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重庆市南川区的张大姐有点郁闷,原来她被儿子牛牛(化名)反锁在门外一夜,妈妈喊破了嗓子也没回应,孩子却在家里玩了一夜的游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小编不禁要问,在孩子眼里,妈妈为啥没有游戏重要?
反锁妈妈九小时,只为打游戏
“我当时真的是既没打他,也没骂他。”对于儿子举动,张女士至今都没有想明白原因。上周的一个晚上,张大姐从外面工作回家已经快11点了,看见儿子牛牛在玩,张女士就照例问了问作业做完了没。得到孩子肯定的答复后,张大姐又问,“那你课文背完了吗?”在得知儿子还有三段课文没背时,张大姐让儿子把剩下的课文都背了,“我和姐姐出门去转转,你背完了下楼来吃点东西。”说完,张大姐就带着女儿离开了家。
可是,等到张大姐在家楼下吃完夜宵回家,儿子都没有下楼来,站在家门口准备开门,张大姐才发现,大门被儿子从屋里反锁了。
自己声音越来越大,拍门声越来越响,屋里却没有一点声响,“你开下门嘛,生啥子气跟我说。”对于妈妈和姐姐的各类问话,牛牛始终没有回应。一直折腾到第二天早上,张大姐家的门也没有打开。儿子牛牛始终没有答应门外的妈妈一句话。害怕儿子出事儿,次日早上8点,张大姐无奈报了警、找来消防队员。
“等我在阳台上站了几秒,那个孩子才发现我。”回忆起荡到16楼窗外时看到的情景,消防队员杨军有些哭笑不得。当时,家里只有孩子一个人,正坐在客厅的电脑前打游戏,看见杨军站在窗台上,孩子也没有多少惊讶。等到杨军跳进家里把门打开,牛牛仍然淡定地坐在电脑前,除了游戏,谁也不理。
据了解,平日里的张大姐和丈夫很少在家,与儿子的少有感情上的沟通和交流,儿子牛牛也有些叛逆,妈妈让背课文的一件小事,成为了亲子矛盾爆发的导火索。
这样的家长,千万当不得
在日常生活中,像张女士这样的家长,都会或多或少犯过亲子沟通中的禁忌,很多家长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其实却在无形中伤害了孩子。
命令、控制、威胁、警告孩子
“你去找别的东西玩。”
“把这里收拾干净。”
“你如果成绩再这么差,玩游戏时间就别想了。”
这样的说法方式,在亲子教育中不胜枚举。张大姐在牛牛玩耍时命令“把课文背了”,让正开心的儿子大为扫兴,自然会让牛牛心生不满和敌意,孩子就做出了过度抗拒和防卫的行为。
唠叨、说教,为孩子提供解决办法
“你不应该那样,你应该这么做才对。”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要好好读书,将来要做一个有出息的人,否则就要捡垃圾。”
当父母试图指挥、控制孩子,让孩子完全听自己的话时,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此时的孩子完全置身事外,没有一点参与感。这样的沟通方式会让孩子认为父母不顾及自己的观点,采取武装自己的措施。
比较、挖苦、否定、指责孩子
“你看人家小明多听话,你再看看你。”
“就知道哭,你还有别的本事吗。”
“做任何事情都是三分的热度坚持不了多久。”
这样的消极的语言模式会深深地刺疼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将感到内疚和无能,越来越没有自信,在这种模式环境之下,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敌意,同时会感到父母并不爱自己,从而导致像牛牛一样的叛逆行为的发生。
沟通是促进亲子关系的一个重要桥梁。并且,在家庭教育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如果家长与孩子难以沟通,又谈何家庭教育呢?接下来就跟着小编来看看与孩子进行沟通的五大法宝吧!
这样的家长,孩子才喜欢
真正地去“听”孩子讲话
作为父母,在努力教育孩子之前,也一定得努力、全力地去听孩子的各种话语。这样做将让孩子明白:当你或者其他人说话的时候,他也应该仔细听才对。仔细倾听包括三层含义:“积极地参与”,“带着感情倾听”,“不要轻易打断”。
举个例子,有时当妈妈一边炒菜一边盛饭时,八岁的女儿在想跟妈妈说些什么时,妈妈有时是不经心地听着,有时会打断她,反而请她帮忙摆桌吃饭,但从未停下来专心去“听”她想说的话。这样一来,父母一次、二次、三次地忽略了孩子后,孩子们便会慢慢地失去了“告诉你”的兴趣。另外,在“听”时,最好做目光接触,要孩子知道父母是真的愿意听。很多时候,孩子中不过想说父母觉得不太要紧的事,但对他们而言,却是重要的。如果父母不去拒绝他们,当他们真遇到困难时,就自然会敞开心扉了。
了解孩子的想法
大部分的时间,孩子只是想从他信任的成人中进一步确定自己的想法与做法,所以,家长们完全不必将自认为最明智的方法强加在孩子身上,家长可在了解情况后,做个回答或者表明自己的态度。千万不要自主引领孩子的思想,说教式教育往往会降低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认同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向家长表达感受的时候,得到的往往是评判,甚至是批判。比如:孩子打针,疼,哭了。家长喜欢说:“不就打个针吗?有那么疼吗?有什么好哭的?”疼就是疼,如果家长认同孩子的感受,孩子会觉得被接纳、被理解,心情自然就放松、平和,而如果被家长否定、批判,孩子的情绪就得不到缓解,会被压抑,时间久了,自然会形成一系列的不良后果。所以,家长在和孩子的沟通中要牢记:所有的感受都可以被接受,只是有些行为是应该限制的。比如,孩子和小朋友闹矛盾了,回家来非常生气,一边和妈妈说,一边摔玩具发泄。家长或许会说:别生气了,以后注意点,如果不喜欢就不和他玩了。但这样的沟通其实并没有解决孩子的问题,无论是心理的还是行为的。家长可以试着说:哦,我知道你今天很生气,是不是?不过,你摔玩具,玩具也会疼的,他们也会很难过的。这样,不仅能让孩子的情绪容易平复,而且,也让孩子知道:生气了拿玩具撒气的行为是不好的,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带来帮助。
多用身体语言,无声地表达更有力量
表情可以传达出我们的很多情绪,无声的语言也能传递很多信息。家长即使不说话,表情和肢体语言也会被孩子觉察到。有一位父母说:“在我孩子两三岁的时候,我们就有个约定:当我们手拉手的时候,如果我用手捏她的手两下,就是在对她说‘我爱你’。现在她十九岁了,我们还经常这样表达爱意,只是现在经常是她捏我的手两下,然后,我们会满是幸福地相视而笑。”
无声的语言会给孩子带来莫大的快乐,所以对于父母而言,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身体语言,也是进行亲子沟通的有效方法。
每个孩子都需要与你单独相处的时光
有一个母亲,说她很珍惜接送女儿的时间。因为这个时间没有其他孩子的介入,也没有父亲的吼叫声。其实,不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应该珍惜与孩子单独相处的时间,毕竟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父母更应该在单独相处中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
实习编辑 | 姚虹君
责任编辑 | 杜润楠
消息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