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恩山
主治医师,男科医学博士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不育、前列腺疾病、男性性功能障碍、男性性心理障碍、男科其它疾病及各类泌尿系相关疾病等。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泌尿外科
南方医科大学 讲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男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中医男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
原来如此
那中医有什么办法“消石”呢?
小豆子赶紧带大家来学习一则医案!
首诊2016年9月17日
患者:李xx,男,45岁。
主诉:自诉一周前,在上班时无诱因下突然出现腰痛, 连及腹部, 疼痛难忍。在外院就诊,经B超检查,发现两侧肾盂膀胱及左侧输尿管有直径分别为0.7cm×0.8cm、0.6cm×0.8cm大小不等数个小结石,左肾积液,红细胞(+++) ,诊断为双肾结石、左侧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给予解痉药、止痛药、抗生素、排石冲剂等治疗, 肾绞痛症状得以缓解,但结石无明显变化, 遂至我院门诊求治。
症状:症见腰酸痛、腹部胀满,但不欲大便,纳差,尿黄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滑数。
中医诊断:石淋。
辨证分型:湿热蕴结下焦。
治则:清热利湿,排石通淋,行气止痛。
处方:三金汤合八正散加减。
药物:金钱草20克、海金沙15克、鸡内金15克、车前子15克、瞿麦10克、扁蓄10克、滑石10克、山栀子10克、炙甘草5克、通草15克、延胡索10克、枳实10克、熟大黄10克。
另嘱患者多饮水、适当活动。
复诊患者复诊时自诉服三剂药后,腹部胀满减轻,排便通畅,并于活动行走时突然疼痛难忍,肉眼血尿, 尿出两块结石,服到第五剂药时,又突然腰痛,肉眼血尿, 随即排出一颗米粒大小的结石。遂以前方加减再服七剂,期间陆续排出大小不等数颗结石。
服药两周后,腰酸胀痛症状基本消失,小便亦无特殊不适。复查B超,除右肾仍有一粒0.5cmx0.6cm结石外,其他肾、膀胱及输尿管均无结石。
按语
中医治疗尿石症,临床上首先要选择适合中医治疗的病例,原则上结石直径小于1CM,而表面光滑,无梗阻者适合服中药促进排石;
其次,石淋的证型有多种,不同的证型用方不同,但本例的湿热蕴结型是其中多见的一个证,由于湿热下注膀胱,导致尿频,尿急,小便艰涩,腹痛,尿中有沉淀物,尿液混浊等症状,湿热蕴结而易形成结石、血尿等。
治疗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为法,本例以三金汤与八正散合用,诸药的利尿作用强,可以增加尿流量,促进输尿管和膀胱的运动,加快结石的排出,特别对输尿管的下段结石和膀胱结石效果较好。
肾结石预防措施
泌尿系统结石是由多方面因素所导致的。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个体先天和后天差异,包括遗传因素、生活习惯、所患疾病等对结石形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对尿路结石的预防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多饮水,这是最简单有效的预防方法。要养成多喝水的习惯,主动多饮水,不要等渴了再喝。研究表明尿量少是尿路结石形成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每日尿量少于500ml者处于尿路结石形成的高危状态。因此,正常人要求每日饮水2000至3000ml,使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至2500ml,对预防结石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是调节饮食,注意膳食均衡。要适当限制含钙、含草酸的食物及动物蛋白与精制糖的摄入量,多增加含纤维素高的蔬菜的摄入。对于高尿酸尿患者,限制嘌呤类食物及减少钠摄入是预防结石形成的有效措施。
第三是去除病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尿路梗阻都易使尿液滞积而形成结石,故要及时进行治疗,解除梗阻;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尿路感染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控制感染;痛风病人可形成尿酸结石,积极治疗痛风是防止肾结石发生的有效措施;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人亦容易形成结石,所以应及时接受治疗。
第四是药物防治。对于已知结石性质及诱因的病人,可根据结石性质使用相应的药物防止结石复发或继续增大。如果明确所患的泌尿系统是适合中药排石的,也应该积极服药治疗。
第五要适当活动。长期不活动可增加尿中晶体成分的沉淀机会而容易形成结石。体育活动可加快体内新陈代谢。可根据自己体力状况,制定可行的锻炼计划,适度的活动可有效防止尿路结石的发生。
以上内容为潘恩山医案
读者切勿在未经医生辨证的情况下依方治病
本文由快问中医平台原创.名中医专栏原创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