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虹膜公众号(IrisMagazine)。
好莱坞四十来岁这批导演里,现下我比较喜欢两个人。
一个是拍《魔兽》的邓肯·琼斯,喜欢他当然不是因为《魔兽》,而是《月球》和《源代码》都是我很喜欢的创意科幻片。
邓肯·琼斯
另一个是加拿大的丹尼斯·维伦纽瓦,他早期的《蒙特利尔校园屠杀事件》《焦土之城》都很棒,后来因为《囚徒》进入大众视野,《边境杀手》更是入围戛纳竞赛单元。
丹尼斯·维伦纽瓦
尤其是从《囚徒》开始,维伦纽瓦展现出操纵类型片的天赋,这也让他被好莱坞愈加看好,目前手里的两个项目,一个是改编自姜峰楠(Ted Chiang)小说的科幻片,一个是《银翼杀手2》,都是业内焦点。
《囚徒》
我看好维伦纽瓦会成为诺兰级别的好莱坞头牌导演,当然这不仅是票房意义上的。如果说拍完《边境杀手》的他还算不上的话,只要《银翼杀手2》能够成功,他也许就称得上了。
《边境杀手》
维伦纽瓦导演生涯出现的最重要转折点,还是那部《囚徒》。我们今天再来说说这部电影,也许你看过了。
一个关于儿童绑架的故事通常应当从恬静的家庭生活开始讲述,这样才能够为接下来的撕心裂肺留出足够的反差余地。
不过在《囚徒》的一开始,一名父亲(凯勒·多弗,由休·杰克曼饰演)带着十几岁的儿子在树林里为当天的感恩节晚餐锁定猎物,他们击毙了一头啾啾鸣叫的鹿,稍后我们看到一辆车内开着音乐的神秘RV尾随着父子二人的车从他家门口经过,这为后来的感恩节快乐聚餐投下了阴影。
凯勒是一个未雨绸缪的人,他郑重地告诫儿子,凡事都要做好准备,「Be ready」,这是他的父亲告诉他的,所以他家里地下室整整齐齐摆放着五次地震也用不完的应急设施,但后来我们发现,不论他准备得有多么周密,当不幸降临时,他束手无策。
没过多久凯勒发现女儿和好友富兰克林(特伦斯·霍华德饰演)的女儿双双失踪,有作案嫌疑的便是之前驾驶那台RV的青年阿列克斯(保罗·达诺饰演)。
警方很容易就逮捕了阿列克斯,但发现他只有十岁智商,谈吐不清,而且找不到任何证据,只得将他释放。凯勒认定是阿列克斯干的,他要求警方拘留阿列克斯,却遭到警察洛基(杰克·吉伦哈尔饰演)的拒绝。
凯勒选择自己寻找答案,他偷偷将阿列克斯拘禁在自己父亲留下的废弃老屋中并施以刑讯,还征得富兰克林并不情愿的帮助,将阿列克斯折磨得半死不活后可对方仍只字不吐。另一方面洛基按照他的正规方式开展调查,并拼凑出了一些重要证据,逐渐接近真相。
这部影片的片名「囚徒」从字面上理解,当然指的就是被绑架并囚禁的两个小女孩,或者说这些年与她们同病相怜的其他被绑架者。此外,被凯勒囚于废屋逼供的阿列克斯也是一名囚徒。
随着剧情的揭晓,观众会发现,在另一重意义上,阿列克斯还是他的「婶婶」霍莉·琼斯(梅丽莎·利奥饰演)的多年囚徒。但是,所有这些有形的囚禁可能并不是影片表现的重点,它更关心的是宗教与道德的边界,及人内心的囚笼。
凯勒和儿子在树林里打猎时,开枪前他一直背诵着天主教的主祷文,他的汽车里挂着十字架,折磨阿列克斯时不住地向上帝祈祷,这些都揭示他其实是一个虔诚的信徒。
当女儿被绑架后,这个笃信的男人,他被仇恨和亲情所囚禁了,失去了理智,做出违反良知的罪行。就像富兰克林告诉他的,尽管他也希望女儿回家,但毒打阿列克斯是绝对错误的,他不愿意通过一件罪行来寻求正义。但凯勒的回答是,在他眼中阿列克斯已不再是一个「人」了。
对于多名儿童绑架案的真凶霍莉来说,她何尝不是画地为牢?她的儿子早夭,她因此迁怒于上帝,竟宣布对上帝发起战争,她和丈夫的手段是在大白天绑架儿童回家折磨,有的喂药,有的杀死,阿列克斯就是他们绑架的第一个孩子,他的智力低下必定和长期服食毒药脱不了干系。为什么一定要在白天呢,这是为了挑衅上帝,斥责他有眼无珠。
洛基和凯勒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他们目标相同,但手段殊异。凯勒凭着本能和自觉行事,无视法律和道德,滥用私刑,洛基则竭力用程序来规范自己,他的手上同样纹着一枚小小的十字架,似乎是暗示,同样处在上帝的律法之下,人与人却有着不同的选择。
影片对洛基的刻画颇有深意,作为主角之一,他在片中完全缺少私生活的呈现。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查案,他似乎没有家人也没有朋友,除了第一次登场时是他唯一的私人时间。
当时他在一家空无一人的中式快餐店,一边吃着感恩节的晚餐,一边无聊地和服务员打趣。如此打发节日的夜晚,这似乎是在进一步暗示,他和凯勒不一样,他是个没有家庭的人。
霍莉的儿子、丈夫先后死亡或失踪,她的报复行动不仅是为了破坏旁人幸福的家庭,她还要让信徒变成恶魔,以证明上帝的失败。在这个意义上,她其实成功了,凯勒越过了作为人的道德边界,就连稳重的洛基因为屡次受挫,到后来也渐渐失去了冷静,仿佛认同了凯勒的方式,开始逼问一名嫌犯,并因过失致使他自杀。
如果阿列克斯是无辜的——影片始终没有明确交代他在这起罪行中扮演的具体角色——那么差点要了他命的凯勒就是一个不可饶恕的恶人。最后凯勒受到了惩罚,他中了一枪跌入地穴,直到影片结束时还未被人发现(洛基隐约听到了他发出的口哨声)。至于凯勒能否得救,取决于观众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有多悲观。
《囚徒》首先是一部寻找失踪孩子的惊悚悬疑片,就像弗里茨·朗的《M》一样。巧合的是(更大的可能是并非巧合),和《M》一样,《囚徒》也兵分警察和志愿者两路寻找线索。
《M》
影片导演在氛围和情绪上明显受到过大卫·芬奇的《七宗罪》和《十二宫杀手》的影响,尤其是后者,同样是由吉伦哈尔在扮演一个探寻真相的记者,这更不可能是巧合了。
《七宗罪》
《十二宫杀手》
这部影片至少在两个层面上运转,除了罪案调查这一层,在另一层上它是个罪与罚的社会道德故事。
当家庭危机来临时,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立场来应对。作为观众,我们或许总会认同其中某种。
就以失去孩子来说,片中至少存在四种反应:霍莉夫妇仇恨上帝,报复世人;阿列克斯的亲生母亲悲痛欲绝,每天反复看着儿子留下的录像,但之外什么也做不了;富兰克林一家被动等待;而凯勒采取了一切他认为有必要的手段。
很多时候,道德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这部电影若要成功起到作用,需要激起观众心目中对传统道德边界的犹豫、怀疑甚至挑战。换作普通观众中的你我,在那种情境下,是做凯勒还是霍莉,又或是富兰克林,原本也在一念之间。
《囚徒》的部分情节让人想起近年的许多韩国犯罪片,即把社会批评融入查案之中,反映整个社会对丑恶罪行及道德滑坡的无力,政府和警方往往是僵化、无能和软弱的,最后的案件要么不了了之,要么凭借个体力量在巧合中破获。
在这部影片中,洛基多次和上司意见不一,他出外勤从不叫同事支援,独来独往,他的成功正是整个系统的失败。
《囚徒》是丹尼斯·维伦纽瓦的第五部长片,此前他的《蒙特利尔校园屠杀事件》曾在2009年戛纳电影节放映,《焦土之城》入围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候选名单,他本人被《综艺》列为最值得关注的新导演之一。
《蒙特利尔校园屠杀事件》
《焦土之城》
《囚徒》与前作一脉相承,这是维伦纽瓦的第一部英语片,也是他第一次和好莱坞大片厂合作。仿佛每个加拿大导演最终都会被强大的邻国电影工业吸收,维伦纽瓦此举并不令人意外。
他说过,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是他的英雄,他是看着《第三类接触》和《2001漫游太空》这类伟大的好莱坞电影长大的。
《第三类接触》
《2001漫游太空》
维伦纽瓦非常幸运,他的第一部片厂制作能得到著名摄影师罗杰·迪金斯的协助。
迪金斯一直为科恩兄弟的影片掌机,多次获得奥斯卡摄影奖提名,善于构建阴郁寒冷的视觉风格。这部影片因他的存在而更为出色。据说导演和迪金斯在开机前重点参考了理查德·布鲁克斯的经典犯罪片《冷血》,以便为《囚徒》建立视觉参考。
《冷血》
全片多数时候是雨雪天气,很少出现直射的阳光,画面感冷且坚硬,这与影片传达的人心荒芜的主旨相得益彰。
影片节奏较为缓慢,特别是在后三分之一,迟迟不向答案推进,这时需要观众不仅进入故事情节,还得进入人物的内心,才能接受导演的这种讲故事的方式。
往期精彩内容
为什么李安、侯孝贤都要拍女侠客?
这部电影是暴力美学的鼻祖,吴宇森、杜琪峰都拜它为师
这场最惨烈的空难,改变了中国电影的走向
佐藤忠男四十年心血力作最完备、最翔实、最权威的日本电影通史跨越百年,填补影史空白带你走进神秘的东方光影世界《日本电影史》全三本精装版长按二维码进入
虹膜专属通道享受八折优惠