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考点精练答案 名著阅读题每日一练(81—90)


      81.下列对联的内容与传统节日不对应的一项是(   )

A.玉树银花,万户当门观瑞雪 / 欢歌笑靥,千家把酒赏花灯 (元宵)

B.千重山远,十分相思百分念 / 三秋桂子,一轮明月两地心 (清明)

C.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 / 龙舟锦标,遗风犹自说三闾 (端午)

D.九九芳辰,年老又赏登高景 / 三三令节,秋深还添延寿春。(重阳)

答案B

【解析】

B项对联说的是中秋。根据“十分相思”“三秋桂子,一轮明月”就可判断节日应为中秋节。

82.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是春秋时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及后学所著。

B.契诃夫是19世纪后期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法国作家莫泊桑以及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并称“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C.《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在小说中刻画了众多的英雄人物形象,其中在刻画林冲这个人物时用较多的笔墨表现了他的忍气吞声、不敢反抗,这样的描写不够真实。

D.王勃少负才名,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他的传世名篇《滕王阁序》,被誉为骈体文的经典。

答案D

【解析】

A项时间错误,庄子是战国时人。B项人物错误,应该是杰克·伦敦C项对人物的分析有误,林冲并不是不敢反抗,他在忍气吞声之后终于被逼上梁山。

83.下列各选项有关文化常识表述中无误的一项是(   )

A.《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他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B.古人在对话或交流中,常使用尊称或谦称,以表示礼貌或谦虚,比如尊称有:“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中的“牛马走”、“少卿足下”中的“足下”。谦称有:“臣虽下愚”中的“下愚”。

C.《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一部诗意浓郁的爱情悲剧,他的重要悲剧还有《哈姆雷特》《麦克白》《威尼斯商人》。

D.后人将《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诗经》和《楚辞》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风格流派的源头。

答案D

【解析】

A项,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B项,“牛马走”应是谦辞,走,犹仆也。言己为太史公掌牛马之仆,自谦之辞也。C项,《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讽刺性的喜剧。

8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辞和赋都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但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关联词语增多。在内容上,赋以咏物说理为主,而辞则重在抒情。《归去来兮辞》就突出了辞这种文体的特点,对归耕后农村生活的描写,就极尽铺陈之能事。

B.《滕王阁序》和《兰亭集序》都是序文,都有作者对个体生命短促的忧虑和悲叹。但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如曹操写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

C.庄子的《逍遥游》阐发了他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观点。“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于永恒的精神世界。

D.李密从小依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故侍奉刘氏十分孝顺,《晋书·孝友传》将他列在首位,誉之“以孝谨闻”。因其要侍奉祖母而辞去官职,所以写《陈情表》奏请晋武帝。

答案D

【解析】

D项关于李密辞官的原因不正确。李密辞官的真正原因是他不愿意做敌国的臣子。

85.选出下列关于《红楼梦》《三国演义》情节叙述不正确的两项(   )(    )(6分)

名著阅读考点精练答案 名著阅读题每日一练(81—90)

A.“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说的是袭人。宝玉出家,袭人因无正式被收做房里人,王夫人等便打算将她配一门正经亲事。后她嫂子为其做媒定下一门亲事,袭人得知,心中暗喜终身有了依靠。第二天得知那夫婿是蒋玉菡,蒋对她体贴入微,袭人高兴极了。

B.夏金桂为人“毫无闺阁理法”,“自己尊若菩萨,他人秽若粪土”。谁要有损于她,她就无视任何规矩礼教拼死大闹。一次夏金桂和宝蟾斗嘴,薛姨妈忍禁不住,说了几句训斥的话,没想到夏金桂不但不听还还嘴顶撞,气得薛姨妈“肝气上逆”。

C.北静王生日,贾赦贾政带着宝玉和贾琏去拜寿。宝玉得到王爷的格外垂青,单独赐饭,还送他一块一摸一样的“宝玉”。回家与贾母闲话,说他的玉夜里发了红光,凤姐便说这是喜信。宝玉不明白这话从何说起,因为他不知道今天家长们已经议定了他与宝钗的婚事。

D.孙权称帝,联合蜀国伐魏,孔明再出祁山。郝昭病危,孔明明里吩咐魏延,姜维三日内领兵,攻取陈仓。私下密计关兴,张苞暗出汉中,自己藏于军中,星夜倍道径至陈仓城下,让内应在城中各门放火,发喊相助,令魏兵惊疑不定,兵无主将,城中大乱,蜀兵一拥入城.,孔明夺得陈仓。

E.曹操新取荆州,又收到庞统的降书,踌躇满志,遂设宴于大船之上,大会群臣。曹操触景生情,追忆自己生平经历。遂酾酒横槊作一首《短歌行》的诗。座中刘馥说曹操诗中有不吉之言,曹操大怒,刺杀之。后又后悔而厚葬之。

答案AE

【解析】

A袭人得知,心中暗喜终身有了依靠,错,应为“心中悲哀不已”。E庞统错,应为黄盖。

8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材料一: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材料二: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

材料三: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

材料四: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也。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孟子》)

1.结合季康子两次问政材料,具体分析孔子的为政思想。(2分)

2.结合论语选文,就第四段文字,说说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3分)

参考答案

1.第一次问政,孔子否定了季康子为政用杀的方法,提出德服人的为政思想。第二次问政,孔子指明只要统治者做到庄重、孝慈、用人唯才就能使百姓尽、勤勉。由此可知,在孔子的为政思想中,他特别强调统治者的表率作用,正人必先正已。(2分)

29.孔孟之道,继承是必然的。孟子的“行仁政而王”的政治主张继承孔子的仁政思想;孟子认为“仁则荣,不仁则辱”,统治者应该修明政治,不应放纵享乐,否则只能自取其辱,这些思想,就是对孔子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继承。(3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孔子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材料二: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

材料三: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努力干活,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

材料四:孟子说:“(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如今这些人,非常厌恶屈辱,但仍然自处于不仁之地,这正好比一方面厌恶潮湿,一方面又自处于低洼之地一样。假若真的厌恶屈辱,最好是以德为贵而尊敬士人,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的职务;国家无内忧外患,趁这个时候修明政治法典,纵使强大的邻国也一定会畏惧它了。如今国家没有内忧外患,却在这个时侯追求享乐,怠惰游玩,这等于自己寻求祸害。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诗经》说:‘我们永远要与天命相配,自己去寻求更多的幸福。’《尚书·太甲篇》也说过:‘天降的灾害还可以躲避,自作的罪孽,逃也逃不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8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材料一: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材料二: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1.颜渊为何感叹“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请根据文段,简要概括。(1分)

2.从材料二看,孔子培养人才的最理想的目标是什么?请结合现实,加以评析。(4分)

参考答案

1.孔子学问渊博、品德高尚、知礼懂礼,这些不是弟子赶得上的。(1分)

2.孔子认为培养人才最理想的目标是:这个人有智慧、清廉、勇敢、多艺,再加上礼乐修养使之有文采。(2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颜渊喟然叹道:“孔夫子的道理,越仰望越显得高远,越研钻它越显得坚固,看它好像在前面,一忽又像在后面孔夫子循着次序一步步诱道我;先教我博学文章典籍,然后要我以礼约束自己的行为。我想停止不学了也不可能,已经用尽我的才力,而夫子的道依然卓立在我的面前,我想再追从上去,但总感到无路可追从上去。”《论语·子罕第(9)》

材料二:子路问怎样做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孔子又说:“现在的完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论语·宪问(12)》)

89.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2分)

①六一居士云:“风霜冰雪,刻露清秀。”以山色言之,四时之变化亦多矣,而惟经风霜冰雪之余,则别有一种胜韵,澹澹漠漠,超于艳冶浓丽之外。春之盎盎,百花献巧争妍者,不可胜数,而梅花独于风霜冰雪之中,以标格韵致为万卉冠。故人徒知万物华于温燠①之余,而不知长养于寒冱②之时者,为尤奇也。由此观之,士生而处丰厚,安居饱食,毫不沾风霜冰雪之气,即有所成,去凡品不远。惟夫计穷虑迫,困衡之极,有志者往往淬励磨练,琢为美器。何者?心机震撼之后,灵机逼极而通,而知慧生焉。即经世出世之学问,皆由此出,而况举业文字乎?

②吾友无异,少遭困呃,客寄四方,益自振,下帷发愤,穷极苦心,发为文章,清胜之气,迥出埃壒③,若叶落见山,古梅着蕊;一遇慧眼而兼收之。固其宜也。然予每会无异于长孺④座上,嘿嘿而亲之,私自念此非经风霜冰雪之余,有以消磨其习气而然欤?古人有言:“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焉者,不畏徒步者也。”若畏饥而惮步,则天下事其吝为之,怯为之,不亦多乎?无异常天下之难者也,必无难天下事矣,予以此券无异焉。

选自袁中道《陈无异寄生篇序》

【注释】①燠(yù):暖,热。②冱(hù):冻结。③壒(ài):尘土。④长孺:即虞长孺,明末居士,袁中道的朋友。

1.六一居士,就是______________(人名)。(1分)
2.对文中“无异常天下之难者也,必无难天下事矣”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陈无异经常面对天下困难的事情,他一定不会为难于天下大事。
B.陈无异把天下困难的事情当做平常事情,他一定不会被天下大事难倒。
C.陈无异尝试做过天下困难的事情,他一定不会认为做天下大事是困难的。
D.陈无异把天下困难的事情当做平常事情,他一定不会认为做天下大事是困难的。
3.第①段中“皆由此出”的“此”指的是_____________。(用原文的句子回答)(2分)
4.第①段中写了“百花”和“梅”,请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分析其作用。(3分)
5.本文和《伶官传序》都是序文,请比较两篇文章不同的写作目的。(4分)

参考答案

1.欧阳修(1分)

2.D(2分)

3.心机震撼之后,灵机逼极而通,而知慧生焉(2分,多写“即经世出世之学问”只得1分)

4.将“百花”和“梅”作对比,突出梅花饱经风霜成为万花之首的高雅情韵,又分别以“百花”和“梅”喻指生活安逸之士和饱经磨难之士,对比论证兼用比喻论证(2分),形象而深刻地揭示出经受生活磨难成就大器的道理(1分)。
5.本文侧重在劝勉、鼓励(1分),鼓励陈无异勇于吃苦,经受磨练,力求卓越(1分);而《伶官传序》则侧重于借古讽今(1分),劝诫当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不沉酒于享乐(1分)

参考译文

六一居士说:“风霜冰雪,刻露清秀(能让清异秀出的特质毕露无遗)。”就拿山色來说吧,随着季節的推移会有許多种变化,但是只有在经历霜冰雪之後,另有一种特殊的风韵,那恬静无声的美,远胜于浓艳娇丽。温和的春季,多到数不清的花儿竞相表現艳丽奇妙的姿态,唯有梅花绽放在風霜冰雪之中,用它特出的气度与风采神韵领先所有花卉。所以说一般人只晓得万物适宜在温热的气候里成長,却不知能成长于寒冻季节里的更加可贵。由此看來,人一生处于富裕殷实,安居饱食的环境里,沒经受过风霜冰雪的洗礼,即使有所成就,也只是和一般人差不多而已。只有在绞尽脑汁再也想不出办法的极端艰苦困环境中,胸怀大志的人經经过一再的鞭策磨练,终于被雕琢成为杰出的人才。为什么呢?机巧之心受到环境强烈的逼迫冲击之后,灵巧的心思被打开,那么聪明、才智就产生了。即便是治理国事、超出凡俗的学问,都由此产生,更何况是为应考的学业和诗词文章而已呢?

我的朋友无异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小的时候遭受过困苦,客居四方,更加自我振奋,闭门苦读,奋发图强,极尽苦心,铺写成文章,清朗高远之气,远胜凡尘,就如叶子落光了,终于见到山的峻伟,古梅树上忽现新蕊;一旦遇上慧眼就被同时收录。然而我无异每每在虞唱孺的家中小聚,彼此谈笑,很是亲善。私下里总在想这如果不是经历过风霜雨雪的磨难之后,有什么能把一个人琢磨成这样呢?古人一这样的说法:“能退让食物给别人的人,一定是曾经遭受过饥饿的人;能推辞车马的人,必定是不畏惧徒步行走的人。”如果害怕饥饿,畏惧行走,那么天下的事林夕去做,胆怯去做,岂不是太多了吗?无异把天下困难的事情当做平常事情,他一定不会认为做天下大事是困难的。我用这篇文章来勉励无异。

90.阅读下面二段文字,完成后面题。(5分)

材料一: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材料二: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请指出孔子的学习观与子夏的学习观。(2分)

孔子的学习观:                子夏的学习观:                      

2.子夏的学习观与孔子的学习观有何异同,试加以评析。(3分)

参考答案

1.孔子的学习观:先德后文,德文并举的学习观。子夏的学习观:重在德行,以德为学的学习观

2.在学习上,都重视德行修养。孔子认为在实践仁德,行有余力的基础上,再去学习文献礼乐文化,体现了孔子以德为先,德文兼修的学习思想;而子夏的学习观则是对孔子学习观的一种补充,一种强调,一个人只要能实行“孝”、“忠”、“信”等伦理道德,就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修身就是学习。从两人的学习观上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传统教育非常重视道德教育,这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然有很大的启示价值

参考译文

材料一: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材料二: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4751/613753687087.html

更多阅读

《陋室铭》阅读试题及答案 爱莲说陋室铭对比阅读

《陋室铭》阅读试题及答案一、填空1.《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徳),是(唐)朝人。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有(用韵)的特点。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

北京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5:理解赏析重点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北京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5:理解赏析重点词句的含义和作用一、考点:《2012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中对词句的考查要求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二、知识梳理:对重点词语的考查主要以含义(意义)为主;而对文章中重点

《小王子》阅读考题及答案 小王子阅读测试题答案

《小王子》阅读考题及答案一、填空1、《小王子》作者是国作家 。(法 圣埃克苏佩里)2、我六岁时候,看过一副出色的画儿,画儿描绘的是。大人们则认为是 。(大蟒蛇正在吞吃野兽。 一顶帽子)3、在撒哈拉沙漠,我遇到一个小家伙,他就是,小王子

声明:《名著阅读考点精练答案 名著阅读题每日一练(81—90)》为网友深秋的黎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