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调理孩子肺部的思路
现在小孩子肺部的问题比较多,我甚至觉得,怎么找我调理的,绝大多数都是孩子的肺部有问题啊。
后来我想了想,觉得这和现在的空气质量有关,无论大小城市,污染都是很严重了,我们呼吸的空气不如以前,所以孩子的呼吸系统受到的考验也大。
另外,一些家长喂养不当,导致小儿脾胃受伤,脾胃在五行里面属土,肺属金,土生金,也就是说:脾是肺的母亲,脾受伤了,当然肺也不会好过,这是中医里面的道理。
那么,如果肺部受伤,该怎么调理呢?
我的第一个看法是:在孩子的平稳期,要抓住时机,给孩子调理脾胃。
这也是我的一贯做法,我的经验是,肺经虚弱的孩子,如果在平稳期不调理脾胃,等到肺经的病发作了,那就会陷入疲于奔命的状态,不断地去扑救新发的病症,忙于应付,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
有很多家长是这样的:孩子感冒了,咳嗽,于是赶快去医院,到处求访名医,吃了很多药,见效很慢(因为孩子的正气不足),然后经过漫长的治疗,终于有些恢复了,结果,天气突变,孩子又开始病了,家长几乎崩溃……
这样的家长我见过很多,有一些家长甚至都开始神经质了,看着她们,我的心里觉得酸酸的,觉得自己需要把中医的道理讲给她们听。
中医的想法是从自己的体系出发的,我们认为八珍糕是补充了一些内容,但是也泻掉了一些,比如我们认为的水湿,方子里面的茯苓和薏苡仁都是祛湿的。
而补充的内容,我们认为分为阴阳,补充了脾阴和脾阳,根据情况,补充的比例我们会调整的。

这些都是药食同源之品,但是,这和我们平时吃却有很大的不同,并不是我们平时随便拿薏苡仁、白扁豆来吃吃,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我们会有一个非常精确的调整。
比如,我会根据孩子舌苔的厚腻程度,调整每一味药的比例,这是调整补泻的比例,舌苔厚了,就要增加薏苡仁等药的分量,增加泄湿之力,舌苔薄了,就要增加补脾的药物的比例;然后,根据舌质红的程度,来调理药物的增减,这是在补阴和补阳之间平衡,因为舌红者为脾阴不足,舌质淡白者为脾阳不足。
这是中医理论的妙处,可以给我们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