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基本信息数据来源 : 历史百科-王安石

中文名王安石别名王荆公,王文公,临川先生国籍/朝代宋朝职业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民族汉族出生地临川谥号文出生日期1021年12月18日逝世日期1086年5月21日封号太傅主要成就熙宁变法,收复五州代表作品《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文集》家庭成员王益,王雱,王旁
王安石生活于北宋年间,是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及文学家。王安石于1021年出生于一个官吏家庭,抚州临川人氏,字介普,号半山,后人又以王荆公称之。其父早年任临江军判官,县官等工作,所以辗转于南北各地。
王安石铜像
王安石勤奋好学,且天资聪慧,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先天的因素加上后天良好的教育,王安石才华出众,博古通今,是为难得的一代才子。王安石于1042年,考中进士,金榜题名,这也是他仕途的开端。王安石此后于辗转于各地任职,任职过淮南判官,舒州通判,鄞县知县等职。任职期间,王安石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扩办学校,为广大民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067年,宋神宗继承帝位,久闻王安石大名,继位之后就命王安石当江宁知府,后来又提拔为翰林学士,深得宋神宗的器重。
王安石的成就与他的经历有着很大的关联,王安石小时候就着父亲宦游南北,经历的多了,对整个北宋的社会危机有着很深刻的了解与体会。长大后,考官入仕,在各个地方任地方官吏,这段期间体恤民情,关系民生,体会民间疾苦,为官期间多次上书朝廷,建议兴利除弊,百姓压力小了,负担轻了,国家才能更加繁荣。
1058年,王安石开始变法,主旨是改变整个国家“积贫积弱”的格局,王安石变法的最终目的是要改变现在的格局,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王安石变法主要分成两块,分别从理财和整军两块重点下手,推行一些列政策改革,如青苗,免役等策略,但是王安石变法由于内因外因没有成功。
王安石于1086年去世,享年66岁。
岁晚王安石
岁晚是北宋作家王安石的一部作品,王安石北宋年间的人物,不仅是一名政治家,也是一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字介普,老家是抚州临川。王安石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在其天赋上加上后天的良好教育,王安石是一个有名的才子。1042年,王安石考中进士,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活。此后,王安石辗转于各地,任职地方官吏,为官期间,关心民间疾苦,兴修水利,扩办学校,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在政治上颇有贡献。宋神宗即位后,王安石受到了重用,官至宰相,开始了王安石变法,但是最终遭到了官僚地主的强烈反对,最终变法失败,王安石也辞官隐居。
王安石画像
王安石不仅在政治上有着很大的贡献,其的诗词在文坛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如《岁晚》就是王安石作品的作品之一。
引原文:
月映林塘澹,风含笑语凉。
俯窥怜绿净,小立伫幽香。
携幼寻新的,扶衰坐野航。
延缘久未已,岁晚惜流光。
《岁晚》是 一首五言律诗,出自王安石之笔。岁晚原是用来形容时节的,一年有24节气,立春是一年的第一个节气,但是这个节气却又很多的不确定因素,有时晚来有时早来,时而出现在农历的年初阶段,时而出现在农历去年的年末,而出现在上一年年末的这种情况被称之为岁晚,也就是年末的意思。
而作品中的岁晚指的是阴历9月时节,这个阶段菊花盛开,一派秋意盎然。
原文翻译: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池塘,清幽而祥和,风微微吹来已经有点寒意,但是却夹杂着欢声笑语。
弯腰观赏着水池里的水,青绿而明净,停下脚步静静伫立在这片幽香中。
带上孩子去赏秋天新开的菊花,带上老人泛舟户上。
这段时光让我流连忘返,一年即将结束了,时光易逝让人越发想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