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三幅导图,分别为高效课堂的“教学系统”、“评价系统”、“文化系统”)
高效课堂新论
前言:一种经济实用的方法
我必须首先声明,我所指的“传统课堂”是那些以应试为目的,以知识为指向,以灌输为手段,眼中没有学生的课堂。高效课堂是以“人本”为基石,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意志品格、社会责任、实践能力的课堂,但高效课堂又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概念,它是以课堂为突破口,由教学、评价、文化三大系统建构而成的一个全新的教育概念,完整地表述应该称为“高效课堂教育”。
高效课堂教育的理论支撑最简洁的描述是“四新”,即新教师、新课堂、新学校、新学生。核心理念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高效课堂作为一项来自于实践里的新理论,经历了这样一个成长过程:改变课堂结构——改变教学关系——改变课堂文化——改变“教室”(即让教室成为教育实验室)。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经济而实用的改变现实教育的路径。
为什么总有人反课改
某些传统名师、名校为什么要反对课改?
一个被旧教育宠爱的人,不仅本能地想保留它,而且几乎不可避免地丧失了客观评价它的能力。正如道尔顿学校的创办者海伦所讲,“他们的思想被包上了‘硬壳’,即使他们中有些真诚善良的人,但因把全部经历‘奉献’给了他们认为的那样的教育,因而也便丧失了重燃真理之火的能力,什么也无法让他们抛开陈腐的经验和既得利益”,这让人倍感遗憾。
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指南》中曾说过“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也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所有从事教育的人,都应该从这句话里找到自己时时要面对的挑战,积极地投身于教育改革。改革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尤其是“全天下课改人联合起来”,去敢于推翻旧教育、建设新课堂、呼唤新学校、培养新人类。
但同时又要提醒大家警惕那些带引号的“高效课堂”,因为它们正以扑朔迷离的各种幻象,打着素质教育的大旗,披着课改的外衣,大兴应试教育的“妖风”,蛊惑着许多不明真相的人舍本逐末,尤其要警惕那些应试名校,他们的“教育”还停留在野蛮时代,除了对升学率有兴趣外,是从来不会对师生、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未来真正负责的,他们所膜拜的东西,除了没有教育,其它的一样不少,如果我们宽容到任这样的“教育”大行其道,那只能说明我们缺少对教育应有的敬畏。
我当然是一直为了课改而不遗余力地摇旗呐喊。不改,教育就没有出路。世界上所有觉醒的民族所形成的基本共识是,教育与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然而,我国目前的教育仍然与国际先进教育有着本质的差距,这将无疑决定着中国真正的前途和命运。教育的现状让很多有志之士寝食难安。
教育的问题的确很复杂,比如教育的方向性问题,本质和规律问题,如果我们不承认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向、本质、规律有问题,那么,我们只能去“微观”的教学里去找问题了,去找找观念、认识、方式、方法是否需要进行科学的改进?
教育的课堂并发症
教学是老师讲、学生记吗?
教学是时间+汗水吗?
教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学会知识吗?
教育人几乎一致的看法是,传统教学正在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这样的教学显然是有罪恶感的教学,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先生把这样的课堂称之为“缺德的课堂”。然而事实是,当大多数教育人认识到问题的存在之后,却又为什么对课改心存迟疑?一个比较大的分歧在于,同样是在谈论“课改”,专家和名校热衷于形而上的课程改革,而草根和农村学校却选择了形而下的课堂改革。课程和课堂,到底谁更应“改”,或者谁更应先“改”?在草根们看来,如果不改变课堂的课程改革,恐怕只能是镜花水月,他们认为教育的问题集中暴露在课堂上,基于“教中心”、“师中心”的课堂根本不可能实现新课改理念。教育的发生首先在课堂,没有课堂的革命就不可能有教育的革命。在他们看来,当下教育诸多的问题都是源于课堂,唯有坚决摒弃“教中心”、“师中心”,转而在新课改框架下建构“学中心”、“生中心”才能激活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出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因而,当下传统教育从根源性上看,患的是“课堂并发症”。唯有找到课堂这个“支点”,才能撬动全局,只有解决了课堂问题,其他问题自会迎刃而解。
课堂改革要解决什么问题
为什么要坚决瞄准课堂动手术?如果从“效益”出发,是为了提升课堂质量。然而,真正的课堂质量其实是指学生的“生命质量”。什么又是生命质量?在杜威看来,是“为了人的灵魂的转向”,他还批评教育人可能“在教育中反而把教育遗忘了”。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的事业”。所以,真正的教育应该从生命论的高度去关注人。如果为“人”的教育却习惯于在不知不觉间失落了“人”,遗忘了“人”,那这样的教育造成的事实只能是“让孩子在沸腾的油锅里挣扎”,或者“走进教室就盼着教学楼倒塌”,因而高效课堂推广者有一句“名言”——“课改就是从油锅里捞孩子”!改首先是为了让孩子们不痛苦、不厌学、“不跳楼”。
如何从油锅里捞出孩子?核心是“遵循儿童的方式”,一切“从儿童出发”,彰显儿童的天性和主体地位。课堂一旦能让儿童收获快乐、找到感觉、获得尊重、激发出生命的热情,我相信跳楼的几率会小得多。当传统教学不关注“人”时,其实就意味着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专门和儿童做对。这样的“教育”可想而知。
课改是改革还是改良
课改是在“放生”,这是基于“人”内在生命质量和未来发展前景的伟大使命。因而,在当下课改成为教师师德的衡量标准,一个不课改的教师难说有什么师德。教育必须回到一个“人”字上去完成对传统的“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