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华,男,汉族,湖南长沙市人,1958年出生,1975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工程管理硕士。1982年至2002年在株洲硬质合金厂工作,历任厂供应处长、销售处长、生产安全环保处长、厂长助理兼生产部部长,期间1999年至2000年借调中国稀有稀土金属集团公司任生产经营处处长、总调度长;2002年4月任郴州市人政府副市长;2005年10月任中共郴州市委常委、副市长;2007年1月起任中共郴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毕华 - 工作
郴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毕华在郴州市统计工作会议上强调,郴州市上下要进一步增强做好统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进一步发挥统计的整体功能。毕华指出,统计部门掌握着丰富的信息资源,统计人员既要做好“统计师”,更要做好郴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分析师”和“监考官”。一是要加强对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调研分析。要围绕“打基础、创环境”和新农村建设、新型工业化、全面小康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提供有深度、有质量的统计分析,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服务大湘南开发和对接珠三角,为在扩大开放中科学发展作出贡献。二是要紧紧围绕郴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抓好统计监测考评工作。要根据发展需要,切实搞好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综合考评、经济发展环境的调查测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进程监测等各项统计考评监测工作,重点抓好“为民办八件实事”和推进新型工业化考评统计数据评估认定工作。三是要抓住郴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开展统计预警预测。要抓紧建立全市宏观经济数据库,建立宏观经济运行预警预测系统。要重点关注全市国土矿产资源和能源消耗、环境保护和居民收入分配等方面重点指标的预警预测,确保不触“两根红线”。进一步拓宽统计领域,积极开展社情民意调查,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社情民意,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毕华 - 市长访谈
创建信息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市长访谈录之三以科学发展观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郴州市副市长毕华谈移动通信事业发展。
历史悠久的郴州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南岭山脉与罗霄山脉交错、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流的地带,在桂阳县境内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刻纹骨椎表明,早在一万多年前,郴州一带就有原始人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北瞻衡岳之秀,南直五岭之冲”,自古以来为中原通往华南沿海的“咽喉”。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文人毓秀之所”。东界江西赣州,南邻广东韶关,西接湖南永州,北连湖南衡阳、株洲,素称湖南的“南大门”。
郴州历来被称为″楚粤之孔道″,国家交通″大动脉″京广复线电气化铁路,公路107国道、106国道纵穿郴州南北,为南来北往的人流、物流提供了畅通的渠道。进入21世纪,京珠高速公路的贯通,更使郴州便捷的交通″如虎添翼″,南北交通,更为便利。
在移动等多家电信运营商的努力下,郴州电信网络遍布全市城乡,电波传送沟通海内外,形成了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立体通信网络。
郴州移动有组数字让我们惊讶:1999年郴州移动成立之初,用户数仅为4万户,短短的5年时间里用户数猛增到80万户。到2005年3月底,该公司已建成了一个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高,保密性强,业务品种丰富,服务水平一流的通信网络,并且实现了与187个国家和地区238家通信营运商的国际漫游,其固定资产已由5年前的1个亿,迅猛发展到10个亿。
这在郴州市副市长毕华看来,是一种市场的必然选择。“总结郴州移动的发展实践,有几点值得充分肯定:一是以创新、突破为主要内容的战略思路。始终坚持在品牌结构、营销和服务手段、网络渠道建设、集团客户工作等方面进行创新与突破。二是具有国际化理念的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强调‘精细管理',实施绩效管理和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这是公司赖以成为质量效益型企业的重要保证。三是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正确处理好了当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继承和创新的辩证关系,科学分析市场形势和企业实际情况,实现了企业快速、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毕华说。
郴州移动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拉动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建设。“郴州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以科学的发展观大力推进‘三化’进程中,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2004年,我市实现生产总值394.5亿元,财政收入达34.8亿元,人均GDP突破1100美元。这中间有郴州移动的功劳。”毕华如是说。
的确,5年来,郴州移动通信事业的发展对郴州的经济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拉动作用。仅2004年就上缴税收6670万元,是郴州的“十大纳税企业”。2004年,郴州莽山生态旅游节暨省旅游节闭幕式在郴州莽山举行,但在莽山的奇峰秀水之间,通信联络成了让主办方头痛的大难题。了解到这种情况后,郴州移动公司立即投资数百万元新建了4个基站,并对宜章县城部分基站进行扩容,有力地保证了旅游节的成功举办。2002年的郴州四清湖抗洪抢险,惊动了党中央国务院,为了保证抗洪抢险现场的通讯畅通,该公司周总经理亲自在现场指挥,紧急调运设备,扩建基站,确保现场指挥到位,抗洪抢险胜利后,该公司被评为了郴州市抗洪抢险先进单位。
毕华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在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通信企业肩负着重要的社会使命。郴州移动在发挥信息化先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移动通信″移动性、个人性、实时性、安全性″的优势,利用中国移动丰富的网络和用户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贡献于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
几年来,郴州移动先后建成了移动综合运营支撑系统,满足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有效整合了GPRS、移动梦网、短信中心、CMNET等资源;建成了电视电话会议系统,提高了企业运作效率,节约了企业管理成本,有效地加速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程。2004年,郴州移动新增基站110多个,进一步改善了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沿线及一些重要场所的网络信号覆盖,同时加大了对农村地区边际网的建设,扩大了对农村的覆盖范围,确立了农村市场的网络优势。为服务农村用户,郴州移动专门针对农村市场开发了“基站通″资费政策,降低农村用户的费用,并适时推出了″大灵通捆绑手机”,使农村用户既可买到价格低廉的手机又可获赠话费。在郴州市北湖区永春、芙蓉等乡镇,由于人口少,经济欠发达,该公司建设的网络成本难以收回,但看到农民改善通信条件等基础设备的要求十分迫切,该公司依然在那里建设了直放站。今年下半年,该公司又按上级统一部署,大力实施农村通信扶贫工程,拟新建基站111个,架设通信光缆1000多公里,届时将解决158个行政村的通信难题。
一个个生动的事例,无不显现郴州移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更体现出了郴州移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良好形象。
在谈到今后的发展时,毕华强调,移动通信企业,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充当重要角色。一要继续发挥移动通信事业的网络优势,在推进信息化进程中发挥“排头兵”作用,既要重视企业的建设,又要普及推广信息化;二要继续以“服务”为第一产品,落实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良好的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回报广大客户和社会。三是要按现代企业制度的各项要求规范管理,实现从规模型向规模效益型发展转变,靠信誉、服务、品牌来巩固市场,树立新形势下现代企业发展的典范。
毕华最后说,今年是我国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为“十一五”计划打基础之年,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移动通信事业面临着有利的发展机遇。在发展过程中,郴州移动要继续实施服务与业务领先战略,扩大网络覆盖面,提高通信能力,规范经营行为,不断开拓新的业务,既要又快又好、高速高效地做大做强企业,又要为构建和谐郴州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毕华 - 重要讲话
构建公共财政体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推进建设和谐社会,是党的十七大确定的重大战略任务。政府财政如何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履行职能?关键是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公共财政体系。郴州作为一个以资源型财源为主体来源的欠发达市,当前构建公共财政体系面临着诸多的矛盾,突出表现为:保障基本支出需要与财力严重不足的矛盾;可用财力的增长艰难与满足刚性支出需要的矛盾;财政支出“越位”难退与“缺位”难补的矛盾等等。积极化解这些矛盾,构建公共财政体系,是各级政府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任务。
一、坚持把公共财政作为财政职能调整的基本导向
在我国传统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需要确立一个财政职能和财政形态调整的基本导向,这个导向就是公共财政的导向。
(一)以公共财政为导向,正确处理生产建设和公共服务的关系。
(二)以公共财政为导向,确立科学的财政分配顺序。
(三)以公共财政为导向,形成规范的公共选择机制。
(四)以公共财政为导向,大力推进财政制度建设。
二、适应公共财政体系要求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公共财政一方面为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实现其职能提供财力,另一方面又从财力上制约和规范政府职能的范围,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一)准确界定政府和市场的分工。
(二)逐一鉴别政府的职能事项。。
(三)科学划分各级政府间的事权。
(四)按照社会公共需要确定政府公共支出范围。
(五)进一步深化政府机构改革。
(六)全面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三、认真落实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各项措施
构建公共财政体系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过程,必须找准突破口,统筹兼顾,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务求实效。
(一)培育和做强市场主体。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四)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五)完善财税体制改革。
(六)坚持依法聚财理财。一是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制度体系。
毕华 - 科学博士
毕华,男,1964年11月7日生,江西人,地球科学博士后,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海南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系系主任,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海南旅游发展规划研究中心主任,热带海岛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地理科学学科带头人,海南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海南师范学院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成员。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海南省优秀教师,“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教师科研和教学奖励基金”首批获得者。现兼任中国农工民主党海南省委员会副主委,政协海南省常委,政协海南省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海南省人民检察院特约检察员、检风督察专员。全国高校中国地理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终身会员,全国地方遥感应用协会会员,全国高协组织教材研究与编写委员会委员,海南省地质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海南省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海南省地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海南省博士-院士产业促进会常务理事,海南省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海南省环保咨询专家,海南生态省建设连席会议办公室特邀研究人员。
1988年以来,18次获得有关学术奖励(省部级10次,院所级8次),25次获得有关荣誉称号(省部级7次,院所级18次),其中2000年、2001年分别被评为“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海南省优秀教师”。
1985年以来,共负责或参与国际合作、国家重点科技攻关、省部、院所各级项目45项(主持13项,其中已主持完成11项;参与32项,其中参与完成22项),其中国际合作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华夏英才基金”资助出版项目1项(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23项(主持5项,其中主持完成3项;参与18项,其中参与完成11项),院、所级项目15项(主持6项,包括1项院重点扶持学科建设、1项院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其中主持完成4项;参与9项,参与完成3项),对外规划项目1项(参与完成)。
1990年以来,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37次,并提交或宣读论文;作为专家,参加专业评审会52次。独立完成专著2本,合作专著3本,合作译著1本,学位论文与项目研究报告等9本(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9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53篇,核心刊物论文52篇。据不完全统计,1997年以来,被美国SCI索引收录论文3篇、美国EI索引收录论文6篇。
毕华 - 相关词条
郴州市 地球科学 博士后市长 常务副市长 海南省湖南省 科长 论文毕华 - 参考资料
[1].郴州市政府网:http://www.czs.gov.cn/sitepublish/site200/zwgk/ldfc/ldjl/swldjl/content_35474.html[2].三湘都市报:http://hunan.voc.com.cn/content/2005-10/31/content_35187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