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段话随后也遭到网友的质疑,称并非杨绛先生所做。其实早在2013年7月15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官方微博就对此事进行过辟谣,微博中称:“最近网络上一篇《杨绛百岁感言》的文章被疯狂转载,特别是被李开复等大V转载后,流传甚广。据查证,前面内容确实是来自《坐在人生的边上——杨绛先生百岁答问》,但后面诸多人生感悟系拼凑而成。杨绛先生即将迎来102岁生日,让我们共同祝福她身体健康事事如意!”随后又有媒体从人民文学出版社获知,“我们的责编跟杨绛先生本人确认过,这不是她的话,手写体的也不是她写的。”
钱钟书夫人杨绛去世,著名作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1时10分逝世。 杨绛先生之后,再无能称先生的文学界女人。
钱钟书夫人杨绛为什么被称作先生?这是中国近现代才有的对某些在一个领域(主要是文学、政治等特殊领域)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力的女性的称谓。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学养深厚,早年留日,后成为江浙闻名的大律师,做过浙江省高等审判厅厅长。辛亥革命前夕,杨荫杭于美国留学归来,到北京一所法政学校教书。1911年7月17日,杨绛在北京出生,取名季康,小名阿季。
杨绛排行老四,在姐妹中个头最矮,爱猫的父亲笑说:“猫以矮脚短身者为良。”杨绛八岁回无锡、上海读小学,12岁,进入苏州振华女中。在父亲的引导下,她开始迷恋书里的世界,中英文的都拿来啃,读书迅速成为她最大的爱好。一次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杨绛早年出版过回忆性质的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近年也出版过畅销书《我们仨》和《走到人生边上》,但这些书比较多地涉及了钟、杨两人的老年生活及女儿钱媛的情况。而《听杨绛谈往事》在大量杨绛口述的一手资料基础上,加入作者自己的所见所闻及搜集的材料综合而成,是对杨绛98年的丰富人生的“大起底”,披露了她的求学、爱情、家庭和学术等多方面的情况。
《听杨绛谈往事》透露,小名阿季的杨绛以高分考入苏州东吴大学,记性好、悟性强,有所谓“鬼聪明”的学生,一直是“纯一等”学生。因为容貌姣好,梳个娃娃头,被称为“洋囡囡”,经常做一些孩子气的淘气事。她说,自己在东吴上大学时从未收到过情书,男同学通常都在信中叮嘱她:“你还小,要读书,不要交朋友”以示关心。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是杨绛的大学同学,书中披露“费孝通思想很活跃,常介绍些新书给阿季读,如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弗洛伊德、房龙的《我们生活的世界》。”在费孝通转学北大之前,曾问阿季“可以作个朋友吗”,但只愿与他维持普通朋友关系的杨绛回答:“朋友,可以。但是朋友是目的,不是过渡。”
1932年2月,杨绛也与同学孙令衔等结伴赴清华和北大借读。在清华的古月堂,杨绛第一次遇见了孙令衔的表兄、正在清华上学的钱钟书,两人没有说一句话,却相互难忘。钱钟书的父母原本看中了一位准儿媳,但钱钟书并不喜欢。钱钟书约杨绛见面的第一句话是 “我没有订婚”,而杨绛的第一句话是“我也没有男朋友”。从此两人书信往返,林中漫步,荷塘小憩,开始了长达60余年的爱情生活。但是当费孝通得知这个消息,认为自己更有资格做杨绛的“男朋友”,但在杨绛“不如绝交”的态度面前,他只得接受现实,后来也与钱钟书成为朋友。
钱、杨成婚后,杨绛便随钱钟书赴英国牛津大学留学,虽然她只是旁听生,但也认真听课、大量阅读,与钱钟书共修西方文学。当吴学昭问她是否与钱钟书交流学术时,杨绛答:“交流很多,十分相投”,“我们文学上的‘交流’是我们友谊的基础”。她在书中举例说:“我读雪莱诗,有一句也有‘鸟鸣山更幽’的意思,他十分赞成,也记在日记里。现在《管锥编》里还存此句。”
钱钟书的导师改作文很严格,要求清楚、简约,不要堆砌。钱钟书便给杨绛改文章,完全按照导师对他要求那样严格要求她,有些作文被他评为Ecellent(优秀)。
浓浓的伉俪之情也在书中细节中一一呈现。杨绛把钱钟书吃得惯的西方食物省下来给他吃,而钱钟书负责做早餐并一直持续到老。杨绛怀孕、生女儿时,钱钟书正埋首于繁复艰巨的论文写作中,但一向不善料理生活的钱钟书还是分担家务,并亲手为杨绛炖鸡汤,充满爱意。
杨绛的“不要紧”伴随了钱锺书的一生。“绝无仅有地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最才的女,最贤的妻”,这是钱钟书曾写给杨绛的“赠语”。钱的母亲感慨这位儿媳,“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锺书痴人痴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