误的唯心主义观点作出具体的揭露和抵制,只是从立论中间接的阐明了唯心主义思想的错误认识,而肯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既鲜明地提出了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的唯物观点,也辩证地提出了物质对精神的决定作用和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一看到这两句话,我就觉得毛泽东同志的辩证思想体系很严谨,辩驳的能力很强,并不像一些哲学家那样开篇就摆大道理,讲一些让大多数人读了就感到吃力或者费解的理论。

毛泽东同志从简单的自问自答入手,让大多数同志看了都能理解,很言简意赅的引出了他要阐明的思想核心,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他在文中花了大部分空间来说明人们认识的过程,人们的认识有两次飞跃(改变),第一次飞跃由客观物质到主观思想,第二次飞跃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才能感知第一次认知的正确与否,因此才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论断。通过这两个认识过程的反复进行,才能得出正确的真理,杜绝错误的真理。

在文章最后毛泽东同志联系在现实工作中党内同志的“盲目性”和“本本主义”,把理论的认知转到了实际的工作上,向党内同志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我们的同志,应当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以便端正思想,善于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少犯错误,做好工作,努力奋斗,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并且帮助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广大人民,完成我们应当担负的国际主义的伟大义务。”揭示了现实生活中党内同志的问题,指出了本文的针对性,以及提出了今后应进行的辩证唯物论的要求和希冀。文章很言简意赅,语言也很通俗,但包涵的哲学思想却是真知灼见的,既批判了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认识,也否定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认识,从而揭示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正确性。

毛泽东同志给出的命题,既坚持了认识论上的唯物论,又坚持了认识论上的辩证法;既肯定了物质第一性,又强调了精神的能动作用。我们都知道,客观世界是一个复杂体,不仅多变,而且繁杂。联系马哲课堂内容,结合毛泽东同志的命题,使我了解到: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物质才能变精神;理论认识回到实践中去要经过许多的中间环节,要做许多工作,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将主观的东西转化为客观的东西,精神才能变物质。邓小平同志一直以来都强调要“实事求是”,凡事都要按照客观实际出发,通过社会实践来求得真理,他说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四个字,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任何一种成功的理论都离不开工作实践,必须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如果违背了这一既定的规则,凭空创造出的“精辟理论”是经不起实际情况的考验的,必然会成为失败的垫脚石,不仅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可能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包括对自己和他人的伤害。因此,急功近利的做法是要不得的,必须从实践中得出精神,再把精神灌输到实践中去加以验证,反复进行毛泽东同志的“飞跃”理论才能真正得到造福人们的真理,才能经得起实践的考验,才能被广大人民所接受。

联系到现在社会的风气,讲真话的人不多,拿了别人东西的人就更不可能讲真话;愿听真话的人也不多了,因为真话不顺耳、不中听。所以现在的真理不多了,许多的理论都经不起实际情况的检验,都不是实践经验的成功总结。政府部门是这样的,企业公司也是这样的,这不仅是国家的悲哀,更是中国人民的悲哀。政府部门为了讲究政绩表现,就会在任期内大兴某些工程,少考虑或者不考虑实际的用途和收益,忽略群众的反应和意见,导致现在到处都有不和谐的工程矗立在群众之间,效果就更不用去提了,既浪费了国家的资源,又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发展。在企业之间也是这样的,缺乏具体考虑,一味的跟从创新的理念,“创新”出一些实际效益甚微的科研项目。实践出真知-----牢记毛泽东同志的话,严格遵守由实践到认识,再用认识去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去丰富和修正理论的途径。要深刻明白一点:一个成功的理论决不是三五个专家能论证的,它必须是经过实践的反复论证,才能被世人认可的。

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曾指出:“在党内和人民群众中,肯动脑筋,肯想问题的人愈多,对我们的事业就愈有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来源于实践和思考。只有真正掌握了正确的思想方法,联系实际、围绕重点、突出问题,按照毛泽东同志的客观唯物主义辩证法规律,把感性的事物上升为理性的思想,再把理性的思想融于感性的事物中去,形成对实际情况有效的思路和理论,才能在前人认知的基础上得到创新和超越,才能对国家和人民有所贡献,才能使国家甚至世界稳步有利的发展。当前世界金融界正遭受着百年难遇的金融风暴,我们国家也遭到了波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困难的形势。在这种时候就更要牢记毛泽东等伟大领导人的教导,在想方设法解决当前危机时,一定要做到实事求是,一定要联系实际,一定要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国家安全度过危机。

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毛泽东同志说过:“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是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我想说的是:认识真理,实践是基础;检验真理,实践是唯一标准。这不仅是对政府部门的要求,也是对企事业单位的建议,更是我们广大在校大学生需要时刻铭记的真理。我们大学生目前最缺乏的就是社会实践经验,在处理社会事物上难免会有所“理所当然化”,想当然的做事只能是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扰。在学校期间,我们就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毛泽东思想等等哲学上的处事方法,不至于在毕业离校工作后犯一些低级的、明显的、不合实际的错误。总之,学习了毛泽东同志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的文章,感想是挺深刻的,理解了“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知”的真理论证过程,明白了人的正确思想只能来源于社会实践的伟大命题。

阅读心得 折叠 编辑本段

毛泽东提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我们应该反思自己:人的错误思想是从那里来的?是从看到的、听到的、品味到的、体会到的、接触到的、意识到的人、事、物实践来的。所以,我们需要看什么、听什么、品位什么、体验什么、交流什么、接触什么、意识什么。我们应该向善的人、事、物多看、多听、多读、多诵、多接触、多体验、多忆念。我们的常态就会提升起来。运气、人气、福气就会随之而来。“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思想”,正确的思想一旦被我们掌握,就会变成我们改造命运、改造生活的物质力量。

譬如:我对大家的调整;有的人感性认识飞跃的就快,就变成了理性认识。自己受用;有的人感性认识的过程较长一些,拉长了自己受用的时效。就象有的同学,我教他在新家的门口布置两个大象,结果他把一只小象放在暂时租住房子的门口;门上贴了一匹驮着财富的马。倒是效果非常明显:当天这位同学就被交警连人带车扣走了。他的对象焦急地问我:他人有没有事情?能不能放出来?我说:人不会有事情,下午就能回家,不碍事。赶紧把门口的象撤走,把马扯下来。这样的布置,破坏了原有的气场氛围。正确的东西没有及时吸纳,自己错误的惯性思维却大摇大摆地派上了用场,自作自受,自寻烦恼。果然,晚上,这位同学从交警队回家了。我们要少犯错误,不可想当然,见什么买什么,拿什么放什么,还不知道错在何处?岂不可惜!

所以,我们应该好好修学这篇文章,把其主旨真正弄懂了。体验到了:什么时候“物质可以变成精神”?什么时候“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这个“飞跃”要把握好分寸。在你“跌倒”的时候,物质可以变成精神;在你“站起来”的时候,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要能够审慎地体会其中的道理和意蕴。什么是“跌倒”?“跌倒”,就是你的人生不如意、有麻烦、事业低谷等负面情绪不开心的时候;这个时候,用精神交换物质的空间,用励志人生,激越自我。什么是“站起来”?“站起来”,就是你人生如意、没有麻烦、事业高挺等正面情绪开心的时候;这个时候,用物质交换精神的空间,用富饶人生,帮助他人。其实,物质就是精神,精神就是物质,物质中有精神,精神中有物质;这就是“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的交合,才是道;精神与物质的统一才是生活。 [1]

人的思想从哪里来原著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3551/115251430576.html

更多阅读

《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读后感 孙卫东中国人从哪里来

茅于轼的一本书《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粗看了一遍,茅于轼讲的几个观点,我都很赞同。第一,政府应该建设廉租房,而不应该建设经济适用房,因为买的起经济适用房都是手里有点钱的人,税收要补贴那些最穷的人。这个我完全赞成,经济适用房往往

SARS病毒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sars病毒遗传物质

在SARS横行的时候,人们都讨论这个不速之客是从哪里来的。主要有下列说法:1、吃出来的灾难;前面说过,SARS病毒不是吃出来的。2、恶劣的环境卫生。恶劣的环境卫生是病毒引起疾病的一个原因。但中国历史卫生环境一直不好,早就应该出现。

中国人从哪里来三 --夏人是谁 吴新智中国人从哪里来

我在博文“中国人从哪里来”指出,我们中国人是秦人,是sinites人,是西尼人为主,(中间还有犹太人及其含的其他子孙的混合体。)是被诅咒的民族。一个蒸蒸日上正在崛起的伟大国度怎么可能是被诅咒的呢?推背图更预言将来中国是世界的霸主,四夷来

大家中国人从哪里来 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

     焦虑,已经成为现阶段中国人的一种生活常态,且有日渐加深的趋势。调查显示,相比五年前,47.8%的人“更焦虑了”。中国人的焦虑从何而来?如何消除日益加深的社会焦虑?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的新书《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正试图回答

声明:《人的思想从哪里来原著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为网友打野的哥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