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政治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复习资料_七年级下册政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

1、自尊的含义: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

2、自尊的表现: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的尊重;不容许他人歧视与侮辱。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自尊必知耻,知耻才会有自尊(知耻和自尊的关系)。

3、虚荣心含义:虚荣是一个人过于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的心理,它是产生“自尊心太强”的原因。

4、虚荣心理的危害:虚荣心强的人,总是以他人对自己是否看重作为天平,对自己的认识与了解,并不是建立在科学的自我分析的基础上,一旦他人对自己给予否定、消极的评价,便认为损害了自己的自尊。当自己的虚荣心得不到满足时,很容易产生不良心态,形成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从而表现情绪消极、失去进取心等;有时又会以暴怒、嫉妒、自暴自弃等形式表现出来,严重时甚至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5、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6、“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含义:说的是人既有优点和长处也有缺点和不足。这要求我们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一个人有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转换为优点。所以我们要扬长避短,不断地完善自己。如果我们对缺点和不足漠然视之,就会停滞不前。

7、如何认识自傲自负:人应该自尊自信,但不能自视过高,更不可狂妄自傲把自己摆到不适当的位置上,错误地低估别人,高估自己,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批评和忠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才是自尊自信的表现。因为,真正自尊自信的人,从不怕别人的意见,采纳别人好的意见,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自尊自信的人,从不自傲自负,因为他们知道,自傲自负不仅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而且等待他们的往往是不幸的结局。

8、如何帮助别人改正自傲自负的缺点:(1)通过谈话或通信等方式告诉别人,他的做法是错误的,是骄傲、自负、不尊重他人的表现。(2)给他提供一些克服骄傲、自负的好方法。比如:告诉他接受批评是根治自负的最佳办法。(3)建议他与人平等相处,提高自我认识。这样既可以全面认识自己,又能够赢得尊重。

9、在日常工作中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方法,即就像关注自己的尊严一样关注他人的尊严:一是要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感同身受,推己及人。二是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三是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

10、尊重他人的作用: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尊重可以使人悔过。尊重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正面效应。

11、学会宽容的必要性:谦让不是怕人,而是一种风度与境界;宽容不是软弱,而是理解人、有爱心的表现。你以宽容之心善待他人,他人也会以同样的心态对待你。宽容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使个人身心愉快,净化他人心灵,使周围的环境和谐而美好,并最终加速社会的进步。不宽容只能是伤身、伤心、伤已、伤人。因而,对于每个人来说,学会宽容是十分必要的。

12、怎样才能做到宽容:(1)要有一颗仁爱之心,要有平和的心境,切不可有忌妒之心。(2)要有豁达的心胸、忍让的心境。(3)要注意多项思维。遇到事情时,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从正反两方面去想。从大局去想,从他人的好处去想。(4)若能做到不计前嫌,则是宽容的更高境界。

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

1、自信的含义: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2、自尊自信的积极作用:自尊自信使人不断进步;催人自强不息;使人品德高尚。

3、如何分析:“有了自信心,任何事情都可以办好”。

一个人的成才与成功离不开自信心,但并不等于有了自信心就能办好任何事情,还需要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等。还需要与他人比较,扬长避短,任何人只要具备正确的自尊心和充分的自信心,意志坚强,拼搏进取,就可能取得成功。

4、创造成功的纪录,最需要的是勇敢的行动,这是取得自信的基本途径。

5、自负和自信是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自负者所依据的事实是虚假的,追求的目标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的。

6、自信的基础是: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成功的生活经验)。实力是支撑信心最重要的杠杆。

7、自信心与自尊心的关系:两者密切联系,自信心是自尊心的基础,自尊心的确立,提高了自信心。

8、自负者特点:(1)自视过高,瞧不起别人,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别人的意见。(2)过度防卫,有明显的嫉妒心。(3)很少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

9、自卑的特点:自己轻视自己,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较,进而觉得自己毫无价值,低人一等。把困难想象得过于严重,常处于孤僻悲观的状态,易自暴自弃。严重者会轻生。

10、自卑心理的危害:自卑的人首先对自己不满,往往表现为情绪消极、缺乏进取心、性格孤僻、悲观,有时还会以暴怒、忌妒、自暴自弃等形式表现出来。自卑的人是吝啬的,不愿意鼓励别人、赞美别人,更不愿意看见别人快乐。

11、培养正确的自尊心和充分的自信心的方法和途径有:寻找个人自尊自信的支点;创造成功的纪录;要有正确的方向。

12、自信者所具有的良好心理品质:乐观、好奇、专注。

13、树立自信的基本方法有:(1)看到自己的进步;(2)发现自己的长处;(3)勇于尝试,接受挑战;(4)战胜挑战,增强实力和信心。

14、表现自己和好出风头是不同的。许多中学生,往往感到自己长大了,会寻找各种机会去表现自己,让别人感到自己的存在,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努力。表现自己是青少年的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是自尊自信的一个重要特点。但我们在表现自己时一定要虚心诚实,大方得体,并注意搞好同学的关系,切不可盲目自傲,目中无人。

15、如何矫正胆怯自卑的心理:(!)正确认识自己,树立信心。不要总拿自己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看到自己的闪光点。(2)多与胆大的同学交流。努力使自己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克服胆怯和自卑,获得勇气和信心。(3)积极锻炼自己。要克服胆怯自卑的心理,必须采取实际行动,要有遇事试一试的勇气。(4)发挥个人特长,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诸如音乐、美术、书法、棋类等。这样不但能增加生活的情趣,发展自己的特长,而且还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久而久之,自卑和胆怯就会远离自己而去。

16、如何培养自己的自信心:(1)要看到自己的优点,正确认识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扬长避短,才能不为自卑心理所左右。(2)要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只有自强不息,勇于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才能树立起牢固的自信心。(3)要自觉地创造自信的条件。当你遇到一件事,心里没底时,要敢于大胆尝试,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17、怎样看待中学生“班门弄斧”这一问题:(1)传统观点认为“班门弄斧”是不知天高地厚、缺乏自知之明的表现,是自负的表现。这扼制了人的创造性,不利于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进取的心理品质。(2)是否能“班门弄斧”,关键要看动机。如果是为了哗众取宠、出风头,则是不可取的;但如果是为了得到专家的指点和帮助,提高自己的水平,“班门弄斧”是无可厚非的。(3)为了培养自己开拓进取的心理品质,为了激发自己的创新精神,青少年应当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敢于“班门弄斧”,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

18、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自卑的人轻视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即使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只有自信的人能够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看到自己的缺点。

第二单元《做自立自强的人》

第三课《走向自立的人生》

1、自立的含义:自己的事自己干。

2、依赖的危害:(1)依赖使人缺乏信心,缺少主见;(2)依赖使人懒惰(3)依赖有可能形成人格缺陷,甚至犯罪;(4)依赖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影响将来的就业。

3、自立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不是依赖:

长辈的知识经验毕竟较多,生活阅历也丰富,看问题全面一些。青少年在遇到升学就业等重大问题时要多征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作为自己解决问题的参考。

那种认为自立就是拒绝帮助,甚至跟父母对着干的行为,显得很不成熟,这样不利于自己的成长,自立应是自己既有主见,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善于接受别人的帮助。

4、我们如何克服依赖心理:(1)要充分认识到依赖心理的危害。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独立的人格要求独立的思维能力。(2)要在生活中树立行动的勇气,恢复自信心。(3)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4)向独立性强的人学习。

5、自立的重要表现是独立地生活。而要独立生活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勇于承担。

6、自立和自主的关系: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

7、富有主见和主观武断,固执己见是不同的。(1)富有主见的人,遇事能自己拿主意,能自觉地排除各种干扰和诱惑,独立地行动并完成任务。(2)遇事有主见,是意志坚强的重要表现。然而,有主见,不等于主观武断,固执己见,更不是坚持错误,一意孤行。有主见的人,既能坚持既定目标,服从真理,也善于虚心接受别人的忠告和意见,勇于改正错误。(3)有主见必须能分辨是非。对正确的东西,坚决拥护,坚持到底,决不动摇;对不健康的、错误的东西,坚决反对、抵制。(4)在生活中,有些人往往人云亦云,左右摇摆,好似F“墙头草,随风倒”干什么事只有三分钟的热情,白白地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果一事无成。这正是缺乏主见、意志薄弱的表现。

8、做家务劳动有哪些好处(课本P36)页:(1)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3)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4)劳动能让大脑等到充分的休息。

9、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心理和道德品质的锻炼过程。

10、自主,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能力。

11、培养自立的方法:(1)最基本的就是要立足于自己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2)要培养自立能力,也要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只有在社会生活中反复锻炼,不断实践,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

第四课《人生当自强》

1、自强的含义:自强指积极向上,永不懈怠,依靠自己的努力奋发图强的一种精神。

2、自强不息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

3、自强的作用:自强,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我们健康成长、搞好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

4、自弃与自强是对立的。自强的含义(同上);所谓自弃,是指自己懒惰成性,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思进取。自弃的人没有理想和追求,不愿吃苦,不愿奋斗,最终一事无成。

5、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和途径:(1)要自强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它是自强的航标,同时还要不屈不挠地坚持,矢志不渝地奋斗;(2)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3)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

6、说说自己如何面对“放任自己”这只成功路上的拦路虎:我们要增强对自己的的自控力,就是自己对自己进行监督、引导和催促。自我控制是克服自己惰性、弱点和不良习惯的保证。一个人若能学会自控,就能战胜自己的惰性、弱点和不良习惯,就能有进步,就会有所作为。作为青少年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与阅历还不多,还很活泼好动,兴趣爱好广泛,尤其是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还不强。因此,一定要多汲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多听别人的批评意见,并能提高自控能力,这样才会健康成长。

7、自强精神的表现: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志存高远,执著追求;等等。

8、要自强,首先就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为人生的理想执著追求,是所有自强者的共同特点。9、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能够战胜自己的人,必定能自强。

10、许多人无所作为的重要原因:意志软弱,不能克制自己,不愿意抓紧时间学习和工作,不愿意为了长远的利益而牺牲眼前的享乐,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11、善于克服自己的弱点,最重要的是:重在行动,坚持不懈。

12、人们把自己的创造潜能挖掘出来的条件和关键性的因素是: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勇气。

13、锻炼意志的诀窍:学会战胜自己。自强的内容:自强包括三个方面的意思:就是自尊、自信和自胜。

14、自强与自主的关系:自强首先要求自主,确立靠自己不靠别人的观念,与一味依附别人的奴化心理彻底决裂,与依赖别人恩赐的侥幸心理划清界限,把争取个人利益和幸福放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

15、弱点和缺点的区别:弱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缺点,指的是人格上的、态度上的东西,如是马虎、懒惰、怕吃苦、爱炫耀、贪图享受等等。而短处是从天赋上去说的,它是与生俱来的。比如有的人擅长运动而不擅长表演,有的人长于形象思维而短于逻辑思维等等。

16、如何正确看待知足常乐:(1)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只有勇于开拓进取、要强、不满足,才能充分发掘人的潜能,促使人在学习和工作等方面不断进取,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做出新的贡献。(2)“知足常乐”如果的指在生活上不贪图享受,永葆艰苦奋斗精神,无疑是正确和必要的;但如果是指在学习和工作上满足于一时的成绩,则不可取的。正确的态度是永不满足,与时俱进,“更上一层楼”。

17、明确目标的重要性: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明确的进取目标。确立目标是开拓进取的前提。有了目标才能使人方向明确,并全力以赴地为之努力。否则,要么精神空虚,无所事事,一事无成;要么盲目蛮干,劳而无功。

18、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我们不怕有缺点,犯错误,也不怕困难和失败。如果我们能够认真总结教训,提高认识,寻找发生困难导致失败的原因,并扬长避短,就一定能克服缺点,避免错误,走向成功,化腐朽为神奇。

19、人为什么要有要强精神?但又不能过分要强:(1)要强是一种好胜心强、不甘落后的心理。我们总想在学习上名列前茅,在劳动中干得出色,在体育比赛中争得冠军,在社会中做出贡献……这都是要强的表现。要强是开拓进取品质的幼芽,是一股锐气、一股勇气、一种强大的力量。正是因为要强,遇到事情才有争胜的愿望,遇到困难才敢去硬碰,遇到强手才愿意去一比高低;也正因为要强,才渴望去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开辟前人所没有走过的道路。因此,我们必须具有要强精神。(2)那种“只能赢不能输”,总以胜过别人为满足,或者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的过分要强的心理对我们的成长十分有害,它会使我们产生忌妒心理,变成狭隘自私的人。因此,为人又不能过分要强。

20、对“理想”的认识:(1)理想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没有理想,就没有动力,就会在困难面前放弃努力。有了理想,就有了奔头,有了进取的恒久动力。要自强,首先就要树立坚定的理想。(2)理想是成功的指路明灯,没有理想的人生是盲目的。但有些时候,我们又往往把目标定得太高,以致摔得鼻青脸肿甚至对自己完全丧失了信心,成为他人眼中的“好高骛远”者。同时,只有当你的理想如树上的苹果,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时,才能激起自己不断进取的力量从而真正达到成功。

21、对自立的认识:(1)所谓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一个人,当他具有相应的能力时,就要对某些事情负责。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自主。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人只有能对自己负责,才能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负责。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只有明确自己的责任,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

22、自立的必要性:在锻炼自己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完善自己,学会自尊,增强自信,提高法律意识;逐步地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善于与他人沟通和交往,和谐相处;积极地融入社会,关爱社会,奉献社会,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能够自立自强的人。

第三单元 做意志坚强的人

1、 什么是挫折?什么是挫折感?

挫折是指我们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了障碍、干扰,遭遇失利与失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碰钉子”。“碰钉子”之后,自己的目的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就会产生的紧张、消极、烦躁、伤心、气愤等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就是我们所说的“挫折感”。

2、是不是只有平凡的人才会遇到挫折呢?为什么说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你能举例说明吗?

当然不是这样,不管是平凡的人还是名人、伟人,都会遇到不同的挫折,人们总会遇到这种或那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愿望和目标的实现受到阻碍,或遇到天灾人祸的打击等造成的挫折,可见,挫折是普遍存在的。挫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只不过挫折的大小、轻重因人而异罢了。挫折是人生道路上的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3、造成挫折的因素: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天灾人祸和人为因素。前者指自然灾害和社会因素,后者指学校、家庭和个人因素。

4、 中学生常遇到的挫折:

1.学习方面:学习成绩达不到自己的目标;

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

没有编入理想的班级;

没有机会显示自己的才能和兴趣等。

2.人际关系:不受老师喜欢;

经常受到同学的排斥、讽刺;

交不到能讲知心话的朋友;

父母教育不当等。

3.兴趣愿望:兴趣得不到大人的支持;

因生理条件限制,不能达到自己的愿望等。

4.自尊方面:得不到老师、同学的信任,常受轻视;

自感各方面表现都很好,却没有评上“三好”;

没被选为班干部;

体育竞赛、学习竞赛中得不到名次等。

5.为什么人们不可能完全避免挫折呢?(为什么说挫折是人生的一个部分?);(谈谈你对“如果生活只有晴空丽日而没有阴雨笼罩,只有幸福而没有悲哀,只有欢乐而没有痛苦,那么,这样的生活根本就不是生活——至少不是人的生活。”的理解?)

答:人生难免有挫折。这是因为,造成挫折有多方面的因素,而且人们不可能完全避开这些因素。尽管,我们都希望时时幸运,事事顺心,但是,“万事如意”、“心想事成”毕竟只是人们的一种良好的愿望。从古自今,没有哪一个人能不经历挫折与失败。相反,人们正是在不断的认识和战胜挫折与失败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挫折是人生的一个部分。

6.面对困难和挫折不同的人会有哪些不同态度?由此会产生哪些不同的结果?

面对困难和挫折,不同的人大致会有三种不同态度,由此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第一种是胆怯、懦弱的人。他们一遇到挫折和困难,就放弃目标,放弃努力,自暴自弃甚至以烂为烂。其结果必然是一事无成。第二种是意志不坚定的人或者容易满足的人。他们在困难面前也能拼上一阵子,但是,要么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要么屈服于新的困难和挫折,不能坚持到底。这样的人也享受不到真正成功的喜悦,而是半途而废。

第三种是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他们勇敢地面对挫折,敢于向困难挑战,不达目的不罢休。他们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最终能获得成功,实现人生的价值,享受人生的乐趣。

7、对于我们来说,遭遇挫折一定是一件坏事吗?我们能不能将它变成一件好事呢?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面对挫折呢?(怎样理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挫折具有两面性:挫折一方面使人们前进的步伐受到阻碍,从而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另一方面又有利于人们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一般来说,艰难的环境会令人意志消沉,丧失斗志。然而,在具有坚强意志、积极进取的人面前,艰难的环境却会使他们抖擞精神,发奋努力。困难被克服了,就会有出色的成就。这就是所谓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所以,对于我们来说,遭遇挫折不一定是一件坏事,关键是看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它。

8、教材第65页和66页的两个战胜挫折的事例。这两个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

这两个战胜挫折的事例说明:一个人遭受挫折的打击是不幸的,但是,只要我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挫折,有迎难而上、坚忍不拔的意志,勇敢地战胜它,就可以战胜挫折、取得出色的成绩,就会获得智慧和成功。可见,挫折也有助于我们获得成功。

9、怎样理解失败和挫折既有消极作用,又有积极作用?

失败和挫折同世界上的许多事物一样,不仅有消极作用,而且也有积极作用,这就是挫折的两重性。挫折是坏事(它给人以身体和心理上的打击和压力,造成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给生活道路造成曲折);但是,一定条件下,坚强的人却可以把它变成好事(它使人经受考验,得到锻炼,积累经验教训,重新鼓起勇气再接再厉。变困难为顺利,变挫折为成功)在很多时候,失败和挫折恰恰是人们通向成功的途径。

10、挫折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挫折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首先,挫折能增长人的聪明才智。其次,挫折可以激发人进取精神。再次,挫折还能磨砺人的意志。

11、中学生应该怎样培养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用什么方法战胜挫折呢?为什么使用这些方法能有效地战胜挫折)

总结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人们战胜困难的常用方法主要有:

(1)要树立正确地人生目标:一个人一旦树里了远大的目标,就不会轻屈服于各种挫折,而是以顽强毅力战胜挫折,不断前进。

(2)要正确的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遭遇挫折时,我们要冷静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就能找到有效的应对挫折的方法。

(3)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全身心地去探索,去创造,是战胜困难和挫折、克服消极心理的有效方法。

(4)学会自我疏导:当我们在遭遇挫折时,往往会过多的自责:这些消极情绪对我们战胜挫折是十分不利的。如果不加以克服,就会丧失继续进取的勇气。如果善于自我调解、自我疏导,就能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增添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5)向他人求助:必要时求助于父母、老师或进行心理咨询。当人们遭遇到挫折不知所措时,不妨求助于父母、老师或者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医生会对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循循善诱,使你从“山穷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中,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12、自我疏导的方法有哪些呢?

自我疏导的方法很多:例如:①学会合理宣泄,缓解心理压力:合理发泄情绪是指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方式,来排解心中的不良情绪。②转移注意力,改变注意的焦点:转移注意力就是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的事情转移到其他事情上,这样就可以使人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从而激发积极、愉快的情绪反应。③目标升华:即把消极的情绪与头脑中的闪光点相联系,把不良情绪转化为积极有益的行动。升华法是一种高水平的发泄,是将情绪激起的能量引导到对人、对己、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

13、意志坚强的人有哪些表现呢?

①意志坚强的人,对自己的行为动机和目的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正因为如此,他们在困难面前,就不会退缩和逃避,而是迎难而上,勇往直前。(自觉性)

②意志坚强的人,能在复杂的情境中,冷静而迅速的做出判断,毫不迟疑的采取坚决的措施和行动。(果断性)

③意志坚强的人在碰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可以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不灰心、不丧气、不焦躁;面对成功和胜利,不骄傲、不自满。(自制性)

④意志坚强的人,能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困难和挫折,实现自己的目标。(坚韧性)

14、坚强意志品质的作用(意义)有哪些?

坚强的意志是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中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获得成功、实现人生目标的重要保障。

(1)坚定正确人生方向,需要坚强的意志(2)走出失败阴影,需要坚强的意志(3)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坚强的意志(4)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坚强的意志。

15、中学生意志坚强的常见表现:

①坚持正确的目标,能有效地抵制各种不良影响和诱惑;

②坚持把重要的事情先做完,然后做其它的事情;

③在受到别人的批评和谴责时,不灰心、不气馁,能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

④在成绩不理想时,能积极地找出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

⑤在遇到难题时,能从多方面去想办法;

⑥能正视自己的弱点,不沮丧、不自卑;……

16、、中学生意志薄弱常见的表现:

①遇到困难就失去信心;

②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常常半途而废;

③不能坚持正确的行动方向,容易受到各种不良的影响和诱惑;

④在成绩不理想时,常常唉声叹气,一筹莫展;⑤面多困难和逆境,常常消极地等待境况的改变;

⑥面对自身的弱点和缺点,常常没有勇气和毅力去克服;……

17、我们应该怎样磨砺自己的意志呢?(锻炼坚强意志的方法和途径有哪些)

第一、必须树立明确的、坚定的奋斗目标。

第二、 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

第三、应善于管理自己。

第四、要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18、中学生应当怎样正确对待学习上的挫折或生活中不顺心的事?答:正确对待学习上的挫折或生活中不顺心的事,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知道遇到挫折或不顺心的事是不可避免的,人人都会有困难,有挫折,并不是只有自己才有;其次,要有积极的态度,能够冷静地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勇敢地去克服它。

19、在挫折面前应有怎样的心理素质?答:在挫折面前,良好的心理素质应该是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要有高尚的态度和探索创新的热情,要努力寻找战胜挫折的方法,变坏事为好事。

20、中学生遇到挫折的较多见的原因是:(1)生活经历简单,生活经验较少,生活道路平坦,很少经历挫折。

21、“凡是身遇挫折、身处逆境的人都会成才。”这种看法对吗?答:这种看法不全面。身处逆境的人如果不认真分析受挫折的原因,没有坚强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乐观向上的态度、正确的人生理想,是不可能成才的。挫折孕育着成功,并不是说受挫折的人都会成功。

22、善于自制,表现为能节制自己的行动。对集体有利的事不参加,对自己有利的事不争不抢。这个观点是不对的:因为节制自己的行动,要以明辨是非、爱憎分明为前提。不应该做的坚决不做,该行动的一定要做好。对集体有利的事要积极参加,要敢于与破坏集体利益的行为作坚决斗争,对自己有利的事不争不抢,不争名利。可见此观点是错误。

23、“险恶的环境能磨练人的意志,而平凡的生活不能磨练人的意志。”这观点对吗?答: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诚然,险恶的环境能磨练人的意志,但是平凡的生活同样同样能磨练人的意志。坚强的意志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轻易培养起来的,它需要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目前,我们生活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和平年代,遭遇险恶环境的机会较少,面对的更多的是平凡的小事和平淡的生活。“九层之台,始于累土”。我们必须从小事做起,在完成这些小事的过程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并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步培养自己的坚强意志。

24、中学生定计划要注意要注意什么:(1)订的计划一定要符合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是经过努力可以完成,不能超出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贪多。(2)执行计划要坚持不懈,这是很关键的一点。遇到困难,你不妨想一下:“我既已度过昨天,就能熬过今天。”一旦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你就会有坚持下去原力量了。(3)要磨练意志,做有志之人。俗话说:“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意志是战胜困难、克服弱点、完成学业、取得事业成功的一把利剑。

25、从青少年自身成长的特点来看,培养和锻炼坚强意志有什么重要性?答:(1)青少年并不十分善于自制,往往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言行和行为。(2)青少年的坚持性、恒心,还处在很不成熟的阶段,做事容易标往往半途而废。(3)在青少年中,处事优柔寡断,或草率从事也大有人在;有的同学缺乏主见,做事只凭三分钟热情,白白地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结果一事无成。(4)总而言之,青少年的意志还不够坚强,因此需要在学习、生活中自觉、严格地加以锻炼。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1、“小错不断,大错不犯”是不会走上犯罪道路的。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1)一般违法与犯罪,二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它们都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许多犯罪都是从小毛病开始的,有错不改,越陷越深,最终跌入犯罪的深渊。(2)“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思想是危险的。小错可能是大错的开始,犯大错往往是从犯小错发展而来的。一个人如果不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注意防微杜渐,就有可能从犯小错发展到违法犯罪。(3)青少年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学遵纪守法,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好公民。

2、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哪几种:(1)道德(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2)纪律、规章(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在局部适用的准则);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

3、法律的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法律靠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暴力机关保证实施);(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法律与道德、纪律规章有些什么不同呢(最显著的特征)?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而道德则是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纪律规章则是由一定的社会组织或团体制定的。

(2)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而道德则是依靠舆论、习惯和人们的信念来维持和维护的,纪律规章则是依靠一定的社会组织或团体来维持和维护的。

(3)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而纪律规章则只要求本单位本团体本组织的成员或者进入一定场合的人们必须遵守;而道德则会是因为人们的阶级立场不同而异。

5、为什么现代生活不能没有法律:答(1)现代社会生活中,没有法律是难以想象的。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它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的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了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法律既为人们的提供了一个模式,一个标准或方向,有时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有效准绳。(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我们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我们要享受权益,需要法律的保护,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

6、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不违法是人们的行为底线。违法行为: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7、刑事违法行为(刑法、刑事诉讼法):就是违反刑法的行为。

8、行政违法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环境保护法、税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工商管理条例。。。)就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9、民事违法行为(民法通则、经济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婚姻法、交通管理法规、城市管理法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就是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10、违宪行为:违反宪法的行为简称违宪行为。宪法是在行政法、民法、刑法之上的法律。

11、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管理行为)与犯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的联系:(1)区别。一般违法行为: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也不大(触犯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承担民事责任或行政处罚(一般强制性措施)。犯罪行为: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了刑法),受刑事处罚(包括最严厉的强制性措施,如剥夺人身自由、没收财产,甚至剥夺生命权)。(2)共同点: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都是违法行为,都触犯了国家的法规或法律。

12、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1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罪与非罪的标准。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属于犯罪,标准在于这个人的行为必须同时具有以上三个特征。犯罪的特征(1)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2)刑事违法性(犯罪的法律标志)(3)刑罚当罚性(必然后果)。犯罪是国家法律打击的重点。

13、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14、刑罚的种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财产)。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16、青少年如何防患于未然:(1)中学生应该崇尚法律,学习法律,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让法常驻心中;(2)依法办事,依法律已,以法作为行为选择的首要标准;(3)防微杜渐,预防和减少犯罪行为,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

17、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一般有:(1)家庭方面,父母忙于工作,疏于监护和教育;(2)学校方面,教师对其缺乏耐心教育,进行变相体罚,侵犯了青少年的受教育权和人格尊严;(3)社会方面,监管不力,使一些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场所非法对未成年人开放;(4)个人方面法制观念淡薄,不能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18、青少年犯罪事实给我们的启示:青少年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遵纪守法,不结交不良友伴;全社会都要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优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19、我国如何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谈谈你的的看法:(1)我们青少年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2)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和教育义务;(3)净化社会环境,落实社会保护的各项措施。

20、用“无规矩不成方圆”的古训,说明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答:这句古训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2)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更是少不了规矩。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人们活动的动机、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各行其是,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可见,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准则。(3)社会生活中的准则有不同的种类。道德是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纪律、规章是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在局部适用的准则。法律是惟一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准则,它具有普遍适用性,人人都必须遵守;它具有权威性,任何人都不得违犯。(4)社会公共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尤其要靠法律来确认和维护。

2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给我们的启示:(1)“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思想是非常危险的;(2)大错误可能是从小错误开始的,犯大错误往往是由小错误发展演变而来的;(3)小错误容易改掉,大错误不但造成严重后果,而且无法挽回;(4)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22、如何认识法律对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任何人触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制裁,不允许超越法律之上。

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

1、家庭保护: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其作用有两个方面:第一,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第二,为未成年人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家庭保护要求家长,一方面要反对未成年人只养不教,放任自流;另一方面也要反对家长对未成年子女过分溺爱或管教过严。

2、家庭保护的内容: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

3、学校保护:学校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作用:即学校对未成年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的保护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内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

4、学校保护的基本要求包括四个方面:①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介绍党的教育方针)②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③保护未成年人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5、社会保护: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内容: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保护等方面。

社会保护的基本要求包括:①各级政府应创造条件,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并对中小学生开放。②营业性舞厅、酒吧、网吧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③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想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④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⑤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对有特殊天赋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应当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6、司法保护: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内容:设立少年法庭,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尊重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护其合法权益,做好刑满释放未成年人的安置工作等等。

司法保护的基本要求①办理未成年人的案件,实行有别于审理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殊制度。②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现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尊重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③对人民法院免除刑事处罚,或者宣告缓刑以及被免除收容教养,或者服刑期满释放的未成年人,应做好安置工作,复学、升学、就业不受歧视。④人民法院处理继承案件、离婚案件、要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受抚养权。

7、 我要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对象是:未满18周岁的我国公民。

8、国家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要求家庭、学校、社会、司法部门对未成年人保护,与我们学生自己无关。这种说法对吗?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1)未成年人的保护,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各部门进行综合保护,全社会都应该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2)为了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有效地制止侵犯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我们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在我国,只要是未满18岁周岁的公民,都属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对象。(3)在加强来自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

9、我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我国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是家庭保护。

10、“民告官”的诉讼行为是指“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案件的被告,始终是:我国各级的人民政府。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案件,公民可以到公安机关检举、控告。对公安人员在审问犯罪嫌疑人时搞刑讯逼供行为,受害者应向人民检察院起诉。

11、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的教职员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侮辱人格尊严。

12、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它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

13、诉讼的含义:(常说的打官司)它是人民法院主持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程序。

14、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是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15、诉讼的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16、刑事诉讼含义: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惩罚罪犯的活动。分类:(1)公诉案件:是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程序:立案、侦查、提起公诉、审判、执行);(2)自诉案件:是不经公安、检察机关立案、侦察,由刑事案件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案件。(程序:立案、审判、执行)

17、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18、行政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的案件的活动。行政诉讼是解决行政纠纷的重要途径。

19、当父母为了经商、挣钱,不让你继续读书时,你怎么办?答:(1)要向父母说明,受教育不仅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而且是公民的基本义务;(2)不让子女读书,违反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有关规定,是违法行为。(3)要向有关部门反映,争取法律的帮助,制止父母的违法行为。

20、如何认识“受到不法分割要用法律武器,依靠执法机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1)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首先要敢于同分割自己合法权益的人进行斗争,这既是公民自己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2)要善于同分割自己合法权益的非法侵害者进行斗争,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要采取合法的手段、途径,制止侵害,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解决非法侵害问题,也就是要依靠执法机关的力量保护自己的政治合法权益。具体办法是:实施正当防卫;去执行机关控告、起诉,得到法律的救济。(3)受到了非法侵害既不能忍气吞声任其侵害,也不能采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因为报复对方会导致违法犯罪的出现。(4)总之,公民要增强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依靠执法机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1、怎样写民事起诉状:起诉状应当写明以下事项:(1)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职业、工作单位和住址,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名称、所在地和法宝代表人的姓名、职务。(2)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3)证据和证据的来源,证人姓名与其地址。

22、如何评价“见义勇为”:提倡见义勇为值得肯定。然而当实施这一行为的主体是一些缺乏自救能力的孩子时,其付出的代价必然是惨重的。我们对坏人坏事要敢于斗争,更应该善于斗争。保护自己的善于斗争两者并不矛盾,对坏人坏事可以劝阻、揭发,向有关部门反映,当然有时事出紧迫,还是应该挺身而出,敢于斗争,但是,要尽量学会保护自己,所以我们在学习少年英雄舍己救人的献身精神时,更要多学习一些机智与聪明。

23、教材第102页的“亲身母亲斥骂亲身女儿”案例并分析:亲身母亲为什么要斥骂亲身女?对母亲斥骂女儿的事情,你是怎么看待?母亲的行为是否违法?如果你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办?这个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案例中的小女孩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而被自己的亲身母亲罚跪、斥骂。母亲的这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不利于该女孩的健康成长,也侵犯了女儿的合法权益。

这个案例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国家给予特别的关注。为此,我国制定了专门的保护未成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我们青少年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应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4、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这是因为:

①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由于未成年人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生理、心理各方面都不成熟,由于缺乏明辩是非美丑的能力,容易受到社会上这种网不良因素的影响,偏离正确的人生航向,走向歧途,甚至坠入违法犯罪的深渊,为了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由于缺乏自我保护能力,个人的合法权益很容易受到非法侵害。为了防止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需要用法律规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对未成年人进行有效的保护;因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②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重大,需要国家给予特殊关注:青少年代表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因此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能否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直接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重大,需要国家给予特殊关注。

25、教材第104页的漫画“孩子怎么没回来”并讨论:

①家长整天打麻将,不管孩子的行为对吗?学生要维护自己的权利,主要应该以哪些法律为根据?

家长整天打麻将,不管孩子的行为是不对的,这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家庭保护的规定。我们学生可以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以及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家长对我们尽了抚养、监护、教育的责任,我们应当如何回报家长呢?

家长对我们尽了抚养、监护、教育的责任,我们未成年人现在应当好好的读书,勤奋努力的学习,将来长大了,我们要尽心尽力地赡养父母,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26、未成年人为什么不宜涉足营业性舞厅?

①活动内容不适宜:营业性歌舞厅的活动内容包括男女交谊舞、饮酒、品茶、点歌等,这些活动不适宜中学生;②营业性舞厅是高消费场所。对未成年人来说,有可能造成加重父母的负担和走向歧途的情况出现;③未成年人缺少社会经验,经常出入营业性舞厅等场所,容易上当受骗;④秩序安全难以保证。在这类场所极易发生流氓滋事、打架斗殴等伤人事件,或出现赌博,甚至色情活动,个别的还有“三陪”、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

青少年尚处于身心发育不完全的时期,自控能力不强,过早的接触成人娱乐场所势必会对其身心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因此而堕入犯罪的深渊。所以,主管部门和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禁止中小学生进入营业性歌舞厅。中小学生也要学会自我保护,自觉遵守不进入营业性歌舞厅的规定。……

27、淫秽、暴力、凶杀、恐怖书刊、音像制品对未成年人有什么危害?

淫秽、暴力、凶杀、恐怖书刊、音像制品对未成年人的危害主要有:①不想学习,只是成绩下降,进而旷课、逃学、夜不归宿,甚至留级、退学;②纪律涣散,不能自拔,常常以身试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深渊;③精神萎靡,行为放荡,道德败坏,丧失廉耻之心,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28、为什么法律上规定不得使用童工?有的孩子因家家里穷而辍学,自愿去打工赚钱,可是法律不允许。这是不是太不尽人情?为什么?

当童工的危害:失去正常学习的机会,缺乏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很容易造成思想和品德的扭曲。

29、如何帮助在网吧中的未成年人摆脱诱惑?

可以通过说服教育,增强可以未成年人抵制诱惑的能力;还可以通过向当地公安局、派出所举报违规网吧,取缔违规网吧的营业执照。

30、犯罪的危害有哪些?我们青少年为什么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犯罪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正处于未成年阶段,受国家司法保护。我们一定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心中要有道德和法律的准绳,不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不能图一时痛快、占小便宜,。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31、那种认为年龄小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那种认为年龄小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岁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岁未满十六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罪、抢劫罪、贩卖毒品罪、放火罪、投毒罪、爆炸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七年级下册政治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复习资料_七年级下册政治复习提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4451/267935818446.html

更多阅读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单元知识能力梳理第一单元的五篇课文,均是名家之作。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人文内涵深厚丰富,艺术表达各有特色。《藤野先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含试题,重点归纳

一.复习提纲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5

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沪科版物理复习提纲一、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4.质量测量

“精”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含试题,重点归

“精”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含试题,重点归纳)一.复习提纲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数学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政治书内容

要考试了,同学们要抓紧时间复习七年级政治书内容知识。小编整理了关于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政治书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政治书内容(一)七彩情绪第1站 体察情绪1、四种基本情绪:喜、怒、哀、惧2、我们的情绪是

声明:《七年级下册政治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复习资料_七年级下册政治复习提纲》为网友爺創造神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