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时候真的是很迷茫,因而也会常常自问:自己到底是什么?自我又是什么?
如果按照禅学的理论去解释,自我的概念可以从小到大分为几个层次的内容:1.我的心,2.我的身体,3.我所生存的社会及环境,4.整个地球,5.整个宇宙就是我的身体。对于这五点的内容,有的人就不敢全部认同,认为太超脱了,尤其是最后那两点。
的确,出家人与普通人的角度会不同,感悟当然也会有所差异。那么,真正的自我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概念?
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能够控制自己的身心活动,自己能够做得了主的就是真正的自我。然而,虽说自我的形成很简单,但要符合标准的自我还是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的。正如英国著名的教育家M·Barber在09年“高端国际教育圆桌讨论会”上给出了一个观点,他认为,真正的自我必须要知识+思维力+判断力,正确而系统的教育是自我达标的基础,缺乏教育就会削减了道德的成分,道德一旦不完美就很容易失去自我。
在日常生活中,自我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有些人的心容易倾斜,受环境的影响就会产生动摇,或受到教唆就没有了主张,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所以,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人就要马上做出快速的反应,确定自己原来的立场和方向,保持自知,有效地把控自己。
一般来说,对自己了解越清楚,发生错误的机会就越少,自我的思考、判断和言行就会越正确。能够掌握好自己心念的人,其自信心就一定会很坚定,就能够学自己应该学的,做自己应该做的,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表现出一个真正的自我。
当然,能够正视自己和别人,很客观地认识自我,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也不是人人都能够做得到的,这是因为认识自己比认识别人更困难。
我们每个正常人都有耳朵和眼睛,这两个器官都是向外听向外看的,很少有人会向内听听自己的声音,向内看看自己的言行。如同有人会伸出手来,指东指西,或都是指着别人这个不是那个不行,但就很少会指向自己的良心。
其实,一个人倘若能看到自己能力的不足,这不等于自卑,也不是没有自信,而是明白了自己的位置,清楚自己能力的程度,那么,他就不会浮燥和吹嘘,只会踏踏实实地尽力而为。反之,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够了解,只看到自己的优点,无视自己的缺点,那么就容易产生骄傲的情绪,做出自大的行为。这是一种很容易犯的毛病,可有些人就偏偏毫无察觉,自以为是。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做人就应该多观察和了解自己的思想和人格,这就是所谓的“自知之明”。没有自知之明的人是愚蠢的和悲哀的,其内心往往都潜在着一些损人不利己的念头,而这些念头总会在不知不觉地贯穿在日常的言行之中,甚至伤害了人家也不知道,这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
对于这些念头,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经常自我进行反省,这个反省就是如何面对自我,如何去诠释自己的人生。
提到反省,有的人不以为然,照样我行我素,内心没有一点感悟和诚意,这样的心态是不正常或变态的,是所有麻烦事或是罪行的祸根,这就不得不要引起警惕,千万不能够再自暴自弃和掉以轻心。
在世界几大类的宗教当中,佛教是最强调要认识自我和面对自我的。台湾的一位著名佛教学者圣严法师在其《禅的世界》的书中就说道:“何谓自我?自我是闭锁的主观意识,人多以主观和客观来面对每一件事,如果比较客观来处理事情,就是比较理性,也比较接近智慧。”他同时又指出:“人应该知道自己的分量,了解自己的能力,然后充实自我,发挥自我,不放弃自我的既定方向,不动摇基本信念,这样就不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失去自我。”http://www.3lian.com
由此看来,法师对自我的观点是鲜明的,阐明了认识自我和面对自我的前提必然要提高自己的自信心,这一点尤其重要。
毋庸置疑,有自信的人是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的,是能以智慧判断什么最适合自己,清楚自己所想要的,因此,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不会那么容易随大流,或盲从行事,其心中的人生价值观是非常清晰的,前进的目标也是非常明确的。
总之,对于每一个来讲,人的时间是有限的,能力也有限的,我们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事情上,切实地认识自己最为重要,正确地面对自己更是把人生的每一秒都能够发挥得淋漓尽致、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