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诗人毛泽东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中学时看多了李煜、柳永、晏殊的词,那清风、明月、梧桐、秋菊之类似乎在词人的笔下世界都成了寄情言愁的玩物,没错。寄托之情多了不免就莫名的惆怅,情绪甚是压抑。后来课本从里看到了“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时,情绪豁然舒展起来,跳出了小花小草的儿女情长,感觉像是站在了莽莽昆仑之上,试着去看大江河、大世界,视野开阔,胸怀跌宕。这一看让自己不再惆怅,情绪的确变得乐观、也有了一些理想中的坚定和阳刚。
诗人毛泽东传奇般的人生经历,让我们知晓毛泽东诗句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我党成立于1921年,诗人于1923年《别友》,由长沙去上海转广州,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7年革命陷于低潮,诗人登《黄鹤楼》,反思与展望中国革命的形势,“把酒酹涛涛,心潮逐浪高”,28年,毛泽东带领我党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众志成城、岿然不动,革命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井冈山》便是诗人不畏艰难困厄时的“乐观豪情”。
1929年《蒋桂战争》军阀重开战,我党新辟闽西根据地。30年至31年,我党两次反围剿粉碎了国民党消灭赣南、闽西等革命根据地的企图,雾满龙岗千障暗、赣水苍茫闽山碧。32年,毛泽东被调离军事领导岗位,回后方主持苏维埃中央政府工作,途经《大柏地》,感叹当年鏖战急。33年,蒋介石发动大围剿,而党内左倾路线使战事连连失利,到了34年夏季,革命形势十分危急,毛泽东在《会昌》登山,指看南粤,寻找革命出路。10月,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开始了漫漫两万五千里的《长征》。35年遵义会议,毛泽东重掌兵权,随即取得《娄山关》大胜。翻《六盘山》,到陕北,咏《昆仑》,长征胜利结束。36年,毛泽东初见陕北大雪而作《沁园春·雪》,45年,重庆和谈,毛泽东将词赠老友柳亚子,淋漓尽致的倾诉了诗人千军万马横扫国统区的英雄气概,更是诗人胸怀大气磅礴预言我党必胜的“鲲鹏之志”。
毛泽东的爱情诗有1921年的《虞美人·枕上》、23年底的《贺新郎》、30年7月的《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第一首抒写了热烈的男女恋情,第二首描写了恩爱夫妻之间难舍难分的离情别绪,第三首是为悼念为革命牺牲的妻子杨开慧和被错误路线杀害的战友。《贺新郎·友》在风格、语言和意境上,都是独具特色,既继承古人又超越古人的,是一朵妩媚眼里的奇葩。通过对这首词章的学习,会使我们对毛泽东诗词题材多样性、语言艺术的精湛造诣、雄壮与妩媚相结合的风格,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首词极度的表现了诗人热切地期待着不久将来“夫妻重新团圆”的愿望。
1945年至49年是我人民解放战争时期,这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艰难地指挥着全国的解放战争,取得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这时期毛泽东的诗主要有三首:《五律·张冠道中》《五律·喜闻捷报》《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前两首描述的是伟人离开延安后转战陕北时战斗的场面或战后的感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写于渡江战役后。诗中提到不可沽名学霸王。项羽先胜后败的严重教训,使得这位政治家诗人能够遇喜不亢,临胜不骄,不去怜悯毒蛇一样的恶人,而择取彻底消灭顽敌的一种“坚强决心”。
无论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还是“万类霜天竞自由”,以及“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等,都体现着一种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战斗精神;在《沁园春·雪》中,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大笔挥洒,豪情满怀,极尽“江山如此多娇”之妙笔,面对内忧外患,奏响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世界最强音。其情怀之高洁,声韵之铿锵,处处显现出伟大诗人壮志凌云,昂扬向上的人格魅力。诗人以“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的无比深情赞美江山;又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磅礴气势指点江山;更以“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的蓬勃朝气建设江山,诗中处处显示出他那超凡脱俗的人格美。诗人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这首先就是由于他是诗人的政治家,又是政治家的诗人。诚如一位外国诗人说的:“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
伟人毛泽东一生奋斗,一生构思、酿就气势磅礴的诗词。一言蔽之,正是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造就了政治家毛泽东;正是革命战争严酷悲壮,造就了军事家毛泽东;正是战争生涯的惊涛骇浪,造就了诗人毛泽东,既见证了我中华民族在拯救自己命运过程中的非凡历程,也在一幅幅豪迈、浩然、豪放大气里,让我们领略了伟大诗人毛泽东在中国诗词领域所创造了非凡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