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育呐喊》我们的教师怎么了?
天地之间
天地君亲师
你从远古走来
天地之间
君亲之后
是你伟岸的身影
乾坤万古
泽被厚土
是你流传的教诲
上有孔子礼教三千文人
后有亚圣激扬无数志士
在知识的花园
你和孩子一起体验着芬芳
孩子们用眼睛、用耳朵、用手、用心感受美丽
你用心、用手、用耳朵、用眼睛感受孩子
你看到了他们看到的世界
你听到了他们听到的声音
你触到了他们触到的纯洁
你悟到了他们悟到的神圣
你像是一个导游,只讲述这里曾经的传说
你愿做一个农夫,低头把面前的麦苗滋养
你接受他们每个人不同的想法
你期待他们每个人精彩的绽放
如果有梦想,不是让他们和你想的一样
只盼望他们把曾经和未来的美好,连同你
一起回望
一同遥想
1、
苦口婆心、甘为蜡炬的教师解放教师就是解放教育!
教师是教育的代名词,未来教育转变与发展之核心在于教师的转变和进步,对于一个被情绪和态度左右着质量的职业,只有给予高度的尊重和满足,以及足够的心灵滋养,这个关键的管道才会畅通,而最为重要的心灵营养才会流进孩子的心田。
如果它是一种职业,却又不能以简单的职业来面对;挣着不高的薪水,却背负着极大的责任和压力;经常被社会广泛关注并批判,却还需要怀着浓烈的爱和热情;没有统一的工作标准,做得不好可能会马上显现,工作得出色却也许要到若干年之后才被发现。这份特殊的职业便是教师!
当许多心怀梦想的年轻人把自己的职业生涯锁定在教师这个目标上时,也许他们并没有想到此后工作中的困难远比当初的想象要巨大得多,而工作量更是让人不堪重负。许多行业是8 小时工作制,而教师尤其是中小学的教师则是24 小时工作。因为这份职业被冠以了伟大的称号,因为教师需要把学生装进心间,带回家中,带到梦里,乃至镶嵌在自己的生命中!当你达到这样一种伟大如神灵的境界时,许多人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而在你没有做到的时候,人们的指责和压力又会让你有苦难言!
解放教师就是解放教育
这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是工程师的灵魂却少人问津,似乎他们不需要灵魂。人们需要教师们用激情和热爱来传递知识,但是,面对越来越难教育的孩子,面对越来越挑剔的家长,他们的辛苦和困难让他们的职业变成了一天天苦口婆心然而无可奈何。
在一个教师的从教生涯中,各种理论和政策教化教师们应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深厚学识传道解惑,以身体力行教化示范。于理,有一套严格的考评制度;于情,则有一套柔软的良知信条。当两套制度发生冲突的时候,每个有良知的教师便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于是,在中国的大地上磨砺出来一群苦口婆心的好人,他们费尽口舌,期待孩子们能够明白大人们所讲的事理;不遗余力、甘为蜡炬,盼望自己的执著能够为孩子们带来高分和成就。能让他们聊以自慰的,只是孩子们因其付出而获得成长时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至于薪水,则不去渴望有太大的增长,因为希望背后总是失望。在当今的中国,就是这样的一群人在默默支撑着我们的教育,用行动诠释着伟大。
教师是教育的代名词,未来教育转变与发展之核心在于教师的转变和进步,对于一个被心情和态度左右着工作质量的职业,只有给予高度的尊重和满足,以及足够的心灵滋养,这个关键的管道才会畅通,而最为重要的心灵营养才会流进孩子的心田。
2、有职业没理想的教师
教师是一种职业,但同时也是一份事业。真正能把这项伟大的事业做好的人一定怀揣着梦想,充满了对生命和未来的激情。因为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遥远距离需要用坚定的信念和执著的态度去填充。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在孩子心中播撒下理想的种子,成为孩子心中最好的老师才是真正杰出的教师。
真正的杰出教师不需要一些冰冷的数字来证明自己,他们应该有一堆活生生的案例,一个个具体的成长故事,一个个成功的孩子,这些具体成功的个案,是对老师最高的评价和肯定。
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层面都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人们的生活观念及人生价值追求也同样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教育这个行业自然也不例外。从教师的职业来看,教师工作稳定,收入待遇不低,但是这个群体却出现了许多有职业没理想的个体。也许在每个行业里,缺乏理想的员工都不在少数,可是教育的特殊之处就在于需要用一群有理想的人去点燃孩子们的理想。理想是一个人的价值追求,是一个人动力无穷的根本原因。对于许多教师来说,如果把教师仅仅当做一份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是因为生存的需要而去从事的一份工作,那么从教将会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种出于功利目的的需要,在这份职业里将会产生巨大的破坏性。对于商业社会中的一般行业的员工或者市场推广人员而言,追求利润本身就是人们的理想之一。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人们穷尽各种手段来实现利益最大化是很常见的,屡禁不止的假冒伪劣也不足为奇了。但是对大多数教师而言,如果我们并没有从心底里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甚至根本不感兴趣,这样的教学则是另一种假冒伪劣,是一种精神的欺诈。所以,对于没有理想和职业道德的教师来说,教育学生的过程就变成纯粹的技术活,教师也就变成了技工!
虽然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人们对于老师的要求是有些过高了,工资待遇的不对等也很明显,在商业社会中人们要挣到一份同样工资可能并不难,同时还会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诸如对孩子的无奈、对家长的无奈。然而,在教师的工作过程中,即便你再苦口婆心、再呕心沥血,也未必能因此而得到更多的肯定和更高的待遇,所以教师的职业注定了不是一个“等价交换”的职业,也不能简单地用工资待遇来衡量一个教师的价值。因为教育的结果常常会穿越很长的时空,甚至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所以教师们只有用自己的理想来平衡自己的付出,才会心安理得地努力付出而不求回报,这份只能用良心来衡量的工作只有怀着良知和理想以及负责任的态度才能保证质量。所以教师的理想常常会成为教师的动力。
看不见的未来与看得见的现实
秋天,水稻成熟,田野一片金黄,农人聚集,庆祝丰收。佛陀来到农庄,许多人都恭敬地供养他。
只有一个生性固执的农人,十分生气,他大怒道:“我们平时勤力耕种,才有今天的收获,你为什么不学我们呢?”
“长者!我也是耕耘的。”佛陀和气地回答。
“你是农夫吗?你的牛、种子和田地在哪里呀?”
“众生的心地就是我的田地,正道是我的种子,精进是我的犁牛。”佛陀向他解释说:“我在众生的心地撒下正道的种子。我勤力耕耘他们的心地,使他们拔除烦恼,得到安乐。”农人听了,明白过来,立刻忏悔,把上好的奶饭供养佛陀。他说道:“佛陀,请接受我的供养吧!你已经耕耘我的心田,播下善良的种子,我将有幸福的收获。”
我相信很多教师也有过和佛陀一样的经历。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是教师辛勤地耕耘了,收获的是什么?“桃李满天下”并不是所有老师都能追求到的目标,即使最后追求到了,也要经历漫长的等待。教师的职业跟其他职业相比具有很大的不同。教育是一项大工程,也是考验所有人的耐心的周期最长的工程,是认真的付出未必会像商业运营那样能够得到现实利益回报的工程。
一个汽车厂商一年哪怕只是造了1 万辆车,看着这1 万辆车开出厂房,他就很有成就感,更不用说,这些车销售后给他带来的利润。而教师是在构建育人长城中的一小段,他们生产的不是商品,而是培养面向未来的有灵魂、有血有肉的人。这些人要显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并得到社会认可,少则十年八年,多则二三十年。要依靠他们给教师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显然太过遥远,因为很多人是很难等待的。所以教师的工作并不会必然给教师的当前带来巨大的利益满足,这就是“看不见的未来”。另外,由于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还不够深入,以分数为评价标准的教育理念根基还很深,受这些大环境的影响,很多教师也自然地以为分数是可以衡量教育效果的唯一标准。很多教师的成就感来自于对分数和成绩的追求,事实上我们知道,仅仅由分数获得的成就感并不具有长久的驱动力,甚至会削弱部分老师的积极性,同时也会让学生付出沉重的代价。
教育理想实现的遥遥无期,市场介入教育领域后附带产生的影响,让很多教师发现一个可以快速实现价值的“渠道”,那就是从事“家教”。每天都有几百甚至上千的收入,这些“看得见的现实”和缥缈的理想之间的斗争和权衡最终使得许多教师热衷于家教。这种纯利益交换式的知识传递让很多教师成了知识的机器,越来越少了人味,少了教育传递过程中最重要的媒介——情感的支撑。所以我们教育的难度越来越大,越教育问题越多,对最需要教师负责的学生敷衍了事就不难理解了。
正因为教师的理想不仅需要建立在短期的考试升学基础上,更要面对遥远的未来,而且社会和受教育者本身都很难评价是什么样的力量决定了教育的成败,这样的模糊评价让许多教师的理想成为无根的野草,随学生飘零,随岁月湮没。
事实上我们回顾自己的人生道路时,许多人都忘了自己的大学老师,但是,中小学老师的背影常常会伴随我们一生。
成就别人,毁了自己
在我国的传统中,人们喜欢将教师比喻为红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然而,在社会价值观念急剧变化的今天,成就别人,毁了自己,已很难成为大多教师的“明智”之选。当然,以此为要求多少有些勉为其难。粗略地估计,在今天我们的教师群体中,大约20%是受其兴趣影响而选择教师这一工作的,80%则是生存的需要而选择教师这一职业,以至于社会,甚至包括教师都在怀疑“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精神是否存在,以及在当今是否有存在的价值。教师们有一种正常的希望:他们希望在造就一大批优秀人才的同时,自己的价值也能得到社会的承认。但是社会往往对教师给予了不恰当的要求,过高的期待
容易把教师推到不食人间烟火的境地,时代的发展让很多人都在快速地实现梦想,然而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育的梦想必然会长期而缓慢,这也是造成教师理想淡漠的重要原因。
见得到是群体,见不到是个体
基础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谁都不会否认。但是,这是学校教师队伍整体实力的反映,因为一个学生的成才很难说是哪一位教师的功劳。基础教育阶段的很多教师的目标就是把学生送进大学,认为自己的成功指标之一就是有多少自己教过的学生最后考进了名牌大学。很少有教师会关注到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人生成就。学校评价优秀教师的标准常常也是用一些数据和比例来描述教师的优秀程度。可是我们忽略了一个真相,许多人一生成就的高低和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有巨大的关系。
我们习惯于把优秀学生的教育过程归功于学校和教师,可是很少有学校会把失败的孩子的教育原因归结于学校和教师。虽然我们很清楚地知道有许多人的失败和教师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我们除了想方设法逃避责任,几乎没有什么反思。每年都有报道中小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和师生冲突等原因跳楼自杀的事件,但是从未见过有哪所学校和教师反思过,其实他们在孩子走向毁灭的路上,也许是最有力的元凶!
在许多学校,学生的成才往往只是给学校脸上贴金,几乎与教师个人没有太大关系。在个别情况下,成功的学生想起了某位教师,这是极其少见的事情,大部分教师都不会对此抱有什么希望,不相信自己足以影响学生的一生。缺少了对未来的憧憬,教师自然也就没了理想,这是没有什么可以感到奇怪的事情。真正杰出的教师不需要一些冰冷的数字来证明自己,他们应该有一堆活生生的案例,一个个具体的成长故事,一个个成功的孩子,这些具体成功的个案,是对老师最高的评价和肯定。
教师的理想在应试教育下很难培养
应试教育是急功近利的教育,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教师,与当今的学生一样,关注的只是今天的成绩与排名,很少有人会关心一二十年以后的事情。这就注定社会很难期望教师有太大的理想。
理想的存在需要人们有坚定的信念,并且能够在自己的奋斗过程中看见实现的希望。在教育的现实中,诸多的原因已经导致很多的教师生活在绝望中。也许在登上讲台的第一天,许多教师都拥有美好的教育梦想,但是,没有信念的支撑,缺少希望的引领,又有多少人能在一再的绝望中始终坚守着那最初的梦想呢?
今天的孩子里面,必将有很多人会成为未来的教师,他们成长在沉重的应试教育体制之下,他们习惯了接受固化的教学,当他们登上讲台的时候,他们会自然地模仿当年老师的教育模式,如果我们期待看见未来的教师抱有远大的教育理想,就需要在今天的孩子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
3、有知识没文化的教师
教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他本应该是文化的传播和创造者。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外,他更要发自内心去热爱,热爱教育,热爱孩子,传达出更多人文关怀,真正意识到知识不等同于文化。教会孩子知识不算什么,让孩子有担当、有力量,把握文化脉络,以创新精神实现全面发展,这样的教师才是伟大的教师。
知识不等于文化
我们很多人都认为老师是渊博知识的化身,我们也习惯把知识和文化连在一起,说老师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但在这里怎么会说我们老师没文化呢?这是因为我们平时将知识等同于文化,认为有知识就是有文化。实际上,知识不等于文化。我们现在的老师多数拥有大学、硕士甚至博士的文凭,但是这些只能是证明我们教师的学历达到了什么标准,并不能证明教师文化的高度,更不能以此就可以说我们教师多有文化。的确,拥有高学历的这些教师知识很丰富,也掌握了较为全面的学科知识。我们国家的《教师法》规定了教师是专业人员,对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要求。其中就包括专业知识的要求,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是对教师这个职业从业人员的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但教师的任务绝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应该关注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滋润孩子的心灵,激发孩子的潜能,丰富孩子的人生阅历,而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仅仅是传授具体知识,或者说照本宣科,学生被动地听,甚至有些教师在课堂上都不能好好地上课,敷衍了事,要求或“启发”学生课后补课,或者进行有偿家教。我们只能说这些教师富有知识,却没有文化。
有知识,没文化
教师之所以受到重视,或者说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主要是因为教师面对的是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
儿童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如果教师仅仅是充当了知识的“复读机”或者“贩卖者”,那教师与其他职业有何区别?如果教师仅仅是给自己很肤浅的定位,又有何资格担当起国家和民族赋予教师职业的重任呢?我们的很多教师知识是有了,但是社会责任感却缺失了。从知识的堆积到文化的积淀,需要一个长期而自知的过程,浮躁的教育追求和利益至上的诱导导致我们的教师人文素养缺乏,被认为“有知识没文化”。
知识是外在于我们的东西,是可以量化的,而文化则是长期积淀影响我们言行的东西,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和信念。我们现在的教师过于强调专业知识,只关注表面的现实利益,忽视或者说忽略对学生人格及未来发展的影响,更不会想到这些孩子正是强大我们民族的未来的脊梁!针对目前教师的整体人文素养下降这样急需改变的现状,国家教育部特地对中小学教师规范做了修订。更加强调教师要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规范如此,但是否能真正改变教师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我想还是要抱以审慎的态度。单凭国家行政指导未免有些势单力孤,我们需要的是全面的突破和改变。首先,要从源头上改变教师的来源,加大优秀生源报考师范院校的招生力度,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教、乐教;同时,我们还要改变教师的评价标准及激励机制,改变过去仅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并据此对教师进行排名的单一评价手段,更关注教师的文化素养,更鼓励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并为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创设条件。
4、眼盯学生却目中无人的教师
彼此的平等和相互的尊重是师生之间和谐关系构建的基础,因为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现在的教师说教得多,但学校不是专门讲道理的地方,而是情感交融的地方,只有真正地意识到生道尊严才能够拥有真正的师道尊严。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骄傲的国王。他要为自己建造一座王宫,因此,对大臣们说:“到森林中去找最高的树。我要用它来建筑宫殿。”
在森林深处,大臣们找到这样的树。这树很茂盛,四周都是些较小的树。那天晚上,他们向国王报告且宣布:“陛下,我们已找到你要的树。明天我们就到森林中去砍那棵大树。”
国王很高兴,就去睡觉。那个晚上,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大树中住着神灵,神灵出现在他面前。那神灵说:“国王,请不要摧毁我的住所。你如果这么做,每砍一斧,我就痛苦,终会死亡。”
但国王回答:“你是森林中最好的一棵,我必须用来建造皇宫。”
这位神灵继续恳求,但国王很坚决,强调这树必须砍死。树神最后对他说:“好,你可以砍。但请你不要从树下面砍断,像一般的砍树一样。你可以命令你的人,先爬到树的最上面,逐渐往下一枝一枝砍,然后全树砍完。”
国王听到这种砍法,很惊奇,说:“如你刚才所说的,那不是比一次从树根处砍下更加痛苦吗?”
树神回答:“你说得不错。我是为森林中的其他生物着想,才建议你这样做。你知道我是棵很大的
树。如果一次砍倒,将会压坏四周围的小树,并会杀死很多小动物。很多小鸟和昆虫,也会失去住所。
但你一块一块砍,对它们的损伤可以减少。”
国王这时醒过来,他想:“那树神宁肯挨数百次痛苦,却不要让小动物受苦,这树神多么勇敢和仁慈!而我想砍树,只为我的享受和骄傲,我多么自私。我不能砍这棵树,而要对他表示尊敬。”于是国王第二天去森林中向这棵树献花致敬。从那天以后,他变成一位仁慈、公正的统治者。
经常会这样觉得,万物都是有灵性的。风靡一时的电影《阿凡达》里所展现的树木和万物都有着奇妙的心灵沟通。也许树的历程也犹如人的一生,有些树长得伟岸挺拔,被“委以重任”,就像有些人成了社会名人,受人敬仰。即使这样,作为一个生命的基本责任却是相同的。大树并未因为自己的高度而忽视了其他小生命对自己的依附,人更不应该因为自己的长处而忽视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对其他生命的尊重。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只看得见自己,看不见其他人和学生的心灵,注定是失败的。
张扬自己与张扬学生
走进课堂,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一位教师面对一群学生,手舞足蹈,侃侃而谈,而学生坐在下面神情呆滞、无动于衷。有些教师在讲课时行云流水的风度真的不亚于评书表演,但是学生在长期“听评书看表演”的过程中失去了欣赏和表演的功能。我曾经问过一位非常优秀的高中毕业生:“你最欣赏的老师是谁?”他思考了很久竟然没办法回答。客观地说,当离开学校时,很多学生都很难找到自己敬佩和喜欢的教师,最后他和我聊了聊相对而言他比较喜欢的一位教师。究其原因,这位教师更懂得尊重学生,他比别的教师讲得要少一些,但是多了一些信任和引导。付出真正的爱,总会有回报的。由此可见,许多教师在张扬自己所谓的知识的同时,把学生的舞台以及表演的信心和机会都剥夺了,这样的教师,学生会喜欢吗?因此,我们的课堂绝不应该是教师表演秀的舞台,而应该是教师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这样一个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大胆思考,展开想象的翅膀,张扬自己的个性,尽情挥洒个人才情和智慧,这样的课堂才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才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师道尊严与生道尊严
在我国文化中,历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天地君亲师”的尊崇也表明教师的地位曾经一度达到过极高的境界,无疑,这一文化很值得我们继承。
在师道尊严观念指导下的教师往往会有意无意地端起教师的架子,用权威让学生敬重他,欠缺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意识。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网络的迅速普及,学生的平等意识和自我意识越来越突出地显现出来,他们有了平等交流的诉求,至此,师生之间自然就产生了矛盾和距离。实际上,在网络社会中,教师和学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身份上的差别,学生从网络上获取的知识和信息也许更多于教师的传授,如果教师不能实现心态上的转变,对此没有及时给予回应,师生就必然会缺少共同语言,也就很难进行心灵的交流。
优秀的教师会与学生平等相处,心里装着学生,比较关注弱势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而一些教师却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心理诉求,依然用其所受的成长评价模式来评价当今的学生,基本上是挑毛病的,用完美主义的100 分来对待并要求每个学生。以至于一些教师觉得自己付出很多,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甚至师生关系非常紧张。与一些老教师相比,学生更喜欢年轻教师,尤其是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教师比较受学生的欢迎,师生容易成为朋友。如果没有一定的爱好特长,往往对孩子最看重的东西容易忽视。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学校不是专门讲道理的地方,而是情感交融的地方。现在的教师说教得多,道理更多体现在学校的规章制度之中,制度之外仍然以说教为主, 这只能说明学校的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
东航的企业文化中有这样一句话:顾客是没有责任的。如果把它套用在教育领域,可以理解为:学生是没有责任的。如果真有这样的理念,我们的师生关系将会有质的飞跃。建议我们的学校向企业学习一些优秀的企业文化。尊重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如果我们只是习惯了被尊重,我们势必就会故步自封。
我们现在的教师责任感不够,甚至严重缺失。孩子成绩不理想或犯错误的时候,教师会将责任推向学生,认为是学生的错。这是一种典型的无责任意识。大部分教师都会这样来看待学生,成绩优秀者多少都觉得自己有点功劳,成绩差的很少有人觉得自己应该负责任。如果像这样推脱责任,教师就不会改进。教师的反思能力首先从责任中来,没有勇气去承担责任,何来改进呢?所以说,责任也是一种态度,是基于学生心灵和尊严的一种爱护!
只有真正地意识到生道尊严的教师才能够拥有真正的师道尊严。
5、习惯否定而不是肯定的教师
教师更应该站在孩子们身后,或是把孩子放在更高的位置努力去寻找孩子成长进程中的进步和优点。给他们更多鼓励和支持,用鼓励的力量在关键时刻推孩子一把,用希望点亮孩子的整个人生。每一个从教者都应该具备一种素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以纵向的方式来看待学生,只要他和自己相比有所进步,我们就应该充分地肯定和表扬,因此才能够激发学生们更大的热情和信心!用肯定的目光注视到每个孩子,这样才能给孩子们带来希望,毕竟,人是靠着希望活下去的!
舍卫国有一个做清洁工作的妇人,天天打扫街道,十分勤劳。她的衣服很肮脏,市民都讨厌她,见到她,总是掩着鼻子走过。佛陀叫她来听佛法,鼓励她精进,城内的人不赞成,跑来责问道:“佛陀啊!你常说清洁的话,教人做清净的行为,为什么要和肮脏的女人谈话呢?难道你不觉得讨厌吗?”
佛陀严肃地看了他一眼,回答:“这妇人保持城市清洁,对社会贡献极大,而且她谦卑、勤劳,做事负责,为什么讨厌她呢?”这时,那妇人洗过澡,换了衣服,容光焕发,出来和大家见面。佛陀继续说:“你们外表虽然清洁,但是骄傲、无礼,心灵污秽。要知道她外表的肮脏容易洗净,你们内心的肮脏才难于改善呀!”城内的人知道错了,再也不敢讥笑别人。
是否每一个人都容易犯这样的错误,看得见自己的优点,也看得见别人的缺点,总是拿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作比较,从中让自信心倍增?肯定自己固然重要,但是通过否定别人而达到肯定自己的方式只会让自己越来越浅薄,没有任何进步的可能。
经常给教师做培训,发现我们的教师已经不习惯去肯定别人了。经常考50 分的学生兴致勃勃地拿着60分的卷子去找老师说:我进步了。老师很漠然地回应道:这才刚刚及格,你离100 分还差得远呢!经常上课捣乱的孩子今天只是悄悄地说了一句话,还是被老师叫起来狠狠批评了一通,质问道:为什么你就不能安静地听一会儿课呢?经常和同学打架的孩子最近一段时间都表现很好,只是今天和同学发生点小摩擦,老师生气地训斥道:难道你就一定要每天打架才开心吗?这就是我们的老师,在他们心里面早就设定了一个优秀的标准,要考100 分才算成绩好;要每天上课都认真听讲才算遵守纪律;要每次发言都声音洪亮,答案正确才算积极表现;要所有的方面都达到要求才算是一个优秀的孩子。这些标准层层叠叠,堆起了一座高高的山峰,教师站在山顶上俯视着孩子,他们只关注于孩子距离山顶还有多远,而根本看不到孩子从山脚已经走了多远。教师们急切地希望孩子们能快点爬上来,岂不知他们貌似鼓励的督促和没有肯定的教育早已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孩子们根本看不到希望,他们只知道无论多努力换来的也只是否定,那又何必呢?
其实,教师更应该站在孩子后面,或是把孩子放在更高的位置上去仰视孩子。优秀的标准是需要的,但也要让孩子们看到前进的方向。教师站在孩子后面仰视,就更容易看到孩子每一步走的过程,看到他们在一点一滴地不断向前,和他们自己相比,和过去相比,他们确实在进步。教师此时的鼓励会加深孩子的足迹,让他们走得更踏实、更坚定。我们的教师都有一个放大镜,只是现在都用来放大孩子的缺点,而其实我们需要的却是努力寻找孩子的优点,不断地放大它,直到有一天我们不用放大镜,这些特质依然清晰。这也就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要相信只要在关键的时候推孩子一把,及时给他们一种力量,孩子们会向着那“优秀”的山巅发起冲锋,他们也会最终达到成功的顶点。
每一个从教者都应该具备一种素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以纵向的方式来看待学生,只要他和自己相比有所进步,我们就应该充分地肯定和表扬,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们更大的热情和信心!用肯定的目光注视到每个孩子,这样才能给孩子们带来希望。毕竟,人是靠着希望活下去的。
6、承认别人意味着否定自己的教师
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态度。拒绝学习的背后实则是对自身能力的担心和怀疑。教师更应该以开放的精神去向孩子学习,向同行学习,以宽容、平和的心态相信自己、肯定自我,诚恳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探索教育真谛的道路上不断提升自我。
我最近接触了不少教师,令我感到非常不能理解的是,教师似乎是最不愿意向其他教师学习的人。
当我有了这一看法后,我自己都大吃一惊。教师本来应当是最善于学习的人,最善于学习当然也包括向别人学习。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就此,我询问了一些教育界的同行,结果大多数的人都同意我的观点。
学习本身就意味着进步,大部分人好像都喜欢学习,但是没有人喜欢被教育。然而在教师的群体中常常缺少必要的学习意识!同行相轻,这是中国文人的通病,也是中国文人最难接受的事实。所以说,中国教师最不善于学习,也就容易理解了。深度思索发现,许多的教师保守封闭的根源在于自卑的内心,他们认为接受别人意味着否定自己,为了不否定自己,许多人选择了不接受、不承认、不学习。这样近乎逃避的选择使得教师逐渐变得心胸狭窄、嫉妒心强。正如前面所说的,习惯了否定的教师除了否定学生,也同样否定同行,他们用别人的不足来掩饰自己的缺陷,他们害怕承认优秀,害怕比较。这样的教师很难有很好的人际关系,不能轻松、快乐地与人相处。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委屈了孩子。面对不懂宽容、不虚心、态度急躁的老师,孩子们只能忍气吞声,他们无法看到老师虚心学习的表现,因此认为老师就是高高在上,象征着无限的真理和正义,不容他人质疑和反对。至此,孩子们很多新鲜的想法被无形地压抑了。严肃的师生关系使双方都很难感受到教育的乐趣,教学相长的意义也就在这种关系中消失殆尽。另外,中国教师也最缺乏危机感,有危机才能有进步,这是最基本的事实。中国教师自命清高,小富即安,也使他们丧失了学习的动力。
没有了学习的意愿和动力,教师就再也难以进步,只能停留在原地等待着后来人的超越。因此只有教师首先具备了包容、悦纳、平和的心态,喜欢自己,接受自己,相信自己,正视自身的缺点与不足,才能进一步包容、接受我们的孩子,给他们创造一个轻松、快乐的成长环境,进而才有教师和学生的和谐相处,才有教与学的完美融合。教师心安理得地接受自我,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孩子。因此,请在肯定别人之前先学会接受和肯定自己。
7、高度职业倦怠的教师
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如果辛苦的付出并不能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那都会产生倦怠。教师职业更是如此,漫长的工作周期,繁重的工作压力,都容易使人厌倦。然而,只有从孩子的成长发展过程中找到成就感,使学生与教师形成共同体,才能获得继续下去的希望和力量,有效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
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
第一年,它结了10 个苹果,9 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 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它结了5 个苹果,4 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 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
但是,它还可以这样:继续成长。譬如,第二年,它结了100 个果子,被拿走90 个,自己得到10 个。
很可能,它被拿走99 个,自己得到1 个。但没关系,它还可以继续成长,第三年结1000 个果子……
其实,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等苹果树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曾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可以忽略。真的,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长是最重要的。
曾经接触过多位教师,问及怎样理解教师这一职业时,很多教师向我诉苦,说做教师太难了,太累了,辛苦付出不一定有收获,如果有机会,是万万不选择做教师这一行的。对于工作的这种态度是不可能让教师满怀激情地投入的。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亟须得到关注。当然,从教师的职业道德出发,很多教师都在认真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如果去搜索一下职业倦怠这几个字,会发现许多行业都存在这种现象,但是教育行业的职业倦怠尤为突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曾经联合启动的“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中,填写问卷的8699 名教师,有90%存在工作倦怠,超过60%的被调查者对工作不满意。国家与各级地方政府为激发教师的激情,从制度与机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创新设计,包括即将出台的“正教授”级教师晋升制度的设计。多了一个台阶就能有效地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吗?我相信,这种晋升制度的设计最多只能延缓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动力有“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之分。仅仅从“外在动力”入手是不可能完全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
教师职业倦怠感的产生,虽然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教师职业倦怠感形成的主要原因还是教师工作太过于繁重,社会对教师要求比较高。教师一方面要疲于应付各种各样的评比、检查,尤其是学校中毫无休止的考试成绩排名,以及其他各种竞争性排名;另一方面,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教育这些独生子女不仅需要特别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还需要处理好与学生,尤其是家长、其他教师和学校领导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这些都会造成教师的挫折感,降低教师工作的成就感。没有成就感的教师是体验不到做教师的愉悦的。努力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需要从提升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开始。
如何才能消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提高教师的职业成就感?成就感的来源不只是孩子的考试分数以及各种排名、检查、评比中获得好名次,孩子们的行为习惯、人格构建也都是教师的劳动成果。教师的成就感也不仅仅是来自于教师待遇的提高,如果只是用工资待遇来评价自己的劳动,大多教师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不平衡心理,从而产生职业倦怠感也就不足为奇了。针对教师职业倦怠感产生的原因,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关键还是要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方式和激励机制,让教育回归本意,让教师做真正的教师,让教师与学生形成学习的共同体,真真切切地感受学生的成长快乐和为人师表的幸福。这样的理想难免有些遥远,但是面对一所学校、一个教师,我们乐意践行。
8、辛苦付出却难得肯定的教师
教师总被认为是最为光辉和神圣的职业,教师也在竭尽全力地去实现各级各类的教育目标,不可不谓呕心沥血。然而,教师辛苦的工作却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偷懒”状态。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吹响孩子生命号角的人;是一个点燃孩子生命激情的人;是一个唤醒孩子心中沉睡巨人的人。
富楼那热心弘扬佛教,他的口才很好,和人家辩论时,常常令对方心悦诚服,因此得到“说法第一”的美名。输卢那国是没有文化的国家,富楼那却请求佛陀允许他去布教。佛陀说:“富楼那,我很赞许你的志愿,但是野蛮的民族,不易感化,他们会骂你的。”
“他们骂我,我容忍他们,我觉得他们还很有良心,因为他们没打我。”
“假如他们用手打你,用石投掷你呢?”佛陀问。
“我宽恕他们,我仍然觉得他们很好,因为他们
只是打我,还未杀死我呢!”
“假如把你杀死呢!”
“我为法牺牲,死而无憾。”
佛陀赞美他,说道:“富楼那,你修道、传教、容忍的精神,可做佛教徒的模范。”富楼那在输卢那国弘法,十分成功,许多人皈依佛教。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在这条“传经布道”的路上,很多教师付出了很多很多,虽没有富楼那那样的执著和义无反顾,也算是耗尽心血,尽其所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未免描写得有些壮烈,却也是很多教师的真实写照。
常言道,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神圣的职业。教师这一职业应是这个世上最伟大、最受尊敬的职业,教师肩负着传播人类精神和智慧的使命,他能够使千古文明得以延续,使未来的希望得以实现。教师应用全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知识和生存智慧去培养学生的心智,让学生在继承人类文化遗产的同时实现自我人性的完善。教师应传道、授业、解惑,享受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的成就和快乐。而现实中,我们的教师处于怎样的状态?
我们的教师依然含辛茹苦,他们日以继夜地重复做着同一件事情,但是大部分都在用一本发黄的教案送走一届又一届学生。我看到他们工作的辛苦,理解他们工作的压力,但我还忍不住要说他们存在“深层惰性”,是集体无意识的“偷懒”。在目前这个教育体系下,许多教师放弃了教育创造的权利,所做的工作只是在贩卖知识;学生对老师来说只是知识贩卖的对象,而不具有任何情感的意义。大部分教师的心里已经没有了学生,只有过去的知识。他们不去考虑学生的感受,不去顾及学生的情绪,而仅仅为了周而复始的考试、检测而疲于奔命,为了更快地提高成绩竭尽全力,他们只拿分数向学校和家长交代。教师队伍中已经出现了集体无意识的状态,所以才使得这种力量如此强大。
偷懒是人类的天性。用更小的成本得到更大的回报,这是商业社会的趋利原则之一。正因为人类渴望偷懒,才会诞生如此多的发明创造来方便人类的生活。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在我们实现偷懒、解放自己的同时,我们离自然越来越远,离天道越来越远。
教育不是商业,教育绝不能偷懒,因为每一个教育的对象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一次教育的过程都是全新的创造。创新是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为什么几个即将倒闭的农村学校成了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观摩基地?城市里的教师、学生和教育环境是和那里不一样,但我们不能以此为由就否定他们的实践,因为教育的本质在哪里都是一样的。我们的教师习惯了完成任务,他没有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孩子找到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来取得最好的成绩,而是通过大量机械的重复来强化孩子的记忆。教师在为学生布置大量作业的过程中,实际上存有一种侥幸心理,他会认为:我让孩子做的作业越多,我担当的风险就越低;如果孩子成绩不好,追究起来,这是孩子的不好而不关我的责任。教师表面的辛苦掩盖了他们意识中的深层惰性,他们习惯了过去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所以抗拒改变、懒于创新。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辛苦却得不到认可的原因之一。
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我觉得教师应该是一个吹响孩子生命号角的人;是一个点燃孩子生命激情的人;是一个唤醒孩子心中沉睡巨人的人。他要给学生一个目标,制定游戏规则,然后在孩子身后起到鞭策和激励作用。教师要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信任,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和智慧。人生的经验皆是不能间接获得的。教师要让学生有充分的体验,自己去发现、去体会、去创造。教师只是唤醒者,唤醒学生心中潜在的好奇心和兴趣点。改变上课的方式不仅解放了学生,更是解放了教师。当然这也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足够的应付各种局面的能力。所以,教师也是学生,学着做个有思想、会创造的吹号人。《大学》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尤其要将修身作为根本。
优秀的教师甘于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当垫脚石,会摆脱自我的控制,达到忘我,进入无我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