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从古至今,
竹子让艺术家为之倾倒,
让传统手工艺者为之膜拜。
一根竹,可成颗、成片、或成丝……
竹丝扣瓷,又名瓷胎竹编,是四川成都地区独有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以瓷器器皿为胎,用纤细柔软的竹丝,紧扣瓷胎,依胎成形,所有接头之处都做到藏而不露,浑然一体。
相传最早的瓷胎竹编出自清道光同治年间,因为工艺复杂、制作考究,当时仅作为皇室贡品专用。
这些独具汉族文化特色的工艺珍品一直作为中国对外贸易商品和国际文化交流的展品,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
竹丝扣瓷 · 工艺取竹
匠人甄选节长66厘米以上,没有划痕、花斑的两年青壮慈竹,依次进行刮青、晾置、烤色三重工艺。
采回来的慈竹,要趁着水分没有干去之前刮青,也就是刮去青色的表皮,竹子即露出白胎。
将竹子切分成了等宽的竹片,晾晒半月后进行烤色(把稀释后的硫酸涂在竹片表面,紧接着在猛火上快速过,这样火烤之后竹片略泛红色,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原色竹丝用燃料染成其他颜色)
制丝
待烤色完成,匠人再顺着篾片,用自制的排针,按在自制的篾片上,一抽即分出竹丝。
最后用匀刀将竹丝再次加工,形成完全一致的粗细。
编制
将修裁后的竹篾按一定规律排列在圆形木座上,再用作为纬线的竹丝把竹篾固定。之后便可以开始一圈圈地编制了。
竹丝一圈圈缠绕后,底部的圆盘就形成了规模,原先的经线随着放射开来,逐渐变得稀疏。这时候就需要添茎了,也就是加入新的经线。
用少量胶将完成的部分固定到瓷胎底部,等干透后竹编就自然成型了,之后就可以编制胎身了。根据胎身和图案,一层层攀缘经篾而上,完成一件精美的瓷胎竹编。
制作过程中,匠人全凭双手和一把刀进行手工编织,让根根竹丝依胎成形,紧贴瓷面,竹丝长度有限,编织过程中往往得多次接入新的竹丝,所有接头之处都做到藏而不露,宛如天成。
最后,完成后的作品加涂清漆。瓷胎竹编器具不仅耐干燥、不变形、防虫蛀,还耐水可清洗,之上的鲜艳纹理,可经几十年使用而丝毫不变色,不仅可作观赏、收藏,也很实用。
花器
酒器
茶壶茶杯
匠人 · 匠心
竹丝扣瓷
千丝扣的一杯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