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头痛的特点:
脑肿瘤
一般辨证认知最明显,第一会像针扎或像锤击一样痛;第二疼痛发作的时候,常常眼睛会模糊,甚至眼睛看不见;第三常常会有呕吐的反应。脑肿瘤一定会头痛,这是头痛里面最棘手的。
高血压、低血压的头痛
高血压的头痛,常常伴随眩晕,一到下午,两边颧骨会潮红,颈椎会僵硬,手会有点麻,有点头重脚轻的感觉,甚至有便秘的现象。低血压则正好相反,脸色比较容易苍白,唇无血色,手脚冰冷,大便不成形。
感冒头痛一定有感冒症状,如咳嗽、鼻塞、鼻涕、喉咙痛、发热等。
便秘头痛可伴有腹痛。大便不通,毒素积聚,可干扰、刺激中枢神经,引起头痛。
失眠头痛睡眠不足会头痛。有人对睡眠需求比较大,一旦睡眠不足就头痛得厉害;有人一紧张就头痛,紧张时肌肉、血管、神经痉挛,不通则痛。
产后头痛产妇一定要注意产后的状况,产妇受到风邪、寒邪,可得“产后风”,就是产后感冒的意思,如果没有处理后,可以拖延几十年。产后感冒会头痛,慢性过程,难以治愈。
偏头痛
偏头痛在左右两边不同,中医所谓的“左血右气”,就是指左侧头痛和血液有关,可能为血液不足或阻塞引起。右侧头痛与气有关,气虚气滞气郁均有可能。
风、暑、湿、燥、寒、火都会造成头痛,应针对不同病因用药。风邪、寒邪可用辛散的药,如荆芥、紫苏、桑叶、菊花、桂枝等。头痛分三阳,《内经》说伤寒一日巨阳,脉走到颈椎,在脊椎正中央督脉两边有风府、风池,连太阳膀胱经,所以后头、颈椎会僵硬疼痛,“七日太阳病衰”,头痛就缓和下来。接下来,“二日阳明受之”,内眼角是太阳膀胱经,外眼角是少阳经,红血丝若是由下往上发展的是阳明,由上往下发展的是太阳,两边外眼角部分是少阳。包括麦粒肿,有的长在外眼角地方,用柴胡剂就会消肿,耳朵及脖子两边的毛病用小柴胡汤处理,很多淋巴结节用小柴胡汤也可解决,但一定要配合饮食,不能吃煎炸上火的东西。其三,“挟鼻络于目”,全身骨头酸痛、发热、鼻子干干的,身热目痛,会有角膜炎、结膜炎等。仲景有阳明头痛“二日阳明病,反无汗而”嗬三日呕而咳,受阻厥者”,血液无法送到大脑,必有头痛之苦。如果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这类头痛在二三日,而不在传病之一日,且因呕咳而不因于外邪,一日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很多头痛是因肠胃引起,因此要考虑是否有便秘、胃肠炎等。如果小孩发热,摸其肚皮,若烫烫的,一定与肠胃有关。
前额头痛是阳明头痛,用白芷;后脑头痛是太阳头痛,用桂枝汤加减;两侧头痛是少阳头痛,用小柴胡汤。
川芎茶调散,这方可以治疗所有偏正头痛,为临床上常用的处方,平妥有效,组成有薄荷、川芎、荆芥、羌活、白芷、甘草、防风、细辛,可以治疗诸风上攻,治偏头痛,恶风有汗、憎寒壮热、鼻塞痰盛、头晕目眩都可。羌活治太阳头痛、白芷治阳明头痛、柴胡治少阳头痛、细辛治少阴头痛等。防风为所有风药的先导者,可以解表散热,由于风热在上,宜于升散,而颠顶之上只有风药可到,因此头痛必用风药。此方最特别的地方,就是一定要以茶调服。由此可知,很多人说吃中药不能喝茶,实在是错误观念。
头痛中医治疗拾集1.前额痛专方
选奇汤(《兰室秘藏》)
[组成与用法] 甘草(炙)9g,羌活9g,防风9g,黄芩(酒制)3g。共研为粗末。1次15g,水煎服。
[功能主治] 疏风散热。主治以前额痛为主症者。
[加减应用] 若头胀头昏者,加蔓荆子、蝉蜕、法半夏。
[临床报道] 李文涛等用此方,属风热、近火痛甚者,增加黄芩用量,或加石膏;伴呕吐者,加法半夏、生姜;胸满者,加枳实、厚朴;便秘者,加大黄、芒硝。治疗偏头痛54例,对照组32例用尼莫地平,两组痊愈率分别为61.1%、21.9%,组间比较P<0.01。a治疗组一般用药1~3剂开始起效,6~10剂达到治疗目的,不必长期用药。(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7)
2.偏侧头痛专方
散偏汤(《辨证录》)
[组成与用法] 白芍15g,川芎30g,郁李仁3g,柴胡3g,白芥子9g,香附6g,甘草3g,白芷1.5g。水煎服。
[功能主治] 理气和血,散风化痰。主治偏侧头痛,症见半边头痛,或在左,或在右,时轻时重,遇顺境则痛轻,遇逆境则痛重,遇拂抑之事更加风寒之天,则大痛不敢出屋。
[加减应用] 若头痛日久不愈者,加全蝎、天麻、蔓荆子。
[临床报道] 杜雨茂用此方加细辛、蔓荆子,若因感受风寒而发者,加荆芥、防风;疼痛剧烈者,加羌活、延胡索;阴血亏虚者,加生地黄、当归;拘挛掣痛者,酌加胆南星、僵蚕、全蝎;血管扩张性头痛者,加贯众;高血压者,加怀牛膝、桑寄生;兼内热者,加知母、丹皮。王旭东等用杜氏加味方治疗顽固性头痛58例,总有效率86.2%。认为方中川芎用量宜大,若用量小则效果差;并且因该病病程较长,在不同的阶段可能会出现热象,与主症头部冷痛、遇风加剧构成了矛盾,此时辛热药宜果断应用,以治其主,同时配以清热之品以治其体,寒热并用,在顽固性头痛中尤显重要。(福建中医药,2004,5)
3.头顶痛专方
加味吴茱萸汤(赵文举经验方)
[组成与用法] 吴茱萸9g,人参9g,干姜6g,大枣4枚,肉桂3g,当归9g,川芎9g,法半夏9g,藁本3g,全蝎1对,蜈蚣2条。水煎服。
[功能主治] 温经散寒,降逆止痛。主治头顶疼痛,或伴呕吐涎沫。
[临床报道] 曾治疗神经性头痛12例、结核性脑膜炎头痛1例,全部有效。(上海中医药杂志)
头痛 医理近段时间发现头痛者越来越多,很多头痛都很顽固,缠绵不断好多年治不彻底。
记得小时候老家有一例头痛患者,女性,头痛起来直往墙上撞,上海、南京各大医院都治疗过,无效。
病人自己痛不欲生,连带整个家庭都悲凄弥漫。
那时太小,对中药也不太感兴趣,只是病人年迈的母亲哭涕涕来找我爸治疗的表情还历历在目。
后来不知道我老爸用的什么方子,病人自己说有点效果,但不彻底,但是从那之后也没发现他们四处奔波求医了……
再后来,我大约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了,因为病人母亲求治前曾许诺病愈之后一定要重谢的
自己这段时间也接手了不少头痛患者,拜王幸福老师治病经验,统以【通窍活血汤】加味而收显著疗效。
不过记住适用类型:阳虚血瘀型
因为自己不太喜欢虫药,故罗列关于【头痛】的理论方剂于下。
》 【医法圆通】
》》【外入】
从外而入者,风、寒、暑、湿、燥、火,六客之邪干之也。干于三阳,俱以表称,干于三阴,俱以里论。
【太阳头痛】
脉浮项强,发热恶寒恶风是也。自汗恶风,主以【桂枝汤】。恶寒无汗,主以【麻黄汤】
【阳明头痛】
额前、眉棱、眼眶胀甚,脉长,恶热,主以【葛根汤】
【少阳头痛】
而两侧独甚,寒热往来,目眩口苦,主以【小柴胡汤】。
【太阴头痛】
太阴主湿,邪从湿化,湿气上蒸,头痛而重,四肢酸疼而觉冷,腹满呕吐不食,主以【理中汤】,是温中除湿之意也。
【少阴头痛】
少阴乃水火交会之区。邪入少阴,若协火而化为热邪,热气上蒸,头痛而咽干便赤,少气懒言,肌肤燥熯,法宜养阴,主以【鸡子黄连汤】,是润燥救阴之意也。
邪若协水而化为阴邪,头痛而脉微欲绝,身重而欲寐懒言,咽干而口不渴,主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是温经散寒,扶阳抑阴之意也。
【厥阴头痛】
邪入厥阴,厥阴主风木,邪从风化为病,风主轻清,头痛而巅项更甚。诸阴之脉至颈而还,惟厥阴脉会顶巅。厥阴又属至阴之所,邪入此,从阴化者亦多。顶痛多兼干呕吐涎,爪甲、唇口青色、肢冷腹痛。主以【吴萸四逆汤】,是回阳降逆祛阴之意也。
》》【内入】
若内伤日久,七情过度,阳虚阴虚,亦能作头病,但病形无外感可征,头眩昏晕,十居其八,头痛十仅二三。
【阳虚头痛】
因阳虚日久,不能镇纳浊阴,阴气上腾,有头痛如裂如劈,如泰山压定,有欲绳索紧捆者,其人定见气喘,唇舌青黑,渴饮滚汤,此属阳脱于上,乃系危候。
法宜回阳收纳为要,如大剂【白通四逆】之类。缓则不救。若误用发散,旦夕即亡。
【阴虚头痛】
因阴虚而头痛者,乃火邪上冲,其人虽无外感可征,多心烦咽干,便赤饮冷,有觉火从脚底而上,火从两腰而上,火从脐下而上,上即头痛,无有定时,非若外感这终曰无已时也。
法宜扶阴,如【六味、八味】之类。
此条尚有区分,病人自觉火自下而上时,其人安静,不喜冷饮,咽不干,便不赤,心不烦,唇舌若青,则又是阴气上腾。
法宜大辛大甘以守之复之,切不可妄用滋阴降火。一滋阴降火,则阴愈胜而阳愈消,脱证立作矣。
【前贤习用方】
雷头与响者,气挟肝火而聚于上也。
雷头,主以清震汤。头响者,主以小柴胡加丹、栀。
头摇者,风淫于内也,主以养血汤。
头重者,湿气蒸于上也,主以祛风散湿汤。
偏于左者,血虚风动也,主以四物加风药。
偏于右者,气虚而风袭之也,主以四君加风药。
大头毒者,外感时行疠气,壅于三阳也,主经普济消毒饮。
宿食痛者,饥则安而饱则甚,由胃中浊气上蒸也,主以平胃散加消导药。
增补:
【唐氏经验】
左右二证,予常以封髓丹加吴萸、安桂,屡治屡效。
》》【治头痛误区】
查近市习,一见头痛,不按阴阳,专主祛风,所用无非川芎、白芷、荆芥、防风、蔓荆、藁本、羌活、天麻、辛夷、苍耳。
夫此等药品,皆轻清之品,用以祛三阳表分之风,则效如桴鼓,用以治三阴上逆外越之征,则为害最烈,不可不知也。
》【类证治裁】
东垣曰∶ 头痛每以风药治者,高巅之上,惟风可到,味之薄者,阴中之阳,自地升天者也。
【太阳头痛】
恶风寒,脉浮紧,川芎、羌活、独活、麻黄之类为主。
【少阳头痛】
脉弦细,往来寒热,柴胡、黄芩为主。
【阳明头痛】
自汗寒热,脉浮缓长实,升麻、葛根、白芷、石膏为主。
【太阴头痛】
必有痰,体重腹痛,脉沉缓,苍术、半夏、南星为主。
【少阴头痛】
足寒气逆,为寒厥,脉沉细,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厥阴头项痛】
或吐涎沫厥冷,脉浮缓,吴茱萸汤主之。
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头上气不得畅而为痛也。此六经头痛之治也。
》》
有因风、因寒、因湿、因痰、因火、因郁热、因伏暑、因伤食、伤酒、伤怒、与气虚、血虚、及真头痛、偏头痛、内风扰巅、肾虚水泛、肾虚气逆诸症。
因风者恶风,川芎茶调散。
因寒者恶寒,桂枝羌活汤。
因湿者头重,羌活胜湿汤。
因痰者呕眩肢冷,为太阴痰厥头痛,半夏天麻白术汤。
因火者齿痛,连翘、丹皮、桑叶、羚羊角、山栀、薄荷、菊叶、苦丁茶。
因郁热者心烦,清空膏加麦冬、丹参,或菊花散。
因伏暑者口干,荷叶、石膏、山栀、羚羊角、麦冬。
因伤食者胸满,香砂枳术丸。
因伤酒者气逆,葛花解酲汤。
因伤怒者血逆,沉香降气汤。
气虚者脉大,补中汤加川芎、细辛。
血虚者脉芤,或鱼尾上攻,眉尖后近发际为鱼尾。
四物汤加薄荷。
真头痛,客邪犯脑,手足青至节,黑锡丹,炙百会穴。
偏头痛屡发日久不痊,菊花茶调散、芎犀丸、透顶散。
内风扰巅者,筋惕,肝阳上冒,震动髓海,三才汤加牡蛎、阿胶、白芍、茯神、炒甘菊花。
肾虚水泛者,头痛如破,昏重不安,六味汤去丹皮,加沉香,更以七味丸、人参汤下。
因肾虚气逆,为肾厥,玉真丸、来复丹。
外如雷头风,头痛起块,或鸣如雷震,清震汤。
大头痛,头面尽肿,由天行时疫,甚则溃脓,普济消毒饮。
轻者发颐,肿耳前后,甘桔汤加薄荷、荆芥、鼠粘子、连翘、黄芩。
眉棱骨痛,由风热外干,痰湿内郁,选奇汤。
眼眶痛,俱属肝经,肝虚见光则痛,生熟地黄丸。肝经停饮,痛不可开,昼静夜剧,导痰汤。
【附方】
〔风痛〕川芎茶调散薄荷 川芎 羌活 甘草 荆芥 白芷 防风 细辛 为末。每服二钱,茶调下。
〔寒痛〕桂枝羌活汤
桂 羌 防 草
〔湿痛〕羌活胜湿汤
羌活 独活(各一钱) 川芎 本 防风 甘草(各五分) 蔓荆子(三分)
〔痰痛〕半夏天麻白术汤
夏 麻 术 参 陈 苓 姜 麦芽 神曲 苍术 泽泻
〔郁热〕清空膏
芩 连 羌 防 柴 芎 草 茶调三钱。
〔风热〕菊花散
甘菊花 旋复花 防风 枳壳 羌活 石膏 蔓荆子 甘草(各一钱五分) 姜(三片)
〔食积〕香砂枳术丸
木香 砂仁 枳 术 陈 夏 荷叶包,陈米煨饭为丸。
〔伤酒〕葛花解酲汤
葛花 砂仁 蔻仁 木香 青皮 陈皮 人参 白术 茯苓 神曲 干姜猪苓 泽泻
〔伤怒〕沉香降气散
沉香(二钱八分) 砂仁(七钱半) 香附(六两二钱半) 炙草(五钱半) 每服二钱,姜汤下。
〔气虚〕补中益气汤
黄芪(钱半) 人参 甘草(各一钱) 白术 陈皮 当归(各五分) 升麻柴胡(各三分) 姜 枣
〔血虚〕四物汤
地 芍 归 芎
〔温肾〕黑锡丹
硫黄 黑铅 加沉香 附子 肉桂 茴香 故纸 肉豆蔻 金铃子 木香 葫芦巴
〔偏痛〕菊花茶调散
即川芎茶调散,加 菊花 僵蚕
〔偏痛〕芎犀丸
川芎 犀角 参 苓 辛 栀 麦冬 草 石膏 辰砂 片脑 阿胶
〔偏痛〕透顶散
细辛(二茎) 瓜蒂(七个) 丁香(三粒) 糯米(七粒) 冰片 麝香(各一分半)。研匀,用豆许,随病左右搐鼻,出涎即愈。
〔肝阳〕三才汤
天冬 熟地 人参
〔肾虚〕六味丸 七味丸
熟地黄(酒蒸晒八两) 萸肉 山药(各四两) 茯苓 丹皮 泽泻(各三两) 蜜丸。
六味地黄丸加桂心一两,名七味地黄丸
〔肾厥〕玉贞丸
硫黄 硝石 石膏 半夏 姜汁糊丸。
〔通利〕来复丹
硝石一两(同硫黄并为细末,入定锅内,以微火慢炒,用柳篦子不住手搅,令阴阳气相入,不可火太过,恐伤药力,再研极细,名二气末),太阴玄精石(研飞)、舶上硫黄(用透明不夹沙石者),各一两;五灵脂(须择五台山者.用水澄去沙石.日干)、青皮(去白)、陈皮(去白),各二两。
〔大头〕普济消毒饮
芩 连 陈 草 胡 桔 元参 连翘 升麻 薄荷 板兰根 马勃 鼠粘子
〔耳肿〕甘桔汤
甘草 桔梗 荆 防 杏 葛 石膏 鼠粘子 元参 前胡
〔眉棱〕选奇汤
防风 羌活(各三钱) 黄芩(一钱) 甘草(八分)
〔肝虚〕生熟地黄丸
生地 熟地 甘菊 石斛 枳壳 防风 牛膝 羌活 杏仁 蜜丸。
〔涤饮〕导痰汤
二陈汤再加胆南星、枳实
〔寒厥〕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 附 辛
〔厥冷〕吴茱萸汤
吴萸 人参 姜 枣
一组治疗【头痛】秘方头痛
头痛是指以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痛证。是临床较常见症状之一,现代医学中的多种疾病,如高血压、鼻炎、三叉神经痛等病中皆可见到头痛的症状。究其原因多因感受外邪、悄志不和,久病体虚及饮食不节,影响头部络脉或脑髓失养所致。常用的偏方、验方主要如下。
[方一]
葱30克,淡豆豉15克,黄酒50克。将淡豆豉放入锅内加水1碗,煎煮15分钟,再把葱切段放入,继续煮5分钟,最后把酒冲人,立即起锅,趁热服下,取微汗即停服。
本方解表散寒,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出汗,一身不适等症。
[方二]
蔓荆子30克,酒500克。将蔓荆于为粗末,浸泡酒中,7天后使用。每日3次,每次服10--20毫升,温服为佳。
本方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适用于风热头痛。
[方三]
芹菜400克,水发香菇50克,于淀粉、菜油、调料适量。芹菜择去叶、根、洗冲切段,盐渍10分钟,清水浮洗,沥干。香菇切片,淀粉、醋、味精加水50毫升兑成芡汁待用。炒锅内菜油烧至冒烟无泡沫,放人芹菜煸炒2--3分钟,投入香菇片,迅速炒匀,加酱油,炒1分钟,淋人芡汁速炒起锅。
本方平肝潜阳,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头痛。
[方四]
猪脑髓1个,天麻10克,绍酒7克,川芎10克,姜汁2克,味精1克,白芷7克,精盐1克。将天麻、川芎、白芷洗净,烘干研成粉末,放人蒸碗内,猪脑花挑净血丝,洗净人碗内,加绍酒、味精、姜汁、精盐及鲜汤150克,用湿棉纸封住碗口,置钢精锅内蒸熟即成。
本方滋肾补脑止痛,适用于气虚头痛。
[方五]
炙黄芪30克,人参3—5克,枣仁1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将黄芪、人参切成薄片,用冷水浸泡半小时,人砂锅煎沸,改用小火煎浓汁,取汁前半小时人枣仁。取汁两份于每日早晚同粳米加水适量煮粥。粥成后入白糖,稍黄即可。
本方补气止痛,适用于气虚头痛。
[方六]
鹌鹑蛋5只,胡萝卜 30克,荷叶20克,山药15克,大枣10枝,菊花15克,红糖适量。加水共煮至蛋熟,吃蛋喝汤,连服6剂。
本方补血止头痛,适用于血虚头痛。
[方七]
白萝卜300克,海带100克。将海带洗净,用温水浸泡5小时以上,连同浸泡的水一起装入沙锅内,先武火煮沸,再文火煨炖,将萝卜切片,待海带煮沸后下人沙锅同煮,直至烂熟。空腹将海带萝卜汤一齐服下,可当菜吃,连服数月,疗效显著。
本方健脾化痰,除浊解腻,适用于痰湿头痛。
[方八]
红花、川芎、川牛膝各10克,白酒500克。选上等川红花、川牛膝、川芎,后两味切片,备用。将以上3味装入盛酒瓶中,浸泡7天,每日早、晚空腹饮用,每次不得超过15毫升。
本方活血化瘀,通经止痛,适用于血瘀阻络的头痛、身痛、心痛、月经疼痛、以及跌打损伤所致的痛证。
[方九]
荆芥、防风、羌活、川芎、细辛各6克,白芷9克。水煎服,1日1剂,2次服。
本方疏散风寒,可用以治疗外感风寒之头痛。
[方十]
薄荷6克,桑叶、菊花各9克,黄芩6克,连翘9克,蔓荆子12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本方疏风清热,可用以治疗外感风热之头痛。
[方十一]
羌活、川芎各6克,蔓荆子9克,甘草3克,防风、藁本各6克,苍术、白芷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本方祛风胜湿,适用于外感风湿之邪所致头痛。
[方十二]
龙胆草9克,山栀6克,黄芩9克,当归6克,生地9克,柴胡6克。水煎服,1日1剂,早晚服。
本方平肝潜阳,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头痛。
[方十三]
黄芪15克,党参12克,白芍、白术各10克,当归12克,陈皮10克,甘草6克,柴胡9克,天麻6克,蔓荆子9克,川芎6克,细辛3克。水煎服,1日l剂,早、晚服。
本方补气,适用于气虚所致的头痛之证。
[方十四]
地黄、当归各12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水煎服,分2次服。
本方养血,适用于血虚所致之头痛。
[方十五]
半夏10克,白术12克,天麻6克,茯苓15克,陈皮6克,甘草3克。水煎服,1日1剂,每日2次。
本方理脾化痰,适用于痰浊上蒙清窍之头痛。
[方十六]
当归尾、赤芍各9克,川芎、草红花各6克,郁金10克,菖蒲6克。水煎服,每日1剂,1日2次。
本方活血通窍,适用于血瘀所致之头痛。
[方十七]
生川乌21克,南星16克。2者共研细末,每服2克,1日2次。
本方适用于偏头痛。
[方十八]
川芎250克,蔓荆子100克,草红花20克,当归50克。共研细末,每服6克,每日2次,饭后1小时服。
本方适用于瘀血头痛。
[方十九]
大附子1个,葱叶若干。将附子去皮脐,研末,葱叶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0丸,1日2次,茶水送服。
本方适用于头痛。
[方二十]
杜仲30克,夏枯草25克,菊花10克。水煎服,1次服。
本方适用于高血压头痛。
[方二十一]
胆南星、荆芥穗各30克,生姜汁少许。研成细末,用生姜汁调成丸,每次服6克,每日2次,饭后服。
本方适用于痰湿之头痛。
[方二十二]
川乌、草乌各80克,麻黄60克,细辛40克,羌活、白芷各70克,肉桂40克,干姜60克。上药8味共500克,置于锅内,微火烘脆,共为细末,贮瓶备用。
1,取药末500克,加60度白酒适量润湿,置于锅内炒热,做成药饼。趁热敷贴于患部,外以油纸或薄膜盖定,绷带包扎,至局部及全身发热或微汗出为度。每日1--2次,每次2--4小时,3日后更换新药。
2.取药末250---500克,加60度白酒适量润湿,置于锅内炒热,纱布包裹,做成药枕或药袋。置于患部,外以电熨斗或电吹风热熨患部,使药力直透肌腠筋骨,以局部觉热为度。每日3次,每次30分钟,3日后更换新药。
3.取上述生药粗末250--500克,置于瓶内,浸泡于60度上等白酒2000毫升中,密封避光,每日振摇1次,7日后备用。用时将药酒少量倒于杯碗内,用脱脂棉团蘸药酒适量,以长柄镊挟持,火柴点燃,将燃烧之药酒快速涂于患部,迅即用手掌拍熄,并揉擦患部,以局部潮红为度。
4.直接用棉球或纱布蘸药酒适量,涂于患部,用手掌揉擦至发热为度,每日3--4次;亦可将药酒装入压力瓶内,先按摩患部片刻,再将药酒喷洒于患部,揉擦片刻,使患部发热。
[方二十三]
薄荷30克,粳米2两。将薄荷煎汤候冷,用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冰糖适量及薄荷汤,再煮一二沸即可。
本方疏散风热,清利咽喉,适用于中老年人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方二十四]
生鱼肉(草鱼或海鱼肉均可)200克,玉兰花瓣15个、鸡蛋5个,味精、料酒、香油及盐适量。将鱼肉去刺切碎,玉兰花切成丝或末,二者混拌成泥。取5枚鸡蛋清,用筷子搅匀发稠,蛋清中放入少许香油、料酒、味精及盐,然后,将鱼肉、玉兰泥做成数个小球状,放入配好的蛋清中蘸匀,捞出后码在盘子中央。另取玉兰花瓣数片,围绕盘子四周分别贴在鱼盘外沿。最后将整盘玉兰鱼球放在开锅的蒸屉上蒸5分钟。即可食。
本方养阴,润燥,祛风。对高血压之虚火上扰头痛有效。
97%头痛,根据经络走向可以治愈头痛,几乎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的问题,紧张焦虑,抑郁暴躁,脾胃积食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引发头痛。所有头痛都与“气”有关,都可以先揉“消气穴”,也就是从太冲穴揉到行间穴来缓解,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做如下选择:
1、偏头痛:来无影去无踪的偏头痛,多与三焦经有关。三焦经肘部的清冷渊、天井穴,以及手腕部的外关穴,都是偏头痛的特效穴。 三焦经是人体的“出气筒”,在三焦经按摩或者刮痧,可有效调整内分泌失调,对调节长期情志病极为有效,对各种头面部疾病,以及更年期综合症都有特效。
2、前额和眉棱骨痛:一般属于胃经的病症。从二三脚趾间的陷谷穴向内庭穴方向按摩几分钟即可缓解。另外,按摩脾经的公孙穴(络穴治表里病症),或者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有效缓解眉棱骨痛。
3、耳朵上部:若疼痛发生在头两侧,即耳朵上部,就在胆经按摩,例如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穴等均可。
4、太阳穴痛:首先就可以按摩太阳穴,如果不能缓解,则可以按摩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或者按摩胃经的头维穴、陷谷穴,它同时对眉棱骨痛和头痛如裹都有效。
5、头痛如裹:可以先按摩脾经的阴陵泉穴。另外,按摩胃经的头维穴也可缓解。
6、头顶痛:属厥阴经病,先从肝经论治,或针刺百会穴。
7、后头痛:属太阳经病。可以按摩小肠经的后溪穴,治后头痛、颈椎病、落枕和情志病。 另外,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
8、头颈僵痛:可试试肺经的列缺穴,“头项寻列缺”。
9、肾虚头痛:肾阴虚和阳虚都有可能诱发头痛。
肾阴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脑空痛,头晕耳鸣,腰膝无力,舌红脉细;肾阳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痛畏寒,四肢不温,面色白,舌淡,脉沉细。无论阳虚还是阴虚,都可以通过经常按摩肾经的穴位复溜、太溪等得到改善。
10、一侧头痛:中医理论中有所谓的“左肝右肺”之说,并由此会诱发一侧的头痛。
经常出现左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肝血不足有关,这种现象在经期刚过的女性身上比较常见。有网友hnbc2008提供了肾经的筑宾穴(同时也是奇经八脉中阴维脉的郄穴,临床多用于及时缓解所出现的血症,血虚当然也属于血症的一种),可以有效缓解左侧头痛的状况。另外,肝血不足也可通过按摩肝经的曲泉穴(合水穴)来调理。
如果经常出现的是右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肺气不降有关。可以通过按摩肺经的尺泽穴和肾经的复溜穴来调理。
11、淤血头痛:当头部内有淤血的话,主要症状是经常出现顽固性头痛呕吐,请您一定要及时就医。
每个人的肢体比例都不同,在寻找穴位时只要摸上去有酸、痛、电、麻等感觉,揉了之后对自己有帮助,能做到离穴不离经即可。不必非得按照书上的定位方法来测量。
从以上方案中可以看到,凡是巡行头部的经络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头痛。并且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来判断是哪条经络巡行,从而在该经络上寻找痛点进行疏通调治即可。大道至简!
眉棱骨痛:一般属于胃经的病症。从二三脚趾间的陷谷穴向内庭穴方向按摩几分钟即可缓解。另外,按摩脾经的公孙穴(络穴治表里病症),或者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有效缓解眉棱骨痛。
治疗各种头痛的特效穴头痛,几乎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的问题,紧张焦虑,抑郁暴躁,脾胃积食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引发头痛。所有头痛都与“气”有关,都可以先揉“消气穴”,也就是从太冲穴揉到行间穴来缓解,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做如下选择:
1、偏头痛:来无影去无踪的偏头痛,多与三焦经有关。三焦经肘部的清冷渊、天井穴,以及手腕部的外关穴,都是偏头痛的特效穴。 三焦经是人体的“出气筒”,在三焦经按摩或者刮痧,可有效调整内分泌失调,对调节长期情志病极为有效,对各种头面部疾病,以及更年期综合症都有特效。
2、前额和眉棱骨痛:一般属于胃经的病症。从二三脚趾间的陷谷穴向内庭穴方向按摩几分钟即可缓解。另外,按摩脾经的公孙穴(络穴治表里病症),或者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有效缓解眉棱骨痛。
3、耳朵上部:若疼痛发生在头两侧,即耳朵上部,就在胆经按摩,例如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穴等均可。
4、太阳穴痛:首先就可以按摩太阳穴,如果不能缓解,则可以按摩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或者按摩胃经的头维穴、陷谷穴,它同时对眉棱骨痛和头痛如裹都有效。
5、头痛如裹:可以先按摩脾经的阴陵泉穴。另外,按摩胃经的头维穴也可缓解。
6、头顶痛:属厥阴经病,先从肝经论治,或针刺百会穴。
7、后头痛:属太阳经病。可以按摩小肠经的后溪穴,治后头痛、颈椎病、落枕和情志病。 另外,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
8、头颈僵痛:可试试肺经的列缺穴,“头项寻列缺”。
9、肾虚头痛:肾阴虚和阳虚都有可能诱发头痛。
肾阴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脑空痛,头晕耳鸣,腰膝无力,舌红脉细;肾阳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痛畏寒,四肢不温,面色白,舌淡,脉沉细。无论阳虚还是阴虚,都可以通过经常按摩肾经的穴位复溜、太溪等得到改善。
10、一侧头痛:中医理论中有所谓的“左肝右肺”之说,并由此会诱发一侧的头痛。
经常出现左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肝血不足有关,这种现象在经期刚过的女性身上比较常见。有人提供了肾经的筑宾穴(同时也是奇经八脉中阴维脉的郄穴,临床多用于及时缓解所出现的血症,血虚当然也属于血症的一种),可以有效缓解左侧头痛的状况。另外,肝血不足也可通过按摩肝经的曲泉穴(合水穴)来调理。
如果经常出现的是右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肺气不降有关。可以通过按摩肺经的尺泽穴和肾经的复溜穴来调理。
11、淤血头痛:当头部内有淤血的话,主要症状是经常出现顽固性头痛呕吐,请您一定要及时就医。
治头痛大全,病机方剂一应俱全头痛在外感和内伤杂病中均能出现,为常见症状之一,有时还作为主证。由于痛的原因甚多和程度不同,诊治也相当复杂。
>外感中由风寒、风热和雾露外湿引起的最为多见,其鉴别是:
>“风寒头痛”
初起感觉形寒头胀,逐渐疼痛,牵及后脑板滞,遇风胀痛更剧,并伴浑身关节不舒畅,精神困倦。治宜疏散风寒,用川芎茶调散。
“风热头痛”
痛时亦有胀感,见风更剧,伴见口干、目赤、面部潮红,宜疏风散热,用桑菊饮加减。本方原治风温病初期,故适用于风热头痛的轻症,如果胀痛剧烈,兼有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及唇鼻生疮等内热症,应用黄连上清丸苦寒降火,偏重治里。
“湿邪头痛”
痛时昏胀沉重,如有布帛裹扎,四肢酸困,舌苔白腻。这种头痛虽以湿邪为主,也与风寒有关,宜疏表胜湿,用羌活胜湿汤,目的在于使风湿从汗而解。
>外感头痛,由外邪引起,基本治法相同于外感病初期的治法,但如果以头痛为主证,当在辛散轻扬的治则上佐以缓痛兼清头目。一般用荆芥、防风、薄荷、菊花为基本药。偏于寒的加羌活、葱白;偏于热的加桑叶、焦山栀;偏于湿的加苍术、生姜。至于白芷、藁本、细辛等,虽有止痛作用,一般用作头痛要药,但因气味辛温,香燥走窜,用不得当反易引起晕眩,非必要时可以不用,用亦不宜量大。
>外感头痛经久不愈,或素有痰火,复因当风取凉,邪从风府入脑,成为“头风”痛。时作时休,一触即发,往往在刮风天的前一日痛甚,至刮风天痛反轻减。此外,恼怒、烦劳和情志抑郁亦能引发。发时一般剧烈,痛连眉梢,常如牵引状,目不能开,头不能抬举,头皮麻木,宜消风散茶调内服,并用透顶散搐鼻。又有“雷头风”证,名相同而实际不同
内伤头痛
常见者有血虚、气虚、肝火、痰浊和寒厥几种。
“血虚头痛”
痛时目眩,自眉梢上攻,伴见面色晄白,手心觉热,脉象细弱,多由失血后、大病后及产后等引起,宜补肝养营汤。血液不充,最易产生虚阳上扰,头痛偏重两侧,眩晕亦更明显,目眶痛,眼皮酸重,怕见阳光,喜静恶烦,泛恶欲吐,睡眠不安,严重的巅顶如有物重压,兼有麻木感,称为“肝阳头痛”。此证由于基本上是血虚,宜养血治本,潜阳治标,用驯龙汤加减。
“肝火头痛”
特征,痛而头胀,“寒厥头痛”,痛而脑冷,气虚和痰浊头痛,痛而昏重有空洞
川芎茶调散:川芎 薄荷 荆芥 防风 白芷 羌活 细辛 甘草
桑菊饮:桑叶 菊花 薄荷 桔梗 连翘 杏仁 甘草 芦根
黄连上清丸:黄连 黄芩 黄柏 山栀 菊花 薄荷 葛根 桔梗 连翘 花粉 玄参 大黄 羌黄 当归 川芎(成药)
羌活胜湿汤:羌活 独活 防风 藁本 蔓荆子 川芎 甘草
消风散:羌活 荆芥 防风 藿香 厚朴 僵蚕 蝉衣 人参 茯苓 陈皮 甘草
透顶散:细辛两茎 瓜蒂七个丁香三粒冰片麝香各分半糯米七粒先研药,后八冰、麝研匀,每用豆许搐鼻。
补肝养营汤: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菊花 陈皮 甘草
驯龙汤:生地 当归 白芍 羚羊角 真珠母 龙齿 菊花 薄荷 桑寄生 钩藤 独活 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