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北京赛车每天赢三千 話說北京三千年第三篇 〔下〕
★★★《三味書屋754》2015年04月25日編輯整理★★★
★★★★★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寵物情結-養貓TOP8:老北京的宠物情结 北京人飼養寵物的傳統曆史悠久,學問、講究也多。確切地說,過去老北京人把所喜歡飼養和賞玩的種種動物多稱爲“玩物”,而很少用“寵物”一詞。老北京人喜歡飼養的寵物實在是不少,大致分起來有四類,一是鳥類,二是蟲類,三是魚類,四是獸類。飼養寵物既是老北京人的一種嗜好,也是老北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在玩賞寵物之中得到的是一份精神上的愉悅與享受,老北京人把養寵物當做一大雅事,是和弈棋、品茗、論畫一樣的雅事。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寵物情結-養鳥 老北京的寵物情結 老北京養鳥的人大多生活悠閑。文人多養百靈、靛颏、紅子一類;體壯者多養畫眉;撂地賣藝者則多養交咀、“老西兒”一類。遛鳥不獨是給鳥兒“放風”,主要在于馴鳥兒,教給鳥兒一些小技藝,並觀賞、娛樂。北京人喜歡養鳥,除了圖個樂兒外,還有養心健身的“作用”。過去有句話:“養鳥遛鳥,遛的是鳥,練的是人,心變寬了,體變壯了,日子過得就豁亮。”所以無論文人墨客、梨園名優、杏林國手,還是車夫、轎夫都有好養鳥的,只是貴賤不同而已。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寵物情結-養蝈蝈 北京人玩蟲兒,主要玩蝈蝈兒和蛐蛐兒。北京人養蝈蝈兒有不少的講究,一是要選上品的蝈蝈兒,講究全須全尾兒、叫聲悅耳;二是顔色正、品相好,一般多選黑、綠、青三種;三是要善動愛跳,越是活潑愛鬧的蝈蝈兒越有人緣兒。北京人買蝈蝈兒時絕少買一只,而是買一對,一則是老北京人有成雙成對的習慣,雙爲吉利數;二則是兩只可以相互戲逗,叫得更歡。買回來的蝈蝈籠子大都挂在屋檐、門楣、窗前或院子的葡萄架或海棠樹上。從此,蝈蝈兒的鳴叫就成了四合院裏最動聽的聲音,一直能叫到立冬。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寵物情結-養蟋蟀 蟋蟀,北京人稱之爲“蛐蛐”,又名促織。民間有“促織鳴,懶婦驚”的俚語。蟋蟀是壹種分布廣泛的昆蟲,老北京養蛐蛐、鬥蛐蛐的用具極講究,在冬至前用的澄漿罐,是用澄漿泥澱制成型、入窯燒制而成的。養蛐蛐,趣在蛐蛐的厮鬥與鳴唱。壹般的蛐蛐拼鬥並不引人注意。自中秋節後至重陽節左右,一些專門養蟋蟀的,備好戰場,隨即下帖約人。請帖外皮寫的多半是“樂戰九秋”。蟋蟀的爭鬥,本是昆蟲的壹種自然本能,卻往往摻入許多人的成分在其中。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寵物情結-金魚 享譽國內外的水中寵物金魚,是我國傳統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金魚是鲫魚變種,因其色赤而鱗片閃爍若金,故名金魚。在北京人的口語中,宮廷中四尾的珍貴金魚稱爲“金魚”,而其他的金魚則被稱爲“小金魚兒”,兩者價格相差也甚遠。有身份、有地位的主兒,家中養魚專有魚把式伺弄。老北京家庭養魚的,壹般以圓形三足缸或長方形玻璃缸爲多,家庭富足者則用瓦盆飼養。因時間用的已久,盆內都有一層綠茸苔,觀魚更爲豔麗。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寵物情結-養狗 在獸類寵物中,老北京人過去飼養較多的是貓和狗。老北京養貓講究品種,大多以毛長者爲貴。一般認爲白者、黃者爲上品,黑者、雜色者次之。此外,貓眼必以兩色者爲貴,名曰“雌雄眼”,俗說“爹壹只,媽壹只”,此爲“波斯種”。但老北京人不喜歡養白尾貓,以爲不祥。北京人認爲養貓乃高尚之情趣,其來源多系親朋間互相贈送,以爲禮品。那時的老北京人不賣貓,還把賣貓、賣狗視爲破産的象征。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寵物情結-養鴿子 北京人也喜歡養狗,但狗的數量要遠遠少于貓的數量,有錢人壹般會在護國寺廟會的狗市上買觀賞狗:袖狗、叭狗。袖狗僅一掌大小,然生性好鬥,又叫“鬥狗兒”,可藏于袖間,因此得名。這些人將狗置于桌案上觀其爭鬥、撕咬,以博得壹樂。普通老百姓在四合院裏多養些小京叭、小柴狗。 此外老北京人飼養的寵物還有鷹、龜、猴、雞、鵝、隼等,但數量不是很多,只有對它們特別喜好的人才會飼養。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講究-喝茶 老北京的講究 老北京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禮數多,講究多,禁忌也多。俗話說:“北京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沒名的胡同如牛毛。”確實,胡同可以說是北京的特色景觀和文化之一。老北京是由胡同組成的,胡同是北京的精髓。但是,到胡同中去參觀旅遊,卻不能用“逛胡同”或“串胡同”來表達,這是因爲,胡同中妓院比較集中,壹些嫖客今天去這條胡同,明天去那條胡同,在胡同裏逛來逛去,串來串去,尋花問柳。日子長了,老北京人便把那些經常到胡同妓院裏嫖娼的人,先說成是“逛窯子”,後來就含蓄地說成是“逛胡同”或“串胡同”的了。再往後其意逐漸引申,把那些作風不正派、不正經而在胡同裏閑逛的人也說成是“逛胡同”或“串胡同”的。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講究-四合院風水 北京人還忌諱在屋子裏面撐傘,老人們經常告誡小孩子:“屋子裏面不可撐傘,否則房子會漏!”這當然帶有極大的誇張成分,但是也並不是毫無道理,因爲頂棚就是北京平房的天花板,北京的平瓦房的頂棚,都是用木條加高粱杆和葦子杆紮的,再糊上壁紙。頂棚高不及丈,又是紙糊的,所以在屋內揮舞長物,極易捅破。 老北京人還都知道“夜晚不可以剪指甲”!因爲在電氣時代尚未來臨之前,夜間照明條件簡陋,視線不明,夜晚剪指甲容易剪著皮膚,十指連心,疼痛難忍,那時醫藥缺乏,全城也找不到一兩家醫院。即使送到醫院,高昂的醫藥費也不是平民負擔得起的。指甲長了忍個一天半天也無所謂,何必犯此禁忌?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講究-過年放鞭炮 北京人還有一種說法,小孩玩火會尿炕,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玩火和尿炕並無必然聯系。北京人之所以忌諱這個,是因爲小孩好奇,喜歡玩火,不但會燙傷自己,又容易釀成火災。小孩不知道玩火後果嚴重,卻都知道“尿炕”後難免挨打受罰,又是不光彩的事,所以聽到“小孩玩火會尿炕”的警告後,也就不敢玩火啦。 在住房方面,北京人也很講究,俗話說:“有錢不住東南房、冬不暖來夏不涼。”這就是老北京人對住房條件的選擇。除此之外,北京人還忌諱在四合院中種松柏樹、桑椹樹和梨樹,因爲松柏樹大多種在墳地中,“桑”與“喪”,“梨”與“離”諧音。北京人有句俗語:“桑松柏梨槐,不進府王宅”,就是這個道理。 北京人還忌諱院子裏的地面比胡同、大街的地面低,原因是壹進門就得跳蛤蟆坑,而出門從低向高,如似登山,明顯不吉利。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講究-打招呼互相作揖問好 此外,數目字中,單數不吉利,一般人都能接受。但是住宅間數除外,四合院中的北房或三間,或五間,如果有四間的地方也要蓋三大間,每邊再蓋半間,美其名曰:“四破五”。至于東西廂房,也多以三間爲准,目的是在院中建築組合裏産生一條中軸線,這條線如似人身上的脊梁,是院落中最重要風水源頭。正因如此,雙數在北京住宅建築方面是不吃香的,所以,北京出現了這麽一句俗語:“四六不成材”。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理發業TOP9:老北京的理發業 在古代,中國人本不剃頭,因爲“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于是在很長一段曆史時期裏,中國沒有理發業。中國古代的男子壹般都束發留須,即使需要梳理,也是自己動手。女子則或挽發髻,或绾于頭上,不需理發。佛教和尚和比丘尼剃光頭,都切是由寺裏八大執事之壹的“維那”負責的,但並未形成行業。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理發業-清代剃頭匠 老北京的理發業 清入關後,頒布使漢人滿化的“薙發令”,強迫漢人依滿俗剃去前半部頭發。薙發令規定:凡大清軍所到之處,漢民限于十日之內,盡棄明朝衣冠,盡行薙發改裝,服飾儀節,皆遵滿制。清朝廷在北京東四、西四、地安門與正陽門前搭建席棚,勒令過往行人入內剃頭,違者斬首,這便是所謂“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京城地面廣闊,這四處地方並不能很快地給北京人剃去頭發,于是,朝廷又批准軍中夥夫在各處街巷建棚或擔挑子串戶剃頭,這就是北京最初的理發業。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理發業-家門口的剃頭挑子 老北京理發業當時在大街上有門臉的叫剃頭棚兒,同時也有挑挑走街串巷的。他們大都手裏拿有壹鐵器,當時人稱爲喚頭,形狀似大鑷子,用小棍自下向上壹撥,便發出“嗆啷”一聲,隨走隨響,以召喚主顧。當時,他們除剃頭刮臉外,還爲客人掏耳朵,按摩、推拿、正骨。有的上年紀的老人理發剃頭時愛睡著,這個時候剃頭師傅就會順式給妳按摩壹陣兒。有的胳膊腿腳不舒服的,他還給妳推拿。他們的剃頭挑更是有講究,有句俗話“剃頭挑子壹頭兒熱”,是因壹頭是專爲客人洗熱水頭的地方。上邊是一銅盆,下盆架爲放熱水的小火爐,而圓籠邊立壹旗杆,旗杆上有青絲穗,其下邊有一寸鬥。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理發業-剃頭挑子 民國初年,人們思想落後守舊,婦女不敢進理發店理發,這時就出現了壹個新的理發行當,壹些原是在大都市替富宦人家的太太、小姐梳妝打扮的婦女開始爲北京婦女理發,大家叫這些人爲“梳頭婆”。1926年有了專門爲女子理發的理發店,或在理發店裏專設女部。店鋪設備、匠師技藝、所用器具和材料都逐漸西化,改用推子、剪子、洋刀、沙發轉椅和厚玻璃長鏡。 解放初期,走街串巷的理發師傅仍是只會理男發,女發要到理發館去理。這些走街串巷的剃頭師傅給小孩剃頭都功夫了得,他們能在小孩的哭鬧亂動中給孩子把頭剃好,那鋒利的剃刀還不傷著小孩子的嬌嫩的皮膚。北京人有爲嬰兒剃胎毛的習慣,因那時的孩子太小,不少家長不願抱著孩子跑到理發館去理發,當聽到門口傳來“喚頭”的聲音後,便會把理發師傅請來爲孩子剃胎毛。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理發業-剃頭的商販 在公私合營、合作化以後,小手工業者和手藝人都加入了合作社,理發師傅也大都加入到了理發館中,這樣在北京的街巷中便很少聽到那“噌、噌”響的喚頭聲了。理發館壹般在店外設立壹個紅藍相間、不停旋轉的燈作爲幌子,告訴來往的行人這裏是理發館,請大家來理發。改革開放前,京城理發店都屬國有,可等級不同。王府井的“四聯”、西單的“第壹理發店”等老字號名店,是考究的顧客的去處。而小街道、小胡同等居民聚居之處那不大起眼的小理發店,卻是北京普通市民經常光顧的場所。如今京城已很少能夠見到國營理發店,代之而起的是星羅棋布的各類私營美容美發店。 那些目睹過剃頭師傅下街剃頭的老北京們,或許仍記得“喚頭”清脆悠揚的“嗆啷”聲在寂寥悠長的小胡同裏回蕩……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澡堂子TOP10:老北京的澡堂子 北京澡堂子的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朝寺院僧人們開辦的“香水行”。明朝永樂年間,北京開始出現正式的洗浴業。到了清代,澡堂子的地盤已經擴展到了西直門、朝陽門一帶。辛亥革命之後,隨著時代的進步,這種行業逐漸興盛發展起來。 老北京的澡堂子 最早,澡堂只招待男人,而且設備簡陋,只在房間內設壹水池,水池邊放長條板凳,如果洗澡人多,則臨時准備衣筐,筐口系有竹牌,標明號碼,客人將衣服脫下,連同鞋帽放入箱內或筐內,即入池洗澡。洗完,認號穿衣上路,不得久待,否則,掌櫃的就要高喊:“洗的洗,晾的晾,不洗不晾穿衣裳,洗澡別打盹兒,摔了腰和腿,買張膏藥貼,洗澡不夠本兒。”浴客如果還不穿衣走人,老板就要下逐客令了:“諸位穿著穿著,騰個箱兒,前起讓後起兒。”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澡堂子-澡堂子裏邊的故事 到了20世紀30年代,澡堂行業逐漸擴大,市內各主要繁華街道都有了規模不等的澡堂。1916年,北京出現了女浴室。1928年,澡堂的經營者們成立了浴堂商行會,後改稱浴堂同業公會,澡堂經營業由此形成了壹大服務行業。 老北京的澡堂子也有三六九等,最高檔的是頭等官堂,是爲那些大官、富商們服務的,澡盆、衛生、服務都是壹流的,有錢人不僅在這裏洗澡,還在這裏睡覺、吃點心、喝茶、打麻將。北京在解放前夕,設備最好的、價格最高的是“東升平”浴池三樓的頭等官房。這裏南近八大胡同妓院區,北連前門火車站,西是古玩市區的琉璃廠,東爲黃金商市的大柵欄,地勢之優自不必多說。這裏均爲單間套房,到這兒洗澡的包括當局的許多達官貴人、高級紳士、社會名流,在這裏有嫖妓、有賭博、有吸毒……有的人在此夜以繼日,壹混就是十天半個月。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澡堂子-過去搓澡的骨牌 次一等的就是普通官堂,每位三角至壹元。比較著名的澡堂子有位于珠市口西大街的清華池,位于王府井八面槽的清華園,位于楊梅竹斜街的東升平園,位于李鐵拐斜街的西升平園,位于東四南大街的怡和園,位于壬廣福斜街的壹品香等。 比官堂次之的就是“盆塘”,盆塘是單間雅座,客人多是小職員、教師壹類的公務員,婦女們也經常帶著孩子來洗盆塘。單間內設兩個搪瓷浴盆,外設躺椅、茶具,設施也很是齊全,不過洗盆塘的客人多屬市民階層,沒有太多的時間膩在這裏吃喝玩樂,能夠舒舒服服洗個澡就是很大的享受了。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澡堂子-百年清華池 最低級別的澡堂叫做散座,也叫池塘,光顧于此的多是賣大力的勞動者。這些人到澡堂來,有的就是爲了幹淨。有的並不是爲了洗澡,而是爲了講生意,做買賣;爲了買房子置地談條件;爲了幫助別人解決糾葛等。還有壹種人是到澡堂裏來躲債,欠人家的錢而到澡堂邊洗澡邊休息睡覺,以躲避債主要債。1937年“七·七事變”後,直至1949年前,由于社會動蕩不安,工商業蕭條,居民生活苦,所以每逢年節,壹些洗澡的客人中,有壹部分從早晨開門到晚上始終都不走,洗了睡,睡了洗,餓了讓夥計去給叫飯,直等到晚上夥計高喊:“各位明天再來,靜堂啦!”他們才無奈地離去。大多數澡堂還寫著楹聯:“身有貴恙休來洗、酒醉年高莫入堂”,提醒有皮膚病的客人、喝醉酒的人和年歲大的人不要進澡堂洗澡。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澡堂子-北京老澡堂 建國後,除了大機關、大工廠有內部浴池以外,壹般商店、工廠根據工作性質每人每月發二至四張澡票,作爲壹種福利,憑票到營業性浴池去洗澡。北京幾百萬人口,只有幾百家澡堂子。所以,每到周末或節假日,尤其年終歲末,街面上的澡堂子就人滿爲患,常常是排壹兩個小時的隊才能洗上澡。再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北京老百姓在家裏就能洗上熱水澡了!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傳統字號-頭戴馬聚源,腳蹬內聯升,身穿瑞蚨祥,腰纏四大恒TOP11:老北京的傳統字號 老北京有句順口溜:“頭戴馬聚源,腳蹬內聯升,身穿瑞蚨祥,腰纏四大恒。”意思是指只有戴上馬聚源的帽子,腳上蹬上內聯升制作的鞋子,身上穿著瑞蚨祥縫制的衣服,錢包裏裝上“四大恒”即四家大錢莊的票子,才算有身份、夠氣派。這句順口溜體現了“老字號”曾經的輝煌以及在百姓心目中舉足輕重的地位。順口溜中的四大老字號除了四大恒錢莊不複存在外,馬聚源、瑞蚨祥、內聯升依然是北京的主要商店,而且還傳承下壹些老北京絕活。除了順口溜中這幾家,同仁堂、月盛齋、東來順、全聚德、馄饨侯等等百年老店,已經成爲一種文化符號,深深地印入了北京人心間。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傳統字號-同仁堂 老北京的傳統字號 北京老字號“老”在曆史悠久,長者數百年,短者大多也創立于明、清兩代和新中國建國前。主要集中于工商業、手工業、飲食業、民間藝術及文化藝術領域,包括飯莊、商店、食品店、文物珠寶店、書店、影劇院、藥店、制造廠等。這些老字號具有獨特的傳統文化特色,遠近聞名、經久不衰,其字號本身就是寶貴的無形資産。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傳統字號-鶴年堂 在這些“老字號”中,若以時間先後計,菜市口的“鶴年堂”可以說曆史最爲悠久。鶴年堂建于明嘉靖四年(1526年),它比最負盛名的同仁堂還要長兩百歲。“文化大革命”前,鶴年堂還存有嘉靖年間使用的賬本。過去北京有句老話:“丸散膏丹同仁堂,湯劑飲片鶴年堂。”意思是說同仁堂精于藥丸,而鶴年堂制造的湯劑選料嚴格,制作精良。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傳統字號-月盛齋 這些“老字號”不僅是一種商貿景觀,更重要的是一種曆史傳統文化現象。“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吃烤鴨真遺憾”使“全聚德”成爲北京的象征。而京城民間“歇後語”,如“東來順的涮羊肉——真叫嫩”、“六必居的抹布——酸甜苦辣都嘗過”、“同仁堂的藥——貨真價實”、“砂鍋居的買賣——過午不候”等,生動地表述了這些“老字號”的“品牌”特色。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傳統字號-東來順 正是這些不同行業、不同特色的“老字號”,彙聚成了京城“老字號”大商業文化的魅力。“老字號”在形成發展過程中,創出了獨特的經營之道,成爲壹種知名“品牌”。這種“老字號”品牌,是一種無形資産,它的含金量是難以估算的。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傳統字號-全聚德 今日的老字號,雖然有些衰敗,但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卻不曾動搖。提起那些耳熟能詳的老字號,老百姓們仍滿懷興致,有著說不完的故事與感受。老百姓的這份情緣,恐怕正是老字號們在這個變革社會中的出路所在吧!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會館-湖廣會館 老北京的會館 北京城位于華北大平原最西北部、太行山與燕山結合部的山前地帶。這裏是從華北去往東北、西北和蒙古的諸多山間通道的共同起點,又是沿太行山麓從中原到北方的通道的終點。由于華北大平原曾經湖沼密布,只有通過這條通道才可以往來于北京與中原地區之間。在未有鐵路之時,從中原至北京必經永定河渡口,再經廣安門入城。清末修鐵路時,京漢鐵路北端也是經豐台、馬家堡、永定門,最終至前門。這樣,元、明、清各朝來京的大批官員、舉子、商人都要經過宣武區舊城區進入京城,這壹地區,因爲明朝有“宣南坊”之名稱,也被稱爲宣南地區。清代以後,“宣南”泛指宣武門以外之南城地區。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會館-貴州會館 由于此處地近內城,且鄰近繁華的前門商業區,更是因爲道路的四通八達,明清時期,這裏雲集了全國各地大部分的會館。每條胡同裏,少則三四處,多則十幾處,它們往往緊緊相鄰,形成了宣南壹帶濃厚而獨特的會館文化。所謂會館,在明清時期多是由各地在京城爲官者出面,聯絡官員、富商出資修建,爲本地來京參加科考的舉子提供食宿的館舍,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駐京辦事處”。這些會館在明清、民國時期,網羅同鄉、聯誼鄉情,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解放以後,這些會館失去原有的作用,有的被各式機構占用,有的改建爲民居。 保存至今的會館,或因曆史人物而知名,或因建築特色如戲台、房廈而知名。每壹個會館,都住過該省進京的舉子,都出過進士,都有許多故事。宣武區菜市口十字路口東南的大吉片地區是北京現存會館的核心區。隨著會館的不斷聚集,壹些商人開始在會館附近開設爲士子提供書籍、紙張、文具的店鋪。會館附近逐漸繁榮起來。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會館-南海會館舊址 這些會館中,最有名氣的是南海會館和中山會館。南海會館舊址位于米市胡同43號,始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原爲董文恪(董邦達)故第,由在京海南籍官員籌資買下,後又購入壹幢相鄰的房舍組成了南海會館。光緒八年(1882年),康有爲來京參加會試,至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都曾住在這裏。康在這裏寫過許多詩文,並與維新派多次策劃變法方案。1895年4月,當日本強迫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時,康連夜起草了萬言書,並發動1200多人聯名到督察院投遞,即曆史上有名的“公車上書”。他還在會館內創辦報刊《中外記聞》,成立粵學會、保國會,強烈宣傳變法維新。維新變法失敗後,康由此出走香港,其弟弟康廣仁被捕入獄,9月28日,與譚嗣同等在菜市口刑場就義。南海會館尚存重要石刻?南海會館碑記》等。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會館-中山會館之會館花廳 中山會館在宣武區珠朝街5號,相傳爲明代權臣嚴嵩的花園別墅,分前、中、後三大院,這些大院又被許多小跨院環抱著,大門內是壹座木影壁,繞過去便是大客廳,客廳的四周有回廊環繞,另外有魁星樓、戲台、假山、水池等。院內還種有各種樹木,是一所十分優美的會館。 中山會館的前身是廣東香山會館,由孫中山先生的同鄉唐紹儀創辦,後因香山縣改中山縣,香山會館也就更名爲中山會館。這裏很早就是有志青年進行革命活動的場所,廣東青年會在這裏活動過,後來又成立了“中山少年學會”。中山會館曾是我黨的一個地下聯絡站。現在原建築大部分還保留著,已是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城門牌樓-永定門箭樓原貌(1957年拆除)TOP12:老北京的城門牌樓 老北京的城門牌樓 老北京們都知道,北京有句關于城門的俗話兒,叫“內九外七皇城四”,說的就是北京城內外進出的城門。“內九外七皇城四”指的是內城、外城和皇城的城門。其中的“內九”,指的是東邊兒的東直門、朝陽門;西邊兒的西直門和阜成門;北邊兒的德勝門、安定門;南邊兒的崇文門、正陽門(前門)和宣武門。“外七”是指明世宗爲加強城防,在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增修的外城城門:最北邊和內城的“前三門”平行的是東便門和西便門,東西兩邊兒分別是廣渠門和廣安門,南邊則是左安門、右安門和直通正陽門的永定門。皇城四門指的是:東有東安門(現東華門),南有天安門,西有西安門,北有地安門。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城門牌樓-永定門城樓原貌(1957年拆除) 資料圖片:複建後的北京永定門城樓﹝2005年﹞ 實際上,城門其實就是一組防禦設施建築的總稱。它包括城樓、甕城、箭樓、閘樓這幾部分。到了清代,“前三門”(崇文門、正陽門、宣武門)逐漸發展起來。這壹帶,尤其是正陽門壹帶,店鋪林立,成爲了清代北京最繁華的鬧市區。崇文門又叫“哈德門”,設有稅關,買賣人多出入崇文門。東便門則是由大運河運來的南方貨物的集散地。宣武門外有許多會館,當時的文化人常出入宣武門。在前三門商業區中,還出現了以經營碑帖字畫和印玺古玩爲特色的琉璃廠文化街。與此同時,南邊的永定門也發展成爲南城規模最大、最重要的城門。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城門牌樓-正陽門城樓 資料圖片:修繕一新的正陽門城樓 北京的牌樓,亦稱牌坊,爲高懸牌匾而建的紀念性或裝飾性建築物,常立于廟宇、陵墓、衙署、員林前或街道路口。北京的牌樓按建築材料分,有木牌樓、琉璃牌樓和石牌樓等;按規格分,有兩柱壹間、四柱三間、六柱五間等;按用途分,有貞節牌坊、功德牌坊、山門牌坊和街道牌坊等。牌樓的曆史源遠流長,形式千變萬化,是中國壹個獨特的文化現象。牌坊在周朝的時候就已經存在,《詩·陳風·衡門》記載:“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所謂的“衡門”就是牌坊的前身。在組合的建築群落中,牌樓也相當于“門面”,是街道或建築群的身份證。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城門牌樓-安定門城樓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城門牌樓-阜城門城樓 北京是全世界牌樓最多的城市。除了胡同、四合院之外,最能體現老北京風格的就是街頭巷尾無處不在的牌樓了。東單、西單、東四、西四等鬧市區的詳稱應該叫東單牌樓和西單牌樓、東四牌樓和西四牌樓。只可惜,這些地區的牌樓已經被拆除了。據不完全統計,北京曾建各式知名牌坊300多座。現仍有百余座古牌樓傲然屹立在各景點,幾乎每座古牌樓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城門牌樓-東四牌樓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城門牌樓-西四牌樓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城門牌樓-前門牌樓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城門牌樓-東嶽廟牌樓,東嶽廟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正一派道觀,有“華北第一道觀”之稱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城門牌樓-大高玄殿的牌坊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城門牌樓-西長安街牌樓東北向,可見新華門樓頂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城門牌樓-東長安街牌樓西向,北京飯店 舊時北京著名的牌樓還有前門大街五牌樓、東長安街牌樓、西長安街牌樓、東交民巷牌樓、西交民巷牌樓、帝王廟牌樓、景山前街大高玄殿牌樓等。這些牌樓多在20世紀50年代因妨礙交通而拆除。北京城內幸存下來的牌樓,主要是壇廟寺觀門前的壹些牌樓,像地壇的牌樓,如今重新刷上了鮮豔的油漆。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城牆-內城九門之德勝門TOP13:老北京的城牆 老北京的城牆 環繞北京的城牆,是中國古代工程的傑作。它始建于元,建成于明,沿用到清以至民國,曆經七個世紀之久。據統計,北京城牆僅用磚壹項就是4000萬塊,土、石、灰、木之巨難以統計。明清北京城共有四重城牆,最裏面的壹重,是圍合封建皇宮、至今仍保存完整的紫禁城城牆;再往外,是圍合紫禁城及其周邊宮廷服務區的皇城城牆;接著向外,便是清代時只允許旗人居住的內城以及會館雲集、在19世紀末經常發生“公車上書”這類知識分子慘政事件的外城。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城牆-外城正門永定門 元代定都大都後,大都南北較長,呈長方形,城牆周長60裏,牆基寬24米,牆高8米,全部爲板築的夯土牆,稱得上是地地道道的土城牆。到了明朝,北京城分爲內、外城。內城南北較短,仍呈長方形,東、西城牆在元舊土城基礎上包磚砌成,城牆周長40裏,高3丈5尺5寸。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城牆-內城九門之西直門 這一時期,正陽門外人口增多,爲防犯外族的侵擾,1542年,劉伯溫等即倡言修築北京外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給事中朱伯辰上書說,城外人口激增,應添修外城;北京城郊尚遺存有金、元城故址“周可百二十公裏”,如能“增卑補薄,培缺續斷,可事半而功倍”。這與中國古代城市“內城外郭”的重城制正相吻合,因此嘉靖帝即下令興工修築。後來因材政拮據,經嚴嵩巡視後提出應先築南面城牆,待以後材力充裕時再“因地計度,以成四面之制”。于是將北京城南已經築起的壹面城基,“東折轉北,接城東南角;西折轉北,接城西南角”。外城自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動工修築,十月完工,三面全長28裏。于是北京城才形成“凸”字形。清代只是對城牆進行了個別改建、重建和維修,對城牆的基本結構沒有做大的變動。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城牆-外城角樓 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在天壇架炮轟擊正陽門,箭樓被毀;後印度兵駐紮正陽門城樓,壹次夜間取火,引發火災,正陽門城樓被焚。在此次入侵中,八國聯軍還用大炮轟塌了崇文門箭樓與朝陽門箭樓,擅自拆除了廣安門和東便門外城牆以及崇文門的甕城。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城牆-連綿不斷的北京城牆 民國時期,城牆已多有毀壞和改變。1917年先後拆除了天安門南段皇城城牆和西皇城根靈清宮一帶皇城城牆。1923年後,又六續拆除了除中南海南岸經天安門至太廟以外的其余東、西、北三面皇城城牆。當時的北京城內有“賣黃土”一行,他們的貨源即是古城牆的內芯,這也是古城殘破的壹個原因。但從總體上說,北京的城牆基本上還是完整的。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城牆-外城七門之東便門 新中國成立之後,北京成爲首都,開始現代化城市建設。慘加北京建設的土木專家梁思成等人主張保存古建築城牆和城樓,但是,他的意見並沒有被采納,北京城牆開始大規模地被拆除。至今只有正陽門城樓及箭樓、內城東南角樓、德勝門箭樓保存下來。1968年之前,北京城的各段城牆基本尚存,後來隨著環城地鐵的修建,城牆基本上都拆除了,只剩下東南角樓西側等幾段殘垣。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城牆-內城西南角樓 如果說建築是一個城市的筋骨與容顔,經濟是一個城市的血脉,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那麽藝術就是壹個城市同樣不可或缺的神經細胞。藝術的産生,是城市從單純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藝術的多元化,更是城市繁榮昌盛的代表性展示。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城牆-上世紀20年代的朝陽門 從宮廷到民間,在這片古都沃土上産生的藝術讓人歎爲觀止。上個世紀50年代,雕漆、景泰藍、牙雕、玉雕被稱爲“四大名旦”,是京城工藝美術的代表。老北京民間藝術曆史悠久、名家荟萃、文化內涵深厚、技藝精湛;藝術的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充分展示了北京的傳統吉祥文化。 資料圖片:老北京的城牆-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 老北京民間藝術形式衆多,有著悠久的曆史,不同年代的作品記載著不同時代北京人的勞動、生活、娛樂。絹人、面塑、雜耍、鼓書,充分展示著不同時代北京人的聰明才智。
《歡迎進入三味書屋754個人圖書館》 ★★★★★
更多阅读
北京赛车pk10技巧玩法分析 北京赛车公式命中率高
北京赛车pk10技巧玩法分析——简介 北京赛车pk10这么久看了很多人的模式,再结合自己一直用的方法这两天终于发现了输少赢多的方法。 要把PK10玩好的人一定是要有耐心的,学会等的人,不在于多出手,而是出手必中。以小博大,我给很多
十一,以北京为圆心,以千里为半径,北京周边自驾行摄好去处 广东自驾游好去处
今天不说摄影,只向你推荐十一能去哪玩。因为朋友圈摄影展正在倒计时中,圈儿妹也要助大家一臂之力,先选个好山好水好风光的地方。下面就来看看,以北京为圆心,以千里为半径,北京周边自驾都有哪些好去处。1.[蓟县巍峨之旅]北京——天津蓟县里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毛主席死后的怪事
刘先银专访文怀沙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记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作者:刘先银赵方2003年北京 文怀沙:国学大师,楚辞泰斗,当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红学家、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吟咏大师。新中国楚辞研究第一人,有活屈原之
荣格响水大米的营养价值是什么样的?荣格创业三千问,荣格赵圆说 福临门响水香大米
我是北京荣格专卖店、荣格加盟店店长,荣格高级经理,我是北京荣格赵圆。荣格创业三千问,荣格赵圆说荣格,今天向介绍一下荣格响水大米的营养价值。前几天收到了盼望已久的荣格响水大米的赠品装,迫不及待的煮粥蒸饭,确实如产品折页介绍的那
查淘客佣金助手 大假当‘淘客‘7天净赚三千佣金 月收入可破万
在大家都忙着过年的时候,成都网友“春莹”每天只花几个小时上上网,在逛论坛、写博客、聊天的时候推荐网友进网店买东西,短短的七天假期她就成功赚取了三千元佣金。随着网上购物越来越成为人们青睐的购物方式,像“春莹”这样的大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